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心灵的原始状态,记录未经加工、当下即生的思绪、情感,让自己的内心真实自然、不着一点人为痕迹地率真呈现,鲜明地体现出“灵魂的手书性”。这种心灵的呢喃、生命的呻吟、灵魂的倾诉,正是人的孤独、凄苦、迷惘、傍徨的自然流露,也是人陷入深渊、孤苦呼告的真实写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灵魂的手书(俄罗斯思想家智慧随笔)/双头鹰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洛扎诺夫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心灵的原始状态,记录未经加工、当下即生的思绪、情感,让自己的内心真实自然、不着一点人为痕迹地率真呈现,鲜明地体现出“灵魂的手书性”。这种心灵的呢喃、生命的呻吟、灵魂的倾诉,正是人的孤独、凄苦、迷惘、傍徨的自然流露,也是人陷入深渊、孤苦呼告的真实写照。 目录 列车上的随笔/1 “写作”是一种“享受”/10 写在深夜/12 鉴定古币时/17 关于死亡/20 俄罗斯的名人们/25 论文学/41 性、爱、婚姻/57 身体之外与之内/73 书刊,文化/77 犹太人/80 我的文字我的书/83 多神教还是基督教/95 祷告与怜悯/102 忧愁就是无穷/111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35 祖父/136 日复一日/137 太阳/138 圣子/139 太阳/140 不完全是坏事/142 危险的范畴/144 基督之火/149 世界的秘密/150 沙漠中的诱惑/152 太阳/153 RELIGIO/154 “圣子”与“圣父”/156 论世界的情欲/158 每个活生生的个性都是绝对的/167 为了一切去宽恕/179 为了救赎/191 魔鬼的诱惑/199 救赎的秘密/207 拯救/211 人的本性/219 良心如此沉重/237 试读章节 上的随笔 我想不想让我的学说广为传播? 不。 那会让人不得安宁,而我是如此喜爱平静……还有落日的余晖,还有寂静的晚钟。 我特别讨厌那些我自己没有的缺点。但当我在别人身上碰到我自己的缺点时,我一点儿也不讨厌。我永远不会责怪他们。 这就是一切判断的界限,亦即这判断是权威的,还是非权威的,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我们人人都有尾巴,但翘向不同的方向。 我的文章里崇高的东西并非来源于我。我只会像女人那样,对之细心揣摩并加以提炼。一切都属于一个远比我好的人。 我的心智只是表现在我始终能把别人看得高于我自己,将其置于我之上。这样做让人感到轻松,甚至幸福。感谢上帝,我身上没有半点儿嫉妒心,正如我一直讨厌“竞争”。不需要,不相干。 家庭是一种最富贵族色彩的生活方式……是的!尽管有不幸,有错误,有意外(须知教会史上也有“意外”),但它仍不失为一种惟一具有贵族色彩的生活方式。 (卢加一彼得堡列车上) 不知为什么,每每想到人们将赞扬作为死者而且是个作家的我时,我总感到诚惶诚恐。或许,这赞扬不无根据;但要知道,“令人伤心的材料”是进不了评语的。如果我名不副实,“在那个世界”我将无地自容。 如果有人会爱死后的我,那就让他保持沉默吧。 (卢加一彼得堡列车上) 老年,就其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是对依附性的摆脱。死亡则是最后的凄凉。 到了老年,最折磨人的是不正确的生活:不是说“享受太少”(根本没这想法),而是说该做的事还没有做完。 我的“义务”思想至少是到老年才开始有的。从前我始终是凭‘‘动机”活着,即凭“兴趣”,凭“胃口”,凭“愿意”和‘‘喜欢”。我甚至无法想像我这样的“无法无天者”。作为“义务”的法制观念在我头脑里从未有过。 “只是在字典里读到过这个‘义’字打头的词”,却不知道这是什么,而且也从不感兴趣。 “义务是残忍的人杜撰的,目的是要压迫弱者,只有傻瓜才会对它唯命是从”,大致如此。P1-2 序言 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尽管它历经磨难,仍不失其灿烂耀眼的光辉。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生活在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古斯拉夫人。公元6世纪一7世纪时,斯拉夫人信仰的还是多神教,从事农耕生产。原始公社解体后,开始了封建化的历程。9世纪一lO世纪,斯拉夫人接受基督教,成为斯拉夫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表明斯拉夫文化进入基督教文化圈。1054年,东西基督教会分裂,使基督教文明分为西方教会与东方教会两大形态。俄罗斯人则与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基顿人和保加利亚人属于东正教文化圈,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这从基辅罗斯时期的语言、宗教与文艺中可以得到充分反映。古代罗斯所建的索菲亚教堂鲜明体现了其与君士坦丁堡的文化联系。 拜占庭文化尽管其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但它仍保留着希腊式文化,使用的是古罗马法,并按罗马帝国模式来治理国家,这样,拜占庭文化特点不仅由其处于。亚欧交界的地理位置所左右,而且也由其联结西方的拉丁基督教与东方的伊斯兰教的桥梁所决定。这些文化特点也深深地烙印在俄罗斯文化之中。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俄罗斯,俄罗斯人进行了顽强斗争,并于1480年摆脱了鞑靼蒙古的统治,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国家。随后经反复无常的伊凡强行建立的沙皇独裁政府.,于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一方面巩固着专制国家体制,使农民沦为农奴,一方面也在学习西欧国家大力推行改革,开始了俄罗斯帝国的现代化转型。叶卡捷琳娜女皇也是如法炮制,~方面尊重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推行_些政策改革,但同时却扩大农奴制,并通过“贵族宪章”使贵族拥有对农奴的永久权利,以至于在欧洲曾作为资产阶级兴起的思想武器的启蒙运动,在俄国却被用来作为完成早已开始的君主集权制的工具。1861年,俄国总算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但农奴的鳃放并未使俄国农民成为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公民,却仍受到村社、家庭的束缚,没有个人自由。俄罗斯帝国就这样一直在缓步推行西方化与维护专制统治之间游弋,俄罗斯思想界也一直处在西化派与斯拉夫派既相;中突又相联系的张力场中。19世纪的俄国已从普鲁士边界延伸至太平洋,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国,辽阔广袤的疆土却并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秩序,这使俄罗斯既不满于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又无力为自己谋求更强的霸权。俄罗斯素有肩负某种伟大神圣使命的宗教理念:莫斯科是第三罗马。这已深深渗透在俄罗斯人的文化精神中,成为俄罗斯民族之魂。有道是,英美人喜谈体育运动,法国人喜谈女人,俄国人则爱谈宗教和上帝的奥秘,因而俄国人有“上帝使者”、“上帝追求者”之感。俄国人特有的虔敬感、同情感、羞涩感带有强烈的宗教气息,他们注重敬拜甚于讲道,对上帝和神性真理怀有热切的思慕,对不幸与受苦者怀有深深的同情与宽恕,对不公正的待遇逆来顺受,以及对神圣象征和神秘主义怀着忠诚。东西方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俄罗斯灵魂深处的悖论,以至于用理性难以悟解。正如丘特切夫的诗所写到的: 俄罗斯并非理智可以悟解, 普通的尺度无法对之衡量: 它具有的是特殊的性格—— 惟一适用于俄罗斯的是信仰。 民粹主义、斯拉夫主义、无政府主义、不抵抗主义、虚无主义、神性信仰等思想体系构成了俄罗斯民族的多棱镜,为我们窥见俄罗斯灵魂提供了窗口。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灵魂的代表。他们在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持续碰撞中,不断地以西方思想审视俄罗斯生活,又以俄罗斯的情感审视着西方生活,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反省与批判,促使俄罗斯文化逐步融合着东西方文化。亦如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西方,是东西方的综合,是两个世界的联结点,而非分界线。”这鲜明地表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中。自18世纪以来,俄罗斯知识分子纷繁复杂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俄罗斯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这在20世纪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强烈,更使中国人悟解俄罗斯文化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我们将尽力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为实现此目的而努力,读者亦须警醒自己:除了理解还需悟解。在此,任何走捷径与省力的打算,都会导致误解与片面。 翻译是一种跨语种、跨民族、跨文化的沟通,它为中国与外国文化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以便消除相互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产生的隔膜、偏见与误解,使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得以交流与传播。它同时亦是一种对话,它将使各民族、各个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多元对话成为可能。 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不过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中国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仍有缺失。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改革的深化与中国的开放,国内已陆续出版了俄罗斯文化丛书(如白银时期),对中国读者了解甚少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与流放西方的思想家做了介绍,这无疑有助于国人全面了解俄罗斯文化。 “双头鹰文库”愿继前辈学者汉译俄罗斯文化学典之大业,并与同辈学者共铸文化交流之辉煌,推进国人对俄罗斯文化的全面T解。本文库定名为“双头鹰文库”,旨在让中国读者走近俄罗斯,走近俄罗斯之魂。双头鹰是俄国的国徽,也是俄罗斯文化之象征:它的一头偏向西方,另一头却朝向东方;一双眼睛盯着西方,另一双眼睛却凝视着东方。这恰好是俄罗斯及俄罗斯文化所处境遇的绝妙写照,也是俄罗斯文化历史发展的形象表现。 值此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亦在走入中国。本文库愿与学术界同仁共同完成这一伟业,欢迎学术界同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批评指正。文库愿益于中国21世纪新文化之建构,愿益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健全发展,愿益于中俄及中外文化之交流,愿益于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对话。但愿学术界同仁与广大读者关心、爱护本文库,使其与新世纪携手共进。 殷殷期盼焉,是为序。 后记 洛扎诺夫(1856—1919),全名为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洛扎诺夫,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他擅长记述心灵的原始状态,随时随地写下自己的瞬间感受,记录下未经加工、当下即生的思绪、情感,让自己的内心真实自然、不着一点人为痕迹地率真呈现,鲜明地体现出“灵魂的手书性”,由此创造出一种似日记却非日记,似随笔却非随笔,似文学却非文学,似哲学却非哲学的体裁。这是一种无法冠名、无法标题的无章法、不连贯、无情节、无形式、非逻辑、无根据的独特文体。这种心灵的呢喃、生命的呻吟、灵魂的倾诉,正是人的孤独、凄苦、迷惘、傍徨的自然流露,也是人陷入深渊、孤苦呼告的真实写照。 “只要你对爱坚贞不渝,上帝就会赐福于你,因为爱是生命之根本,而上帝就是生命。”“要感谢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要永远留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如此等等,生命与灵魂的原生态一览无余。尽管洛扎诺夫有“俄国的劳伦斯”之称,但他对性、爱、婚姻与家庭有其独到之见,更何况他还对宗教、哲学、文学、历史与教育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相信会为当代中国读者带来启迪。 本书内容选自《关于宗教大法官的传说》等书,译者分别为郑体武、张百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