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社会要繁荣,要进步,必须依靠大量杰出的人才,而人才能否得到成长,又取决于有适宜的社会环境。本书就是通过历史实例来揭示这样的辨证关系的。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久的一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制度接替,却出现了几个世代不同身份、领域和专长的杰出人才。于这样看私十分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何以造成人才如此兴旺的局面?期间存在那些缘由和机制?这些都是本书所要深入分析的。该书选材新颖,思考缜密,是一部严谨塌实的历史研究著作,对研究春秋战国史的人有较大启发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社会环境与人才(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齐秀生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才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社会要繁荣,要进步,必须依靠大量杰出的人才,而人才能否得到成长,又取决于有适宜的社会环境。本书就是通过历史实例来揭示这样的辨证关系的。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久的一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制度接替,却出现了几个世代不同身份、领域和专长的杰出人才。于这样看私十分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何以造成人才如此兴旺的局面?期间存在那些缘由和机制?这些都是本书所要深入分析的。该书选材新颖,思考缜密,是一部严谨塌实的历史研究著作,对研究春秋战国史的人有较大启发意义。 目录 序/李学勤 序/陈其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有关概念的说明 一、社会环境 二、人才 三、春秋战国 第三节 相关学术研究状况 一、人才环境的研究 二、相关的其他研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结构布局 三、史料运用 第二章 社会变革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生产力变革冲击传统社会 一、科技取得突破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私营手工业商业冲击等级社会 三、井田制瓦解改变土地关系 第二节 世族世官制被彻底打破 一、宗法等级制度逐步解体 二、世族世官制被废弃 第三节 轻神重人的人本思想形成 一、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观念变化 二、战国时期轻神重人思想的确立 第四节 士人崛起凸现人才群体 一、士人阶层的形成 二、士人的行为特征 三、士人群体的作用 第三章 列国相争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列国相争局面的形成 一、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称雄 二、富国强兵,列国全方位竞争 第二节 明君以人才为宝 一、明君贤相难得 二、以人才为宝 第三节 招贤纳士成为一代风尚 一、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二、重用客卿与养士 第四节 重德用才各当其位 一、重德重能 二、量才任用 三、用人不疑 四、厚遇固贤 五、赏罚严明 第四章 人口迁移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人口迁移与人才流动 一、人口迁移和流动 二、春秋时期的“出奔”和战国客卿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人才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一、人才流动的特点 二、人才流动的原因 第三节 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 一、主动选择舞台而成才 二、明君招贤与成才 三、被迫出走逆境成才 第五章 多元文化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民族融合与地域文化 一、民族融合 二、民族融合的原因分析 三、民族融合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文化下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二、朝聘会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三、兼并战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多元文化与人才辈出 一、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类型人才 二、不同地域文化对人才有不同影响 第六章 百家争鸣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的出现 二、百家争鸣的成因 三、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诸子百家及其人才思想 一、诸子百家思想 二、诸子百家的人才思想 第三节 百家争鸣环境与人才成长 一、百家争鸣环境造就人才 二、争鸣的成果促进人才成长 第七章 新的官制环境与人才 第一节 将相制、郡县制、封君制 一、将相制 二、郡县制 三、封君制 第二节 荐举制、客卿制、养士制 一、荐举制 二、客卿制 三、养士制 第三节 考选制、军功制、俸禄制 一、考选制 二、军功制 三、俸禄制 第八章 初步的结论 第一节 对前述人才环境的总结 一、社会变革环境奠定基础 二、列国相争环境提供舞台 三、人才流动环境创造条件 四、多元文化环境营造土壤 五、百家争鸣环境创造氛围 六、新的官制环境提供保证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造就人才 二、人才创造社会环境 第九章 启示与现实的思考 第一节 要有激烈竞争的环境 一、竞争是人才成长的基本动力 二、竞争要讲求实际效果 三、竞争要有利于发现潜入才 四、竞争要建立一套有效机制 第二节 要有社会需求的环境 一、社会需求催生人才 二、社会需求检验人才 三、社会需求无时无处不在 四、排除人才成长的障碍 第三节 要有民主自由的环境 一、让人自由地说话 二、让人自主地做事 第四节 要有贤明通达的环境 一、“入主贤则豪杰归之” 二、视才如命,尊重爱惜 三、“善用人者,无敌天下” 四、唯亲唯谀与贤明相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春秋战国时期人物名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人才环境的研究 专门研究人才环境的论著尚未见到,但有些研究论文颇有见地。主要有:李浩先生的《试论古代用人的客观环境》,张新华、段金平先生的《人才与环境》,鄢明玉先生的《人才环境四论》等。李浩先生认为,有的时代人才辈出,有的时期却人才寡落的现象,是人才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历史上人才之盛首推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纷争的时期。五百多年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其间成大业者,必先笼络贤能之士。一时间人才涌流,精英荟萃,大家层出不穷。李浩先生同时认为,竞争是用人的客观环境。竞争中优胜劣汰,必然给用人者造成一种危机。在竞争的制约下,领导者不能不渴求人才,不敢搞任人唯亲。这有利于人才的生存发展,有利于人才崭露头角,有利于避免滥竽充数,并最终有利于竞争。没有竞争,不仅出不来一流人才,还会造成一潭死水,孳生毒菌,人才灵性将被窒息。张新华、段金平先生认为,各种人才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必然要受所处环境的制约。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才成长和发展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成才主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它主要包括时代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才成长情况迥然各异。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经济、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危机四伏或战火连绵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政治、军事人才。即使在同一社会环境中,人才成长情况也是不尽一致的。有的成才主体成长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才华横溢,成果累累,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有的则成长速度慢,要经过若干年才有所建树。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成才主体是否科学地利用了现存社会环境,自觉发掘现存社会环境中有利于自我成长的积极因素,克服不利于成长的消极因素,促使自己向更高层次的人才发展。对政治环境的协调,主要在顺境和逆境两个方面。顺境是指成才主体所处的政治环境对成才具有正向强化功能。逆境是指成才主体所处的政治环境对成才具有负强化作用。还要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人才利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成长的过程,是主体适应客体、改造客体以获得锻炼、增长才干的社会实践过程。鄢明玉先生认为,人才的成才与发展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人才自身的素质;一是人才赖以成长与发展的自然的、社会的多方面的外在条件。这些外在条件即是所谓的人才环境。在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社会因素对人才成长、发展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社会的诸多因素构成一个社会环境网络,从各个层面上给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施加影响。以上几位先生的研究很有见地,特别是对人才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尚未对一定社会实践状况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变革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缺乏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对中国历史上的人才现象形成的深层次社会环境因素的探究,因此研究显得比较单薄。 P20-P22 序言 序 陈其泰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大量涌现、社会向前发展、思想文化成就辉煌的时期。在中华文明史上功绩彪炳、名垂百代的众多杰出人物,如思想家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公孙龙,政治家、改革家齐桓公、管仲、晋文公、楚庄王、子产、秦穆公、商鞅、李斯、秦始皇,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在这一时期施展才干,演成一幕幕威武壮阔、可歌可泣的活剧,推动祖国历史前进。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极受称道和传颂的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历史的演进包含着丰富的经验,蕴藏着宝贵的智慧,有待于后人深入地总结和开发。 以往有关的历史著作或人才学论著对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兴盛的问题虽然有所论述,但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尤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与人才崛起二者的关系作专门论述的著作,则尚付阙如。齐秀生同志的博士论文以《春秋战国社会环境与人才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选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作者用力甚勤,通过艰苦劳动,撰成了约40万字的专著。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专家通过认真评议,相当一致地认为本文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作者熟悉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发掘、搜集了丰富的史料,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此项成果是首次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的探讨,具有原创性的意义。二是,本文研究视野开阔,视角新颖,紧紧把握住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各项,从社会制度深刻变革的根本推动,列国相争的特殊时代条件,民族交融和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撞击,百家争鸣局面提供的氛围等,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析;对于世族世官制破坏和轻神重人观念形成对人才成长新局面的意义,人才流动的原因及其不同方式,民族大融合及多元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新的官制对选才任贤提供的保证机制等,论述尤为深刻中肯,发前人之所未发。三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纵向贯通、横向比较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突出深层次原因的探析,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性问题,分析和综合俱佳,表明作者对于复杂问题进行独创性研究的能力。作者运用唯物史观驾驭复杂史料,注重对问题作恰当的理论概括,通过实事求是研究历史问题对现实提供有益借鉴的治学的方向,尤其值得充分地肯定。从总体而言,本文堪称是一篇创新价值突出、具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读者细心阅读后,定能对这篇博士论文的新颖立意和学术价值作出恰当的评价。 齐秀生同志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问题研究领域取得如此值得称道的成绩,是他本人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果。秀生同志是党政干部,在省委组织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多年,他在长期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工作,必须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必须认真学习和吸收历史上诠选、考核、任用人才的思想、政策和措施,创造性地运用;要想在今天祖国土地上大量涌现担负现代化事业的人才,必须借鉴历史上像春秋战国这样人才环境极佳时期的有益经验。他是山东淄博人,从小受到齐鲁大地丰厚文化积累的培育,对于稷下学术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耳熟能详,由家乡文化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正如他的导师齐涛教授介绍其学习特点时所说,他是发自内心喜爱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吸取营养、提升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异常的勤奋,是秀生同志对待专业学习的又一特点。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仅出版有专著《举贤随思》和主编《举贤尚功——齐国官制与用人思想研究》等书,并且在《孔子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这对于一位在职学习的党政干部来说,实属难能可贵。他的学位论文通过毕业答辩之后,又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作了认真修改,使内容更加丰满,见解更有深度,结构更为合理。我想,秀生同志这种热爱祖国历史文化,从学习民族智慧和总结历史经验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指导实际工作的精神,对于更多的在党政部门工作以及从事专业工作的朋友,都是颇有启发作用的。最后,衷心地希望秀生同志以已有的成绩作为前进的新起点,在今后的组织人才工作和从事人才环境学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更加可喜的成绩! 2005年7月大暑日序于北京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春秋战国社会环境与人才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曾经说到: 在山东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为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人文底蕴所滋养,深受山大学风的熏陶,这将使我终生受益。这期间,我按学校和导师的要求,珍惜宝贵时间,潜心读书钻研,丝毫不敢懈怠。本文即是我三年博士生学习的一个总结和阶段性成果。她的完成离不开各位师长、学友和领导、同事们的热情指导和帮助。 当我把博士论文杀青提交答辩之际,首先要向我的导师齐涛先生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学业能够顺利完成,与先生的言传身教、释疑解惑、教诲培养密不可分。从论文的选题到修改、定稿,无不凝聚着先生的大量心血。一遍遍修改、一次次圈划,为我的论文增色不少,无不深情包含了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诲人风范。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宏观把握问题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必将终身受用。 衷心感谢孟祥才先生,从专业课的学习,到论文的撰写、修改等,孟先生都倾注心血,提出了许多精当而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令我深受教益。孟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知疲倦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育济、胡新生、姜生、张金龙、陈尚胜、晁中辰、马新等诸位先生的热情指导和王长青等老师的关心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白云翔、张建彬、张作理、孔庆峰、马林涛、陈淑卿、李浩、傅晓静、陈长征、高贤栋、王志胜等同学为我提供了颇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还得到了何兹全、李学勤、安作璋、陈其泰、王志民等先生的賜教,在此深表谢意!江林昌、崔明德、张仁玺、俞祖华、程奇立、隋淑英、赵慧峰、吴骓、黄振华、操呜蝉、王杰、张鸽等老师和周辉等同学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特别感谢读博时的老领导、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同志。感谢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伟同志及省委组织部的所有领导和同事们,感谢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及郝德军、赵强、戴志坚、杨明等帮助支持我的烟台市所有领导和同事们,感谢理解我的家人,他们的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三年来以各种不同方式给予我理解、关心、爱护、支持、指导和帮助的所有领导、前辈、同仁、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还要说明的是: 衷心感谢答辩委员会的陈其泰主席、陈祖武先生、孟祥才先生、晁中辰先生、陈尚胜先生、谭世宝先生、张金龙先生,各位先生对我的论文给予很高评价,很多鼓励。同时,先生们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增色颇多。先生们客观公正的态度、敏锐的学术眼光、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敬慕不已,深受教育和激励。 论文修改之后,齐涛、孟祥才、马新三位先生又进行了审改。特别是孟祥才先生不顾年事已高,酷暑盛夏,费心审阅了全部书稿,作了全面、精当的修改,使我深受感动。在此,对三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史学界老前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勤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先生对本课题的积极评价和关心爱护后学的精神令我感动;感谢史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其泰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老同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专家白云翔先生为我提供了有关资料和图片,有的图片白先生亲手制作,付出辛劳甚多;感谢陈长征、高贤栋、王志胜、杨明等同学和同事帮助我搜集、核对有关资料,使我的书稿得以及时送印出版。 感谢山东省出版总社领导张士宝、钟永诚同志和齐鲁书社社长宫晓卫同志对本书出版的关心。感谢齐鲁书社编辑室主任侯仰军博士对我的关心。仰军同志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地审阅书稿,仔细核对文献、认真修改加工、严格审慎把关的敬业精神,令我钦佩。同时,我还要感谢齐鲁书社编辑孟晓彬同志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所有为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感谢一直关心、理解、支持我的所有家人。 书稿虽已交付印刷,但我深知诸多问题的存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情况复杂多变,史料零乱、缺乏,搜集整理困难,且本课题又属这一整体性研究领域的首次尝试,工程浩大,任务艰巨,本人虽十分尽心,用力颇多,但终因水平有限,决定了本书只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初步探索。与各方面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本人的初衷对照,还有较大的差距,书中不当甚至错谬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匡正,以期日后弥补。 齐秀生 2005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