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著名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菲利普的信,是一本充满了父子亲情和人生智慧的珍藏书。作为父亲的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由于长年旅居国外,所以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总结成一条条的人生忠告,用清新的语言娓娓道给爱子,以期爱子得以在品性、教莽、礼仪和处世等诸多方面获得正确的指导,成为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本书问世至今,畅销数百年,父母们纷纷把它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并从中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同时,本书也是年轻人的权威成长指南,渴望成功的年轻人都把这本书作为自我修养的最佳指导书。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获得渊博的学识,如何掌握处世必需的礼仪,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获得成功的书。它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艺术方面的悉心指导,充满了作者对社会、人性、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验到英国鼎盛时期的生活和礼仪遗风,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为21世纪年轻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佳指南。
第26封信 男人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完成使命。我们的责任就是从前一个人的手中接过火炬,再将它传给下一个人,而我们人生的价值就在从接过火炬到传给下一个人的过程中得到实现。
我亲爱的孩子,你曾经问过我: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幸福。当时你肯定不能理解这句话,责任并不在你。那时候,我觉得你还小,并没有很认真地回答你,现在,是到让你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到现在都在苦苦追问,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标准的答案。这是一个太严肃、太深奥的问题。大凡哲学上的问题都不像科学上的问题可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通过思辨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并宣传这种思辨的结果,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哲学家吧!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去思索,去用心体会。人是地球上最高贵的动物,人之所以比其他所有动物高贵就在于人有心灵,人有一个能思考问题的大脑。
然而,幸福是什么?为什么说幸福即是人生的价值?其实,我并不能给你确切的答案,因为我并不比哲学家高明。在此,我只能结合我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来跟你谈一谈人生的价值。当然,我更期望你能有自己的主张,并去身体力行,即便要为这种主张、信仰付出生命。最可悲的人不是那些对人生价值求而不得的人,而是那些从来没有思考这一问题的人。
人生的价值在于完成使命。有些人将人生比喻成从人类产生那一天就开始的火炬竞走,这其中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参加其中一程的竞走,我们从黑暗中来,最终又回到黑暗中去。我们的责任就是从前一个人的手中接过火炬,再将它传给下一个人,而我们人生的价值就在从接过火炬到传给下一个人的过程中得到实现。使火炬在我们竞走的过程不因风雨而熄灭,或者让它燃烧得更烂,那么我们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假如一个人永远都不追问人的使命,那就像一艘没有人驾驶的轮船,漫无目的地在茫茫大海中漂荡,随波逐流,浮浮沉沉,那样的人生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一个人没有使命,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人与动物的不同,也许就是因为人有自觉的使命,而动物只有求生的本能。一个人之所以道德败坏,就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使命;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使命。人的使命是一种人生理想,它在人们的心灵中孕育、成长,但人的使命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人生的价值也只有在使命得以完成的那一刻才真正得到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这种或那种方式,哪个更正确?哪个更好?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享受,享受就是幸福。那么我们又怎样看待享受?怎样选择一种享受以达到人生的幸福并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呢?我认为,享受主要包括肉体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享受。肉体上的享受即为物质享受,金钱、美食、性爱等都属于物质享受。心灵上的享受即为精神享受,学问、艺术、道德、真理等都属于精神享受。人类最高尚的享受就是心灵上的享受。在此,我并不否定肉体上的享受,我并不是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类的人。但人只有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和灵魂的升华,拥有一种信仰并为这种信仰工作终生直至最后献出生命,才能真正完成做人的使命和人生的价值。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许多人生活只是为了去实现自己在盲目中所设定的一个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不择手段,并且他们往往只去关注是否能实现目标,而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享受。不要以为在学生阶段的刻苦学习只是为以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奠定基础,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一定要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阶段,忽视了这一阶段的人格成长,这个人的一生就不会完整。一个好的画家或雕塑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已经完全陶醉其中,然而当做品完成之后,他们却能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欣赏自己的作品。一个音乐家在演奏一支曲子时,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演奏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曲终了之后的掌声。这些艺术家都是在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同样,人也只有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才真正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P61-62
查斯特菲尔德伯爵(1694~1773),英国著名政治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此后游学欧洲大陆,并在巴黎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治理下一片繁荣。查斯特菲尔德虽然对法国的文化、教养与生活十分向往,但还是于1714年回到了英国,并开始其政治、外交生涯。1726年,他继承爵位,进入上议院。1728年出使荷兰,此后开始步入政坛,1745年任爱尔兰总督,1746至1748年间身兼英国国务大臣,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备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后来由于身体不佳,他开始慢慢退出政坛,并谢绝政府公爵的封位和退休金。
1728至1732年间,查斯特菲尔德住在荷兰海牙,他在此期间结婚,并于1732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菲利普·史达纳布。同年,查斯特菲尔德离开荷兰。查斯特菲尔德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当菲利普未满6岁时,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其儿子写信,他在这些书信中赞扬折中与谨慎的美德,教育孩子如何保持果敢而有礼的举止。这种标准对一个外交家而言是极为合适的,对其他任何一个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年轻人也极为合适。
到菲利普年纪稍大一些时,父子两人的通信就更为频繁,在父亲的影响下,菲利普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同龄人的楷模,他们在当时的一些事迹流传至今。菲利普顺利地从牛津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了一家著名的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他先后担任英国驻法国大使、英国驻汉堡代表、英国驻德莱斯登代表等职,成为社交界一颗耀眼的新星,一时获得了整个上流社会的瞩目。
在父亲去世两年后,菲利普将父亲写给他的信整理出版。这部书信集在英国广为流传,许多人都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权威指南,牛津大学出版社更是将其列为该社的经典丛书之一。这些书信在西方以各种版本在不同年代推出,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教子家书,被当做“年轻人必须懂得的生活哲学”,数百年来,这些家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成才、成功,成为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法宝。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饱含着父子亲情和人生智慧。作者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但并不局限于具体事件,而是上升到普遍真理的层面。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既有朋友之间的平等,又保持了父亲的威严,既有对自身处世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又超越了这个层面,对儿子提出更高的妻求。
书信中涉及到的学习、礼仪、处世、成功等话题,是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必须学会的人生哲理。虽然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已相距甚远,但如果我们结合当今现实,这些书信中的一些观点与道理,对年轻人的处世、交友、立业仍是大有裨益的。说到底,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获得渊博的学识,如何掌握处世必需的礼仪,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获得成功的书。它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艺术方面的悉心指导,充满了作者对社会、人性、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验到英国鼎盛时期的生活和礼仪遗风,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为21世纪年轻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