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一个不再倦怠的教师
分类
作者 张家海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张家海老师步入教坛已25年。他热爱教育,他更热爱教师。他坚信“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课堂、教室、校园是他教育写作的“根据地”和“试验田”。他说自己一直走在寻求光亮的路上。二十多年如一日,他一直“保持空杯心态硬”,硬是用他手中的笔,写作,反思,实践,阅读,努力“让教师职业保鲜”“让课堂回到课堂的样子”“把自己教成孩子”。写作和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阅读《做一个不再倦怠的教师》,能为读者消除更多职业倦怠,快速找到一条通往优秀教师的绿色成长通道,过着丰盈的、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简介
张家海,中学高级教师,生物学教育硕士。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市生物学科教师,宜昌市师德标兵,宜昌市教育系统新闻工作先进个人,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研究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生物学科教师,湖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会员;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员,湖北省学科带头人项目培训学员。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教育媒体发表随笔、叙事、学术论文200多篇,《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参编《名师说课》等3本专著。
目录
第一辑 迷路
教育的望远镜
教师的空杯心
教师的远视眼
教师的位置
是改的时候了
教师的职业愿景
一厘米主权
教育的成全
美校园与名教师
保鲜的教师生活
玩手机的学生
第二辑 问津
犟牛徐锋
把自己教成孩子
拖交风波
名不副实的学科带头人
“迷路”的小江
书信的力量
追星的孩子
自主的作业
有故事的中学生
第三辑 寻光
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尴尬的好人好事
国培的三重境界
找祖国
家门里的继续教育学院
教室中间的空座位
启而不发的尴尬
课堂的样子
遇冷的校本教研
校园里的感恩秀
逆商教育三步棋
第四辑 搭石
两颗心的距离
捧一颗心给家长
如此请家教
三不管的家委会
鸡肋家长会
大学生的迷茫期
家访的剩余价值
“我们”的角度
替身父母
第五辑 生活
诚信不过期
迟到的感恩
各凭各的心
红薯稀饭
捡来的小狗
网络教研的力量
新教师的三板斧
那一次岗位设置
看见了孩子
第六辑 阅读
读书三境
读书的日子
故事的力量
让孩子的未来更明亮
因为爱,所以坚持
教师的双翼
一个成语的背后
有讲究的生活达人
序言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
(代序)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下,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可以有哪些成长路径?想
必大家会说:拿得出教学成
绩,当得好班主任,讲得出
优质课,写得出教育文章…
…如数家珍,大家会说出很
多路径。但是,我们对这些
成长路径细致分析,不难发
现它们都有一个必经之道—
—写。那么,一线教师为什
么要写?怎样提高写的水平
?如何运用一亩三分地开辟
出写的试验田?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
纵观全国上下一些知名
教师,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没
有摆开一个“写”字。对比一
下我们身边一些优秀教师,
他们无不因为不会写、不爱
写、不学写,最终出现了专
业发展瓶颈。问题在哪里呢

拿得出教学成绩的老师
要写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
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把教学
质量放在重中之重,与年度
考核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
。因此,一部分教师,就想
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调
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探
寻考试秘笈,去弄高分法宝
。于是,学校领导,上级主
管部门就会号召大家学习,
这些优秀老师就会被要求传
授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就
不得不写了。如果没有写的
能力,这位优秀教师,最多
只能停止在学校层面优秀,
甚至说,他的优秀只能停留
在教书匠层面。我们身边这
样的教师不在少数,教学质
量年年获一等奖,评先表模
权重四十分年年拿满分,可
就是难与名教师结缘。
当得好班主任的老师要

班主任,是教育主管部
门高度认可的育人岗位。对
于一所学校来说,因为多方
面因素,一些教师不愿意当
班主任,一些教师不适合当
班主任,一些教师当不好班
主任,这就成全了一部分有
育人情怀又有管理能力的教
师。经过八年十年的磨砺,
一部分班主任就成为当地家
喻户晓的一块牌子。一谈到
他或她,十里八里的乡亲都
知道,他或她就成了一名优
秀班主任。同样的,成为优
秀班主任后,你得介绍管理
经验,你得分享教育智慧,
你得启迪辐射更多的教育同
人,所以,你得把你所思所
想所作所为写出来。如果缺
乏写的能力,最多你的那个
优秀班主任也只能停留在乡
镇级、县级层面,甚至说,
只能停留在“孩子王”“管得
住”层面。全国优秀班主任
中,会写的成了名教师、特
级教师,开专栏、出专著,
不会写的昙花一现,三五年
后销声匿迹。
讲得出优质课的老师要

一堂好课,是一个教师
的门面之一,是一个教师专
业发展的根基。虽然,一堂
好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是,一堂优秀的公开课
,依然有它最为基本的模样
。可以说,一名一线教师,
一辈子,几十年,都在为这
一堂优质课努力不止。有不
少教师就是靠一堂好课走向
了优秀教师的行列。从辖区
内渐渐走出辖区外,从县级
走向市级,从市级走向省级
,乃至最终走向全国。
同样地,我们依然能发
现,这位老师的课离不开写
的功夫——教学设计要写,
说课要写,课后反思要写。
如果不能写,别人不知道教
学理念如何之新,教学思路
如何之巧,教学智慧如何之
高。一句话,只会教不会写
的教师,他的课最终没有人
认识它的价值所在,最终不
会传播很远很高很广。最多
,他就停留在市级层面,甚
至说,他就停留一个教学能
手层面,达不到专家型和卓
越型境界。
写得出教育文章的老师
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
少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老师
,就因为会写文章比谁都先
“出名”,他们越写越感兴趣
,越写水平越高。一些有思
想的教师,通过反思,发现
了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
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他们积
极主动去钻研教育写作,去
尝试教育写作,从而在教、
研、思、写、行方面,探寻
到一条走向优秀教师甚至是
名教师的成功之路。回头来
看,这些会写的名教师们的
其他功夫,多数名教师属于
当地或学校中“既上得了厅
堂,也下得了厨房”的多面
手。会写,促进会研;会研
,促进会做,会写的教师最
终把思想转换成了教育生产
力惠及更多人。
……
反思
反思什么?反思成功,
反思灵感,反思艺术;反思
失败,反思失误,反思不足
,反思不当等等。总体来说
,小的方面,需要反思我们
的课堂一点一滴的发现和应
对措施,反思我们每一个的
教学环节的预设与生成,反
思我们的作业布置量与质的
统一,反思我们的课改实践
行动,反思我们的办学行为
,反思我们的师生关系处理
,等等;大的方面,需要反
思我们的课程意识,反思我
们的教育理念,反思我们的
教书育人职业道德,反思我
们的教育良心,反思我们的
教育良知等等。总之,反思
就是提出问题,自问自究,
反思就是微课题——自行设
计探究计划,实施实验计划
,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发现
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举措,然后付诸行动。
实践
反思过后,初步找到问
题原因,就会自觉付诸课改
行动,这是难能可贵的。怕
的是,明明是自己错了,还
固执己见,一副师道尊严的
架子始终放不下来。有的老
师总是与学
导语
班主任,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的育人岗位。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因为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一些教师不适合当班主任,一些教师当不好班主任,这就成全了一部分有育人情怀又有管理能力的教师。《做一个不再倦怠的教师》是一本散文集,共收集了散文、故事、书评等60余篇,编排于迷路、问津、寻光、搭石、生活、阅读等六个专辑中。
书评(媒体评论)
一名教师,坚守在农村
教学一线,靠的是他对乡村
教育的情怀;一名小学教师
,长期坚持阅读、实践、反
思和写作,靠的是他对教育
事业的热爱。相信透过书中
的文字,我们会不知不觉中
找到教师职业保鲜的秘诀。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
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新教育实验倡导者 朱永新
在教育深刻变革的时代
,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洞察、
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
事业的热忱至关重要。做一
个永不倦怠的教师,才能在
未来的教育发展中行稳走远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
长、上海市特级教师、理学
博士 常生龙
透过《做一个不再倦怠
的教师》,我们能读到,一
位有底色的教师,一本有底
色的文字。
中国教育报刊社特约评
论员、湖北省特级教师 段

充盈、智慧、幸福的一
线教育生活,需要教师自己
用心用情去创造。本书作者
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思考,
给一线同伴远离职业倦怠、
保鲜教师生活以启迪。
《江苏教育·班主任》杂
志专栏作者、北京市特级教
师 李竹平
精彩页
教育的望远镜
课,该怎么上?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当下这个大指挥棒、小指挥棒、长指挥棒、短指挥棒林立的教育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讲,上好一节课,也是令一些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
多年来,受利益驱动,语文、数学、外语等等这些“万足金”“千足金”科目自然有各自的“取分之道”。那么,像生物学科这样的一门没有含金量的小学科又该怎么上呢?《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6年6月号“名师工作室”栏目上,生物特级教师冯永康老师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教学的真谛在于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学的真谛在于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观点或许在一些站在讲台上人看来,似乎显得有些高大上而不可及,甚至会有少数抓分手隐隐感觉出“假大空”而略显忽悠人的嫌疑。但是我要肯定地说,这才是一句教育真话——一位既有教育良心又有教育良知的教育人的教育箴言。简而言之,就是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把教育的效果看得远些,再远些。
作为《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当期的提问人,我对冯老师的回答产生了同行的共鸣。我坚信文中小林案例实际上就是冯老师的生物课堂的一个缩影。我也深知,即使在当下的高中学校,与一些大学科比较起来,生物课的含金量也不是“足金”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冯老师生物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在冯老师眼里,始终有一缕余光朝着学生们的未来,在冯老师的内心深处,始终想着如何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一语点醒梦中人,冯老师让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20年的教学路,更让我有勇气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2015年的冬天,湖北宜昌的天气有些冷。为避免在读的孩子们遭受严寒,教育主管部门通知辖区内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提前结束期末考试。
突如其来的提前,让很多一线教学的同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本人搞个什么“在好玩中好学”的教学尝试,平日里上课几乎都是围着学生转,对提前考试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
这下怎么办?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天就要考试了,现在连抱佛脚的机会都没了,拿什么应对全市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考,考,考,那不成烤火吗?那时那刻,我打心里那个急啊!
第二天考试如期举行,一个星期后,考试结果正式发布了。那天下午,我正在忙着总结工作,校长带着满脸喜色来告诉我:“八年级生物考的很好——258啊!”“啊哈?真的吗?”我收到了意外的惊喜。“258”是我们这里打麻将的代名词。校长说的“258”,就是说我任教的三个班分别位居全市第2名、第5名和第8名。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实话,班上平日一些边角料的时间都没有轮到我这个“豆芽”学科。这次全市60多个班级参加考试,获得这个“258”的考试结果,拿到以前我怎么也不会相信。
这些孩子们太乖了!欣慰之余开始念起小家伙们的好来。平日里上课的一些情境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师,这节课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可不可以让我们自学完成?”
“好啊,看看你们自学效果好,还是老师讲解效果好?”
“老师,这节课内容很多,您就直接给我们把重点勾画出来,然后让我们自己做练习吧?”
“行啊,直接勾画重点,我省了力气,你们也提高了效率,这不是更好么?”
“老师,我们要看视频!”都临近期末考试了,小琳又在下面叫喊:老师,您是骗子!您上次还欠我们几次视频没有放呢!”“就是的,就是的!”几个毛孩子也在下面跟着起哄。
“看视频?没问题啊,好好听讲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定补上!”课上完了,我会马上兑现自己的承诺,播放着孩子们说欠的视频——其实,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里的一个朱哲琴演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师,我们好久没有做实验了,下节课做一做实验吧?”
“没问题啊,那就按照以前一样各自准备实验材料哦!”各小组很快剪出各种颜色正方形纸片,用一张桌面大小的背景布料包着交来我验收。一个“模拟动物的保护色”实验开始了。
每一次生物课前,班级里的一些孩子们总会根据他们的情况给我提出如何上课问题。
在我看来,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好学是眼下成人们的强加的紧箍咒。每一年里都有一些令人惋惜的报道——成绩和分数让那些生物人,失去人样,变没了人性。能不能鱼和熊掌兼得——让孩子们自然生长?几年前,我提出“在好玩中好学”课堂教学的新设想,得到一届一届同学们的鼓掌拥护。这能行吗?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1: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