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藏画录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孙郁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许多了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不但如此,鲁迅还收藏了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

内容推荐

鲁迅藏画多多,却没有什么自述,相关的文章亦寥寥无几。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一个丰富的鲁迅,立于此间。

目录

灵智力

美术观

历险者

民国间的美

旧图画

拓片及图录

录异者

从乡俗到哲思

日本经验

瓦支的《希望》

浮世绘种种

琉璃厂

罗丹像

画展

汉画像

印象派之影

陶元庆的《大红袍》

自画像

林纾的遗迹

陈老莲的风骨

孙福熙

勃洛克

暗示

插图的妙处

读画的眼光

俄国人的魂魄

内山书店

画像者

画与文

鲁迅的痛感

日本裸体美术全集

比亚兹莱

格岁斯的画

走在极限边上

蕗谷虹儿

麦绥菜勒

内山嘉吉

邵洵美的态度

司徒乔

革拉特珂夫

青年木刻家

感谢珂勒惠支

画面里的故事

裴多菲诗话

关于漫画

儿童画

尝试的路

捕捉者

阿Q画像

木刻创作法

年画种种

旧信笺

布道的背厉

求画

台静农旧事

暴力美学

唯美乎?

画魂

黑白间的智慧

鲁迅的余绪

后记

试读章节

吴冠中有一幅绍兴乡村图,画的是水乡里的民居。笔划简洁,对比分明,江南居所的黑白之色,那么美的表现出来。吴冠中是喜欢鲁迅的,对鲁迅故土的感情很深。他大约也受到先生的启发,喜用明暗之变,在流动中把握民间的一种色泽。以简单之笔写深切之诗,在一般人而言都是大难的。

其实在吴冠中心灵深处,投有哲思的影子,白描中的神韵,黑白间的渊博,是鲁迅以来的许多艺术家追求的境界。

绍兴风俗是一本大书。鲁迅作品里输出的歌谣、民情、图腾与神话,比一般的民俗学著作还要丰富。关于社戏、关于女吊、关于寺庙、关于葬礼,形象里流着古老的信息。当代文人写乡俗时,有时故意刻上哲思,不免有些做作。但鲁迅的乡土意识,是自然而然地流出的,且又简约得让人久思不已。在平淡里看到深渊,在日常中悟出玄想,我们也只能佩服。

鲁迅用文字画山水,写人心,全无过去文人的老朽气。精巧的样子被古拙气代替,已呈现出别人没有的气象。他的文字和他欣赏的画,大多是从明晰的构图里,折射出精神的洪流。他喜用黑色,用沉郁的笔把氛围凝重化。有时又淡淡地留出空白,是无色的背景,犹如旧戏的舞台,后面空空如也,却让人浮想联翩。有时则满是血色,比如《野草》里的残阳和地狱之火,《女吊》中喷血的声音。我觉得这些,得自于乡土的记忆,那些晦明不已的存在对他的思维方式有潜在的暗示。后来所喜欢的安德烈夫、迦尔洵、果戈理、文本也是黑白分明的。

这种绍兴民居色调与社戏的韵律,有诸多叠合的地方。都是淡处有淡处的空幻,暗处有暗处的深远。他留日时读到的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人的书,也是这样,头上是白光闪闪,脚下则洞穴深深。像克尔凯郭尔的独白《十八训导书》,就是黑洞里的烛光,一方面是漫长无边的焦虑与灰暗,另一方面乃向着上帝的冲动。前者是无光的阴冷,有袭人的凉气;后者则散出晨曦般的热流,把死灭中的绝望之眼,注入亮亮的惊喜。克尔凯郭尔是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义的思潮是从他那儿开始的。其神秘的、无序的低语,其实就把阴暗与光明间的通路打通了。鲁迅审美意识里,这样的痕迹很浓。他从尼采、克尔凯郭尔的文本中,看到了精神之河穿流的快感。惟有于沉寂、忍受和不安中跋涉与冲跃者,才会体味到获取亮光的喜悦。黑白间的对立和统一,在他眼里是有着无限的表达的可能的。

我猜想,鲁迅最初接触这类思想者的文本时,内心会有电波一样的悸动。无论是尼采还是克尔凯郭尔,他们不羁的热力以及对苦难的勇气,都使青年鲁迅有着神往的冲动。他早期文言文中对“神思”、“摩罗诗人”的推崇,是有着上述思想者的痕迹的。至少文中对这两位非理性的哲学家的敬意,说明了思想的共同点多于差异点。虽然文化的背景是有别的。

如果深究一下鲁迅晚年对绘画中黑暗感强烈之作的偏爱,以及好奇地礼赞反叛气的艺术,便可以证实以下的猜测:反叛压抑的俄国与德国木刻里,延续了尼采、克尔凯郭尔的意绪,域外艺术家的劳作,将一种精神的伟力形象化了。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鲁迅早期哲学观与晚年美术观的逻辑链条?在变化的年龄与环境里,鲁迅保持了一种审美上的不变。我有时在他的藏品里,对应地体察着一种思想上的痕迹。那些不属于他创作的艺术样式,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注释其意识深层里的存在吧?

这样,我们把绍兴民间的黑白分明的意象和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欧洲木刻艺术放在一起,差不多就可以复原出鲁迅精神的某个侧面。水乡的清寂与欧洲个性化文人的诗情,在这位矮个子的中国作家身上奇妙地结合起来了。我宁愿在这些色调里寻觅他的踪影,也不喜欢从理论中生硬地概括那些思想。难道在那些与其生命息息相关的文字里,不能看到他流淌不息的生命之流么?就是在不安与抵抗不安的明暗交错里,现代文学中的个性艺术,拥有了抵达未知世界的可能。鬼魂世界与地狱边上喷吐的火光,预示着新的精神之流的到来。

P24-26

后记

谈鲁迅的藏画,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妄议。描述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在专门家那里也是个难题,何况我这样的门外汉?我知道这里所涉猎的只是一点皮毛,与那个深的世界未尝没有隔膜。绘画之于鲁迅,不都是美学层面的话题,那里存在着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诗的诗,不是哲学的哲学。但要确切地叙说,又是那样的难,鲁迅自己就没有细而专门的文字。他也从未想在美术家前去做什么精神的导师的。

而要走进他的内心,不能不了解这样的环节。困难的是,他深浸在其中,却又没有言辞的边界。四面是耀人的光,可却捕捉不到。渺乎而不知其形,是神异的。也因此,诱人的闪烁也成了智慧的星,它璀灿,却无语。不可知的也渐渐多了。

三年前我有了写这一本书的冲动,承蒙陈戎女士的关照,在《北京日报》陆续刊载了两年。断断续续中,才知道是个大题目,无从下手,只好从外观的角度,粗略的审视。我有一个感觉,在语言无法表述的另一端,是衔接着梵·高、蒙克、珂勒惠支的某些意象。那里延续未尽的思绪,似乎是别人在替他表达。一面又从中吸取了什么,印到自己的文字里。可是能找到对应的痕迹么?自然没有。但谁又能说无呢?意识的流散,怎么能以逻辑为之?

我们在惊叹语言的无力时,不能不把音乐、绘画作智力的另一种表达。鲁迅是不满于语言的单一的运用的,他有时更重视语言之外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寻找它,希望能看到清晰的轨迹,而偏编没有轨迹。俗调浸微,奇言腾沸,乃五四之趋势。先生何尝不知道除旧布新的重要?读画与藏画,其实并非都是鉴赏层面的问题,也含着精神腾跃的一种期待。作家们要探入到人类思想之海,单凭语言的快感是不够的。

文与画要打通,境界就不俗了。然而一般的作家还是站在美术、音乐的门外。罗曼·罗兰、纪德的文字好,都是靠了精通别类艺术的辅助。近人陈师曾、丰子恺、徐悲鸿、黄宾虹等无不如此。我近来看木心的书,文字的功夫之外,是美术的滋养。他的画奇,文亦奇,好似两种形态的美都得到了。这对今天的文人都是一个刺激。我们由此也可以深切打量那些不凡的世界。数一下百年的艺术史,能在文学与美术上都造成影响,成了久久阅读的人,也只有鲁迅这类人才配。陈丹青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类似的话,我深以为然。写这一本书,其实就是想认识这一点。虽然知道自己并非是胜任这一工作的人选。

书要出版了,自然要感谢几位友人。鲁迅博物馆的冯英为配图片忙了多日,还帮我补校了图片说明。许多年轻的朋友也劳神多多。天底下从没有纯粹的个体的劳作,没有友人与同志以及热心助人者的相助,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还要说的一句是,鲁迅的藏画都是文物,我不敢翻阅,只能从副本和相关的资料入手,其间的误读在所难免,这也是要请读者诸君原谅的。

孙郁

2007.10.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0: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