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撰写思路与体例上,强调以人为本,排比出各个时期高等书法教育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观照与考察,为我们清理出一条清晰的人物脉络。而在大师巨匠之外,一些活跃在这100年间的著名书法教育家如李健、吕凤子、祝嘉等,也皆有专节介绍。此外,在介绍教学机构时,将日前的高等书法教育分为综合师范类与美术学院类,又以内地与港、澳、台书法教育作对比,都足以令我们开阔视野。扩大信息接受面,从而为在各个类型与侧面上细致地把握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实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详实的内容。最后,又以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大事年表》与《著作目录》收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框架。
序/陈振濂
自序:感念师恩
绪论 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整合与提升
第一节 近现代文化转型中书法背景的检讨/3
第二节 新式学堂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影响与作用/9
(发轫—发展期:1900—1949)
第三节 现代高等书法教育/23
(独创—复兴期:1949—1978)
第四节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28
(繁荣与昌盛期:1979— )
第五节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多元形态/33
上编近现代高等书法教育
第一章 李瑞清/56
第一节 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57
第二节 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学思想/61
第三节 全新的创作理念和作品效果/67
第四节 余论/72
第二章 蔡元培/93
第一节 蔡元培与二十世纪艺术教育/94
第二节 美育学说对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史的贡献/96
第三节 “书法专科”学科思想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价值/100
第四节 余论/103
第三章 胡小石/110
第一节 对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111
第二节 书学思想/115
第三节 书法艺术创作成就/126
第四节 余论/13l
第四章 沈尹默/142
第一节 高等书法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143
第二节 中兴帖学/146
第三节 书法艺术创作成就/150
第四节 余论/154
第五章 潘天寿/160
第一节 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旗帜/161
第二节 艺术教育家/164
第三节 中国画艺术成就/170
第四节 书法篆刻成就及理论研究/173
第五节 余论/178
下编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
第六章 陆维钊/180
第一节 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奠基者/18l
第二节 教育思想/187
第三节 书学理论/190
第四节 书法艺术创作成就/194
第五节 余论/195
第七章 沙孟海/197
第一节 书法教育思想/198
第二节 书学理论/207
第三节 书法艺术创作/21O
第四节 印学思想及篆刻艺术创作/219
第五节 余论/232
第八章 诸乐三/240
第一节 书法教育生涯:三次重大转折期的见证人/240
第二节 书法艺术创作成就/243
第三节 余论/244
第九章 徐无闻/246
第一节 书法教育思想及学术成就/247
第二节 书法创作成就/250
第三节 余论/251
第十章 与高等书法教育有关联的艺术家/253
第一节 李健的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创作/253
第二节 吕凤子与高等书法教育/256
第三节 沈子善与高等书法教育/259
第四节 李叔同的书法教育活动及创作/262
第五节 祝嘉与高等书法教育/267
第十一章 文化视野中的高等书法教育/277
第一节 首都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277
第二节 西南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284
第三节 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286
第四节 吉林大学的书法教育/290
第五节 上海的高等书法教育/292
第六节 台湾、香港、澳门的书法教育/295
第十二章 艺术关怀中的高等书法教育/298
第一节 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298
第二节 南京艺术学院的书法教育/302
第三节 中央美术学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的书法教育/305
附编
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大事年表/307
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著作目录/345
参考书目/35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