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克兰德在《电影认知符号学》中认为,认知电影理论和当代电影理论的冲突是非建设性的。他考察了米歇尔·科林的电影认知语义学理论、弗朗西斯科·卡塞蒂和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陈述理论、罗杰·奥丁的电影认知语用学理论以及米歇尔·科林和多米尼克·夏图在诺曼·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中电影句法的认知研究,审视并发展了“电影认知符号学”,这是一个被忽视的融合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及符号学洞见的电影理论分支。
沃伦·巴克兰德在《电影认知符号学》中认为,电影认知理论和现(当)代电影理论的冲突是非建设性的。他在《电影认知符号学》中考察了科兰的电影认知语义学、卡塞蒂和麦茨的电影陈述理论、奥丹的电影认知语用学以及科兰和夏托对电影句法的认知研究,审视并发展了“电影认知符号学”。他相信融合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及符号学洞见的“电影认知符号学”将是电影理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该项研究还重估了20世纪60年代电影符号学的价值、指出了北美电影认知理论的不足、挑战了电影理论的“后理论”转向。
中文版序言
前言与致谢
第1章 电影理论的认知转向
第2章 银幕和框架中的身体:电影和认知语义学
第3章 不是透过窗口看,而是窗口本身:自反性、陈述和电影
第4章 习俗语境:故事片和纪录片研究的语用符号学路径
第5章 一切皆在于心?电影语法的认知地位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