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诺守信,和气生财,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是古今儒商一脉相承的传统,也是儒商能够“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法宝。作为商界的新风景,一代知识型儒商不仅给国内商界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的果敢也给知本创业新生代树立了一个锐意进取的范本。新一代儒商目标远大,谋利于社会;以创造财富为本,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经营范畴加入高知识、高科技内涵;在企业经营中重视文化建设,并结合传统道德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本书以发生在成功儒商身上的一个个故事入手,通过对他们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智慧等方面的展示和解析,以期读者学习诸多成功儒商的宝贵经验,借鉴他们的经营实践,领会他们的创业理念,濡染他们的创富胆识,益于当代青年和知识型人士学有所得,树立创业的雄心,从中获得坚定的自信。
践诺守信,和气生财,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是古今儒商一脉相承的传统,也是儒商能够“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法宝。作为商界的新风景,一代知识型儒商不仅给国内商界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的果敢也给知本创业新生代树立了一个锐意进取的范本。以儒为商,靠的正是学识与智慧的优势、思想与品格的优势、精神与境界的优势,而立于天地之间。
第一章 从“学海”到“商海”
1.以观念的力量推动思维创新/1
2.在角色的自觉转换中走向创业胜景/6
3.以质朴的商思理解并应对市场/11
4.最大功效地体现知本的亲和力/17
5.张扬始终的创新精神/22
6.相信付出和回报的必然性/28
7.必须建立“知本”的自信/32
8.用超常规造就赢局/36
第二章 知本时代的创富
1.在机遇、智慧、胆略和责任的融合中获胜/41
2.理想和信念追求正是知本创业的动力/49
3.飞扬激情彰显“知本”魔力/55
4.在激情张扬中自我推销/59
5.在感悟和遵从中谋求市场赢局/62
6.“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竞争力/68
7.以独特的思维造就独特的模式/75
8.以好用的产品维系成功的必然性/82
第三章 知本的尊严和魅力
1.按理想和信念的天秤创业/89
2.在市场风浪中彰显价值魅力/93
3.成功的经营体现在领悟上/99
4.在动态平衡中打造企业优势/103
5.找准一个点,成在这个“点”上/107
6.凭借思维和切入视角的独特而获胜/111
7.在真诚中挑战并快乐着/115
8.以更专业化的作为体现“知本”/119
第四章 知本主义的自我实践
1.说服力、影响力、作用力和终将双赢的愿景/124
2.努力创建理想中的文化和理性的商业/127
3.推进一种更新的理念,甘愿付出成倍的努力/130
4.以学识、胆识和意志开创公益价值的事业/133
5.以自由的精神重塑自有的领地/138
6.按照“知本”的哲学快乐经营/141
7.勇敢实践写下的殊勋和荣光/145
8.照亮并激活传统行业的非传统操作/149
第五章 以儒为商
1.胸中自有精神的高山/154
2.相信“知本”的出路就在于市场/159
3.靠信念力量打造人生和经营的价值等式/164
4.用新思维和老经验酿造经营的醇酒/169
5.将凝聚力作为最核心的推动力/174
6.凭慷慨和大度谋得赢局/178
7.自高处着眼,在低处成功/183
8.无论何时何地,忘不掉文化的精神/185
传统儒商的突出特质是将人治方法与商业经营相交融,然而在经营管理制度上明显落后,人本和人情管理发挥了过高的作用。当代儒商在角色上是反传统的,但在反传统的同时更要继承传统中精华的部分。所以当代儒商的目标取向是人治与制度的相融,这就是“中西合璧”,抑或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交融。惟其如此,才能形成中国式管理的特色。
对于行商创业的知识分子来说,难度最大的挑战在第四个阶段,即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转变。从张玉峰的例子即可清楚地看到角色转变的难度——至今,张玉峰都不愿意别人称他为企业家,而谦虚地自称为“经理”。他认为“企业家”这个词的涵盖面太广,仅仅是最基本的战略性企业全局规划,就需要穷半生之力去探求。要作企业决策,并不是脑袋一热就行的,很多事最关键的不是该怎么做,而是能怎么做。很多人看别人做企业看得头头是道,可自己实际上真的去做了却未必成功,这就是感觉与实践的误差。旁观者未必清,做企业更是这样。知识分子办企业成功的其实并不多,原因之一就是思维方式的原地踏步,不能或不肯身体力行,不明白自己能怎么做,便计划着自己该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谈不上决策水平。
北大方正公司的创业团队是由一身学院气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张玉峰在刚下海时,甚至不知道办企业还需要申办执照,王选对办企业的认识也和他差不多。而相比之下,比张玉峰等人稍早下海的“联想”的创始人,对市场的融入过程则快得多。
“联想”刚成立时,连一辆平板车都买不起,也装不起电话,客户来了就一杯水,香烟也招待不起。在柳传志的带领下,一群拥有中国最尖端计算机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市场上打拼,骑着自行车带上一箱货物到处摆地摊,面前竖个纸牌子,上写着“旱冰鞋××元一双”,很快就在市场上找着了自己的定位并身体力行了。就在做汉字输入系统的时候,“联想”的创业者们同时还在做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买卖维持生计。
胡钢、叶龙等人创办实达电脑公司时,做得最多的是倒卖食用油的生意。大名鼎鼎的电脑公司的第一桶金不是从电脑上赚来的,而是卖油赚的,说来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但却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知识分子要创业,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这个角色转换。正由于完成了这个转换,才会有“联想”进入PC市场并掀起国内PC降价狂潮的决策,才有收购IBM的决策。必须经历,才能出道;必须实行,才能决断。
知识分子经商,“三年不成”者并不乏见。很多人之所以掉队,正在于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没走过去。张玉峰曾说,他最想的就是能静下心来好好向柳传志取一回经,他佩服柳传志不为虚名所累,创业之前不摆书生架子,创业之中扑得下身子,创业之后不端企业家架子,实实在在,身体力行。在张玉峰看来,柳传志有那么高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和他善于转换角色、适应性强的经历分不开。这一认识体现了张玉峰自身的定位。
下海经商并不是开发个项目,扯起大旗做个三五年就能功成业就的,重要的是姿态、心态,是“知本”中的“知本”。有了正确的心态、姿态,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精英也才能最终成为商人群体中的精华,两重身份之间的角色转换非常重要,是关键,也是根本。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