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大人膝下
分类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母亲大人膝下》是鲁迅先生1932年3月20日至1936年9月22日寄给母亲的信。鲁迅生前与母亲互相通信271封,其中寄母亲信120封,得母亲信151封。遗憾的是这些书信并没有全部保存下来,母亲寄给鲁迅的信,目前无一件留存;鲁迅寄给母亲的信,现留存50封(其中一件为残信)。这50封信件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此书收集了这50封信,真实还原当年鲁迅和母亲之间密切的情感交流。信中鲁迅向母亲如实汇报自身的身体状况、爱子海婴近况、工作情况等一一及时地告之北平的母亲大人,流露自己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前言
一九三二年
三月二十日
七月二日
一九三三年
七月十一日
九月二十九日
十一月十二日
十二月十九日
一九三四年
三月十五日
三月二十九日
四月十三日
四月二十五日
五月四日
五月十六日
五月二十九日
六月十三日
七月十二日
七月三十日
八月十二日
八月二十一日
八月三十一日
九月十六日
九月二十七日
十月二十日
十月三十日
十一月十八日
十二月六日
十二月十六日
一九三五年
一月四日
一月十六日
三月一日
三月一日下午
三月三十一日
四月三十日
七月十七日
八月三十一日
十月十八日
十一月十五日
十一月二十六日
十二月四日
十二月二十一日
一九三六年
一月八日
一月二十一日
二月一日
二月十五日
三月二十日
四月一日
五月七日
七月六日
八月二十五日
九月三日夜
九月二十二日
释文
附录
母亲/许广平
鲁迅先生的母亲——鲁太夫人/俞芳
太师母谈鲁迅先生/俞芳
我代太师母给鲁迅先生写信/俞芳
后记
序言
鲁迅一生为了出版自己的著作写过三个自传。都是短
短的千字文。最早的自传写于1925年: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
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
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
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
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
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
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
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
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次年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
总长蔡元培邀请,鲁迅到南京就职。五月,北上就任北京
教育部部员。1919年12月鲁迅回绍兴接母亲及妻子到北京
,在新街口八道湾定居。三兄弟与母亲在这里团聚。
1923年7月19日,鲁迅收到周作人绝交信。8月2日携
夫人朱安租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母亲有时也来此小住
。鲁迅开始急切地寻购新居,10月30日以800元的价格买到
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一个小四合院。
1924年5月鲁迅乔迁新居。并正式接来母亲同住。
1926年鲁迅离京南下,母亲和朱安仍在此居住。现存鲁迅
写给母亲的信,自此开始。
据《鲁迅日记》统计,鲁迅与母亲往来书信271封。其
中,“得母亲信”151封,“寄母亲信”120封。遗憾的是
这些书信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得母亲信”无一封保存
:“寄母亲信”现仅存50封(其中一封为残信)。这50封
信,第一封信写于1932年3月20日,最后一封写于1936年9
月22日,其中还附有6封海婴写给娘娘(奶奶)的信,如今
这些信都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曾两次专程到北京探望母亲,1929年5月中旬鲁迅
第一次回北京看望母亲,5月15日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
:“家里一切如旧,母亲精神形貌仍如三年前,她说,害
马为什么不同来呢?我答以有点不舒服。”5月17日他又在
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午前,我就告知母亲,说八月间,
我们要有小白象了。她很高兴,说,我想也应该有了,因
为这屋子里,早应该有小孩子走来走去。”可见母亲是认
可他俩的婚姻,并一直盼望着他们早点有个孩子。
鲁迅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多次表达了母亲对他的爱,
1925年4月11日他在给赵其文信中说:“感激,那不待言,
无论从那一方面说起来,大概总算是美德罢。但我总觉得
这是束缚人的。譬如,我有时很想冒险,破坏,几乎忍不
住,而我有一个母亲,还有些爱我,愿我平安,我因为感
激她的爱,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而在北京寻一点
小生计,度灰色的生涯。因为感激别人,就不能不慰安别
人,也往往牺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1935年8月
24日鲁迅又在给萧军信中道:“我的母亲是很爱我的”。
这50封信里,鲁迅着墨最多的是爱子海婴。从海婴的
衣食起居,到他得病痊愈,逐渐健壮成长,上幼稚园,上
学,每每都写得细致入微。母亲非常喜爱这个小孙子,鲁
迅来信中如附有海婴的信,她一定要俞芳代笔给海婴复信
,写完还要念给她听,认为不合适的地方要求俞芳修改,
并重新誊抄后方寄出。1936年7月6日鲁迅又把“海婴已以
第一名在幼稚园毕业”的喜讯报告给母亲,三代人之间的
亲情就是这样以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凝聚在方寸之间的信笺
里,围绕在海婴这个“人之子”的一举一动之中。
1932年秋,母亲得病,鲁迅拖着病体赶到母亲身边,
请日本医生看病开药,在鲁迅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
逐渐好转。鲁迅除了关心母亲的起居饮食、身体健康,还
不断满足她的精神需求。鲁迅特别敬重母亲靠自修得到阅
读的能力,在三个自传中都特别提到这一点,知道母亲爱
看小说,特别爱看张恨水的小说。鲁迅为她精心选购,《
鲁迅日记》里多处有为母亲选购、邮寄小说的记载。
鲁迅在信中除了提到爱子海婴,还有三弟周建人的近
况,他知道这也是千里之外的母亲最为关心的。自1936年
起,鲁迅在信中提到最多的是自己的病体,他不同常人,
从不向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从“胃病”,到“肺病”,
到“吐了几十口血”,一步一步向母亲透露自己的病情。
最终走在了母亲的前面。母亲虽然很悲伤,但并没有被白
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完全击垮,一方面是跟母亲坚强的性
格有关,另一方面和鲁迅信中一点点透露自己的病情有关
。这让母亲很早就有了一些精神准备,这实际上也是对母
亲的爱,是心疼母亲替母亲着想的一种方式,这也使得母
亲在得到自己噩耗后不至于过度悲伤。鲁迅走后,朱安继
续陪伴着母亲,在她精心照料下,母亲于1943年以86岁高
龄谢世。
鲁迅写给母亲的信中充满了亲情、体贴,话语浅近,
且口语化,读来令人感动。鲁迅尊敬母亲、爱母亲,体谅
与体贴母亲。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阐明
了父母子女之间应该是自然的爱、人性的爱、无私的爱。
“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
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鲁迅正是从母亲身上深
深体会到这种天然的爱,他用他一生的奋斗把这种爱反哺
给母亲,反哺给人民大众,使之升华为对祖国对人民更加
广大深挚的大爱。
导语
《母亲大人膝下》是鲁迅1932-1936年致母亲的家信。鲁迅与母亲往来书信二百多封,现仅存50封。这本书完整收录、原貌呈现了鲁迅致母亲的亲笔信。
《母亲大人膝下》使鲁迅展现出儿女情长的一面。信中鲁迅与母亲道道家常、问候平安,其子海婴的成长变化与言行举止更是每信必报,一封书信把祖孙三代的亲密感情联系得感人心扉。海婴口述,许广平代笔的六封“致娘娘”信,由海婴之子周令飞授权,首次面世。
后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申永霞编辑相
识。两位母亲谈起了另一位母亲:鲁迅的母亲——鲁瑞。
永霞告诉我她很想出《鲁迅致母亲信》这本书,于是我们
从鲁迅聊到母亲,谈到朱安、许广平,聊到鲁迅的爱子周
海婴。我们很想穿越时空,和他们亲近对话,靠近他们的
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为了编好这本书,我重温了很多资料,有关母亲鲁瑞
的回忆文章并不多,散见在鲁迅的亲属和同时代人的回忆
中,为了便于对这位伟大母亲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将许
广平的《母亲》一文和俞芳的几篇文章收入附录。
在手机逐渐取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记录时,老照片就
更能展现出它自身的魅力。书中穿插了一些鲁迅随信寄给
母亲,并保留至今的珍贵照片,这样既能表现三代人的温
情,又能带读者回到民国,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摄影审美
和装帧艺术。信笺与文字的互动。照片与内容的参照,让
我们了解到一代伟人的生活历程和内在亲情。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鲁”字来自母
姓。1896年9月鲁迅父亲去世后。鲁瑞挑起了一大家子的生
活重担,时年38岁。自此大家庭开始走向衰落,她以坚韧
的脚步,踏着绍兴水乡的青石板,一步一步顽强地走过来
,让三个儿子陆续从小小的老台门走出绍兴,走出国门,
来到北京,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耀眼的周氏三兄弟。
母亲性格乐观、开朗,精神活泼、强健,特别喜爱和
年轻人交朋友。她虽然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家庭教育,但
思想却很开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还时常把自己不多的
零用钱,送给急需的人。鲁迅后来的很多做法都能看到母
亲的影子。如他坚韧的性格,为穷困青年垫付学费,送青
年学子书籍资料等,都受着母亲的影响。鲁迅的“旧日学
生”荆有麟在《母亲的影响》一文道:“鲁迅先生自己就
讲过这样的话:因为老太太要看书,我不得不到处搜集小
说,又因为老太太记性好,改头换面的东西,她一看,就
讲出来,说与什么书是相同的,使我晓得:许多书的来源
同改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
唐宋传奇》就都是在这一影响下,而研究,而整理,而公
诸社会的。”
关于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鲁
迅和母亲之间的一个“梗”。鲁迅痛苦着,母亲看到他不
快乐,同样也痛苦着。随后的周作人和周建人的婚姻她没
有再去干涉。母亲知道,在这个大家族遭遇不幸的时候,
是长子和她一起担负起了家庭的重任。晚年在谈到鲁迅时
她曾对人说:他最能体谅我的难处。
1944年9月23日朱安致内山完造信中说:“鲁迅生前
,我和我婆母周老太太的生活费,每月的都提前寄到,过
年过节总是格外从丰。”鲁迅是最早也是着墨最多地描写
母亲形象的作家。他一生塑造了很多母亲的形象。如《社
戏》《故乡》《在酒楼上》中的“我的母亲”,《祝福》
中的祥林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药》中的华大妈
、夏四奶奶,《铸剑》中“含着无限悲哀”的母亲,《颓
败线上的颤动》中的“老女人”。这些不同类型的母亲形
象,不仅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严重束缚,而且,封建节烈
思想深深地戕害着她们的身心,以致反过来又成为儿女们
思想解放的羁绊。鲁迅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生动的母亲
形象,与他的母亲鲁瑞,与夫人朱安,与他曲折坎坷的人
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这些形象既蕴蓄着深邃的理性透析,
又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也有自己的影子。
书编就,掩卷长思,被鲁迅和母亲间的温情打动,也
替“人之子”海婴的健康成长高兴,同时为旧道德牺牲的
朱安洒泪。这些书信中鲁迅虽然只提到过三次朱安,但却
是对朱安的最好安慰。信中表示了朱安托大先生为她的弟
弟在上海寻找工作,鲁迅都一一答应,并给予了帮助。
在此要特别致谢的是王得后先生,有了出这本书的意
向后,很想请王先生为这本书作序,他既是鲁迅研究专家
,又是《两地书》的研究专家,还是国家重大项目《鲁迅
手稿全集》书信组的负责专家,但由于眼疾,使他看书写
字已十分困难,军用放大镜已成为他出门必带的“武器”
,所以很遗憾。不过王先生还是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
今年是鲁瑞诞辰162周年,谨以此书献给这位平凡而又
伟大的母亲。
精彩页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十七日寄奉一函,想已到。现男等已于十九日回寓,见寓中窗户,亦被炸弹碎片穿破四处,震碎之玻璃,有十一块之多。当时虽有友人代为照管,但究不能日夜驻守,故衣服什物,已有被窃去者,计害马衣服三件,海婴衣裤袜子手套等十件,皆系害马用毛线自编,厨房用具五六件,被一条,被单五六张,合共值洋七十元,损失尚算不多。两个用人,亦被窃去值洋二三十元之物件。惟男则除不见了一柄洋伞之外,其余一无所失,可见书籍及破衣服,偷儿皆看不入眼也。
老三旧寓,则被炸毁小半,门窗多粉碎,但老三之物,则除木器颇被炸破之外,衣服尚无大损,不过房子已不能住,所以他搬到法租界去了。
海婴疹子见点之前一天,尚在街上吹了半天风,但次日却发得很好,移至旅馆,又值下雪而大冷,亦并无妨碍,至十八夜,热已退净,遂一同回寓。现在胃口很好,人亦活泼,而更加顽皮,因无别个孩子同玩,所以只在大人身边吵嚷,令男不能安静。所说之话亦更多,大抵为绍兴话,且喜吃咸,如霉豆腐,盐菜之类。现已大抵吃饭及粥,牛乳只吃两回矣。男及害马,全都安好,请勿念。淑卿小姐久不见,但闻其肚子已很大,不久便将生产,生后则当与其男人同回四川云。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 三月二十日夜
七月二日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顷接到六月二十六日来信,敬悉一切。海婴现已全愈,且又胖起来,与生病以前相差无几,但还在吃粥,明后天就要给他吃饭了。他很喜欢玩耍,日前给他买了一套孩子玩的木匠家生,所以现在天天在敲钉,不过不久就要玩厌的。近来也常常领他到公园去,因为在家里也实在闹得令人心烦。附上照片一张,是我们寓所附近之处,房屋均已修好,已经看不出战事的痕迹来,站在中间的是害马抱着海婴,但因为照得太小,所以看不清楚了。上海已逐渐暖热,霍乱曾大流行,现已较少,大约从此可以消灭下去。男及害马均安好,请勿念。老三已经回到上海,下半年去否未定,男则以为如别处有事可做,总以不去为是,因为现在的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安稳教书吃饭也。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 害马及海婴随叩七月二日
七月十一日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七月四日的信,已经收到,前一信也收到了。家中既可没有问题,甚好,其实以现在生活之艰难,家中历来之生活法,也还要算是中上,倘还不能相谅,大惊小怪,那真是使人为难了。现既特雇一人,专门伏待[侍],就这样试试再看罢。男一切如常,但因平日多讲话,毫不客气,所以怀恨者颇多,现在不大走出外面去,只在寓里看看书,但也仍做文章,因为这是吃饭所必需,无法停止也,然而因此又会遇到危险,真是无法可想。害马虽忙,但平安如常,可释远念。海婴是更加长大了,下巴已出在桌面之上,因为搬了房子,常在明堂里游戏,或到田野间去,所以身体也比先前好些。能讲之话很多,虽然有时要撒野,但也能听大人的话。许多人都说他太聪明,还欠木一点,男想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所以一到秋凉,想送他到幼稚园去了。上海近数日大热,屋内亦有九十度,不过数日之后,恐怕还要凉的。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 广平及海婴同叩七月十一日
P100-10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