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经典再现,绝版珍藏流传。
《红星佚史》一九零七年十一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署英国罗达哈葛德安度阑俱著,会稽周逴译。后来周作人说:“我译《红星佚史》,因为一个著者是哈葛德,而其他一个又是安特路朗的缘故。当时看小说的影响,虽然梁任公的《新小说》是新出,也喜欢它的科学小说,但是却更佩服林琴南的古文所翻译的作品,其中也是优劣不一,可是如司各得的《劫后英雄略》和哈葛德的《鬼山狼侠传》,却是很有趣味,直到后来也没有忘记。安特路朗本非小说家,乃是一个多才的散文作家,特别以他的神话学说和希腊文学著述著名,我便取他的这一点,因为《红星佚史》里所讲的正是古希腊的故事。
《红星佚史》里所讲的是古希腊的故事。这书原名为《世界欲》,因海伦佩有滴血的星石,所以易名为《红星佚史》。《红星佚史》一九零七年十一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署英国罗达哈葛德安度阑俱著,会稽周逴译。该书周作人直接从英语翻译,一九零七年春完成。其中约二十首诗歌由他口译,鲁迅笔述。
横汇洋巨浸之间,居众山之下,群屿环绕中,潜来一巨船,自薄暮以达中夜,自中夜以至破晓不稍休止。船仅一樯,悬紫帆,颇广,上刺一金色之星,首尾翘然甚高,又下曲如鸟昧,艋首染作绯色。船乘西风而行,又助以棹。舱面立一丈夫,在晨光熹微中,瞻望前路。其人体不甚修,而广胸丰膊,洗洗有武概,目色正碧,卷发下垂着耳际。戴赤色水夫之冠,被紫衣,胸次缀金针为扣。年事未老,而鬓边玄发,已与银缕相参,须髯亦星星颁白。其神思所注,随眸子而移,初在暗中,察岛侧礁标所扬之烽火,后乃凝望远山炊烟,顾历久不可得见,但有天宇莽苍,四山黯澹,颓然作灰败色已耳。既无烟火,亦无人语鸟声,景色岑寂,全岛默如入睡。未几舟行益近,而弥望寥廓,迄无生象。其人色骤变,无复愉容,以彼悬念家耗,既疑且虑,容色转老,益复憔悴。
其人伊谁,即勒兑之子阿迭修斯也,人或称之日乌力舍斯。方自第二次浪游,颓唐而归,故顾念其家,逾于常辈。其第一次浪游之事,已传人间。当多罗陷落后,如何而浮海者十年,又如何而伪为乞人,潜归故里,侦仇人悉诛之,复得爱妻。此其事人罔弗知,而阿迭修斯亦因是不能安居其家,以罪见诅,当复漂流于外,必迨行至一地,见居人不知食盐,且未闻盐海之名者,乃得祭海若而返。阿迭修斯负诅去国,事乃竟成,预言皆践。凡阅若干奇迹,又以事迕其友女神,皆散佚未经传述者。洎夫今兹,乃得返其故乡伊色加也。
阿迭修斯之来,凡历异地无数,如朝日之门,精魂之衢,与夫白岩梦国。初未为异,今至旧游海岸,乃觉朝日之门,尚无逾其寂,梦民之国,尚无逾其静,但有块然一岛,曝于朝阳之下。
此史述自古埃及高僧赖耶,盖据其目击,记勒兑之子阿迭修斯末次事迹者。今其事相去,时滋远矣。
夫巨叶,至于樯索相络。阿迭修斯不遑别舟人,亦不返顾,即抱树枝,一动荡间已至岸次。旋跪地上,以口亲土,取外衣覆其首,作颂祷词,祝家中爱妻稚子无恙。顾祷词乃无一语受戬于天,盖予夺之权,固秉在帝心,然欲填地下之缺恨,则其事亦正未可冀耳。P3-4
罗达哈葛德、安度阑俱二氏,掇四千五百年前黄金海伦事,著为佚史,字日《世界之欲》。尔时称人间尚具神性,天声神迹,往往遇之,故所述率幽■荒唐,读之令生异感。顾事则初非始作,大半本诸鄂谟(Homer)。鄂谟者,古希腊诗人也,生四千年前,著二大诗史,一日《伊利阿德》(Iliad),纪多罗战事。初有睚眦女神日亚理思,以当沛留斯与提谛斯婚宴,不见招致,思修怨,因以一频婆果投会中,识其上日“致最美者”。海罗、雅什妮、亚孚罗大谛三神女,随共争此果。神不能决,袖斯命就巴黎斯断之。巴黎斯者,多罗王普利安子,方居伊陀之山,视其羊群。三神女各许以酬,而巴黎斯终纳亚孚罗大谛之请,愿得美妇,二神女由是衔多罗。未几巴黎斯游希腊,王美纳罗厚款之,后日海伦,绝美。亚孚罗大谛为种业恋于胸,见客美之,会王他出,巴黎斯挈后奔。王归,索之不听,遂大举伐多罗,海罗、雅什妮为之助,九年不下。后用伊色加健者阿迭修斯策,造大木马空其中,伏甲士百人,弃城外,复率舟师隐邻港中。多罗人意敌既去,启城出,见木马,乃拒洛公(Laocoon)之谏,舁之入城。入夜伏甲尽出,启城,舟师亦返,多罗遂下。希腊人大掠,杀普利安于袖斯神座之下,美纳罗复取海伦,将之返国,遭飓流地中海,抵息普洛思、斐尼基、埃及诸地,已而至斯巴达,复为国王。后史氏欧黎辟提斯(Euripides)及思德息科罗(Stesichorus),则谓巴黎斯仅得海伦之形,真海伦盖已之埃及云。次日《阿迭绥》(Odyssey),即记阿迭修斯自多罗归,途中涉险见异之事。而《红星佚史》一书,即设第三次浪游,述其终局者也。中谓健者浪游,终以见美之自相而止,而美之为相,复各随所意而现,无有定形。既遇,斯生眷爱,复以是见古恶,生业障,得死亡。眷爱业障死亡三事,实出于一本。判而不合,罪恶以生,而为合之期,则又在别一劫波,非人智所能计量。健者阿迭修斯之死,正天理应然,不足罪台勒戈奴之馈矣。台勒戈奴事,亦本鄂谟以后传言,非臆造也。中国近方以说部教道德为桀,举世靡然,斯书之翻,似无益于今日之群道。顾说部曼衍自诗,泰西诗多私制,主美,故能出自繇之意,舒其文心。而中国则以典章视诗,演至说部,亦立劝惩为臬极,文章与教训,漫无畛畦,画最隘之界,使勿驰其神智,否者或群逼拶之。所意不同,成果斯异。然世之现为文辞者,实不外学与文二事,学以益智,文以移情,能移人情,文责以尽,他有所益,客而已,而说部者,文之属也。读泰西之书,当并函泰西之意,以古目观新制,适自蔽耳。他如书中所记埃及人之习俗礼仪,古希腊人之战争服饰,亦咸本古乘。其以色列男巫,盖即摩西亚伦,见于《旧约》,所呼神名,亦当时彼国人所崇信者,具见神话中。著者之一人阑俱氏,即以神话之学,名英国近世者也。丁未二月会稽周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