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脊疗法于世纪之交开始运用于临床,它是以三维正脊仪进行治疗,集牵引、扭转和按抖于一瞬间完成,对多数病人仅行1次治疗即获得效果的一种新疗法,本书是对临床骨科医师有价值的一本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维正脊疗法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韩国忠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维正脊疗法于世纪之交开始运用于临床,它是以三维正脊仪进行治疗,集牵引、扭转和按抖于一瞬间完成,对多数病人仅行1次治疗即获得效果的一种新疗法,本书是对临床骨科医师有价值的一本参考书。 序言 人体的衰老不仅仅是从面容的苍老和鬓间的白发开始的,也是从脊柱开始的。脊柱柔韧性的减弱是人体衰老的最早征兆,脊柱退行性变能够引起多种疾病。针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外医学专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讨、研究。尽管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脊柱的重要性和通过调整脊柱及其相关的周围组织以预防疾病的认识是一致的。传统中医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中督脉纵贯脊柱,总督一身阳经称为“阳脉之海”,二千年前的古人就通过督脉的穴位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和多种内脏功能紊乱;而西医也有自成体系的正脊疗法。 通过对椎间盘测压发现,站立位脊柱负荷如以100%计算,在坐位则增加到150%,而站立前屈位为210%,坐位前屈达270%。当站立持重20kg时,腰椎负荷为210kg,弯腰持同一重量,腰段脊柱负荷增加到340kg,用腰围后可减少负荷约30%。这说明前屈位活动或负重是导致腰段脊柱退行性疾病或损伤的不良姿势,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从而出现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认为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发生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因素,脊柱积累性劳损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外伤、遗传及妇女妊娠均增加了椎间盘损害的机会。上腰段椎间盘突出较少见,其发生多存在下列因素:脊柱滑脱症;病变间隙原有异常,如Scheuermann病等;过去有脊柱骨折或脊柱融合术病史。笔者认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椎间盘突出从而导致相邻椎体间三维结构改变是主要因素,在此前提下出现压迫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化学刺激、免疫反应、张力改变等单一或综合现象,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和腰椎侧弯、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神经感觉异常以及肌力下降的临床体征。 综合当前对以上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大体可分为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和显微外科手术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约8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其目的是纠正病变处相邻椎体三维位移,解除病变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关系,部分回纳髓核突出物,减轻椎间压力。常见的非手术疗法有持续慢牵引、理疗、推拿和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骶管冲击疗法、小针刀疗法、药物口服及外用疗法、绝对卧床休息等,但这些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间病过程中,’均达不到上述所有治疗目的,仅实现了部分治疗目标或治疗效果不显著,从而要通过延长治疗周期以期达到治疗目的。对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但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粘连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故对手术指征的判定、医生手术技巧、医院医疗条件均有严格要求,近年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或用特殊器械行“经皮髓核摘除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效果。 在21世纪,人类更加崇尚回归自然,在以手术和替代药物治疗人体相关疾病的同时,期望借助现代科技的无限拓展性将传统治疗机制发挥更好,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调整,以非手术疗法恢复机体的功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维正脊疗法正是从祖国传统中医推拿学这一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经验源头不断汲取宝贵经验,摒弃“孔步亦孔,孔趋亦趋”的传统徒承师道的传授模式,大胆创新的科学结晶。三维正脊疗法属非手术疗法,它利用现代微机控制、信息传感、伺服技术将中医正骨多种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人工手法难以达到的三维组合动作,瞬间完成安全范围内的快速牵引、成角和旋转治疗,实现了传统人工治疗向现代数字化的机械三维力学疗法的转变,完成了传统经验治疗学与现代程序控制治疗学的结合。所用的三维正脊仪的主要特点为定距离快速纵向牵引,定方向、定角度的上下成角和左右旋转,预防副损伤的固定装置。三维正脊疗法是采用三维组合动作对病变组织起作用,快速纵向牵引,使偏离中心轴线的椎体往轴向靠拢,以纠正椎体的偏移,解除肌肉痉挛,松解椎间软组织,缓解神经根的张力,改善血运,协助纠正后关节错位,改变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置关系;定方向、定角度旋转达到纠正椎骨的旋转位移和后关节紊乱,加强对神经、肌肉等软组织的松解作用,旋转力和切向力可使突出的椎间盘发生轻度位移,解除其与周围神经根或血管的紧张关系,改善病情;定方向、定角度的成角使病人背侧成角,病变椎间隙张开,同时后纵韧带紧张,协同牵引力向前推挤突出物,背侧成角时,后关节内的上下关节突重叠减少,关节间隙增大,有利于旋转。三维正脊仪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适应证,一些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合施行三维正脊治疗,应选择相适应的治疗方法。 在三维正脊仪研制之初,北京中天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就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疗法、新技术,尤其是开发传统中医理论的新疗法、新技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若没有深入的、与现代科技成果发展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为此中天普公司专门立项开展三维正脊仪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该项目由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科生物力学研究课题的清华大学崔京浩教授担任技术指导,参加科研人员有来自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北京电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中天普公司等单位。实验结果证实,天普三维正脊仪运用生物力学中的力学疗法,模仿人工推拿的动作并实现瞬间多动作同步或分解完成,是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动作程序及所设定的各种参数范围符合人体解剖学结构规律,安全有效。在此基础上,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天普三维正脊仪专家鉴定会暨新闻发布会,鉴定小组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著名专家尚天裕任组长,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胥少汀教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蔡钦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福根教授、清华大学崔京浩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李汉友教授共同对天普三维正脊仪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充分地论证,鉴定意见如下:①该研究成果所提供的鉴定资料基本齐全。②该课题选题新颖,设计合理,符合生物力学和中西医正骨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执行,能自动实现成角、牵引、旋转等多种功能,完成医生手法所难以达到的多种组合动作,配合医生手法形成了独特的三维正脊疗法,能纠正病变椎间三维方向的位移,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可代替正骨医生的重体力消耗。③经检索证实,天普三维正脊仪及其治疗方法属国际首创。将现代医学高科技与传统医学手法相结合,不仅是中医治疗学向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创新,也是医学界骨科专业非手术疗法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研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疑难疾病无论从病因、病理还是诊断与治疗都将有突破性发展,人类健康将会得到全面有力地保障。青霉素的发明、结核病的防治、癌症基因的破译、MRI的应用、AIDS疫苗的研制这些都是医学技术发展不断取得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代表的各种椎间病变——这一长期困扰病人、医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在不远的将来必将被攻克。作为三维正脊仪的研制单位,对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代表的各种椎间病变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真诚地希望与各种治疗学派进行广泛地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愿三维正脊疗法成为椎间病治疗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注三维正脊仪、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北京市科委和宣武区科委、北京电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天普三维正脊仪广大使用单位以及各位专家。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得到医学专家更加全面的指导、批评、斧正。 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肖世友 2005年3月 后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医和西医各有自己的治疗方法。中医手法中主要包括腰部按摩松解肌肉,斜扳、按抖和理筋牵拉坐骨神经。西医的主要方法是卧床休息和牵引,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和消除水肿。自20世纪50年代后中西医结合发展为“牵引+手法推拿”,后来又有牵引床,在持续牵引之下增加按抖腰部,还有坐位旋转腰部来纠正微小移位的手法等,这些方法大约需要3~4周的治疗时间,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使一半以上的病人缓解症状。 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于世纪之交,三维正脊疗法开始运用于临床。它是以三维正脊仪进行治疗,集牵引、扭转和按抖于一瞬间完成,对多数病人仅行1次治疗即获得效果的一种新疗法。与其他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三维正脊疗法具有治疗时间短、效果快的优点。电力总医院韩国忠、曹家绪对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科学的观察与研究,对治疗适应证、治疗时注意点和治疗机制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详细阐述。《三维正脊疗法》一书还对腰椎间盘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讲述,是 著名骨科专家主任医师胥少汀 2004年3月2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