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理念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把握生命过程的能力,这是全人类所关注的潮流。怎样争取长寿,简单地说,在平时就要多留意自己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症状,观察身体捎来的信息,进而学会解读自己的身体语言。
身体只有一个,健康无法重来。掌握自我,尽其本分,量大福大无烦恼,“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无凝眼人”。“一丝不苟”地把握住自己的健康,只有相信“我能做到”,才会去想“如何去做”。
藉由本书的阅读,您将惊奇地发现,“原来身体会说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抉择”生命的喜悦,相信您一定不会“拒绝”的。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告戒全人类新的健康箴言:21世纪,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自己是身体最好的初诊医生,解读自我的健康,把握身体的信息,仔细倾听健康的声音,也是一大乐趣。按性成熟计算,人的寿限应为100岁~150岁。按生长期计算,人的寿限应为120岁~175岁。按细胞分裂次数与周期计算,人应活120岁。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却难得天年呢?国内外学者研究后一致认为,“长寿的关键在自己,人活百岁不是梦”。
保健时间表
1.洗澡的最佳时间。晚上临睡前洗温水澡能使全身肌肉和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入睡。
2.减肥的最佳时间。饭后45分钟是减肥的最佳时间。在20分钟内散步行程1600米,最有利于减肥。如过2小时后再散步20分钟,则减肥效果更佳。
3.吃水果的最佳时间。饭前1小时吃水果最为有益。空腹时更便于水果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4.锻炼的最佳时间。傍晚时锻炼最为有益。早上则反之,因为运动时的血压与心率都较傍晚时明显升高,对人体健康会构成威胁。
5.睡眠的最佳时间。午睡最好从午后1小时开始,这时身体感觉较迟钝,很容易入睡。晚上则以10-11时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度睡眠时间一般在夜里12时至凌晨3时。
你每天的运动量合适吗
下面是测定个人运动量的方法。
1.睡眠:睡眠1小时记0.85分。
2.静止活动:包括案头工作、阅读、吃饭、看电视、坐车等。这些活动的运动量最低,把消耗在这些活动上的时间加起来,每小时记1.5分。
3.步行:如果是悠闲缓慢的散步,每小时记3分;如果是快步走,每小时记5分。
4.体育活动:慢跑每小时记6分;快跑每小时记7分;游泳、滑冰每小时记8分;各种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每小时记9分;骑自行车每小时记4分;做体操、跳舞每小时记3分。
5.家务劳动:每小时记5分。
以上的分数加起来,如果获得的总分数在45分以下,说明运动量不够,应设法增加活动量;如果总分数在45—60分之间,就说明运动量正合适;如果总分数超过了这个限度,说明活动量已经过度。
生活中的保健小秘方
1.鱼刺卡住咽部吞咽橘瓣儿:鱼刺卡住咽喉部时,可取柑橘一个剥去果皮,掰一到两瓣放于口中,咬成几小块后吞下,可反复吞咽几次。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橘瓣儿表面的网状外丝和团块状结构,将鱼刺带下裹走。
2.蓖麻籽或油菜籽巧除肉中刺:木刺、铁屑、玻璃屑等刺人皮肤难以拔出怎么办?可取蓖麻籽或油菜籽适量,捣烂如泥,包敷患处,24小时后,异物就会退出皮肤表面,很容易被拔出来。
3.酒后喝点蜂蜜水好:为身体健康,饮酒应适量,一旦喝酒过量,可在酒后饮几杯优质蜂蜜水,它不仅会使头痛头晕感觉逐渐消失,而且可使你很快入睡,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P2-3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告诫全人类新的健康箴言:21世纪,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自己是身体最好的初诊医生,解读自我的健康,把握身体的信息,仔细倾听健康的声音,也是一大乐趣。目前,推断动物的最长寿限的几种方法都证明人类应活过百岁。按性成熟计算,人的寿限应为100~150岁。按生长期推算,人的寿限应为120~175岁。按细胞分裂次数与周期推算,人应活120岁。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却难得天年呢?国内外学者研究后一致认为,“长寿的关键在自己,人活百岁不是梦”。
把健康理念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把握生命过程的能力,这是全人类所关注的潮流。怎样争取长寿,简单地说,在平时就要多留意自己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症状,观察身体捎来的信息,进而学会解读自己的身体语言。的确,许多疾病早就有迹可循了,生活之中也许是不怎么起眼的小征兆,千万别忽略了,这可能就是身体在向您发出警报。
身体只有一个,健康无法重来。掌握自我,尽其本分,量大福大无烦恼,“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无凝眼人”。“一丝不苟”地把握住自己的健康,只有相信“我能做到”,才会去想“如何去做”。藉由本书的阅读,你将惊奇地发现,“原来身体会说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为适应现代社会人类对健康的渴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且质量又高,我们在大量的材料中精心选择,经整理汇集而成本书,对提供材料的多数作者都已付给了报酬,但仍有少数人士未能取得取系,敬请看到后即与出版社联系,以便我们做好补救工作,敬请各位支持,谅解!
“抉择”生命的喜悦,相信你一定不会“拒绝”的。
编者
2005年7月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