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抗震救灾为主题,以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为主旨,记述了温家宝总理深入灾区指挥全面救灾的全过程,展现了在重大地震灾害面前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战胜天灾的勇气和决心;党中央国务院爱民、护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总理五日(2008.5.12-2008.5.16)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姜文泽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抗震救灾为主题,以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为主旨,记述了温家宝总理深入灾区指挥全面救灾的全过程,展现了在重大地震灾害面前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战胜天灾的勇气和决心;党中央国务院爱民、护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 内容推荐 从5月12日到16日,总理在地震过后的第一时间里在灾区度过了最关键、最紧迫的5天。在这让全国人民难忘、足以载入史册的5天里,抗震救灾中的困难,被万众一心的中国人一个个击破,与死神的搏斗短兵相接地进行,抗震救灾的战斗全面展开。在这充满了血与泪,同时也充满了爱心与温暖的5天里,温家宝总理的足迹,踏遍了灾后的废墟,给濒临绝望的人们送去了坚强和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空前团结的国人不懈努力下,大灾之后的中国,涌现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绽放出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生命奇迹。 目录 第一日 2008年5月12日 刹那的破碎/5 汶川,你究竟怎么样了? /7 今晚我就在当地,我就在灾区/8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11 漆黑的夜里,都江堰就像枯萎的叶子/17 今夜,无人入睡/20 5月12日救援日志/24 第二日 2008年5月13日 可以把我空投下去/27 蜀道难/29 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 /30 到灾区去! /37 幸存的大门——残破的纪念碑/40 借我一双翅膀/47 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59 爱,是治疗一切心理创伤的最佳良药/64 坚强的孩子/67 永远是最可爱的人/74 5月13日救援日志/84 第三日 2008年5月14日 北川中学/89 噩梦北川/98 凤凰涅槊/106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109 大爱如斯/112 微笑在死亡边缘/117 终于到汶川/120 映秀:震中记忆/124 三项决议/126 5月14日救援日志/131 第四日 2008年5月15日 逆乘白龙下木鱼/135 一张纸条/140 乐刘会和“乐刘会”们/144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154 用信息守卫生命/163 爱的行动/168 隐在的危险—一堰塞湖/174 5月15日救援日志/182 第五日 2008年5月16日 决不轻言放弃/187 国际救援队/191 总书记来了/194 我还要回到灾区/195 5月16日救援日志/196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今晚我就在当地,我就在灾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前铺着一大摊各式各样的图纸、地图,上面已经圈圈点点地做了许多标记。温总理黑色衬衫的袖口挽到了小臂,神情凝重地看着图上画了标记的地区,不时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同时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交换着意见。这名66岁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舷窗外,云雾茫茫,他乘坐的专机正在万米高空,紧急飞往四川地震灾区。温总理在北京地质学院(就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地质构造专业。此时的他,比常人更加清楚里氏7.8级,对汶川和整个川西地区意味着什么。 地震发生的时候,温总理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回北京。他在办公室里也感觉到有震感,一问震中在四川,就马上打电话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此时,刘奇葆已经在赶往灾区的路上,总理说他马上赶往四川。很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随即就任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并一如他伟大的前任周恩来总理1966年奔赴河北邢台那样,在第一时问乘飞机直奔四川。后据随行采访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回忆,他接到总理马上就要去灾区的通知是在15点50分,离地震发生还不到一个半小时。总理具体何时决定要亲往灾区我们不知道,但肯定比一个半小时要早得多。 这架承载着太多太重使命的飞机16点40分从北京起飞,目的地是四川。我们在李涛后来写的记者手记《温总理93小时灾区行》中,大概了解了飞机上紧张忙碌的一些情况: 在飞机狭窄的客舱里,温总理当即将指挥部分为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指定负责人,提出具体要求。 在不到30分钟的会议过程中,一个个指导抗震救灾的重要决策相继出台。在总理思路清晰、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迅速、立即、及时、尽快。他在会议结束说的是:立即制定方案,在飞机上就联络地面,现在就做! 随后,为了让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情况,温总理在飞机上对记者发表了讲话。 在讲话前,总理和随行记者简短交谈了几句:“你们可能得跟我待几天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今晚我就在当地,我就在灾区。” 接下来,温家宝总理作为抗震救灾总指挥,发表了第一个关于汶川地震最权威最详尽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 这一番话称得起掷地有声,是具体工作基本部署完毕后的动员令,也是鼓舞人们向前的冲锋号。在总理的冲锋号向全中国人吹响以前,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一批批“先遣部队”已经出发。 在温总理飞往四川前,由国家地震局派遣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批约40人已经在地震发生后20分钟出发,搭乘飞机赶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成为救灾先锋队。这支救援队是在2001年,由温家宝总理本人一手建立起来的。专业出身,使得温总理对地震的破坏力比常人更加了解,也对地震灾害后紧急救援的能力更加重视。这支救援队成立后,参加过多次国外重大灾害的救援活动,屡立奇功,是中国地震救援组织中最精锐的队伍。 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启动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I级应急处置。所谓I级应急处置,是在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地区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时采取的措施。汶川地震的级数,和汶川周边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让这次地震直接被国家地震局认定为特别重大灾害。 地震发生后一个半小时,装载了5000顶救灾帐篷的车队由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出发赶往四川,此后的时间里,民政部发往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紧急调拨令未曾中止,一批又一批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 军队也在行动。地震后有记者迅速与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取得了联系,得到的消息是:地震后总参谋部马上指示成都军区所属部队要协助地方政府查明震情,按照应急预案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中。同时成都军区派出侦查部队,试图进入与外界完全断绝联系的震中了解情况。3000名武警和2000名陆军士兵接到了总部命令,已经携带救灾物资开赴灾区。 此时的灾区大部分地区,已经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巨大的震动损害了通讯网络基站的电源,而且传输光缆也有多次断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几家最大的通讯公司,已经开始试图抢修被地震破坏的光缆和通讯工作站,让灾区与外界取得联系。 在举国上下的紧张忙碌中,温家宝乘坐的飞机在余震不断中降落到成都太平寺空军机场,此时是晚上19时10分,距离地震发生4小时42分钟。当地下着雨。没有休息,温总理决定立即赶往震中汶川。前往汶川的路上,在得知进入汶川的道路已经完全损坏不能通行后,温总理又当机立断地决定就驻扎在离汶川最近的都江堰。成都到都江堰,如果天气和路况都良好,车程约一个小时。此时雨天泥泞,一路上余震不断,汽车沿着傍山而建的公路焦急前行,岷江在一旁翻滚奔涌而过,湍急的水流让人晕眩,似乎一个不小心,就会从路上栽到水里,被江水吞没。但是总理此时,大概根本无心想到这些。 P8-11 序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空前的灾难让大半个中国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颤。在人们还没有从震颤中意识到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时,鲜血、死亡扑面而来,眼前是化为废墟的家园。 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了有序、有力、有效的抗震救灾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总指挥。温总理在地震发生后一个多小时即飞往四川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从5月12日到16日,总理在地震过后第一时间里在灾区度过了最关键、最紧迫的5天。在这让全国人民难忘、足以载入史册的5天里,抗震救灾中的困难,被万众一心的中国人一个个击破,与死神的搏斗短兵相接地进行,抗震救灾的战斗全面展开。在这充满了血与泪,同时也充满了爱心与温暖的5天里,温家宝总理的足迹,踏遍了灾后的废墟,给濒临绝望的人们送去了坚强和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空前团结的国人不懈努力下,大灾之后的中国,涌现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绽放出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生命奇迹。 总理在灾区的5天,也是全国军民为抢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们奋战的5天。总理与受灾群众在一起的5天,是用沙哑的喉咙向人们呼唤的5天,和人们一样流下伤心泪水的5天,深情凝望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的5天。这给了我们太多记录这段难忘时间的理由。 后记 作为一场灾难,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记忆是惨痛的,给我们的创伤是难以弥平的。正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宝贵而脆弱的生命,在无可抗拒的天灾面前不堪一击,在这样悲惨的时候,肯定有无数的人,尤其是无数的地震亲历者希望一切从没发生,人们仍然在梦想中享受着巴蜀大地特有的舒适与惬意,享受清新的空气、清冽的山泉、让人垂涎的美食和酣畅淋漓的歌舞。 但现实总是让我们距离梦想很远。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生活中不仅有困难,而且有灾难。”当灾难降临时,当灾难造成的创伤客观存在时,我们所应该做的,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沉浸在“如果……有多好……”的不着边际的美好梦想中,而是“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不足以让逝者重生,但我们可以让生者坚强,我们可以让不屈的精神延续。经历了无数灾难的中国人,应该就是这样顽强坚韧地活下来的,经历的无数灾难的中华文明,也应该就是在这种坚韧中存留下来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在这种坚韧中继续生活。 这场灾难让中国人空前地团结起来,空前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中国人的金钱、物资、鲜血源源不断地涌人四川,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爱的力量。似乎已经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同胞!”柏杨先生如果在天有灵,对他所爱之深、责之切的中国人,宁无稍稍的改观? 灾难也检验了政府的效率。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所作出的高速的反应,以及有序、有力、有效的抗震救灾部署,让全世界为之刮目相看。衡量一个政府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这个政府能否让最广大民众获得最多的保障:人们要生活,要活得好,要活得安心。地震来了,千万人家破人亡,千万人流离失所,千万人今后几年、几十年都要背负灾难带来的创伤,这时我们看到,中国政府、中国的领导人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从胡锦涛总书记到温家宝总理,他们在灾区的每一步,都是与最平凡、也是最广大的人民走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背负着13亿人的巨大责任,还拥有13亿人所能拥有的无穷、无敌的力量。 在这次地震中,人的生命——最广大普通群众的生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哀悼日首次为民众的离去而设立,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绝无仅有。这无疑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是中国向更高级的民主、更和谐的社会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地震,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为逝者虔诚祈祷,让我们与生者挽手同行! 2008年5月25日 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