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都市变态心理解析(心理学典藏本)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杨君如
出版社 书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异装癖、偷窥癖、精神分裂症、性虐待、恋童癖、暴露狂……这是人类生命的辛酸和忧郁,灵魂的孤独和幽暗,心路的曲折和执拗的写照。本书为欲望都市之变态解码,所涉及的案例均来自于现实生活,真实可信、曲折离奇!

本书采用现实案例加科学分析的方式,对现代社会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变态心理,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性等神经症、分裂型、偏执型、边缘型等人格障碍,露阴癖、恋物癖、虐待症等性心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作了全面而细致、科学而通俗的解析,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于信息强迫、饮食障碍、狂热追星、上班恐惧、爱情无能、产后抑郁等新型现代都市病更是作出了细致的分析。

本书所涉及的案例均来自于现实生活,真实可信、曲折离奇。事主们的经历无一不满浸着生命中的悲楚与苦涩,个人感悟时时体现出现代都市人灵魂的孤寂与迷惘。案例加解析,简洁而流畅的文字,科学而通俗的解释,细细讲解、层层剖析,让你走进现代都市生活中一个个怪异却真实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当今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对立的,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虚无与迷惘;与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同时到来的,是恐惧、孤独、焦虑、烦躁、抑郁……川流不息,霓虹闪烁,平静背后,隐藏着因欲望而骚动的心;欢笑之下,掩饰着因失常而不安的灵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怪癖,只是种类、程度的差异而已。如果你敢于正视自己,直面心灵的阴暗,就会试图了解各种变态心理的成因,懂得自我调节释放的途径——怪癖只是一种个性而已。如果你总是逃避、压抑,同时又对人类神秘的心理世界一无所知,那么,很遗憾,你将陷入困境,甚至会沦为真正的变态。

心理学家霭里斯曾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人总是陷入自设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要知道,“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注意,这可是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论。

目录

前言

他沉浸于自己编造的完美初恋中

单亲家庭,父子变情敌

她爱上了自己的父亲

突然瘫痪的张先生

畏惧上班的年轻白领

看见花圈就会头晕目眩的护士

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坏女人

失眠背后的阉割恐惧

总要开窗睡觉的女孩

不要剪断我的红线

异常的洪水幸存者

找不到病因的过敏

绝食背后

他把妻子当妹妹

双面佳人

逃离部队的年轻战士

他总是怀疑妻子偷情

执著的清洗念头

在强迫中生活的都市白领

在信息的漩涡中迷失

化妆成了她的心魔

对男人吐唾液的女孩

她觉得自己的眼睛一大一小

如愿离婚后,他却患上了尿急

如电波一样的震颤

连1/5的蛋黄都吃不完的孩子

她一边狂食一边节食

奇怪的布丁味

她审判了自己

因追星而精神分裂的女孩

抑郁而死的产妇

来自艾滋病的恐惧

诡异的念头

红色高跟靯的诱惑

无法抵制的暴露冲动

他沉溺于摩擦带来的快感

捏鼻子捏出的快感

她为何渴望被丈夫羞辱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年轻夫妇

残杀动物的研究生

恐怖嗜血者

试读章节

他沉浸在编造的完美初恋中,就像吸毒一样,可事实上,他频繁地换着身边的女人。故事给了他安慰,他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爱情。

吴仁说他已经做了43次治疗了,他的一生所能记起的琐事都说得差不多了,3岁的时候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了一架,9岁的时候参加少年宫的合唱团,14岁的时候把班主任的窗户砸烂了,20岁那年的补考等等等等。更不用提那些大事了,升学、结婚、生孩子。尽管这样,吴仁的状态跟治疗之前还是没什么变化。要说,他这三十几年的生活中实在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文化大革命”对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冲击。

但是,从第9次治疗开始,吴仁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叙述他的生活,特别是津津有味地说他的6次恋爱。到第31次以后,他的6次恋爱已经成了治疗程序中的一个循环语句,其他事情谈不了多久,他就会说:“这让我想起了我生命中的6个女人中的一个,就是第x个,她啊……”

在陪他闲聊的过程中,医师一次又一次体验到他内心应该是酸楚的,虽说他在不断地重复6个女人的故事,但很明显对这些故事他自己都有些厌烦。医师希望把话题从这几个女人身上引出来,但每次他都不管不顾地把话题转移了回去,真要想从这几个女人的故事中找出点什么来,吴仁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不断地重复那几句话。

第一个女人是高中的团支部书记,书记同志平常不苟言笑,衣着朴素。高三的时候,吴仁同学一天上课开小差,决定把班上的女同学按美丑排个梁山泊似的英雄座次,排到第22位的时候,眼睛和团支书的眼光对个正着,他只好尴尬地一笑,没想到团支书也相视一笑。此后两个人就开始了交往,吴仁成了团支部的活跃分子。高考后,两人要天各一方了,于是相约到公园去玩。玩得不开心,回家时,两人的小手拉到了一起,最后,都流下了青春的第一滴眼泪。然后是通信,不到半年,信断了,谈不上分手,因为彼此从来没有说过爱不爱这一类的话。

第二个女人是大学的同学,是个活泼的姑娘,爱说爱笑,硬是看上了吴仁,在舍友的怂恿下,喝醉了的吴仁终于写了情书,当然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也侵犯了小仲马、莎士比亚和柳永的版权。然后就恋爱了,看电影,吃宵夜,手牵手,礼节性的接吻,然后就结束了,因为帅哥这种男人痛恨的动物出现了。

第三个女人是失恋后在学校的舞厅认识的,这是一个高年级的女生,长相一般,但很时髦,一切的发生都符合吴仁当时的需要。不到三个月,两人的关系就发展得非同一般,吴仁在她那里学会了一个所谓坏男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不到5个月,两人分手了,因为那女孩说吴仁没情调。这次失恋并没有让吴仁太难过,这在预料之中。第一次失恋是创伤,第二次失恋是致命的创伤,第三次失恋——就习惯了。

第四个女人是工作后别人介绍的对象,这时吴仁已经有些情场老手的风度,他不用写情书了,用嘴就能说出一串串的甜言蜜语。姑娘和他交往了三年,每两周见面一次,最后,吴仁决定离开她,因为那姑娘“没有激情”。

第五个女人就是她的妻子,这是一个贤惠的女人,当时两个人年龄都大了,谈了两年的恋爱,就结婚了,然后生孩子。妻子是一个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找不出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的女人。“她就像水,没什么味道,但却是生命必需的。”吴仁这么说。

第六个女人,在一次外地的会议上认识的,是个女强人,但很会打扮,也很会交际。他们发生了闪电般的一夜情,然后就电话联系,借其他的出差机会偶尔见几次面。吴仁说:“她有很多的情人,不止我一个,我们之间只有纯粹的肉体关系。”

6个女人的故事说了一遍一遍,终于连他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从第43次治疗开始,沉默越来越多。

治疗医师打破沉默说:“我感到我们的治疗像一台老式唱机在放坏了的唱片,咿呀咿呀的总在重复,但就是进入不了下一道音轨,你觉得呢?”吴仁淡然一笑,又讲了一遍他的六个女人的事,这一次,他有些感伤。此后不久,治疗医师谈起了自己一次失恋的经历,吴仁的反应是沉默,他静静地坐着,似乎在想着什么。这次的情形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医师觉得,治疗的关键时刻要到了。

导火索是医师的一句话:“你好像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很无聊的?”

当时吴仁突然发火了,说:“不是这样,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然后就起身离开了治疗室。这是他唯一一次主动提前结束治疗。

一个月以后,吴仁出现了,他一进治疗室就坐下,闭上眼睛,滔滔不绝地讲。

他说:“你上次说错了,我没有感到无聊。我生活中还有一次真正的恋爱,我觉得那才是我的初恋,我一生一次的初恋。我不把她和其他六个女人相提并论,因为她是如此的独特。”

“大二那年的暑假,我到大连的姑妈家度假,姑妈家的对面是一家教堂,姑妈是虔诚的基督徒,她常带我到里面去。一次教事活动中,我去做义工,认识了一群修女,有一个大眼睛的、清秀的女孩,她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裙……”

他的初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整整讲了一个钟头,他们相爱,一起看日出,一起看星星,一起疯狂地做爱……后来,他们分开了,因为暑假结束了,他要回学校上学,以后就是长长的思念和频繁的信件。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再没收到回信,因为她和另外一个男人同居了。他很气愤,觉得自己被骗了。再后来,那个女孩在一场事故中死于意外,那场事故意外地像是她设计好的。女孩死后,吴仁从那个和她同居的男人那里了解到,女孩一直爱着自己,而所说的与外人的同居只是一场误会……

当然,吴仁讲的要比这精彩感人得多。最后,他说:“我想,她才是我的第一个女人,也是我永远的爱人,我一生一次的初恋。”

讲完以后,吴仁在治疗室里痛快地哭了。还没等治疗医师说点什么,他就迅速地离开了治疗室。

三个半月后,吴仁写来一封信:

有件事必须得告诉你,因为我不愿意再欺骗其他人了。我说的那个一生一次的初恋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我的确到过大连,也和一群修女处得不错,她是那一群人中的一个,我们玩的时候,总是有其他人的,唯一的一次我拉了她的手,大约有几十秒,后来她甩脱了我的手。我给她写过几封信,她没有回信,我们就结束了。此后再也没见过面,也不知道她的情况。那天本来是准备嘲笑你的,就从三毛、莎士比亚、还有几个诗人那里胡乱拼凑了一个故事,准备讲完后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编的,然后看看你的尴尬表情,以此来报复你说我的生活无聊。可没想到,讲着讲着,我居然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了,而且,我真的哭了。回到家,一直觉得这不可思议,我居然为一个自己编的虚假的故事哭了。几个星期,这种穿透灵魂的痛苦都没有消除。我开始渐渐地明白,这个故事一直隐藏在我的心里,我的一生都隐藏在这个故事的背后,而我一直不能、不敢说出这个故事,因为说出来,就以为我要看到自己是生活在怎样的一种可笑的少年情怀中,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我以往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有了这个我不知道的又是属于我的故事,我才能够忍受自己生活的庸俗和无聊。

我是一个孩子,总告诉自己生活中有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回忆,总以为在某个地方有个白雪公主在为我沉睡。其实,我的生活就是如此的平淡,像黑白电影一样,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惊心动魄、值得告诸天下的片断,这让我感到无聊和焦虑。我从来没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人生,而是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把生活偷换了。这就像吸毒一样,每个故事给我暂时的安慰,但人生的真相却在故事的背后沉默地屹立。  终于,我知道故事是要结束的。现在,我可以不再逃避我平淡的人生了,谢谢你,要不是你发现了我当时真正的内心活动,我也许还要像个发白日梦的高中生一样活下去,每隔一段时间,就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痛楚。原来,放弃那些幻想,才发觉平淡的生活也是多么的幸福!”

解析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无能”加“爱情妄想”的案例。

吴仁的初恋是青涩的,也是美好的,但第二次恋爱却给他造成了致命的创伤,其后他参加了工作,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他也同样变得圆滑、虚伪起来,而此后的恋爱、婚姻、性生活都如程序般一个接着一个上演,在这个过程中,他显得麻木,没有了任何激情。

应该说,吴仁属于那种感情上受到伤害的“爱无能”患者,由于在以前的恋爱过程中付出过很多,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对方的真情回报,反而受到对方的感情伤害,从而形成一种“恋爱恐惧”心理。当患者再次面对爱情时,就会产生怀疑和排斥的心理,内心的恐惧被表面的玩世不恭所掩盖,久而久之,患者的激情也越来越少。

当然,“爱无能”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其原因远远不止“曾为情伤”这么简单。吴仁的“爱无能”也不仅源于此。

现代社会,繁重的工作压力,日益膨胀的物质追求,这些都会让人忽略生活中最真实、最真挚的感情。当基本的经济需要不再困扰我们的时候,情感和婚姻便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困扰。在追求“钱途”和自我的年代,人的欲望越来越多,爱情也越来越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尽管每个人都渴望完美的爱情,但往往事与愿违,在这无情现实的背景下,许多人患上了这种奇怪的病——“爱无能”。

据统计,在澳洲,约有1/3的成年人独自生活,其中男性数量要高于女性,而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过得并不惬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一个人的家庭数量也正在逐渐增多,并且因孤独引发的心理疾病也正在成为这群人中最大的问题。忧郁症、厌世、自卑、仇视别人、抗拒社会等等负面情绪日渐增多,而这一切与无爱的生活互为因果。不想爱、不会爱的顽症正在危害着人的精神生活。

此外,问卷调查显示,台湾女人第一关心是工作,占45%;第二是自己,占31%;第三是孩子,占14%;第四才是爱情,占10%。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被调查的女性也只把爱情放在第三位。在问到是否愿意为爱情做出牺牲时,台湾女性明确表示不愿意的高达54%。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虽然没有这么高,但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比不关心恋爱的“冷血动物”更可怕的是,一些白领“工作狂”不相信爱情,只相信物质是真实的。

31岁的史东在北京的一家中央级报社担任采编主任,其主要职责就是每个月为报社拉来广告客户,久之,不仅练就了一番与人周旋的本事,也练就了一颗凡事都要讨价还价的心。

史东和现在的女友已经同居6年了,共同的儿子也已快6岁,每每女友提出要和他一起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他都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最近,史东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史东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年轻漂亮、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每天利用工作之便跟女孩讨价还价要求发展“特殊关系”,其女友察觉后,逼着史东将所有女员工全部辞退,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史东的好友有时也会劝他不要如此不负责,并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心理变态。而史东自己却毫不在意,他像许多这个年纪的白领一样,相信工作好,挣钱多,人生才是真好,别的东西就不太重要。

物质至上,游戏感情,无视责任,这种“爱无能”者给自己、家人乃至社会都带了极大的危害。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找到完美的爱情,很自然地就转向了幻想世界中,而同时对于幻想的沉溺又会反过来加重其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吴仁就是如此,他没有了激情,丧失了爱的能力,生活在他眼中变得平淡枯燥,于是他精心构思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作为男主角的他体验了相爱时的纯真、甜蜜、火热,分离时的痛苦、煎熬,遭遇背叛时的愤怒、悲观,误会消除时的悔恨,生离死别时的绝望……这的确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初恋,但可惜永远都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有爱情妄想的人,通常是自我评价低、本身乏善可陈的人,当他(她)爱上一个在各方面比自己好很多的人时,他不敢承认这点,而将这种心思“外射”到对方身上,结果就变成了“不是我在爱他,而是他在爱我”,于是开始从各种琐事中去寻找“对方在爱我”的线索,在这种关系妄想的网络中,当事者会越陷越深,终至不可自拔。

例如,S女士是一个48岁的女作家,她说她正为情所苦。一个原本深爱着她的男人最近对她由爱生恨,一再地伤害她,使她痛不欲生。精神科医师原本以为又遇到一个爱情苦命女,但细听之下,却发现她的爱情故事居然比她所写的小说还要来得虚幻。

以下是S女士的自述:

爱人是一位律师,曾当过议员,在社会上颇有名望且受人尊敬。在以前,S女士只能站在远处,以倾慕的眼光欣赏他那英俊潇洒、威风凛凛的神采,不敢有什么奢想。但几年前,一次难得的机会终于使他们有认识的机会。S女士说,当两人的眼光碰在一起时,她感到全身颤栗,觉得一场非常罗曼蒂克的恋爱就此拉开了序幕。她一开始就喜欢他,而他也是一样,彼此似乎心有灵犀。

S女士说,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对方以各种方式向她表示深情,譬如当她去找他时,他会将在旁边的人支使开去,“只是因为他想和我单独在一起”;“他有礼貌地对我献各种殷勤,让我了解到我们的感情是相互的”;“他告诉我他是独身”;又譬如教区的乐队在游行时经过她的住处,S觉得“这是他特别为她安排的”;当她看到他路过时,觉得他一再地徘徊于她的窗前,“仰望着窗子守着她”。

当她透露得越多,医护人员越了解到,这些其实都是S女士对一些稀松平常的信息所作的“过度解释”。但在这种一厢情愿的解释下,S女士觉得自己充满了幸福,而“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对他的进攻有所反应”。最后,也许是怯于向对方示爱,或是只得到冷淡的回应,她竟又开始认为对方心里充满了妒火,因为“他相信我对另一个男人表示了好感”,“相信我在拒绝他”,于是由爱生恨,对她采取报复行动,“在我的照片上施了符咒要伤害我”,“我的不幸遂由此而生”。P1-9

序言

大千世界在旋转

急促的风中

一切都失去了线条

……

当今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立的,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虚无与迷惘;与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同时到来的,是恐惧、孤独、焦虑、烦躁、抑郁……川流不息,霓虹闪烁,平静背后,隐藏着因欲望而骚动的心;欢笑之下,掩饰着因失常而不安的灵魂……

“我来自何方,又要归于何处?”这是人类的终极恐惧。终极的恐惧,所表现的是人作为一种生灵,一种有思想,有灵魂的生灵,其内心的苦恼与迷惘。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凡人说:我思我烦恼。因为有了思想、情感,人类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神秘莫测;因为有了思想、情感,人类的生活也因为隔阂、猜疑、欲望、罪恶而变得不那么绚丽。

科技越来越发达,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人们似乎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找不着心灵的归宿。于是,各种心理疾病层出不穷,各种变态行为越来越多。轻者孤独、抑郁、强迫,重者分裂、疯癫、自杀……对此,不知是该说,这是人类进化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还是该说,这是人类退化的悲哀。

人总是在寻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其实,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不一样。饥饿的人可能会觉得每天能吃饱就是幸福,而每天山珍海味的人可能还会觉得吃个窝窝头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似乎人们总是在追求自己还未拥有的东西。追逐,不断地追逐,终于自己也累了,问题也出来了。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或许,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我们让自己的心平和一点,豁达一点,很多心结也就不解自开了。

尽管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人陷人心灵的漩涡之中,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卷入心结而不能自解,于是乎,病由心生,疾由情起,你成为了一个心理病人。

当有人跟你说“你应该去看心理医师”,或者当从医师手中接过一张心理治疗转介单时,很多人都会想:“我是不是真有病?”。“我是不是不正常?”

其实,正常与异常,只是一种习惯上的分类,和“大多数人”相同的,我们称为正常,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我们称为异常。要说,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个人的特质,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怪癖,只是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自我调适的能力有异而已。

变态真就那么可怕?所谓变态,也就是异常而已。看到这些变态心理案例,或许你会惊讶:世上竟然还有这种人?他们怎会有这样的想法?嗤之以鼻之后,你是否想过,内心深处,你所不敢面对的,不也有同一种异样的情绪在蠢蠢欲动吗?

通过剖析这些形形色色的变态案例,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深思、揣摩自己的内心,理解他人,帮助自己,帮助社会上的精神苦难者。我们要去帮助那些身、心遭遇紊乱的人,让他们达到心理平衡、安身立命的境界;让他们能有平安、喜悦的感受,有弹性、自尊的生活;让他们经由对精神、人格、人性的魅惑而转化到一个正常的层次;让他们从关心自我,走人关心他人的大爱中,以实现心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让自己能够远离一切的异常与疯癫,行走在平静、幸福的路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