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陀点悟人生(离苦得乐的54个解脱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林旭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要想解脱,首先要把别人搞定,不该干的事坚决不干,该干的事一定要干得明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待人处世,让众人满意和赞许,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戒》;其二是要把的清净心,不为人事环境所干扰和污染,守护住真我,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定》;其三是运用自己智力,借助别人智力,实现人生目标,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慧》。

作者在本书中所解析的佛陀54种解脱智识,都可分归在“戒、定、慧” 的三大门径之中,是“戒、定、慧” 的分解和运用,是解脱方法和境界的具体演示。仔细品读必得其中精要和妙趣,按照其中的精神和要领练心和处世,无疑会使你找到获得解脱和自由的具体门路,并在这门路中获得精神的自在和人生的成功。

内容推荐

  我们作为在社会上挣扎和奋斗,在家居中纠缠和消磨的“凡夫俗子”,怎样运用佛法得到解脱、自由和自在呢?根据佛陀的指示只有三条:一是把别人搞定——不该干的事坚决不干,该干的事一定要干得明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为人处世,让众人满意和赞许,这就是释迎牟尼所说的“戒”;二是把自己搞定——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为人事环境所干扰和污染,守护住真我,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定”;三是运用自己智力,借助别人智力,实现人生目标,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释迎牟尼所说的“慧”。“戒、定、慧” 就是佛陀给我们开出的三味灵丹妙药,如能诚心服用,必得解脱、自由和自在!

目录

1.我们要活在快乐的当下

2.世间没有常驻不灭的东西

3.消消气,怒火是不能用来煮饭的

4.你要对着镜子说:这辈子俺就靠你了

5.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6.能驯服野马的人,未必能驾驭自我

7.谎话只能骗人一时,却会损己一世

8.星星主宰世界,能否容日月

9.意志,决定你生命的坚韧度

10.要善于与他人和谐相处巧

11.因选择了不同枝桠,苹果才有青有红

12.忏悔如舟,运我们到解脱的彼岸

13.凡事当谋定而后动

14.既然冬天已经来临,就莫穿着纱裙出门

15.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16.人生真相如底牌,任谁都想弄明白

17.生命价值在于含慧量的多少

18.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19.死亡既然难免,那么如何面对

20.勿以恶小而为之

21.你若能容难容事,弥勒拍肚称知己

22.报复,等于往怨恨的烈火上浇油

23.父母即是家中佛,子女岂可不孝养

24.修慎独功夫,做暗处君子

25.今天的汗不要等到明天流

26.坏人向你出冷手,要用炭火烤热他

27.百德勤为首

28.待人莫要失谦恭

2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薄底起家亦能摩天

30.专注才有专攻,专攻才有成功

31.智识是我们人生的灯火

32.说好话就能办好事

33.搞定自己,人生这篇文章才能定稿

34.在寻人启事中写上一个珍贵的名字:真我

35.有恩不报非君子

36.没有健康,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37.母爱无敌于斯世

38.贪欲是人生诸苦之本源

39.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40.别人看得起,弥补如自己看得起

41.如果你在岔路口上寻求幸福,请走中道

42.布并不仅仅是无私奉献

43.捉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

44.心怀爱心,胜过拥有一份好工作

45.在勇者面前,命运之神也会陪笑脸

46.有了知己,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47.当说之时就要说个明白

48.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49.诚实,是一种天然无暇的智慧

50.无益之言,不听为佳

51.用智能方法处理感情问题

52.心灵解脱须靠己,因为己是囚心人

53.金子虽能发光,却没有智慧明亮

54.自杀是杀生的行为

试读章节

佛说:“诸行无常,一切所做所行为出来的东西,不会永远久住着的。人、动物、花草、树木、山川、土地,都是不会常住的,会生便会灭。”

无常在佛法里是基本的观念。什么叫做无常?“常”就是永恒,“无常”就是非永恒,世间一切万物皆无常,找不到永恒不朽者,包括日月星辰。尤其众生的生命更是无常,就像是泡沫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瞬间就没了。

在佛陀时代,有一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忽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妇人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么样的安详、庄严,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地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摄受,她认出了佛陀!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愍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老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此时围绕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群,在听闻佛法真理的当下,也一起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洞察到能够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们总是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不愿意正视这些。然而,无常本就是生命存在的痛苦事实,故生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  生命的流逝乃至消失,是必须面对的事实。逃避是不可能的,也无法逃避。无常的真理在事事物物中无时无刻不在现身说法;依恋的亲人突然间死去,熟悉的环境时有变迁,周围的人物也时有更换。享受只是暂时,拥有无法永恒,欢乐转瞬成了痛苦,执著的思想不能实现,实现了转眼又失去;最仇恨的敌人突然变成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突然间又变成了最仇恨的敌人;计划无论怎样周全,预算不管何等详细,却总有出其不意的事件发生。

在蒙古见不到一代天骄,去西安看不到一世霸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转眼间,而今都已不再。人世间的荣耀与悲哀,到最后统统埋在土里,化作寒灰。他们活着的时候,南征北战,叱咤风云,风流占尽,转眼间失意悲伤,仰天长啸,感叹人世,瞑目长逝了,也都化成一捧寒灰,连缅怀的袅袅香烟皆无。如果生前尚能冷静地反省,一定会明晓生活在一个吵闹不休的世界上是大可不必。但是在生命力活跃的时候,却看不到终局。曾一度代表中国封建最高权力象征的故宫,如今帝王何在?昨天含笑开放的花朵,今天就已枯萎凋零。时光飞逝,岁月不再。难怪有人长叹: “身世杯中酒,万事皆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年轻的诗人也感叹:“闲云潭影空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于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春该常在,花应常开,而春来了又去了,了无踪迹;花开了又落了,花瓣也被夜里的风雨击得粉碎,混同泥尘,流得不知去处。

的确,人们每提起“人生无常”这个观念,大多认为意义是负面的,但我们是否曾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若不是有无常的存在,花儿永远不会开放,始终保持含苞的姿态,那大自然不是太无趣了吗?大自然中,当花草树木的种子悄悄地掉落大地,无常就开始包围着它们,让阳光、土和水来滋养和改变它们,不消多久,植物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让人们惊异于生命的可贵,这是无常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喜悦。

人们害怕无常,不喜欢无常带来的负面改变。但是,任何现象都是一体两面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坏,有对就有错,有生就有死,有天堂也有地狱,因此不必害怕无常,反而要勇敢地接受无常,迎接它令人欢喜的一面,也接受它使人痛苦的另一面。

在无常的人生中,不论是欢喜的,或是令人痛苦的,都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因为每一件事,都将成为过去,当事情过去之后,人们要思考的是,在这次的经历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在平安顺利,鸿运当头时,有没有想过万一有一天情况忽然改变了,我该怎么回应?或是当我事事不顺时,是不是只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或是趁机沉潜,休养生息,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如此等到机会再来时,随时都能上路。

“无常就是正常”这样的话我们听多了,这是认命,那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若能把“无常”当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虚心接受,从中学习和成长,我们的人生就更圆满了。

P8-11

序言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要求都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因此才会发出“不自由毋宁死”的血性呼声,才会咏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光辉诗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摆脱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种种束缚,做自己身心的主人,实现人生目标,却常常苦于不得其门而入。而佛教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身心的解脱自在,并有非常善巧的方法帮助人们达到这一目的。

佛教的解脱方法是无量无边的,不过却有一个总原则,那就是“戒、定、慧”三大门径。从这三大门径,就可以进入解脱境界。

先说戒。释迦牟尼佛在涅架前告诫弟子:要以戒为师,就是要佛家弟子用神圣的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坐、住、卧,来达到走向解脱彼岸的目的。什么叫戒?通俗而精确的说法是:不应当做的不能做,应当做的必须做,做的话还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做。概括起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在简单之中蕴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说三岁儿童都说得上口,但八十老翁也不容易行得贴切。持戒既利人又利己,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赞赏,所以内心自在,精神愉悦,灵魂解脱。

再来说定。所谓定,就是心不散乱而住于一境,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为人事和自然环境的变幻所干扰、污染和牵动,哪怕那种变幻与自己密切相关,也要保持清净心,这就是定。否则就定不下来,内心就无法自在。

最后来说慧。慧,是睿智的意思。修持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解脱,如果只修戒和定而不修智慧,还是不得解脱。戒的作用,像是治病的药;定的作用,像是调补的药;慧的作用,像是指导生活的知识。治了疾病,强了身体,还得要有超人的理智,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当伟业做成时,就等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身心就会得到大自在,大解脱。所以,慧的功用,要比戒和定更大。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在社会上挣扎和奋斗,在家居中纠缠和消磨的“凡夫俗子”,怎样运用佛法得到解脱、自由和自在呢?根据佛陀的指示只有三条:一是把别人搞定——不该干的事坚决不干,该干的事一定要干得明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为人处世,让众人满意和赞许,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戒”;二是把自己搞定——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为人事环境所干扰和污染,守护住真我,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定”;三是运用自己智力,借助别人智力,实现人生目标,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慧”。“戒、定、慧”就是佛陀给我们开出的三味灵丹妙药,如能诚心服用,必得解脱、自由和自在!

作者在本书中所解析的佛陀54种解脱智识,都可分归在“戒、定、慧”的三大门径之中,是“戒、定、慧”的分解和运用,是解脱方法和境界的具体演示。仔细品读必得其中精要和妙趣,按照其中的精神和要领练心和处世,无疑会使你找到获得解脱和自由的具体门路,并在这门路中获得精神的自在和人生的成功。

欧阳宇河

2006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