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峰松设计(新锐设计师工作报告)/设计进行时
分类
作者 杜峰松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倡导交流,分享创作是本丛书的主张。本丛书介绍的设计师都有着彼此不同的理论模式,持有各不相同的见解,用自己的作品阐述着各自的设计思想,同时包含了设计与艺术、设计师与市场经营、设计与生活等内容的精彩对谈无不透露着他们的睿智与专注。

面对客户的委托,如何理解客户要求?如何表现主题?同样一个主题,我们可以使用哪些素材?可以应用哪些表现形式?如何将设计思想、设计元素以及设计手法完美地统一?职业设计人的成长历程难免会在思想上、心理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也正是本丛书所关注的,书中通过详尽的作品点评和制作过程剖析以及图片资料形象地阐明了设计的主要原理,最终呈现在您面前的是完整的设计思维。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关于新锐设计师工作报告的系列图书,其主旨在于着力介绍国内约出生于60-70年代的一批优秀新锐设计师及其工作室(或公司)的最新设计项目和成功案例解析过程,以及工作状况及从业心得。丛书详细的展示了这些设计师各自独特的思维、创造和制作的全过程以及他们直面商业设计并坚持原创的态度。  作为目前国内设计市场最中坚和最具活力、竞争力的设计师群体,他们的工作极具代表性。在他们身上可以感觉到一股不断前进的力量。《设计进行时》正是这种前进的状态,“进行时”在这里呈现出一种关联,它既是设计师执着与梦想的“进行时”,又是丛书内容透视与解构设计的“进行时”。

目录

先说几句/1-2

履历/3-6

公司存照/7-14

作品与案例/15-16

商标标志/17-26

形象识别系统的案例解析/27-66

包装的案例解析/67-102

商业推广计划/103-109

海报作品及其它/110-114

关于设计的对话/115-120

花絮/121-122

试读章节

您是怎么理解设计这个概念的?

关于设计的话题,我曾经跟不同的人有过不同的讨论角度。就自己的感受而言,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当方法上升为方法论,当设计成为一种职业,便有了一群专注的人,有思维天分和悟道的人,当然也包括一些仅靠此做招牌营生的人,被称为了设计师。2.您在设计创作的时候喜欢用什么颜色?

喜欢用创作状态中感受最清晰的色彩。若难以确定,可能就要怀疑最初的想法是否完善。当然也会出现一种想法有几种色彩均可表现的可能,那就要借助该设计项目的其它相关因素,其中也包括与客户的相符因素进行比较,然后抉择。3.您觉得什么样才算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有什么标准吗?您又是如何看待设计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

设计的好坏来源于评判准则。因为设计的整体是一个由思维到实现的过程,最初的思维若落定在视觉表现上,极大的视觉满足往往也会被人叫好;若针对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去思维,视觉表现则会以适合、对应的方式去做,问题得到了解决,客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好的结果同样出现。这里要补充的是,适合、对应的方式并不等于就是迎合,好设计的一个共性就是具有主张,不论是商业设计还是某种创作,有自己的主张才能够使作品有根基,一味地迎合、讨巧,只能使设计变成一项被动的手工。在现实中,往往在无标准的局面下,会产生很多垃圾类的东西,但也会产生很多令人叫绝的上品。无标准,则可以使人放纵,高低即刻见分晓。但无规则并不等于无要求,设计的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数据,而是人的普遍感受,设计师如何将自己的主张、观点能够最有效地传达,对别人感受的把握将成为每个设计师所自持的潜在标准。在我来看,这也正是设计的乐趣,是设计有别于技术标准化、生产批量化的大工业产品的最主要特征。同样,也是设计师描述辛苦的一大诱因。另外,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又将每个设计师从自己的小工作室拉出来,面对社会的重大活动、事件、现象等,设计师利用自身行业的传播性及特有的视觉表现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寻常之事。说到中国当今的设计,我认为不缺人才,缺的是好的培养方式,缺的是大众与设计的对应环境。不过,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惟独有一点令我担忧的是,目前设计教育过度的商业化普及,使得教育从一开始就似乎变成了生产,以至于许多人将此视为一种快速谋生的手段,表面的、浅浮的、形式的作品像一种快餐一样在填充着大众的视觉胃口,这种营养贫缺的设计,最终会成为视觉垃圾。4.现在很多人为了专门参加展览做作品,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是分开的,您是怎么看的?您又是怎么看待商业设计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喜欢从外部找原因,这并不是在为设计师寻找托辞。前面我说到,国内目前的行业状况缺少大众与设计的对应环境,而某些展览正好补充了这个短缺,并且展览的专业评判、奖励、无甲方的创作状态等都会对很多在商业设计中崎岖而行的设计师产生诱惑。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更愿意拿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也不排除是受客户委托的作品。至于所提出的倾向性是因为当创作离开了商业需求,作品本身肯定会产生别的动机,这并不违背什么。另外,设计师参加展览,也是一种思维放松,所以拿什么作品参展也应该轻松看待,没太大必要将此问题严肃讨论。拿商业作品还是自我创作,除了展览的收件要求外,设计师认为什么作品能反映自己,就拿什么。商业设计是建立在客户需求基础上的设计,因此,它的诉求是客户与设计师的观点结合,在商业设计中,客户往往追求的是有效,商业的有效价值是不等同于专业审美价值。所以,商业设计的合作意义不亚于设计师独立创作所产生的专业价值。5.我想也许是设计与艺术都有创新力的要求,才让设计和艺术那样的联系起来了,您是怎么样看待他们的关系的?  我觉得艺术的主要特质是美,而设计的根本是解决问题并取得圆满。因此,设计的美往往跟随功能。美的本源存在于自然中,就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对人而言,我们欣赏它美丽的色彩纹样,对蝴蝶而言,它却是生理或生存的必要。人们因蝴蝶的美而创作出可欣赏的艺术品,而老鹰却不能因为要有蝴蝶的美丽而换一付轻盈的羽翼。所以艺术的美可以去欣赏,而设计的美则是一种符合,无谓的装饰、扭合,只能像给老鹰染上彩色的羽毛,然后让它去花丛中嘻耍。我认为,设计与艺术的正确关系,应当是设计以自然的形态衍生艺术的可欣赏性。P.115-116

序言

作为这一本书的头几句话,我想了很多。但真正愿意拿出来给大家说的,又有点像锁在柜斗里的个人日记一样,有内心告白之感。这份告白,既坦释自己,又试图将自己剥离成另一个可审视的对象,里外打量,觉得是该说点什么了。

写写画画本是我自小的喜好,这种喜好似流水般无波无澜地伴随着我走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一张黑白的日本三洋收录机的报纸广告,如一颗惊石跌入,思绪顿觉起伏。以我当时的意识,还不得知这份行当的准确定义,但却潜意识中感到它对自己的强烈吸引,是不同于绘画的。

时值一九八六年春,又是一份报纸中的高考招生广告,使我的潜意识再次发生反应。在这份招生广告中,有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陌生名词,靡靡中使我又有些熟悉。报名、考试……,一切程式化的过程通过后,我悠然发现,我与它早已在潜意识中结识!如今,自己入此道的年头已十载有四,社会的分工已看似准确地将自己摆到了设计桌前。初日的其为己任,责无旁贷之豪志,历经诸多磨砺后,开始变的肃寂而带有思考。在我看来,设计,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件,因为它的根本是一种思维,而并非技艺。设计师的根本职能,首先是对某种事件或现象所面临的问题,以自己的智慧提出最合理、最适用的解决方案,其次才是视觉需求的审美满足。所以,落人该座,首先不应是躯体,而是思维。就平面设计而言,人们对设计师的惯常认识往往会走入简单的感官判断上来,其原因也很简单:我们解决方案的提交方式,通常是视觉化的。视觉化的提案其中包含两种内质,一种为喧哗的技艺,一种则为沉吟的思维;喧哗的技艺最易被每个人看到,而沉吟的思维却只能被智者感知。

因此,设计的门槛很低,低到只要不是白纸,就能得到喝彩:但设计的门槛又很高,高到你只用一张白纸同样也能得到喝彩!

设计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解决的问题也往往局限于此类生命的单样需求。然而,自然的原生形态是多样物种生命的共生体。

为此,设计的真实责任并不在于只对人类自身的关照。

设计同样可以产生垃圾,我们通常叫做视觉污染。这些垃圾不仅污染今人、后人的感官,同样也污染着生养我们的母亲星体。

设计主张师法自然,我更主张遵循自然。想的自然,而不刻意;作的自然,而不奢加。

作为一种有责任的活法,设计,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