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悬疑大师第一人——戴维·鲍尔达奇“悬疑热”,再度来袭!是乔治H.W布什、比尔·克林顿热衷的政治惊险小说,由国内悬疑畅销书新锐作家蔡骏倾力作序推荐!
这是一部节奏快、引入入胜的政治惊险小说,在交织繁复的情节中,穿插了很多美国联邦情报局的工作内幕。故而,本书刚一出版就成为《纽约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作者系律师出身,多年的司法实践使他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而制造悬念,设置推理也是其锋利的武器,读者在他营造的情节中很容易身临其境,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探索,就在人们以为大白真相时,却发现自己又中了圈套。然后推翻之前的假设,再重新寻找答案,其中感受的失落和惊喜,正是鲍尔达奇作品的魅力所在。
1996年,西恩·金在保护总统候选人时,只因注意力分散了一秒钟,被他保护的人便在眼前当场毙命。
八年后,米歇尔·麦克斯韦全权负责总统候选人安全,因一时大意,让保护人走出了自己的视线,从此消失。
总统候选人被绑架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西恩·金平静的生活也被身边的一起谋杀案而打破。于是,他和米歇尔联手展开调查,却陷入一个充满谎言、秘密和致命巧合的迷宫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差点要了他们命的暴力行为原来蓄谋已久,而且远没有结束……
通过《死亡时刻表》,鲍尔达奇还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世界在眨眼之间就会改变!生活本身充满了阴谋,一不留神,我们就会踩响地雷,瞬间土崩瓦解。近年来常有描写美国政治的电视剧集如《24小时》、《越狱》等流行全球,正反映了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往往因某次微小的事件,甚至一颗子弹便能改变历史。而二十世纪的历史也见证了这点,如1914年萨拉热窝的枪声,1963年在达拉斯射中肯尼迪的子弹等等——相信彼时彼地一定会有西恩和米歇尔之原形。
1
八年后
一长队汽车鱼贯开进那个三面遮荫的停车场,许多人正从停车场出来,他们看上去酷热难耐,面露倦容,而且真正很痛苦。这支小部队径直向一幢丑陋的白色砖楼开去。这幢建筑物自从修好以来有过很多种用途,目前是一个破旧的殡仪馆,是当地唯一的殡仪馆,生意十分兴旺,因为方圆三十英里内就没有其他类似的设施,但辞世的人又必须有个去处才行。身穿黑色礼服,表情肃穆的先生们站在相同颜色的灵车旁。前来吊唁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从门里出来了,用手绢捂着嘴,边走边无声地呜咽着。一个老人正坐在大门外面一张长凳上削木头,他身穿一套过大的褴褛礼服,头戴一顶油渍斑斑的宽边帽,帽檐压得很低。这里是这样一个地方:十足的乡下,畜车跑得呜呜响,蓝草音乐(一种起源于美国南方的民间音乐,通常用班卓琴或者他演奏,特色为音乐轻快,像爵士乐那样即兴演奏——译者注)经久不衰。
一队人马隆重地簇拥着一个气宇轩昂的高个子男人,从老人面前走过,老人好奇地抬头望着。看到眼前的情景,这个已经上了年纪的绅士摇摇头,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几颗被烟草熏黑的牙齿。然后,他从兜里掏出一个长颈瓶,喝了一口饮料,又埋头雕刻他的木头去了。
一个女人紧跟在高个男人身后,她三十出头,身穿黑色套装。以前,她腰套里沉甸甸的手枪总是在腰上擦来擦去,很不舒服,腰上的皮肤都结痂了。她想了一个办法,在那个位置的衬衣里侧缝了一层布,而且慢慢学会了忍受那种无时不在的疼痛。她无意中听到男同事们开玩笑,说所有女特工都应该背两个腰套,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她们看上去体态更丰满,不用再去涂抹那些昂贵的丰胸用品。是啊,在她的世界里,睾丸激素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
中情局特工米歇尔·麦克斯韦在事业上的进展特别顺利。虽然她还不是白宫总统护卫队成员,还没有履行保护美国总统的职责,但离那天已经不远了。她进中情局还不到九年,但已经是护卫小分队队长了。大多数特工甚至在业内做了十年调查工作后才有机会成为总统护卫队的普通特工。不过,米歇尔·麦克斯韦已经习惯了,她总是比其他人升得快。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她很快就会被调到白宫护卫队去了,这次就是极好的预演机会,所以,她也得更加当心。在这里的停顿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这就意味着没有先遣部队,也没有后备支援。但是,由于他们是在最后一刻才改变的行程计划,所以,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会到这里来,这是有利的一面。
他们到了门口,米歇尔用手按了一下高个男人的胳膊,让他等着,他们要先进去搜查一下。
殡仪馆里寂静无声,从每个遗容瞻仰室摆放的棺材里散发出一股死亡和绝望的味道。她在过道的各个关键部位都安排了特工,用局里人的话说就是“布阵”。只要一切安排妥当,哪怕门口只站着一个腰上别着枪、配备了对讲设备的职业特工人员,也可以创造出奇迹。
她往对讲机里说了句什么,那个高个子男人约翰·布鲁诺被带进来了。她领着他,顺着过道往前走,遗容瞻仰室里人们的目光都落到他们身上。参加竞选活动的政客及随从走到哪里都像一群大象:到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轻松。护卫、竞选参谋长、发言人、演讲稿撰写人、宣传人员、勤杂人员等等,他们沉重的脚步踩得大地也呻吟起来。如果看到这样的阵仗,即便你不会哑然失笑,至少也会为国家的未来捏一把汗。
约翰·布鲁诺正在竞选美国总统,但绝对没有机会当选。他五十六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他是无党派竞选人,支持他的选民不多,但他们的呼声很高,而且,这些人对每个州的主流大选活动已经烦不胜烦。为防意外,布鲁诺被中情局保护起来,不过,护卫人员的配备当然没达到其他总统竞选人的水平。米歇尔·麦克斯韦的任务就是保证他在选举日那天还活着。她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布鲁诺曾经是个很难对付的检察官,树敌不少,只不过有些敌人目前还在监狱里。他的政纲条款相当简单。他会告诉你说,他希望政府别去管人民的死活,而且企业也不需要受到任何约束。至于穷人和弱势群体,也就是那些毫无竞争能力的人,怎么说呢,所有其他物种还不是一样,都是优胜劣汰,为什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所不同呢?从很大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个人没有机会当选。虽然美国人喜欢强硬的人,但他们也不准备把选票投给一个对社会底层过着凄苦生活的人们毫无同情心的人,因为这些人随时可能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
走进殡仪馆,他的竞选参谋长、两名助手、米歇尔及她的三个手下紧随其后。麻烦就在这时开始了。那个坐在丈夫棺材前面的那个寡妇突然抬起头来,米歇尔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因为她戴着面纱。不过,她可以推测出来,看到这群人突然闯进来,老太太脸上一定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老太太起身退到一个角落里去里,显然浑身都在发抖。
总统竞选人急忙转身瞪着米歇尔。“他曾是我的一个好友,”他厉声说。“我不打算带一支部队来吊唁。出去。”他又简明扼要地补充道。
“我要留下,”她毫不示弱地回敬道,“就我一个人留下。”
他摇摇头。他们之间已经出现过很多次这种状况。他知道他毫无竞选成功的希望,而这反而让他更加卖力。竞选活动节奏过于紧张,对他的保护工作的细节部署更让他觉得是一场噩梦。
“不,这是我的私事!”他咆哮道。布鲁诺抬眼望着角落里那个瑟瑟发抖的女人。“我的天啦,你们快把她吓死了。你们这些人可真麻烦。”
米歇尔又往殡仪馆里面走。但他坚决拒绝,把他们都从屋子里带了出去,嘴里还骂骂咧咧的。殡仪馆里能出什么事?难道那个八十岁的寡妇还能袭击他?那个死人会起死回生?米歇尔感到她的被保护人的确很生气,因为她在浪费他宝贵的竞选活动时间。不过,到这里来本来就不是她的主意。但布鲁诺根本不听她的。
虽然没有希望当选,那个男人还是把自己当成了白宫的主人。当然,等选举日那天到来的时候,包括米歇尔在内的选民们都会一脚把这个臭屁股踢出去。
作为妥协,米歇尔提出用两分钟时间检查那个屋子,得到了布鲁诺的批准。她的人迅速进去搜查,她自己在那里生闷气,暗暗告诫自己,别发火,要把弹药留着打真正重要的仗。
一百二十秒钟过去了,她的人报告说一切正常。只有一道门进出。没有窗户。屋子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和那个死人。不错。虽然不理想,但勉强过得去。米歇尔对她保护的总统候选人点点头。布鲁诺可以独自进去见老妇人,然后他们立即离开此地。
一走进遗容瞻仰室,布鲁诺就把门关上,向打开的棺材走去。那头的墙边还有一个棺材,虽然也是打开的,但里面是空的。死者的棺材放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上,白色壁脚板四周齐腰摆满各种漂亮的鲜花。布鲁诺向躺在那里的尸体致敬,还喃喃地说:“永别了,比尔。”然后转身面对寡妇,她已经坐回椅子上了。他跪在她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
“太遗感了,梅瑞德,太遗憾了。他是个好人。”
那个刚失去丈夫的寡妇抬起头来,透过面纱看着他,笑了笑,然后又把头低下了。布鲁诺的表情变了。虽然屋子里除了他俩之外的另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偷听,他还是往四周看了看,“嗯,你说还想和我谈点别的事,而且是私下谈?”
“是的。”寡妇用很低的声音说。
“梅瑞德,恐怕我没有太多时间。什么事?”
作为回答,她把一只手放到他脸颊上,然后用手指抚摸着他的脖子。布鲁诺感觉皮肤一阵钻心的刺痛,脸上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然后滑到地上,失去了知觉。
P4-7
关于戴维·鲍尔达奇
——代序
综观两百年来的美国文学史,一言以蔽之,就是部通俗文学史。近数十年来,在美国通俗文学中独领风骚的,当属推理犯罪小说,涌现了诸如斯蒂芬·金、托马斯·哈里斯、希德尼·谢尔顿、哈兰·科本等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最近十年来风头正劲的后起之秀,便是戴维·鲍尔达奇(David Baldacci)。
1960年,鲍尔达奇出生于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说到美国的南方文学,虽有福克纳这样的一代大家,也有过《飘》这样永恒的经典,但与北方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弱势。诚然,推理犯罪小说的社会基础,在于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城市社会,比如出生于美国最东北端缅因州的斯蒂芬·金。而来自“老南方”弗吉尼亚的鲍尔达奇,既浸淫了美国南方文学的贵族风范,也深受当代推理犯罪小说的影响。而鲍尔达奇的职业经历,也为他从事推理犯罪小说写作奠定了基础。他曾是一名辩护律师和商务律师,在华盛顿法律界工作过九年,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
1996年,鲍尔达奇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绝对权力》,该书随即成为了全美畅销书,并获得当年由南方作家协会评选的最佳悬疑/惊悚小说金质奖章;次年,又获得英国W.H.Smith小说类优秀读物大奖,并获得意大利文学奖提名。《绝对权力》还被城堡岩娱乐公司拍成电影,由著名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吉恩·哈克曼联袂主演。
此后,戴维·鲍尔达奇几乎以每年一本新书的速度,迅速成为美国畅销小说界的新星。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包括《绝对权力》、《全面控制》、《彩票中奖者》、《简单真相》、《拯救费斯》、《祝你好运》、《终极悍将》、《圣诞列车》、《争分夺秒》、《时间游戏》、《骆驼俱乐部》以及新成人丛书《弗雷迪与炸薯条:生煎活炸》,此外,他还完成了七部原创电影剧本。鲍尔达奇的作品遍及世界众多杂志、报纸、期刊和出版物。他的书被翻译成37种语言,发行多达80多个国家。他的所有作品都成为了美国或国际畅销书,全球销售量已超过四千万册。
美国式推理犯罪小说虽然兴盛,但很多作家一夜成名之后,往往会陷入“模式化写作”的怪圈,如流水线作业般产出作品,这已成为了一个通病。但鲍尔达奇的写作却在朝多元化发展,每一部作品都力求有新的突破。比如,久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终极悍将》,讲述了韦伯·伦敦——FBI人质解救小组的精英,不顾一切揭露秘密恐怖活动的故事。《争分夺秒》则让读者见识了保护美国领导人的中情局工作内幕,退役探员西恩’金和米歇尔·麦克斯韦联手揭开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灾难背后的真相。这两部作品以及最新的《骆驼俱乐部》,均可归入政治惊险小说之列。
《圣诞列车》则讲述了一群假日探险背包客,如何在神秘季节里获得第二个机会,来实现内心深处的愿望和梦想的故事,这部作品已成为了“假日小说”的经典;《彩票中奖者》讲述了“一个女主角用自己的心灵做赌注的离奇故事”;《简单真相》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情节依据的小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将其列为1999年他最喜欢的小说。
《祝你好运》与鲍尔达奇的家庭背景联系紧密,鲍尔达奇的母亲小时候在“高岩”生活了17年,得到许多终生受用的经验。为了积累背景素材,鲍尔达奇和母亲深入交流。这本书也被选为全美读书运动——“美国人都读书”的启蒙读物。
2004年,最典型的“鲍尔达奇式”犯罪推理小说《死神计时游戏))问世,作者又给了《争分夺秒》中的西恩‘金和米歇尔·麦克斯韦新的任务:他们必须努力证明一起人室盗窃案的嫌疑犯是无辜的。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系列震动弗吉尼亚莱特斯堡安静山区的谋杀案。
而在2005年出版的《骆驼俱乐部》一书中,鲍尔达奇超越了传统小说的界限,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可能迅速成为现实的令人恐惧的世界,少数有机会阻止最终大战的人们必须为此不懈地战斗下去。
鲍尔达奇还为小读者们写过一本书——《弗雷迪与炸薯条:生煎活炸》,足以显示他的多才多艺。上个世纪以来,纯文学与通俗小说的争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从来没有中断过。通俗小说家大多尊重纯文学乃至梦想跻身于纯文学殿堂,而纯文学作家则大多对通俗小说嗤之以鼻。但谁都无法否认,人类文学的起源便是来自民间娱乐的歌谣。而小说更是来自于故事,无论是中国的唐宋传奇或是宋元话本,还是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都可归人通俗小说的范畴。所以,通俗小说才是“小说”的正源和干流,而纯文学则是一条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支流,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尽管如斯蒂芬·金这样的惊悚小说大师,毕生都在追求获得纯文学界的认可,但戴维·鲍尔达奇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并无真正的界限,通俗小说可以自足地立于世界——好看并不是罪过,精彩也不是卑贱,因为平庸的世界需要鲍尔达奇们永不枯竭的想像力,而一个优秀的作家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长久地立足于世界文坛。
蔡骏
2006年4月于上海
首先感谢米歇尔(Michelle),我的头号书迷、最要好的朋友和生活中的爱人,没有你,我不会有今天。
感谢Rick Horgan完成了又一次伟大的编辑工作。我想,我们都应该请对方喝一杯。
感谢Maureen,lamie和Larry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Tina,Mattha,Bob,Tom,Conan,ludv,Iackie,Emi,Jerry,Karen,Katharine,Michele,Candace及华纳图书出版公司的其他工作人员,感谢你们一直以来为我多付出的代价。
感谢我生活道路上的指路明灯Aaron牧师。
感谢Maria Rejt见解深刻的意见。
感谢Lucy Child和Lisa Erbach Vance在后台的默默耕耘。
感谢Donna,Robert,Ike,Bob和Rick,感谢你们的所有帮助和无法衡量价值的投入。
感谢Real Schiff的智慧和帮助。
感谢Monica Smiddy博士出的所有点子和提供的专业知识。非常感谢您对本书的极大热情。感谢Marina Staiic博士的所有帮助。和您谈话真是其乐无穷。
感谢Iennifer Steinber~再次找到很多答案。
感谢我的好朋友Catherine Broome博士耐心回答我的所有问题。
感谢Bob Schule,感谢你既是我的好朋友,又是一级顾问,感谢你阅读初稿并提出那么多好建议。
感谢Lynette和Deborah保持“企业”正常运转。
最后,我要向高速列车的乘客道歉。为了使故事主线更连贯,我在火车上和各种专家探讨下毒技巧,你们可能无意中听到了,被我恶魔般的杀人意图吓得魂不附体。
“动作激烈,读者几乎缓不过气来。”——时人杂志(PeopIe)
“极好……是部让人手不释卷的书。”——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
“绝对恐怖的场景……伴以紧张的动作。” ——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
“了不起……一部快节奏的惊悚小说。”——丹佛邮报(Denver Post)
“读者会从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休斯敦纪事报(PIouston Chronicle)
“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故事大王……节奏明快,动力十足。” ——奥兰多前哨报(OdandoSentinel)
“鲍尔达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动作和惊奇。”——新闻日报(特拉华州) (News Journal)
“一个快节奏……刺激的故事。”——纽沃克星定报(Newark Star-Ledge)
“书中的悬念会让你的脉搏加快跳动。” ——《书单》 (Booklist)
“让你的脉搏加快跳动的故事,自始至终节奏够快,悬念够悬。”——英国在线书店(BookPage)
“有趣……峰回路转……节奏很好。”——沙利文县民主报(纽约) (Sullivan County Democ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