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告是全国工商联的研究成果,对2004年度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预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是广大民营企业进行决策咨询、科学决策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2(附光盘2004)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黄孟复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告是全国工商联的研究成果,对2004年度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预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是广大民营企业进行决策咨询、科学决策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序言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一起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态势和所取得的成绩,与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并逐步丰富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与各级政府重视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宽松、更适合其成长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2004年,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是:第一,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新社会阶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地位,完善了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规定;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把“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2005年初正式下发这个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第二,科学发展观成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它是新中国长期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第三,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长远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开始理性思维,调整发展模式。许多民营企业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意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加注意树立和改善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加注意树立企业的大局观和整体感。第四,国内外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竞争态势,促使成长型民营企业把练好内功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注意克服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率、盲目扩张的问题;在经营方式上着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组织形式上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产业层次上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在经营理念上从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分工协作、实现共赢上转变;注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2004年,民营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促使民营经济进入必须与国有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民营经济实际上就是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活动和事业。从本质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民本经济”和“民族经济”,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成分,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个整体。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可以实现而且必须实现更高层次的联合、结合和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004年,民营企业家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历史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新的力量。去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受到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响应。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焕发亿万普通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进行发明创造的热情,激发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使更多的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一个国家鼓励其发展、社会需要其发展、自身寻求发展的大好机遇期。全国工商联作为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为了客观反映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梳理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分析、把握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动员了全国各省级工商联,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和研究力量,从民营经济的角度,对全国、地区、产业及相关政策写出了研究分析报告。希望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成绩和不足问题,为决策部门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还缺乏从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的角度进行统计的系统资料,专家们撰写的分析报告在数据、观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非官方的商会组织,编写研究探讨性的报告,对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中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读者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