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是一本体现人生大智慧、指导人们立身处事的红宝书,它列举了历史上许多经典的名人故事,对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朋友都会有所启发。本书立足于《智囊》一书,展开了对人生意义的讨论与反思,从中感悟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对人们日常生活实践将会有大的启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智囊悟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王宇 |
出版社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智囊》是一本体现人生大智慧、指导人们立身处事的红宝书,它列举了历史上许多经典的名人故事,对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朋友都会有所启发。本书立足于《智囊》一书,展开了对人生意义的讨论与反思,从中感悟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对人们日常生活实践将会有大的启发! 目录 第一篇 生智篇 第一章 见大 5 第一节 “小人”智慧 6 第二节 小人之冠才 22 第三节 “忍”的智慧 53 第四节 圆通智慧 70 第五节 做官的智慧 78 第六节 一代谋臣范文程 112 第七节 官场奇才曾国藩 134 第二章 远犹 172 第一节 远犹智慧 172 第二节 用人智慧 179 第三节 远犹冠才赵普 210 第三章 通简 235 第一节 通简之术 235 第二节 通简元帅郭子仪 245 第四章 迎刃 261 第一节 迎刃有术 261 第二节 谋国与谋身 267 第三节 “迎刃”无术的政治家 274 第四节 “迎刃”无术的将才 284 第二篇 明智篇 第五章 知微 294 第一节 远见智慧 294 第二节 知微之才 301 第三节 明智天才诸葛亮 306 试读章节 第一节“小人"智慧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日:“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日:“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实不可用。壬人金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少正卯之被杀正是说明了小人之才其能量是巨大的,但是少正卯正好碰上了一个与之同时的孔子,不想孔子却有过人之才。一代小人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才智”来,就被诛杀了,算上来总让人觉得有点心不甘,历史是总会让人有点想法的。 在历史上,以小人而名的人不胜枚举,小人之所以能够以小人之身而立足于历史,不可否认,他是有才的。冯梦龙说得非常之好,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有时,并非有什么过人之才,有中上之才,足矣。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去见蔡襄(字君谟),就伪造了一封韩魏公韩琦的信。蔡襄见了这封信,虽然心中有点怀疑,可见此人士气豪爽,遂给他3000钱,并写了封回信,派4名兵卒送走他,还带了不少果品给韩魏公。那人到了京城后,拜韩魏公谢罪。过了一会儿,韩魏公才慢慢说:“君谟权力不大,恐怕难为您办事。夏太尉在长安,您可以去见见他。”并当即给他写了介绍信。看到老师这样做,韩魏公的弟子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能原谅他就不错了,没有必要再给他写介绍信。韩魏公说:“他能假造我书,且又感动了君谟先生,可见其才智不同凡响。”后来那人来到关中。夏太尉果然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由此也可以看出,夏太尉的权利在当时是很大的。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出任过杭州知府。在他上任不久,都商税务就押解来一名偷税者,是南剑州的乡试合格举人吴味道。此人带着两个巨大的包袱且冠以东坡名衔,送到京城苏侍郎(东坡)的住宅。东坡问他包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吴味道胆怯地皱着眉头说:“小生今秋承蒙乡试推荐,乡亲们筹集了百千贯钱资助我去参加省试,于是我就买了建阳纱二百卷。因为考虑到一路之上所经过的很多地方都要抽税,到了京都后就剩下一半了。小生认为当今天下最有声望且喜奖掖后学的,只有您翰林学士大人苏侍郎了。即使我的破绽被识破,您也能同情宽恕的。于是我就借先生您的名衔,封好包裹来到这里,不曾想先生您已在此上任,我实在是罪过难逃啊。”听了吴味道的一番话,苏东坡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笑呵呵地叫掌管笺吏的人去掉包上的封皮,贴上他亲笔题写的新封皮,送交东京竹竿巷。并且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味道,说:“您现在就是上天也无妨碍了。”第二年,吴味道考中了进士,亲自来拜访苏东坡。吴味道可谓小人之痞,但其才是不能不让人佩服的。“小人之才”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可以称之为大才。 宋朝的奸臣秦桧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却是正宗的状元出身,是千中选一的人才。虽然秦桧一生做了不少的坏事,但在历史记载中,有很多故事却体现出了秦桧的才能。 在秦桧当权的时候,曾经有个读书人假借他的名字,写了一封信去拜见扬州太守。太守发现此信是假的后,便扣下书信并将那个盗名之人押送到秦桧那里。秦桧见了那人后,不但没有处罚他的假名之罪,反而当即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问秦桧这是什么原因,秦桧说: “此人有胆量敢借我的名义写信,必不是一般人,若不用官职束缚他,他就会向北跑到胡人那里、向南跑到越人那里,给我们造成威胁。”在西夏侵犯宋朝之际,有姓张、姓李的二位青年想为宋朝当权的韩琦、范仲淹出谋划策。却又不好意思毛遂自荐,于是就在石碑上刻了一首诗,让人拖着从韩琦、范仲淹二位大人面前经过,故意让他们看到。韩琦、范仲淹二人心中怀疑,也就没启用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此二人便投奔西夏,化名为张元、李吴,到处题诗。西夏国主元吴对此很是奇怪,随后召见二人。并与他们谈话,听了他们的一番见解,元吴非常高兴,便封张、李二人为谋士,后来这两个人成为宋朝最大的祸患。我们不得不承认,奸臣秦桧的举措,远胜于忠臣韩琦和范仲淹,这就是说,即便是次而又次的人,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很高明的智谋。 秦桧的才智如果用到正道上,那将是大宋的幸运,但很可惜,他大都用在了诬陷同僚上,被他陷害的大臣有很多。而他也的确对得起他的“大才”,数千年后,人们还是会记得他。只不过是其才不正,不是名垂千古,而是遗臭万年。P.6-9 序言 冯梦龙在《智囊》总序中说:“人有智慧就像地上有水,地上没有水就只剩下焦土,人如果没有智慧就像行尸走肉。把智慧用在人的身上,就像水在地上流动。 生活中的许多事都需要我们用智慧来处理,没有智慧的人生无疑是荒芜的人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笑谈、苍白和无奈.它体现最多的是人,一个个平凡和伟大的人所留下来的智慧。 翻开《智囊》,细读里面的故事,慢慢品嚼其中的滋味,你会发现人生的确需要“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和“知微”。且不论《智囊》的“身份”是什么,把它的智慧提取出来,就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我们需要从“见大”中得到人生要有远见和方法,不然,我们的所作所为只会迷失于坎坷的路途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需要从“远犹”中得到人不能只想眼前的事情,应该把自己的眼光放开,去寻找生活中更深层次的部分,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明朗的天空。 我们需要从“通简”中得到人生在世要一切从简处出发,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只是庸人自扰罢了。放开了狭隘的心,你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我们需要从“迎刃”中得到,做事一定要放得开,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把小事能够做好,就会在做大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一个游刃有余的人是没有做不成的事的。 我们需要从“知微”中得到看待事情要从小处人手,以小见大,小中求其精髓,得其全貌,感其智慧。 我们还需要得到更多东西,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读史、悟世。一本《智囊》囊括了天下智慧,把《智囊》的智慧提取出来,悟出人生的道理,得到想要的思想,感悟奇特的人生。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初衷,更有可能是此书的始衷。 读史的学问,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负责任,善于把自己放在历史中来感悟,更是对自己最为善待的方法。于生活中见智慧、得智慧、联想到智慧,这就是读《智囊》所悟的最真的东西。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最为纯粹的智慧。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