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新疆,阐释新疆的时候,我们尝试用漂泊的镜头、定格的光影和经典的文字对这片神奇的地域做一次小小的冒险,把摄影家的灵感与作家的精华嫁接在西部山川、人文怀抱中,在风土、民性的体验中感悟这流动的盛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漂泊的镜头/新疆肖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沈桥//南子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人们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新疆,阐释新疆的时候,我们尝试用漂泊的镜头、定格的光影和经典的文字对这片神奇的地域做一次小小的冒险,把摄影家的灵感与作家的精华嫁接在西部山川、人文怀抱中,在风土、民性的体验中感悟这流动的盛宴…… 内容推荐 新疆的特殊魅力在于它能够不动声色地吸纳一切生活元素,并将各种生命味道幻化成自己的味道,把大地的气质转变成人群的气质,把艺术方向确定为生活方向。新疆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多种信仰、奇特观念、丰富的生命追求糅合而成的多元态混合文化。其文化贡献虽然是边缘的、无声的和缓慢的,但却是积极和丰富的,是持续渗透的。其艺术的兴味及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欧亚大陆的交叉路口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感,一种精神上无法无天的创造与漫游的现实,一个为所有作家、艺术家们所梦寐以求的福地! 目录 第一章 迷幻新疆 第二章 深处的人群 第三章 边疆心灵史 试读章节 对于新疆,谁能说出一句传神的、有分量的话来概括她呢?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我在这里生活了37年,而且是被小说家朱苏进认为“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长久地、新鲜地始终盯住一个地方”地生活了那么久的人,但是37年过去了,我概括不了她。 新疆还创造和形成着一种独特的美,她的美本身就含有对鲜明反差事物的包容。 因为她的美不是单一的、循序变化的,所以她的美也是无法概括的。她把冰峰的绝顶崇高,火洲盆地的彻底塌陷,草原的妩媚秀丽,戈壁的粗砺坦荡,沙漠的难以接近的神秘和绿洲自然亲切的田园风光,河流的充沛和消失,果园的丰饶和废垒的凄清,湖泊的澄碧柔和与山岩的铁硬,古典的喀什与浪漫的伊犁……的对立、矛盾、极端,全都包容养育在自己身下,形成一种独特而健康的美。这美,只在新疆。P11 序言 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一套丛书,一帧新疆精神肖像。 2006年春节前后,我们邀请的几位主编担当了此项重任:他们在浩如烟海的文稿和图片里跋涉、体味和挑选着,新疆人写(画、摄)的,以及写(画、摄)新疆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新疆的精神高度正经受有史以来大规模、有特色及最挑剔的检阅和梳理! 大约一百五十万字的文字作品,三百二十多幅绘画、摄影作品,以“新疆肖像”的名义,以小说、诗歌、散文、跨文体、绘画、摄影六卷本的方式站在一起,来到我们手中,成为我们敬仰和依靠的语言现实,成为一座新疆的精神雕塑。 换句话说,这肯定是一个关于新疆文学艺术的惊喜与传奇。“新疆肖像”文库所承载的价值和内涵早已超越了其图文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整体性呈现的是一个能够体现重大人文价值和灵魂高度的精神的新疆。是关于辽阔新疆大地气质的一次面对面的端详、体认和抵达。 深居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新疆,是一个广大和神奇得令人心痛的地方。其不朽魅力在于:这个看起来被时间遗忘了的地方,却隐藏着天大的时间。它美得忘记了美,华贵得忘记了贵,广大得忘记了大! 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的地方就是这里——中国的新疆。这四大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美文化体系。季先生进一步解释说,这四大文化体系是几千年来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是全人类的文化结晶。产生于过去,影响在未来。人类前途的荣辱兴衰仍将决定于这四大文化体系的前进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疆已远非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甚至是明显超越了一种地域范围的文明概念和精神标尺。是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色人群、多类思想等多番碰撞融合后的崭新疆域。甚至可以说,新疆是一个天然的文明通道,是欧亚大陆正式对接的世界的十字路口。 当横贯东西方的古丝绸之路以三条分支由天山南北经过的时候,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注定要承载起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使命;当法显、智猛、玄奘、鸠摩罗什等高僧把天竺(印度)的佛法经新疆传人真丹(中国)之后,整个西域大地都泛射着一种神圣的光芒;当张骞、班超、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以各不相同的使命由此路过的时候,他们的脚印已无可动摇地镌刻于新疆的土地之上。这时候我们终于知道,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元代的方济各会与景教),以及西域的巫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等,无一例外地由这里传人中原,而中原的养蚕术(丝绸)、造纸术、印刷术、治国良策、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乃至茶叶、麝香等,又从这里传向了世界。罗马和长安之间已不再遥不可及! 这样的地方才是大地方,是那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诗意盎然的地方! 是的。是这样!新疆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选择一个时刻至少抵达一次的地方。是那种去了还想去、去一次记住一辈子的地方!据我们所知,无论探险者、学者、艺术家、大学生或观光客,每位到达者都能从新疆体味并寻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凡是经受过新疆阳光照晒、风沙洗打和雪山凝视的人,都会如沐神恩,并在离开之后无可救药地想念新疆。新疆明丽而幽深的光芒会无声地照耀他们一生! 我们在新疆生活。这里饱满的阳光、空气、尘土、雪水和花香早已渗进我们的皮肤及血液。新疆的气息就是我们的气息。然而,面对广大无边的美好新疆,我们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也许,真正的尊敬和爱是永远也说不出口的!我们知道,并不是我们自己用笔写什么,而是新疆教会了我们使用笔。新疆要求我们洞察事物、看穿事物。要求我们用人道的、廉洁的、湿润的和美的眼睛说话。 在新疆,别的不说,光是沙漠就有写不完的故事。那种惊心动魄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眼皮底下。 本来,一座沙山在家门前长得好好的,可一觉醒来你却发现,沙山不见了!它被夜晚的一场大风搬运到几千公里以外去啦! 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过后,帕提古丽外出放羊的儿子和羊群再也没能回来。由于风沙肆虐,全村人都搬走了。但帕提古丽宁死也不肯走——她要坚守在家里等儿子回来!无奈,搬走的村民们只好每隔半个月轮流骑骆驼给帕提古丽送一次馕。二十多年过去了,帕提古丽已变成了一个老太婆。但每天早上,她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扫帚,把门前的沙土路仔细打扫一遍——她怕儿子回来时认不出家门了! 如果波德莱尔对“中国人从猫的眼睛里看时间”感到惊奇的话,那么,在新疆,米兰、楼兰、且末等绿洲城市一夜之间藏身沙海,则是一种悬疑千古的时间之谜。是让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想靠近并探寻的时空之门。 对许多的观光客而言,吐鲁番的高昌、交河两大故城只是死城而已。即使是考古学家或地理学家,也只会煞有其事地说:当地干燥的气候条件保护了这些故城。 但真正的艺术家们不这么看问题。日本作家井上靖坚持认为,高昌故城坚守千年于此,是因为一句誓言。他相信,高昌国灭亡那天,城堡里全体居民聚集广场誓约:在他们死去数百年后,要再次在该城聚会,并举办赏月盛宴。为了等待这个夜晚,故城废墟才耐心地保持着原貌,没有崩毁!井上靖期待着这样的时刻:“在一个月明之夜,从不远处的翠菊占墓群里,所有的死者都会出来。男男女女,穿着伊朗式的服饰,骑着骆驼,奏着欢快的乐器,向废墟走来。” 这肯定是一个神性的时刻——是那种激情勃发、诗意饱满的夜晚。种族、宗教、风俗、历史、文化乃至时问空间的界线被模糊,沧桑而忧伤的记忆复活,重逢的喜悦和欢乐的愿望放大。一种在时间内部深久发酵过的、令人回味无穷的高纯度情感集体性喷发! 当然,这肯定又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时刻。伟大的情感和作品的诞生并没有先兆。它们产生于冥冥之中,产生于高天厚土之间,产生在那种可以被感知和无限误读及捕捉的神秘之地。它们永远只垂青于那些高尚而深沉的心灵。 新疆的特殊魅力在于它能够不动声色地吸纳一切生活元素,并将各种生命味道幻化成自己的味道,把大地的气质转变成人群的气质,把艺术方向确定为生活方向。新疆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多种信仰、奇特观念、丰富的生命追求糅合而成的多元态混合文化。其文化贡献虽然是边缘的、无声的和缓慢的,但却是积极和丰富的,是持续渗透的。其艺术的兴味及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欧亚大陆的交叉路口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感,一种精神上无法无天的创造与漫游的现实,一个为所有作家、艺术家们所梦寐以求的福地! 大约两年前,我们开始考虑策划出版“新疆肖像”文库事宜。当时曾拟定了新新疆、聆听新疆、触摸新疆、人文新疆及西极马等十多个名字,力图构建一套集萃各民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精品书库,铸建一座新时期新疆文化丰碑。 最初的构想是:作为古丝绸之路重地,深居于亚洲腹地的新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间站,被称为宗教、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的博物馆,不落幕的民族博览会和语言的联合国。各色族群在这里居住或游走,多元文化在此积淀。加之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和典型的绿洲荒漠大山等自然状态,新疆成为传奇之地、神性之地,是文学艺术家们心目中灵魂的边疆,值得终生触摸或守望。 新疆还是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要叙述地域,也是《福乐智慧》和英雄史诗《江格尔》、《玛纳斯》的诞生地。 近几十年来,新疆文学艺术几度繁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艺术家。新边塞诗和新生代诗群异军突起,成为中国诗坛重要力量。新疆散文高地日渐隆起,小说、绘画、摄影等艺术样式也风头正健,不断给中国文学艺术界以冲击和惊喜,呈现出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发展格局。 此外,我国政府正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精神的坐标和文明的标尺,文学艺术是人类自古以来天然直接而有效的社会和谐样式。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能力具有无可估量的渗透力及影响力。因此,系统而全面地精选并出版新疆文学艺术书库,既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文学艺术事业的一次全景式梳理、检阅和总结,又是立体构建辽阔新疆精神大厦的重要尝试,对新疆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意义非凡。 “新疆肖像”文库是全面系统地向世界介绍新疆文学艺术创作成果的重大文化出版项目,牵涉的人员多、时间长、内容广,其开创性、建设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我们的设想是,本文库选题范围不限——一切能够体现新疆精神文化高度的文学艺术样式,均可列入出版视野。如果可能,我们计划将其作为未来新疆的一个长期文化出版工程来对待。适时推出诸如长篇小说、网络文学作品、音乐、评论、校园文学、励志文学、民间文学等卷本。新疆作家(艺术家)写的和写新疆的一切优秀作品,都是我们所深切期待的。 列入本文库首批出版计划的六卷本作品,是我们特别约请新疆具有实力和影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画家、摄影家精心选编的。我们信任他们的选择视角及尺度。所选作品属于个性化色彩和客观性兼具的新疆文学艺术精选本,有效体现r他们独特的选择视野、眼光、胸怀和智慧。 《大地向西》(诗歌卷)无疑是最具包容性和经典性的选本。由于我们的选题与诗人沈苇想编辑的新疆诗选不谋而合,故主编工作进展顺利。新疆不同时期及国内外近百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入选。 评论家韩子勇主编的《深处的漫游》(散文卷)是极富创意的选本。他的最大愿望是将本书编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疆美文地图。关于所选作家及其作品的精妙点评,似乎一下子激活了整个散文读本。作家矫健主编《葡萄的精灵》(小说卷)时,还特意邀请著名作家赵光鸣、刘亮程等担任编委。摄影家、著名记者沈桥、毛咏放弃了春节去外地拍摄的机会,青年女诗人南子及时选配精妙文字,终于使《漂泊的镜头》(摄影卷)顺利交稿。 调整幅度最大的是绘画卷。经过多番波折之后,我们决定按照出版主题选稿。依照时间逆向流动方式,通过人、大地、故事、欢乐、手艺和探索等内容,把艺术的新疆立体呈现于《沙漠玫瑰》(绘画卷)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冰峰上的沙尘暴》(跨文体卷)是我们极为看重的一个选本。我们希望它成为新疆具有真正的探索(先锋)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新疆文学写作读本,并能为新疆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谋求一个方向,一个范式,一种全新的视角及可能!青年小说家卢一萍三易其稿,终于使几十篇各类精彩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 米斯特拉尔说,一支歌(一部作品)是事物在我们身上造成的爱的创伤。也是我们给世上美的事物的答复。 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体现新疆精神气质与高度的这些精美艺术作品来到了我们面前。它们虽然不够全面系统,也可能不够完美、不尽如人意,但它们肯定是人道的、杰出的和饱蘸着思想与爱的光芒的。它们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们个人的作品,而是新疆乃至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我们生活、历史、梦想及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个体生命而言,我们迫切需要这一切。需要一种更为高级、踏实又痛快淋漓的表述。我们渴望一位为我们阐明自身的人,那位代表着美德和爱的高尚的命名者! 我们力图从人群中寻找这样的人和作品。我们还将继续寻找下去。 2006年2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