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信用经济的实务性专著。全书深入浅出地对诚信、信用、信用经济、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进行了阐述,既从理论高度阐发了中西方诚信的演进过程,又从现实角度展示了目前国内的诚信实态,揭示了商业主体信用价值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用经济(中国经济再次腾飞之钥)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孙国志//张炎培 |
出版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信用经济的实务性专著。全书深入浅出地对诚信、信用、信用经济、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进行了阐述,既从理论高度阐发了中西方诚信的演进过程,又从现实角度展示了目前国内的诚信实态,揭示了商业主体信用价值的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从事信用研究的专家,对信用经济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本书实务性较强,既从理论高度阐发了中西方诚信的演进过程,又从现实角度展示了目前国内的诚信实态,揭示了商业主体信用价值的意义。尤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论述了如何建立和健全国民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管理机构的必要性和具体意见,旨在推动我国信用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书对我国信用经济体系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企业管理者、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信用研究者、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篇 追本溯源:中西方诚信观的演进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信用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诚信思想 第二节 其他思想学派的诚信观 第三节 古代诚信思想的历史价值 第四节 诚信治国、治军的典范 第五节 诚信观在商业活动中的体现 第二章 西方传统信用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的诚信观 第二节 中世纪思想家的诚信观 第三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观 第三章 商业发展和新教伦理对西方信用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商业发展促成西方商业信用观念 第二节 新教伦理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第三节 法律:商业信用的保障工具 第四章 信用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流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西方现代信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从交易费用角度看信用的作用 第三节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信用的作用 第四节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信用的作用 小结 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 第2篇 泥沙俱下:我国转轨时期的诚信实态 第五章 信用缺失的表现 第一节 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 第二节 信贷、保险市场的信用缺失 第三节 证券市场中的信用缺失 第四节 投资者的信用缺失 第五节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的失信形象 第六节 某些司法机关的信任危机 第六章 信用缺失的原因探究 第一节 体制原因 第二节 制度原因 第三节 文化原因 第四节 信用缺失与道德异化 第七章 信用缺失的危害 第一节 信用缺失的经济危害 第二节 信用缺失的政治及社会危害 第三节 信用危机在思想文化上的危害 第3篇 激浊扬清:重振商业主体的信用价值 第八章 企业信用 第一节 企业信用与经济秩序 第二节 企业信用与销售竞争力 第三节 企业信用与企业形象 第四节 企业信用与信用担保 第九章 金融信用 第一节 银行信用 第二节 证券信用 第三节 保险信用 第四节 健全金融信用体系 第十章 个人信用 第一节 个人信用:信用体系中的根基 第二节 个人信用制度 第三节 “助学贷款”引发个人信用问题 第四节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第十一章 中介信用 第一节 中介组织信用的作用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用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及律师的信用 第十二章 国家机关信用 第一节 政府信用对全社会的导向性 第二节 政府信用与公务员诚信问题 第三节 政府在建设信用中的规避点 第四节 政府信用与人民信任 第4篇 披荆斩棘:信用体系的实践和构建 第十三章 诚信文化建设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信用工程实践 第二节 信用文化的意义及特点 第三节 建立和发展我国的信用文化 第十四章 构建我国信用体系的经济制度基础 第一节 信用与产权问题 第二节 产权改革是解决企业信用问题的根本 第十五章 健全有效的法治运作是保障 第一节 信用与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信用方面的法制现状及完善 第十六章 政府与诚信制度建设 第一节 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地位 第二节 政府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功能 第十七章 健全我国征信制度和社会信用评级体系 第一节 建立健全我国社会征信制度 第二节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第5篇 它山之石:美欧信用制度 第十八章 国外社会信用制度 第一节 美国的社会信用制度 第二节 欧洲信用制度 试读章节 近年来,我国信用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形成了“失信是失信者的通行证”的信用缺失环境。信用缺失对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人类的相互交往,包括经济生活中的种种交易行为,都依赖于某种信任。个人和企业只有在确信他们的预期能够兑现的情况下才可能购买、销售、雇佣劳力、投资和进行创新。个人和企业间的大量交易,都是在与许多陌生人和组织打交道中完成的,都是基于信用基础上的重复性运作,摩擦和不确定性比较小,交易的后果可以预见。如果这个社会缺乏信用,就意味着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契约失衡,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并共享收益的制度安排遭到破坏,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为判断原有的合作关系能否存续、如何对原有的合作关系进行调整也将增加信息搜索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交易过程中需要加倍的监管,对那些可能奉行机会主义的代理人施加直接的防范和控制,就需要付出高昂的监管成本;同时信用缺失,就会导致大量的自利行为和动机的出现,交易道德水平下降,从而使得交易活动中利益冲突和决策争端不可避免,摩擦增大,无形中增加了沟通和润滑成本。这些类型的成本都是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在信用健全、信息沟通坦诚和有效的情况下,对于详细的契约和完善的监督依赖程度较低,交易成本也就很低,以致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但一旦信用缺失,交易过程中的运作就变得十分困难,就必须应付无信用状态,成立专门的清欠追账队伍、打假队伍、法律维权队伍等,这就实际上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开支,造成企业运行成本的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和银行的投资活动趋于谨慎和收缩。最终造成许多企业置法律、政策、利益于不顾,大肆逃匿银行债务。 信用的严重缺失,增大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履约变得极为困难。为了保证及时、有效地履约,具有一定信用的交易主体,不得不以增大投入的方式获取尽可能详尽的信息,从而使得额外交易费用大幅增长,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微观经济组织的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信用缺失还成为由不规范交易而导致财产“跑、冒、滴、漏”的重要根源,成为资本“流失”、“沉淀”的重要基础。 第二。信用缺失大大阻隔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在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信用制度条件下,市场也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其本身所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以及对公共产品、垄断产品、经济外部性等调节的乏力,造成相当程度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的混乱与无序。而一旦当整个社会处于信用严重缺失、市场经济活动处于缺乏信用制度基础的时候,社会经济秩序就会处于严重的混乱之中。不仅表现为人们承诺的随意性,而且还会由于经济契约的不严密从而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个人就会言而无信,企业就会对自身的经济活动后果不负责任。由此,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市场秩序的混乱、经济秩序的缺失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广泛的信用缺失,已使得一切经济活动难以受到市场的调节,降低了市场调节的功能和效率。 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信用秩序和信用发育状况。取决于信用工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使用频率,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市场主体对信用工具的信任度。而作为交换媒介和交易凭证的金融和票据的发育状况,又是一个国家市场发育状况的晴雨表。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仅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融高达52亿元。 P86-87 序言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现代信用是不以现金体现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活动。债权债务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经济越发展,债权债务关系就越紧密,就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信用关系成了无所不在的经济关系。信用交易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规模。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经济部门都离不开信用关系,信用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使信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用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关乎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最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随着买方市场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我国正开始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然而,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失范行为大量出现,商业欺诈、偷税漏税、逃废债务、制假售假、侵权盗版、虚假广告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根源。发展市场经济,规范市场秩序,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没有道德为支撑是建立不起来的。发展经济,必须信守道德,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都要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遵法守规,履约尽责,这是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所昭示的一条真理。因此,一定要把信用道德作为市场经济的内生要素和力量,并运用它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良好的信用必须以明晰的产权为保证。只有真正做到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不论是授信人还是受信人,交易双方才会有保全财产的高度责任感,才会有实现财富增长强烈的驱动力,才会有恪守市场规则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加强信用法规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只有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才会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规范信用管理服务业的立法,规范社会信用活动的立法,才会建立起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监督约束市场主体遵守信用规则,达到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归根结底是把道德的力量,行政的力量,司法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机制,通过对信用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解决各类社会信用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惩戒失信,褒扬守信,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我国信用建设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大力加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特别是政府信用,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腾飞之际,《信用经济》一书的出版,深入浅出地对诚信,信用,信用经济,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进行的阐述,当会为推进信用建设事业起到有益的作用。 赵凤梧 2005年8月30日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中国市场信用经济研究中心赵凤梧主任)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信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 张维迎 我国企业在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靠这方面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潜力不大,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即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孙孚凌 信用如水,市场体系中缺乏信用,犹如洗脸盆养鱼,大企业养不活,小企业养不大,市场也繁荣不起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高尚全 中国80%的企业是因为信用缺失而造成损失的。中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空白,将是今后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东方国际保理中心对数千家中国企业研究得出的结论 WTO最核心的价值是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机制和一整套信用体系。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商誉是第一通行证。 ——中国泽楷集团总栽 孙国志 当今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实力和信誉的竞争,无法想象一个失信的企业如何在社会中生存。资信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组书记 张富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