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埃及生活了多年,始终从独特的角度感受埃及的魅力,并通过生动感人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埃及的历史和今天。全书图文并茂,记录了作者在古埃及历史及遗迹、希腊罗马时期埃及古迹、埃及伊斯兰遗迹、埃及城市景观等处的见闻和感触;书中还介绍了埃及的风土人情,包括宗教、节日、禁忌、人民生活、东方舞、市场、工艺品、购物等。最后,作者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特别为读者详细撰写了赴埃及旅游与经商基本常识与注意事项。全书文笔生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引人人胜,借助于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带领我们走人古老、神秘、美丽的埃及。
古老的尼罗河在莽莽大漠中辗转奔流,挥洒自如地在天地间勾勒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就是埃及。数千年来不论世事变迁,不论岁月轮回,埃及文明始终保持着它的“亲河”属性,也就是说,埃及文明的历史足迹恰好沿尼罗河两岸自南而北向我们走来。
到埃及旅游的人总是习惯于在各不相关的景点城市间移动,这似乎已成为了埃及旅游的定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思路,用时空作线串起埃及之旅。想一想,我们以河为脉开始行程,一路倾听尼罗河的吟咏,一路探访这个神秘莫测的国度,一路把自己融入几千年的时空流转中,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本书也许可以带我们进行这么一次前所未有的行程。
作者在埃及生活了多年,始终从独特的角度感受埃及的魅力,并通过生动感人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埃及的历史和今天。全书图文并茂,通过历史、古埃及的神、古埃及宗教思想、木乃伊制作等角度描述的古埃及文明;记录了作者在古埃及历史及遗迹、希腊罗马时期埃及古迹、埃及伊斯兰遗迹、埃及城市景观等处的见闻和感触;书中还介绍了埃及的风土人情,包括宗教、节日、禁忌、人民生活、东方舞、市场、工艺品、购物等。最后,作者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特别为读者详细撰写了赴埃及旅游与经商基本常识与注意事项。
全书文笔生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引人人胜,借助于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带领我们走人古老、神秘、美丽的埃及。同时,本书也是中国人赴埃及工作、生活、旅游的必备指南。
考古公园面积不大,进门右侧有一座小博物馆,先未去看它,我们直接来到公园的中心,这里是阿蒙诺菲斯二世的雪花石狮身人面像,长近8米,高达4米多,重80多吨。法老表情坚毅,目光深邃。这时一位同伴对我们说,在几乎是同一历史时期,埃及出现了狮身人面像,两河流域出现了伊什塔尔女神,中国出现了玉麒麟,这三种类似的形象是不是证明,在远古时代地球上曾经存在一种人性化的怪兽呢?这三种形象我都曾亲眼见过,想起来的确有些相似。不过我认为它们与怪兽无关,当时的人们发明这些人兽一体的形象可能是为了证明人存在兽性,而兽也会有人性。
在公园里还有部分法老的石像和一些石碑等文物,但乏善可陈。在返回路上,我走进那座小博物馆,它实际上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石像的陈列室。石像躺在陈列室一层,已经丢了一条腿,如果它能站起来,应该在14米左右。法老的王冠也已破损,右肩、胸部和腰带上刻有拉美西斯的大名,腰部挂有宝剑。据说这尊巨像一直躺在古城荒野里,每年尼罗河泛滥时被河水淹没,水退去后又露出来,直到埃及政府出资修建了考古公园,它才有了安身之所,但石像身上的斑斑水蚀痕迹却永远也抹不掉了。
在孟菲斯,人们一共发现了两尊这样的石像,另一尊就矗立在开罗中心火车站前的拉美西斯广场上。每次我路过开罗十月六日高架桥时,都看到它在现代建筑丛林和汽车尾气中昂首挺立,似乎在鄙视后人的浅见与无知。
陈列室的二层是一圈走廊,可以居高环视整尊雕像。室中还有其他在孟菲斯发掘出来的文物展出。其中,有一尊无头裸身雕像站在法老的头部后面,它就是生育神“民”的雕像,作为“特种神”,它身体上的特殊部位裸露而突出。据说在古代,埃及与外族发生过一次大战,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战死在疆场了,但有一个男人因为腿部有残疾,未能参战,战后面对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位幸运的男人开始了生育运动,鉴于他为民族繁衍作出的突出贡献,后世人们尊其为神,这就是生育神的来源。不过,这种说法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罢了。
走出孟菲斯古城,我回头轻轻向它招了招手,告别人类这段逝去的梦。
P55
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走进了埃及,伴随着人类在千年末的些许混乱和对新千年的种种期待,我迎来了人生旅程中的埃及站。
巍巍的金字塔、旷古的大神庙、红海的珊瑚礁、沙漠中的神秘绿洲,这些儿时幻想中的奇迹如今就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像一条潜入大海的鱼,带着几分兴奋、几分饥渴、几分紧张,开始了我的埃及之行。这一走,就用了4年半的时间。
然而,当我走遍上、下埃及,阅尽风土人情后,我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我的尼罗河。如果把埃及比作一棵大树,尼罗河就是它粗壮的树干,正是它给埃及大地输去了文明的营养和天地的灵性。的确,埃及的任何奇迹或美景都无法与它媲美,它才是养育埃及万物的源泉。
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品。这是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从小的角度说,尼罗河把另一样东西赠给了我,那就是真实与自信。
在埃及的这段岁月,正是我人生最辛苦的转折阶段,在其间,我经历过磨难,品味过苦涩,有过失落与彷徨、空虚与无奈。感谢尼罗河,是它给了我坚强的勇气。
在与这条河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多少次,我独自徘徊在夜深的河边;多少次,我在它的怀抱里酣然人梦;多少次,它静静地倾听我心里的诉说。我喜爱尼罗河的宽广,它的心胸可容纳人间百态;我喜爱尼罗河的静默,静默中却潜藏着潮起潮落;我喜爱尼罗河的雄健,它总是一往无前地追求着大海;我更喜爱尼罗河的慷慨,它从不吝啬地滋养着两岸土地。是尼罗河告诉了我,君子当自强不息。
2003年的夏天,在我离开埃及的前夕,我曾坐在尼罗河畔良久,良久。我没有诗人徐志摩的潇洒,我不能对我爱的尼罗河“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要离开的时刻,我感到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深留恋,甚至是一种断奶的痛苦。
再见了,我的尼罗河,我走了。埃及的谚语说:喝过尼罗河水的人,还会再回来。而我根本不用回来,因为我是带着你一起走的。
如今,长达4年半的埃及之旅结束了,但在我的内心世界里,这段旅程仍然在继续,午夜梦回,梦中的尼罗河水依然在拍打着我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