二元经济的转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复杂过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社会从乡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一种综合性运行机制。笔者侧重于城市化与二元经济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化促进二元经济的转化。
城乡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二元性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矛盾。因此,如何加速城乡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单元,同时,城市和农村也是城市化的两个端点。因此,研究和解决二元经济转化问题,需要把城市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经验表明,从传统一元经济到城乡二元经济以及最终发展为现代一元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城市化进程,如今的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一条伴随着城市化的现代化道路。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都是开放的经济系统,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因而在二元经济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没有出现城市化滞后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二元结构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城乡关系割裂,形成城乡分离的格局,这种特殊的国情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城市化相对滞后的基本经济态势。
城市化与二元经济的转化这一命题是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并具有自己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加速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二元经济理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处理好很多重大问题,诸如城市规模问题、人口与劳动力转移问题、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多元化城市战略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土地问题、政府作用问题,等等。当前,二元经济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似乎仍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分散地研究二元经济问题的不同组成部分,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涵盖二元经济的产生、强化及其解除路径;二是此类研究中一些模型的前提假设与我国的经济现实尚存差距,从而影响到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本书的作者苏雪串博士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城市化和二元经济的国内外文献,并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题,比较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价值与不足,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了可吸收与发展的方面,为中国城市化与二元经济转化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总的来看,本书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或创新之处:
1.作者从“二元经济”的视角探究了城市化道路的必然性。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城市化之路,作者提出的“适度城市化”的观点,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的。
2.中国的“二元经济”具有中国的“特色”,作者对城市化滞后制约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论证是有说服力的。
3.作者提出的“多元城市化战略”,是作者研究城市化问题的理论贡献,其内涵包括扩大城市规模、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和促进城市群形成等。作者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促进的角度对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证,颇为有力。
本书对于致力于研究城市化和二元经济问题的学者,以及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着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刘 扬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