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军精神,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本书是一部图文版的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
本书是青少年读者了解新中国历史必读之史料;是有志成事者必吸吮的精神食粮;是做人明理者必学的教科书。翻开它,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磅礴绚丽的精神、信念、意志、胜利的历史画卷。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和创举。本书以权威的史料,以讲故事、图文并茂的新颖形式叙述了这段名垂史册的真实历史。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言简意赅的故事,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惊世场面;再现了红军指战员不怕困难。坚定信念,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全书共有47个故事,配有近200幅长征图片。每个故事配有故事背景,每个故事设一个长征史问答題,主要故事配有相关链接,还附有长征中的重大会议和长征中党和红军领导人及部分将领的附录表。
打破“围剿”
红二十五军的胜利,震动了蒋介石。4月20日,蒋介石又调集30多个团的兵力,由杨虎城指挥,向红二十五军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并限令在3个月内将红二十五军全部消灭。
5月下旬,省委在郧西地区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军长程子华因伤势较重没有参加会议,他将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运用“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和斗争经验及一些战例,在会前作了介绍。会上,徐海东提出了“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省委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各游击师就地坚持,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红二十五军主力则乘东北军刚到,首先北上,争取歼其一部,然后再采取“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方针,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打破敌人的“围剿”。
6月4日夜和5日晨,红二十五军在商雒镇附近与敌遭遇,毙伤敌团长以下200余人,缴获部分武器;然后掉头向东南,14日打下富水关,进占青山街,俘敌170多人。16日,红军急行军65公里,逼近荆紫关。敌人外围警戒分队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列队迎接。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敌人武装,顺利地通过了警戒线,迅速逼近城下。城中守敌发觉,立即关闭城门,向红军开火。红军搭人梯强行登城,占领了全城。
此时,敌军的部署已被红军全部打乱,部队也被拖得相当疲惫,士无斗志,锐气大减。
6月的天气,说变就变。部队在行进中,不是烈日当头,就是暴雨淋身,路途极为艰难。但是,为了调动和拖垮敌人,红军指战员们不怕山高路险,不顾日晒雨淋,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干粮,靠两条腿,日夜兼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7月1日,敌军追到袁家沟口,红军连夜布置好兵力,等待敌人自投罗网。清晨,大雾弥漫,敌人正在袁家沟口集合,军领导发出攻击命令。冲锋号一响,各种火器突然猛烈射击,敌人顿时乱成一团。红军战士像一把把尖刀插向敌群,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这一仗,毙伤敌300余人,俘敌1400余人,缴各种枪千余支。这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歼灭战,充分反映出红二十五军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在战略和战术运用上的成熟和提高。
此战后,红二十五军又以极其突然的行动,北出终南山,横扫蓝田县,前锋直抵西安城南10余公里。当地群众奔走相告: “红军出了终南山,一天赶了两个县的大集,老百姓都开眼啦!”
红二十五军这一出敌不意的行动,使省城西安大为震动,城内的敌人惶惶不安,正准备由西安开往天水的东北军第五十一军被迫停止行动。至此,蒋介石企图在3个月内消灭红二十五军的计划宣告彻底破产。打破了敌人的两次“围剿”,鄂豫陕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P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