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进杂感随笔之类百余篇,是一个荒唐时代的血泪记录,虽然只是星星点点,只能算是当年其势汹汹的灾难狂潮飞溅之一沫,但仍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点那个暴虐时代的压抑和沉重。窃以为与那场浩劫有关的题材,是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对那场历时十年之久的人为的大灾大难,值得人类用几个世纪去回顾和总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鱼脊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岑桑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进杂感随笔之类百余篇,是一个荒唐时代的血泪记录,虽然只是星星点点,只能算是当年其势汹汹的灾难狂潮飞溅之一沫,但仍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点那个暴虐时代的压抑和沉重。窃以为与那场浩劫有关的题材,是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对那场历时十年之久的人为的大灾大难,值得人类用几个世纪去回顾和总结。 目录 午夜焚书 抗拒从严 “小将”轶事 用汗水和泥写的故事 “五七礼服” 强记补锅 鲤鱼嘴旧事 紫云英之忆 马儿苦苦 不必尴尬 船骸的凭吊 夕阳爱抚着白桦林 苔花的风格 死不去 “老”说 书之话 故乡的画图 唐山在呼唤唐人 禽鸟亦多情 人和乌 杨桃启示录 兽畜启示录 潜能在休眠 家有琴童 方便面 广东绿 旧梦依稀说广州 生命在于平衡 从三保太监船队带出的故事 澹兮其若海 尊狼者肖狼 人格的魅力 无垢者无畏 故人的黄昏 诗人与蝴蝶 话说惯性 “非己”流行病话旧 “约翰逊精神病毒”考 敝国官情 金毛老鼠的教训 漫话“秤星” 扮“洋”相 “假”的故事 用心良苦的谎言 论怕“雷锋”吃亏 名片如其人 关于爆竹的闲话 “四菜一汤” 官味儿 阿爷睇数 当但冇嚟 呼唤杜预 异想而天开 反常近乎丑 强扭的瓜不甜 心灵的母乳 近诗吃诗 “手民之误” “名人”作坊 “名人”作坊新招式 作家“下海” 书市余谈 科学神坛并不干净 给纪实文学以一席之地 文章以真为上乘 说了真话的纪德 甘苦寸心知 “失忆”记 凝固的命运交响乐 ——广东五邑碉楼话沧桑 四围山响虎门风 ——沙角古战场走笔 伶仃洋上说伶仃 镇海楼前话沧桑 追寻英雄的足迹 ——林则徐羊城留痕 圆明园话旧 龙母祖庙前随想 浩瀚黄沙之下的文化宝藏 ——丝路行脚之一 敦煌看“飞天” ——丝路行脚之二 琉璃魂 ——丝路行脚之三 坎儿井 ——丝路行脚之四 说冰兄 凝固的诗情 ——李汉仪雕塑艺术欣赏 题梁培龙儿童画展 寸草之心情意悠悠 ——读蔡东士的《寸草心》 留得冰心 ——读杨资元诗文联集《零斋拾零》 荷露晶莹 ——序《荷思》 率真如风,热情如火 故土情浓 ——读郭光豹的《望乡凤》 心灵的芳菲之歌 ——读李钟声报告文学集《特区,那歌星的梦》 月有阴晴圆缺 ——读胡希张旅美散记《美国月亮》 悲剧时代的悲剧英雄 ——《民族英雄袁崇焕》代序 写在《成语春秋》前面 寄深情于人生倾心血于工作 ——读黄刚的《追逐文明》 深情而敏锐的笔触 ——读张健人的报告文学作品 《河东河西》赞 来自大千世界的忧愤 ——序廖绍其《冷血热血》 对文学脉搏的亲切感知 ——读张奥列的《艺术的感悟》 款款人情袅袅炊烟 ——读相思、任评的散文集《小屋子的回声》 岁月之峡的回声 ——彭乐田诗篇的音韵 生活常青树上的绿叶子 ——读郑启谦诗留下的印象 流泉与阳光 ——钟泳天诗印象 将军心事 ——读《蔡廷锴自传》并访将军故乡 读《一百帝王图》 序《羊城寻旧》 殆亦一宝藏 ——《肇庆近现代诗选》代序 山间情韵 ——谈罗定的民间文学 灾难与希望混纺而成的故事 ——《躲藏着的春天》自序 诗集《眼睛和橄榄》后记 跋 附录:岑桑主要著作目录 试读章节 午夜焚书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余荫”,我只继承了他的一窝书。不过,这也是够我受用的了。我很早就发觉,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不必太多的,很容易便可以满足;而精神上、心灵上的需要却很多很多,仿佛无穷无尽。我从父亲遗下的几大柜书中尝到了许多滋味,得到不少乐趣。我感谢它们。 共和国成立之初,在省城成了家,用两只小艇把大部分藏书搬到城里。小家庭一厅两房,书把四十平方米居住面积的将近一半占去了。十余年之后,书越聚越多,只好搭阁楼容纳它们。同住的丈母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不想我搬到骑楼底住宿,你就别再买书了!”1966年暑热天时,“文化大革命”以泥石流一般的声势铺天盖地而来,我被自己写的几本书所累,一夜之间,便成了十恶不赦的“牛鬼蛇神”。勇士们来扫“四旧”,一轮冲锋,把我家几乎所有的藏书都塞进了早已有所准备的十几个大麻包袋,由七八部三轮车运走了。临走时,群勇之首狠狠地对我威吓:“我们还要再来的,要是发现你还有匿藏不交的‘四旧’,哼,后果自负!” 勇士们百密尚有一疏,我的两箱放置在阁楼暗处的线装善本书,居然逃过了他们的金睛火眼。我为之高兴了不到三秒钟,便立即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所镇住了。我深信勇士们会再来(后来事实果真如此),那两箱书将会加重我的罪名,使我受更多的皮肉之苦。为了害怕难以想象的“后果”,我决定烧掉它们以灭“罪证”。已是三个稚子的父亲,是需要往深处想的。 烧书之举,在抄家的当晚进行。我把那两箱书搬进了湫隘的厨房,待家人全都睡下了,便把厨房的门窗紧闭,开始行动。真是难以叙述第一下撕书时的心情,我觉得自己亵渎了神圣,忤逆了先人,也辱没了自己。当我划着火柴点燃那第一束撕下来的书页时,那深重的犯罪感,叫我双手都发抖了。 烧书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只能逐几页撕下来,待火焰将要熄灭的时候将之重新点燃。我搬来小板凳,耐心地、适时地把一束束书页投进烧得滚烫烫的洋铁皮桶里。火光熊熊,使那狭小的厨房里本来已经够高的温度变得更加令人难受。烟灰在膨胀的空气中飞舞,呛着我的鼻孔,黏在我裸露的腹背,有的还扑进了眼睛。 我伤心地烧我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对着那摇曳不定的火光,我透过蒙陇的泪眼仿佛看见父亲那消瘦憔悴的颜容,他凝视着自己曾用朱笔圈圈点点的书本,看它们在火焰中怎样逐一化为灰烬,深陷的双目现出哀伤的神色…… 我哭了。先是泪流满脸,嘤嘤而泣,终于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小厨房门窗紧闭,外面谁也不知道厨房里有一个让烟灰迷糊了泪眼的人。 我边哭边烧我的书,每当洋铁皮桶里的灰烬积得差不多了,我便把它倾进厕槽,用水冲掉。有一次由于灰烬积得太多,淤塞了厕槽,我只好用手把厕槽挖通,才得以继续我那日后每逢想起都难免为之泫然的操作。 就这样,我在那由书页幻化成的火光中,在烟灰的飞舞中,在烤箱一般酷热的小厨房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直到曙光初临的时分才完事。我长舒了一口气,推开临街的窗户,让蒸腾的热气散发出去,然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罪证”消灭了,我如释重负。可是当我看见那两个制作精致的木箱已变得空荡荡,沉重的犯罪感便又立即像铅块一般曳坠在心头。我后悔、内疚,责怪自己为什么慌张得不去选择另一种本来并非不存在的办法,而偏偏要出此下策。然而,灰飞烟灭,一切都来不及了! 那两个木箱中的一个,后来改装成为我家那部老爷衣车的盖子,一直使用至今。每逢看见那个不伦不类的衣车盖子,心中便条件反射似地有被刺了一下的感觉,那痛感并不因为业已事隔二十多年而稍稍有所消减;正像每逢想起那个难忘之夜的情景总还是刀刻一般清晰那样。 人生难免有几件怎么也忘不了的往事,回眸那个伤心的夜晚,那些在热腾腾的空气中飞舞的烟灰,仿佛还黏住我大汗淋漓的躯体,迷糊了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1980年 P3-5 后记 早就有把自己近年所写的若干散文和杂感随笔结个集子的打算,但向来不大在意保存文稿,好些文字在报刊发表后都没有剪存下来,要编个集子得费大工夫去搜寻失落了的那部分,因此一直下不了决心做这件麻烦事,一拖再拖,始终提不起劲。前年初秋,因病住院,手术后感染,卧床凡八个多月,侥幸逃过劫难。出院后深感世事无常,该做的事都应尽快去做,以免因为拖拖沓沓造成遗憾。于是旧事重提,把编集子的计划放到了工作日程上,终于了此心愿。 这个集子,收进杂感随笔之类百余篇,除首辑中有若干篇章是新改的旧作外,其余六辑大都是近年所作。首辑所选各篇是自己在上世纪中叶那场延续十年之久的浩劫中亲历的记录。笔者作为当时亿万受害者当中的一员,痛彻于心,每当忆及,都难以释然于怀。三十多年来所写文字,凡是与那场噩梦有关的,都无不倾注了自己对它深深的憎恶之情。那是一个荒唐时代的血泪记录,虽然只是星星点点,只能算是当年其势汹汹的灾难狂潮飞溅之一沫,但仍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点那个暴虐时代的压抑和沉重。窃以为与那场浩劫有关的题材,是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对那场历时十年之久的人为的大灾大难,值得人类用几个世纪去回顾和总结。笔者在这个集子中突出了有关那场“噩梦”的内容,固然是出于对它的深恶痛绝,并且还因为觉得自己“灾梨祸枣”几十年,也许只有说“梦”的那几篇,作为对邪恶的控诉材料,尚能因其具有的真凭实据和真情实感而值得保留一阵子。集子中第二至第七辑,大都是近年所写的抒情散文和杂感随笔以及序跋。 岁月不饶人,年已迈,力已衰,加上得过一场大病,再也不宜做太伤脑筋的差事。也许这是我最后的一个集子;也说不定是到了给自己的文学生涯画上句号的时候了。 作者 ——2005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