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著的《唐史(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唐代的历史兴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史(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著的《唐史(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唐代的历史兴衰。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卓越的演义小说家、历史学家。1916年开始,历时10年,蔡东藩将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尽书于笔下,成书11部,21册,1000余回,合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该书“以正史为经,以逸闻为纬”,“语皆有本”,较之《三国演义》,更忠实于历史;较之“二十四史”,更通俗易懂;较之《国史大纲》,自评自注更加生动有趣。此书一经出版,即受到顾颉刚、二月河等众多名人的推崇,风靡全球,重印几十版,累计销量逾千万册,实为通俗史著之经典巨著。蔡东藩因此而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乱世枭雄 李渊起兵晋阳 势如破竹入长安 风尘三侠 智取薛仁杲 李密之死 秦王李世民 摇摇欲坠的孤城 东征北伐 征剿刘黑闼 江南初定 秦王的妙计 玄武门兵变 唐太宗的风流韵事 贞观之治 唐初的赫赫战功 贤后遗言 恩威并施平西域 劣迹斑斑的太子 唐太宗亲征高丽 民族大融合的盛世 收服天竺和龟兹 病榻前的私情 虎毒亦食子 鸠占鹊巢 刘仁轨勇平百济 三箭定天山 "大义灭亲" 高宗病逝 徐敬业伐武氏 奸人当道 武则天称帝 恶贯满盈的和尚 历尽波折平契丹 贤相狄仁杰 中宗复位 戴绿帽子的皇帝 母女同欢 毒饼疑案 李隆基诛逆 太平公主叛乱 玄宗初年 开元盛世 女祸再起 李林甫毒计害储君 梅妃往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 大奸若愚的安禄山 长生殿里的海誓山盟 安史之乱 马嵬坡上葬玉骨 唐肃宗灵武称尊 刺杀安禄山 收复两京 双忠庙里埋忠骨 史思明反唐 寂寞西宫度余生 宫中内乱 威震天下的郭子仪 佛法除贼 内外交困的代宗 喜忧参半的开局 藩乱迭起 千古忠臣颜真卿 伪皇帝朱泚 贝州大捷 诱杀田希鉴 窦桂娘智取逆贼 三朝元老李泌 功过不分的荒唐事 顺宗的短暂统治 平定西川 剿抚不定的平藩策 大唐罕见的贤公主 活捉吴元济 刘悟倒戈 宪宗因骄致祸 河朔纷争再起 郭太后叱奸 灭烛之变 烽火连三月 李训施计除宦官 甘露事变 篡改过的遗旨 运筹帷幄的李德裕 致命的仙药 小太宗之治 智平浙东 高骈的功勋 奢华的葬礼 黄巢起义 进士不成做皇帝 李克用收复京都 奔波的天子 十五年来无一治 王师兵败 三镇叛乱 刘太监废帝 以毒攻毒 大唐灭亡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 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 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 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 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 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 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 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 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 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 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 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 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 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 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 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 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 。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 ,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 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 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 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 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 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 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 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 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 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 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 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 “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 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 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 ,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 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 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 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 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 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 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 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 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 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 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 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 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 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 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 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 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 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 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 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 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导语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蔡东藩著的《唐史(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 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 ,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历史学家)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 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 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 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 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 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 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著名学者) 精彩页 乱世枭雄 唐朝开国始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是东晋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李渊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升任太守,后来又封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隋炀帝出征辽东时,曾派李渊督运军粮,正赶上隋朝故相杨玄感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李渊紧急上疏,隋炀帝慌忙带兵回朝,命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后来,杨玄感败死,李渊仍旧留守在那里。由于李渊平日对属下宽厚仁慈,所以深得人心。 隋末政治残暴,老百姓怨声载道。隋朝将亡的民谣起初只是在坊间流传,后来竟传入皇宫,连隋炀帝也常有耳闻。有些什么谣言呢?一说是:“桃李子,有天下。”一说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因祖上余荫官至左亲侍,隋炀帝见他额头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说他眼神诡异,把他的官罢了。杨玄感谋反时,李密曾经与他勾结。后来,杨玄感战败,李密逃入瓦岗山投奔翟让,一心想根据民间歌谣称孤道寡,哪知真命天子别有一李,不是他的李姓。 隋炀帝赶走李密后又怀疑到郕公李浑身上,先是诬陷他谋反,接着杀身灭族。然后隋炀帝大造龙舟,到处游山玩水。不久听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于是又猜疑起来,派使臣到弘化传召李渊。李渊因为李浑被灭族,不免兔死狐悲,现在突然奉诏,便料定隋炀帝不怀好意。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渊只好装出一副病容接见来使,私下里又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贿赂使臣,说是自己病重,等病好一点儿之后马上到朝廷觐见。使臣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打着保票告辞。有钱能使鬼推磨,使臣到行宫后替李渊说了很多好话。隋炀帝那个时候正在恣意淫乐,哪有心思管什么李渊,便将这件事搁置了好几个月。 李渊有个姓王的外甥在后宫当差,有一天被隋炀帝撞见,隋炀帝想起李渊的事,就突然问他:“你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朕?”王某忙答道:“恐怕是病体尚未痊愈吧。”隋炀帝微笑道:“干脆死掉算了。”王某担心舅舅安危,连忙写了封密信寄给李渊。李渊看完信惊魂不定,左思右想得不出避祸的良策,只好再次贿赂隋炀帝的宠臣,自己则纵情酒色,韬光养晦起来。 哪知金钱刚刚买命,富贵却来逼人。李渊正在担心自己树大招风,偏偏隋炀帝又下旨,加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他讨伐盗贼。李渊奉命出发,连破盗贼敬盘陀、柴保昌等人,威名大震。捷报传到行宫,隋炀帝大悦,于是准备北巡。谁知冤家路窄,刚出雁门关,来了一大队突厥兵,头目叫始毕可汗。隋炀帝慌忙跑回雁门关,据关自守。始毕可汗竟然调集数十万番兵,把雁门关团团围住,每天攻城。隋炀帝惶恐万分,急忙传旨天下,召群臣救驾。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之后,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指日赴援。可巧有一位将门之子、济世英雄到云定兴军营报名入伍,此人正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个女中豪杰,她父亲名叫窦毅,曾经做过周朝的上柱国,尚武帝把襄阳公主嫁给了他。窦氏出生时,头发垂过脖子,三岁时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了。父亲教她读《女诫》、《列女传》等书,她能过目不忘。隋高祖杨坚篡位的时候,此女慷慨说道:“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挽救舅家。”窦毅连忙捂住她的嘴,暗地里却很惊异。窦毅曾经对襄阳公主说:“此女有奇相,而且见识不凡,要为她小心择婿。”于是在家里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遇到有人求婚,先让他射箭,谁能射中雀眼才肯将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的王孙贵戚争着来射箭,却都败兴而归。李渊后来者居上,连发两箭,一箭中左目,一箭中右目,于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窦氏生了四男一女,长子名叫李建成,次子就是李世民,第三子李玄霸,第四子李元吉,女儿嫁给了临汾人柴绍。 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家门外嬉戏跳跃,三天才离开。路人连连称奇,母亲也认为是个异兆,所以对李世民特别怜爱。四年后,一个自称善相面的书生前来拜见李渊,一见面就对李渊说:“您将来一定大富大贵,而且必有贵子。”李渊于是叫四个儿子出来,书生单指李世民道:“此子一副龙凤之相,将来必居人上。您记住了,此子不到二十岁就能济世安民,千万不能轻视他呀!”李渊大喜。书生走后,李渊转念一想,担心书生将秘密泄露给他人,当即派人追赶。不料四处寻找也没找到。李渊大惊,心想这书生大概是神人吧,于是采用“济世安民”的意思,为次子取名“李世民”。李世民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熟读古今兵法,加上他有胆有识,仗义疏财,结交到很多朋友。的确是天生英姿,不同凡响。隋炀帝被围雁门关时,他已经十六岁了。 云定兴问过李世民的履历,得知他是将门之子,又见他相貌奇伟,因此格外器重。李世民献计道:“始毕带着全国的兵马前来围攻天子,一定以为我军不能及时救援,才敢如此猖狂。我军可大造声势,数十里之内遍设旌旗,就算到了晚上也要敲锣打鼓。始毕听到我军的声势,一定怀疑是大队援兵到了,必然望风而逃。”云定兴点头道:“这是疑兵之计,现在正好用得着。”于是依计行事。始毕可汗果然中计,立即撤兵。隋炀帝这才安全返回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