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路易十四时代(上下)/名人与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威尔·杜兰//艾丽尔·杜兰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研究了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艺术、科技、哲学以及一些领域的著名人物。

本书建议以下人群阅读: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爱好者,“路易十四时代”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法国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威尔·杜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学生等。

内容推荐

路易十六时代时当十七世纪中后期至十八世纪前期,与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之彼得一世、中国清王朝之康熙帝差不多同时。

路易十四时代之主要内容,政治上为反对割据之中央集权,号称[朕即国家];经济上为发展工商业之重商主义,积极向外拓展;军事上为争夺欧洲霸权之[海外殖民],挑战西班牙、荷兰、英国、奥地利、瑞典等国;文化上为[一种信仰]之古典主义,变好斗之社会为彬彬有礼之社会……

目录

第一章 旭日东升(公元1643—1684年)

第一节 马扎然与投石党

第二节 路易十四

第三节 尼古拉·富凯(公元1615—1680年)

第四节 柯尔伯重建法国

第五节 社会礼节与道德水准

第六节 宫廷

第七节 路易的情妇

第八节 路易亲征

第二章 信仰的考验(公元1643—1715年)

第一节 路易十四与教会

第二节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

(公元1204—1626年)

第三节 詹森教派与耶稣会

第四节 布莱兹·帕斯卡(公元1623—1662年)

 一、身世

 二、省区书简

 三、信仰的辩护

第五节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

(公元1656一1715年)

第六节 路易十四与胡格诺派教徒

(公元1643—1715年)

第七节 波舒哀(公元1627一1688年)

第八节 费奈隆(公元1651—1715年)

第三章 国王与艺术(公元1643—1715年)

第一节 艺术组成

第二节 建筑

第三节 装饰

第四节 绘画

第五节 雕刻

第四章 莫里哀(公元1622—1673年)

第一节 法国剧院

第二节 学徒时代

第三节 莫里哀和女士们

第四节 《伪君子》

第五节 多情的无神论者

第六节 鼎盛时期

第七节 谢幕

第五章 法国古典文学的全盛时期

(公元1643—1715年)

第一节 当时的环境

第二节 高乃依(公元1643—1684年)

第三节 拉辛(公元1639—1699年)

第四节 拉封丹(公元1621—1695年)

第五节 布瓦洛(公元1636—1711年)

第六节 罗曼史的提出

第七节 塞维涅夫人(公元1626—1696年)

第八节 拉罗什富科(公元1613—1680年)

第九节 拉布吕耶尔(公元1645—1696年)

第十节 补遗及结论

第六章 尼德兰的悲剧(公元1649—1715年)

第一节 西属尼德兰

第二节 荷兰共和国

第三节 浮世绘画的兴旺

第四节 维特(公元1625—1672年)

第五节 奥朗日的威廉三世

第七章 鼎盛时期的衰落

第一节 门特隆夫人

第二节 大联盟(公元1689—1697年)

第三节 西班牙的问题(公元1698—1700年)

第四节 大联盟(公元1701—1702年)

第五节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公元1702—1713年)

第六节 诸神的黄昏(公元1713—1715年)

第八章 从迷信到学术(公元1648—1715年)

第一节 障碍

第二节 教育

第三节 学者群像

第九章 科学的探索(公元1648—1715年)

第一节 科学国际

第二节 数学

第三节 天文学

第四节 地球

第五节 物理学

第六节 化学

第七节 工艺

第八节 生物学

第九节 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十节 医学

第十一节 结果

第十章 伊萨克·牛顿(公元1642—1727年)

第一节 数学家

第二节 物理学家

第三节 万有引力源流

第四节 数学原理

第五节 晚年

第十一章 英国哲学(公元1648—1715年)

第一节 托马斯·霍布斯(公元1588—1679年)

 一、所受的影响

 二、理则学与心理学

 三、伦理学与政治学

 四、宗教与国家

 五、纵犬迫熊

 六、影响

第二节 哈灵顿的乌托邦

第三节 自然神论者

第四节 信仰的捍卫者

第五节 洛克(公元1632—1704年)

 一、生平

 二、政府与财富

 三、心与物

 四、宗教与宗教宽容

第六节 沙夫茨伯里(公元1671—1713年)

第七节 乔治·贝克莱(公元1685—1753年)

第十二章 法国的信仰与理智

(公元1648—1715年)

第一节 笛卡尔主义的兴衰

第二节 西拉诺·贝热拉克(公元1619—1655年)

第三节 马勒伯朗什(公元1638—1715年)

第四节 皮埃尔(公元1647—1706年)

第五节 丰特内勒(公元1657—1757年)

第十三章 斯宾诺莎(公元1632—1677年)

第一节 年轻的异端

第二节 神学与政治

第三节 哲学家

第四节 上帝

第五节 心灵

第六节 人类

第七节 理智

第八节 国家

第九节 绵延不绝的影响

第十四章 莱布尼兹(公元1646—1716年)

第一节 法律哲学

第二节 生平

第三节 莱布尼兹与基督教

第四节 评洛克

第五节 单子

第六节 上帝是公正的吗?

第七节 结局

试读章节

自1643年起,法国势力开始崛起于西欧,其政治上之影响力直到1763年;而在语言、文学与艺术上,直到1815年仍然未衰。自西罗马奥古斯都(Augustus)大帝以降,没有一个王朝像路易十四时代(Louis XIV,公元1643—1715年)拥有如此多的伟大的作家、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家,并在礼节、时装、思想、艺术上为他国所艳羡模仿。外国人视巴黎为心智修养与教育的中心,许多意大利人、日耳曼人甚至英国人,都认为巴黎较其故乡更可爱。

法国为什么在这段时期会达到如此优势的地位呢?其中一个理由是人力。在1660年,法国有2000万人、西班牙与英国各为500万人、意大利600万人、荷兰共和国200万人。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包括日耳曼、奥地利、波希米亚(Bohemia)与匈牙利,总人口约为2100万人,但这个帝国徒具虚名,又因三十年战争而国势衰微,帝国境内复分裂成400多个敌对的“主权国”,这些蕞尔小邦每个最多不过200万人口,却都有自己的统治者、军队、货币和法律。而法国在1660年后已是一个地理上统一的国家,拥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故黎塞留(Richelieu)主政时期实为法国“大世纪”之催生,功不可没。

在欧洲哈布斯堡(Hapsburgs)王室与法国波旁(Borurbons)王室的长期对峙中,后者逐渐占了上风,数十年间,部分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落入法国手中,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复于1643年在罗克鲁瓦(Rocroi)及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Peace of the Pyrenees)中失势于法国。自此以后,法国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强的国家,国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忠诚乐业,将军善于谋略,而其君主亦为“真命天子”。同时,在这相当时期里,一位年轻的君主即位,在他近75年的主政期间,不仅统一了国土和人民,也统一了政府和政策。自此以后50年间,法国培养并吸收了无数文学及科学方面的天才,建筑宏伟的宫殿,成立强大的军队,使半个世纪为之震惊与鼓舞,法国的前景可比之为一幅史无前例的耀目图画,以人们的鲜血绘出了多彩多姿的画面。

当路易十四于1643年嗣位时,年仅5岁,法国尚未统一,黎塞留未竞之业需另一位枢机主教来完成,这人便是马扎然(Jules Mazarin)。他的意大利原名是马萨里尼(Cuilio Mazarini),生于西西里(Sicily)一个穷人家,在罗马耶稣会受教育,后来在教廷担任外交工作,于1630年以在紧急时候调解结束曼图亚之役(Mantuan war)而名扬欧陆。在出任教廷驻巴黎使节时,得识黎塞留,并投身于这位政治天才门下。黎塞留感其忠诚,封他为枢机主教。黎塞留临终时,他向“国王保证没有人比马扎然更为能干来接替其职位”,路易十三接受其推荐。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时,马扎然仍未露头角,由路易十四母后,奥地利的安妮(Anne of Austria)皇后摄政,而有两位亲王孔代(Louis deConde)与奥尔良的加斯东(Caston d’0rleans)幕后执掌实权,但安妮皇后竟任命年方41岁的意大利人为其首相。在他被任命的第二天,法国在罗克鲁瓦战胜的消息传到巴黎,马扎然的统治一开始即颇为顺利,日后许多外交上与战场上的成功更巩固了其地位。他对于选择政策、战术乃至谈判者,皆有他人所不及的智慧。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时,法国在其领导下确定了由战争赢得的优势地位。

与黎塞留相比较,马扎然并不像前者具有伟大的综合能力与坚强的意志,但他更有耐性,精明,并有一种个人的魅力。吃亏之处在于他是个外国人,他曾向法国人保证:虽然他出身意大利,但心却属于法国,然而法国人仍恐他有二心。我们不知马扎然向安妮皇后尽力到什么程度,他对她及他自己的野心都小心从事,并赢得她的信任,甚至或可能也赢得她的爱情。他知道他与安妮皇后的安危系于能否继续黎塞留的政策,建立法国王室的权力以对抗分封的领主。他聚敛财物,为将来一旦失势时的“未雨绸缪”之计。当时法国正是崇尚风雅之时,视他为一个暴发户,人们厌恶他的意大利口音,和他那些骄奢的亲戚,特别是他侄女们的挥霍,雷斯主教(Cardinal de Retz)曾把他骂成“一个卑鄙小人……奸诈……穷凶恶极”,但这位曾败于马扎然之手的雷斯主教并不公正。马扎然敛财不以其道是事实,但他花钱颇为风雅,购置不少书籍与艺术品,后来都馈赠给国家。他翩翩的风度大大取悦于女士们。莫特维尔夫人(Mme,de Motteville)曾形容“他举止文雅,与黎塞留的严峻大相径庭”。他易于宽恕敌对者,也易于忘却给别人的好处。他治国勤奋是众人皆知的,但这点也会招来攻击,因为他有时让一些贵宾在会客室内苦等。他以为贪污是人的本性,而注重清廉。关于他的私人道德,除了一些以皇后为情妇的闲话外,倒无甚大错。他对宗教所持的怀疑态度使宫廷中人震惊,那时对宗教这种淡漠的思想尚未风行,他们认为他对宗教的忍让是由于缺乏宗教信仰。他上任后不久首先就确认《南特诏书》(Edict of Nantes),他允许法国境内胡格诺派(Huguenot)教徒举行宗教性集会,在他任首相期间,没有一个法国人曾受到中央政府的宗教迫害。

马扎然为此不得众望,却依然能保持其权位,实在是令人惊奇的。农民由于他征收重税以充战费而恨他,商人由于他的关税制度影响贸易而恨他,贵族由于他反对封建制度而恨他,议会由于他将国王及他本人置于法律之上而恨他,同时,由于皇后禁止任何人批评他的治理,而更增加了反对之声。皇后支持他,是因为她发现有两种势力正企图趁“妇人孺子”当政的情势而掌握政权:一方面是旧贵族欲削弱王室而恢复过去封建领主的特权。另一方面是议会建立一个由少数法家所控制的政府。为对抗这两种势力——旧贵族(noblesse d’epee)与新立法司法贵族(noblesse derobe),安妮皇后乃向马扎然求助。他的政敌曾先后两次企图罢免其职位及控制皇后,这形成路易十四时代的投石党(Fronde)。

巴黎议会成为第一个投石党(1648—1649年)试图模仿英国,将议会权力提升至国王之上的立法和司法机构。过去巴黎议会位于国王之下,乃是法国的最高法院。根据传统,任何一项法律或税令均需得到这些议员(几乎全部是律师)通过,记录在案后,始能得到公众的接受。黎塞留主政时曾削减议会的权力,而他们现在决定再度确立它。他们认为目前在法国成立君主立宪政治的时机已到,应将王室权力置于代表全国民意的某种代议机构之下。但法国各地的十二个议会与英国国会不同,其并非由全国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而是一个司法及行政的机构,其职位是世袭,或由国王指定的。如果第一个投石党此举成功,法国政府便可能成为一个由律师组成的贵族政治政府。另外,由贵族、教士与平民三个阶级组成的全国会议(States—General)也可能发展成一个代议政体以限制王权,但是全国会议只有国王有权下令召开。自1614年以来,一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这种会议都没有召开过。

P3-8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纽约人》杂志评价此书道:“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本书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先生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杜兰夫妇表现出对这个伟大时代敏锐的鉴赏力,同时,该书在处理对这个有争议的时代的各种争论是,非常恰当地做到了公正无私。”

美国《美利坚》杂志评价此书道:“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方法是理想的解决方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风格独到之处的最好见证。”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此书道:“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到。”“该书的政治部分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此书的真正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出当时人的思想……杜兰夫妇的写作明晓流畅……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