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态人类学/21世纪人类学文库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日)秋道智弥//市川光雄//大塚柳太郎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生态人类学”(Ecological Anthropolo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今人类学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以文化解读生态环境或以生态解读文化,赋予了这一学科独特的视野和广阔的空间。

本书由日本当今最为知名的一群生态人类学学者合作写成,他们都是具有数十年田野积累的专家。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而是理论与田野相结合的佳作。读了它既能够了解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和欧洲等地区一些代表性的土著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又能够明地把生态人类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在此仅举一例,那就是田中二郎自1966年以来在撒哈拉沙漠的研究之大成,即1971年由思索社出版的《布须曼——生态人类学的研究》。

内容推荐

生态人类学兴盛于美欧等国家,而日本在此领域也占有重要能地位。日本人类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是人没们所公认的。在这本《生态人类学》著作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其一,由于学术基础的雄厚和学术信息的便捷,使得他们的研究始终居于国际学界的前沿;其二,国家发达的经济使他们有条件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田野调查,这一点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望尘莫及:其三,受其优良学术传统和学术环境的熏陶,人类学者大都具有扎实、严谨、精细的学风;其四,日本学者崇尚团队精神并十分重视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目录

《21世纪人类学文库》总序

前言

序 章

生态人类学的领域和展望

 一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二 从进化研究到人类的自然——京都大学的研究

 三 发端于人类学和医学——在东京大学的研究

 四 结束语

第Ⅰ部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1章 活动和生业适应——采集狩猎、农耕、畜牧

一 人类的进化和生态

二 采集狩猎民的生计活动

三 采集狩猎生活的特点

四 农耕生活

五 畜牧生活

六 人为的自然、人类的自然

 第2章 能量和营养——生态系统中人类集团的基础研究

一 前 言

二 能量论

三 食物和营养

四 结束语

 第3章 身体与环境——人类适应的个体研究

一 环境和身体的研究

二 人类的进化和共同的特征

三 地理差异和人种差异

四 环境影响的具体例子

五 个体研究的意义

 第4章 分类、认知、行为——生态人类学的分类

一 分类的一般性

二 人类学领域中的分类的实际情况及其意义

三 结束语

 第5章 游牧社会和市场经济——东非的事例

一 序言

二 生态学的支持力和畜群的动态

三 围绕家畜的经济和社会

四 结束语

 第6章 宗教与生态——琪卑的神话和生态

一 生态、宗教、行为方式

二 琪卑人

三 狩猎者与猎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四 对狩猎者一猎物关系的认识

五 行动战略

第Ⅱ部 生态人类学的现代展开

 第1章 环境问题与人类学——来自非洲热带雨林的实例

一 全球化的环境问题与地域的住民

二 作为文化源泉的自然

三 解读地域生态史

四 生态系统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五 地域经济的作用

 第2章 资源与所属——以海洋资源为中心

一 资源所属与生态人类学

二 资源与所属的文化论

三 对资源所属的研究实例

 第3章 “现代化”与女性——非洲女性的生计活动

一 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女性

二 现代化与女性的诸问题

三 女性的活动领域、社会作用与功能

四 变化中看到的情况

五 结束语——“现代化与女性”研究的可行性

试读章节

一 人类的进化和生态

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从太空拍摄到的整个地球的清晰照片。那是一个被薄薄的大气层和云层覆盖的美丽行星,在大气和云层之下,生息着无数种动植物和其他生物。像我们这样有理智的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上生物的一种。

大约四百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一类人猿。此后至150万年前直立人的形成,人类进化的舞台一直在非洲大陆。然而,在非洲进化的原人,到了约一百多万年前,其分布已经扩大到亚洲和欧洲地带了。

 

广布于旧大陆各地的原人完成从旧人到尼安德特人的进化,大约是在距今二十万年前的事(片山,1987)。进而大约在距今四万年前,已经进化成和我们一样的新人。在于此大致相同的时期,出现了冰河期的海退造陆运动,通过选它列岛,人类到达了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在距今约三万年前,东北亚的蒙古人种的一部分经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后来又扩散到南美洲。人类迁移到太平洋群岛,那是往后的事,不过到了距今2万~3万年前,地球上的所有地区都有人类分布了。而且,我们现在的人类都是单一的智人,是亚种。

地球上有大象、鲸鱼等比人类大得多的动物,但人类却是所有动物中的最优秀的大型动物。在灵长类中,比人类大的只有黑猩猩。作为大型动物的人,分布遍及全球。从热带到寒带,从森林地带到热带草原,直至干旱的沙漠地区,环境变化幅度十分显著。在所有自然环境当中,人类都曾经以采集狩猎(渔捞)这样的方式适应生存需要。人类中的一部分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那大约是一万年前的事。再往后农耕民和畜牧民才成为多数。在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阶段之后,在长达数百万年进化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期内,人类是依靠采集、狩猎野生动植物为生的。从人类的历史来看,靠植物栽培获取食物的生产方式只不过是非常近的事。

然而,其后世界的人口却在短期内加速膨胀起来。一万年前仅为一千万的人口至五百年前已达到了三亿五千万(Lee&DeVore,1968),现在则超过了五十亿。农业革命之后,如此的人口激增意味着作为一种杂食大型动物的人类,其生物体量在短期内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如果我们把地球当做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来看的话,那么其过程可以说是其间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动物的生物体量急剧地变成了人类的生物体量。以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植物和以这些植物的生物体量为基础,作为大小各类动物食物链之总体的大自然,很快就变成了只有人类才能利用的食物和生活资源之动植物种类以及依存于它们的人类这样的单纯的人为的自然。

和农业社会相比,采集狩猎社会时代漫长而近乎停滞。而其问还出现过若干次冰川时期,反复发生过激烈的环境变化。我们的祖先在这样的环境变化或遭遇变化的新的环境中,与其说是依赖作为个体的身体形质和生理能力的变化去进行适应,倒不如说是依赖发明各种生产工具和互相交流等进行文化的适应。从关于猿人到新人以及新人以后加速发展的石器制作技术的史前史考古学的研究中得知,作为采集狩猎生活者的人类确实曾使文化获得过发展。

                     P13-14

序言

中国的人类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重建,到90年代以来,呈现出兴盛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中青学术梯队的框架已搭建起来,中青年学者已开始成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十年的恢复性发展,各类研究机构已经完善,研究人员已经到位,主要的任务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知识的学子,到这时已发展成熟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这些学者大多集中在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人类学教学研究机构。其中许多人在国外求学数载,直接沟通了中国和世界的研究。

2.学科整合的研究取向显示出人类学无论在理论建设还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方面人类学工作者自我超越原有的兴趣,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人类学又与其他的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以望取得研究上的新突破。如有的高等学校利用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群的优势,重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自然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到探索族群形成的生物遗传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系;与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结合,探讨民族文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与生物学、物理学和古地理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相结合,对早期人类的环境和生态进行研究。学科整合的方法有利于打破学科界线,达到各学科之间理论和方法的互渗和借用。这种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法有可能催生新的边缘学科,并产生原创性的理论方法,同时,多角度的研究取向更易于我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同时,有关人类学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大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召开的有关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达七十余次。这些高层次的研讨班既整合了人类学研究的学术群体,又扩大了人类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影响。

3.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绩。2002年1月,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人类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的民族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这为新世纪人类学民族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全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中山大学目前有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获得了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分别开展了规模较大的科研项目,特别是云南大学先后两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民族村寨调查,对全国55个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出版了一套完整的民族村寨调查丛书。中国的人类学界必将以丰硕的研究成果,迎接2008年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在中国(昆明)的召开。

4.人类学知识的应用与普及已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百多年前,美国人类学家泰勒曾说过,人类学是改革者的学科,人类学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学科。费孝通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从人类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来看,中国人类学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应用性,到90年代已能直接介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如人类学专家在区域文化策划、综合社会评估、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和保护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人类学专家参与的民族省区文化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人文旅游规划、文化设计和社会评估已多次用于云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的政府咨询和决策。

另外,由于深厚的学术传统和特殊的资源优势,人类学学科较易于直接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如人类学者直接参与社会发展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批人类学者参与一些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在华的发展项目的评估。在这方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参与的南昆铁路的建设对沿线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人类学家参与的艾滋病与人类行为的研究,云南大学人类学家主持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中山大学对江西、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广东等地的社会评估,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实用价值。因此有人就认为这是“人类学在行动”。不仅如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已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方式。人类学研究的边缘视点和“异文化”视角使之能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史诗。比如说,人类学对民俗的研究已在改变人们对农民生活方式的看法,人们对他们的宗族观念、他们的民间信仰仪式等都开始有一个客观的审视,而不是单纯地以“封建迷信”斥之。对人类学知识的应用要有一个普及化的过程,让人类学的知识真正服务于人民,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就是“走向人民”。这是知识回归大众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人民的交往增多,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人类学研究的“异文化”视角为我们消解这种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提供了工具。

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为了适应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和本土化发展的需要,由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原先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学者编写了一套反映当代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系列教材《2l世纪人类学文库》。厚积薄发,正是一代代学人的努力,使今天中国的人类学研究蔚为大观。这一套教材凝聚着编著者的心血,而长期以来许许多多人类学者的涓涓细流汇成了今日学科发展的汪洋大海,则是这一套教材编写的不竭源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如果说弗雷德曼(Maurice Freedman)所预言的“人类学的中国时代”的到来为期不远的话,我们愿这一套教材的出版能引导更多的雏凤走上对人类学的不懈追求之路,催生人类学的中国时代!

后记

本书由尹绍亭和范广融共同翻译,尹翻译第一部分的前5章,其余由范翻译并校对了全书。翻译工作得到了作者秋道智弥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云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施维达教授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顺利条件,冯峨和蔡红华两位女士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花费了大量时间。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谭晓霞和张海超做了校对和许多联络工作。在本书付梓之际,谨向以上同仁表示衷心的谢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