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大钊研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杜全忠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革命先驱,李大钊的一生短暂而又光辉,从天津投考新式学堂开妈,他就开始了他努力于摆脱桎梏的一生:到求学日本,选择马克思主义,献身革命……本书较以前的李大钊传记作品,更注重其家乡、出身、家庭状况等的研究,对于李大钊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们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而且是一位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继往开来的著名学者。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寻求真理、谋求幸福、谋求解放,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并为中国明确地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李大钊同志,无论作为杰出的战士,还是作为著名学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倦地追求真理、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创新精神,为坚持科学信念而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以及他不屈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学习的楷模。

目录

序/1

李大钊烈士碑文/5

简介·考证·研究

李大钊生平简介/11

李大钊故居简介/60

李大钊纪念馆简介/65

故乡乐亭县/81

故里大黑坨村/84

祖谱家世/87

夫人赵纫兰/92

岳父赵文隆一家/99

三位塾师/103

过滦州起义故地悼白毓昆/112

简述李大钊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基础/116

浅谈李大钊同志的社会主义思想/127

谈李大钊的建党思想/132

谈李大钊与《新青年》/136

李大钊的品格探析/150

浅谈李大钊的伟大人格/164

试谈李大钊精神/170

由李大钊少年立志谈青少年家庭教育/180

李大钊与陈独秀/190

李大钊与毛泽东/193

李大钊与蔡元培/195

李大钊与鲁迅/197

李大钊与章士钊/200

李大钊与冯玉祥/203

李大钊与刘清扬/206

李大钊与杨扶青/212

李大钊与王芳田/215

一只书箱/220

一对茶盘/223

一对花瓶/226

一对樟木箱/229

一把藤椅/232

一张照片/234

一条毛毯/237

李大钊故居的建筑特点/240

李大钊大事纪年/246

李大钊诗文语萃选读

登楼杂感/268

岁晚寄友/269

题蒋卫平遗像/270

哭蒋卫平/271

咏玉泉/272

吊圆明园故址/273

乙卯残腊,由横滨搭法轮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274

黄种歌/276

送幼蘅/277

山中即景/278

岭上的羊/279

游碣石杂记(节选)/280

警告全国父老书(节选)/283

国民之薪胆(节选)/286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节选)/288

新生命诞孕之努力/292

青春(节选)/293

简易生活之必要/298

今(节选)/300

新的!旧的!/303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307

庶民的胜利/311

Bolshevism的胜利/314

新纪元/321

青年与农村/324

再论问题与主义/329

五峰游记/33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339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343

时间浪费者/347

牺牲/348

物质和精神/349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350

知识阶级的胜利/358

自然与人生/359

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364

社会主义下之实业/367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369

社会主义释疑——在上海大学的演讲/371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74

列宁不死/376

在列宁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377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380

狱中自述/388

谈救亡治国/393

谈文化教育/396

谈民众青年/399

谈理想追求/403

谈道德情操/405

谈历史人生/407

谈革命创造/411

谈社会主义/414

其他/417

后记/418

试读章节

二、法政六年

1907年9月李大钊到天津投考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和长芦银行专修所,被两校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并在这里度过了近6年之久的学习生活。对于这一选择,他自己是这样叙述的:“钊感于国势之威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仿日本法律学校学制,6年毕业。前3年为预备科,外语占主要地位。第一外语日语,每周12小时,第二外语任选英、法、德语,第一年每周6小时,第三年递增至10小时,因此外语课每周18小时,占全周课时36小时的二分之一。学校章程还规定,外籍教员授课,无论正科预科一概不用通译,使学生直接听讲,以节钟点而收实益。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全力学习外语(首先是日语)。进入正科后,分法律、政治两门,仍为3年。以政治专业为例,必修科目包括中国的《大清律例》、《大清会典》;西方的政治学、财政学、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政治史、外交史、通商史、宪法、民法、刑法、国际公法、私法、商业、银行、货币、商法、地方自治、统计等,多达30余科。考试制度极为严格,在章程中,明白规定两次学年考试不及格者责令退学,所以学习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李大钊入学后,由于经济原因,一度不能安心读书。在他报考法政专门学堂之前,祖父李如珍辞世,家境渐显困难。当时,李大钊在学堂每月必须交纳“学费三元,膳费五元”,此外“凡堂中一切操衣、纸笔、零用等费,概归自备”,费用总计每月十元左右。这笔费用对于李大钊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只能靠夫人赵纫兰“典当挪借”,对此他深感不安。后来经伯父李任元劝说,并在赵纫兰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大钊才得以安下心来学习。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和钻研西方的“政理”,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学说,同时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天资聪颖,博学强记,再加上刻苦攻读,所以无论外语(英日两科)还是专业课程,他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以及19世纪欧美宪政与民主的理论中,深受启发和影响,逐步形成反封建专制制度,要求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正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6年,是李大钊在学识上奠定基础的6年,是他在正规的学校学习时间最长的6年。在这6年中,他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广泛地学习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初步掌握了日、英两门外语,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①

为了勉励自己不懈努力,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李耆年,字寿昌”改为“李大钊,字守常”。他为自己的学斋起名‘‘筑声剑影楼”。“筑声”,典出战国时燕国义士高渐离,他曾用击筑发出的悲壮声乐在易水河畔为将要行刺秦王的荆轲饯行,最后自己也因用筑击杀秦王而死;“剑影”当是比喻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剑刃寒光。由这个学斋的定名可以看出,李大钊当时壮怀激烈,把慷慨悲歌的志士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李大钊善于写作,诗文并茂,学习之余写下了“筑声剑影楼纪丛”、“筑声剑影楼剩稿”、“筑声剑影楼诗”等一系列诗文。在这些诗文中,李大钊泣血陈词,表达了满腔的悲愤,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志士情怀。其文章雄厚磅礴为全校之冠,与白坚武、郁嶷并称“北洋三杰”。

李大钊求学的这个时期,时值辛亥革命前后。法政专门学堂的同学,面对当时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问题的政治运动,是相当敏感的。3次请开国会运动相继失败之后,1910年12月,天津法政专门学堂和其他中高等学校参加了更大规模的第四次请开国会的请愿活动,李大钊不仅是这次运动的参加者,还被推选为法政学堂的代表之一。20日,天津学生在同盟会会长温世霖等人的带领下,高举着“立宪救国”、“速开国会”等标语,呼喊着“誓死请愿”等口号,游行至督署向总督陈夔龙请愿,请其代奏。但清廷谕令不准渎奏,陈夔龙立即照办,并疯狂叫嚷,倘再聚众请愿,就是“意存扰累治安”,定要“查拿严办”,并勒令解散同盟会,停印学生血书,禁止报馆“危言耸听”。1911年1月7日,陈夔龙又下令逮捕温世霖,秘密押赴新疆。至此,以奉天、直隶为中心的全国第四次请愿运动彻底失败。这次请愿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李大钊来说,对于丰富他的人生阅历,使他真正地贴近社会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向善于思考的李大钊必定会对这次运动有所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有可能转而倾向革命。当时天津法政专门学堂教员、同盟会在北京的负责人之一白雅雨,也曾对李大钊等人讲:在中国当时条件下,要变法、维新、立宪,都是不可能的;请求清政府开国会,只是“与虎谋皮”。这对李大钊触动很大。

李大钊对白雅雨非常敬佩,课后常和同学一起邀请白雅雨讲评政治形势,历史典故。白雅雨对李大钊这位勤奋有为的学生也特别器重,有意安排他参加一些时事讨论等进步活动。1912年1月2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白雅雨被推为参谋长。起义失败后,白雅雨被捕,英勇就义。老师的壮烈牺牲给李大钊以很大震动和影响,他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李大钊的脑海里。正是在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中,李大钊受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熏陶。“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李大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更高的层次上,继承和发扬了白毓昆(白雅雨)的品质和精神,甚至于在很多情形上他们都有相似之处”。①

1912年秋,李大钊参加了北洋法政学会,先后加入该会的有250余人。学会设立了评议、调查、编辑、庶务四个部,其中编辑部人数最多,达52人,李大钊由于才思敏捷,文章出众,被推举同郁嶷一道担任编辑部长。同年10月,《支那分割之运命》在东京出版,作者署名“复堂学人”(即日本狂热侵华分子中岛端)。此书以歪曲捏造之实事、恶毒卑劣之语言,对中国、中国人民极尽谩骂之能事。其结论是中国的命运,必然陷于万劫不复的被分割的悲惨境地。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感情的李大钊等青年,读此书后,义愤填膺,“愤恨眦裂”。李大钊组织同学共同翻译,并逐段附加按语或眉批,严加驳斥,并定名为《<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该书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主线,对中岛端的侵略谰言给予沉重而迅速的反击,“字字皆薪胆之血泪”,足为国人“当头之棒、警梦之钟”,“激发其复仇敌忾之心”。此书于12月出版,一时“风行全国”。

1912年冬天,李大钊为筹办法政学会刊物((言治》杂志去北京。1913年4月1日,《言治》月刊在天津面世,实际主编人为学会的两个部长——郁嶷和李大钊。李大钊主编《言治》共6期,发表诗文共35篇(首),平均每期6篇(首),这是李大钊早期发表论文、诗作的园地,也可以看出李大钊不仅对刊物的责任心很强,写作也非常勤奋。其中除古体诗12首,杂文、函扎、译文等六七篇外,涉及政治事件的约有十五六篇。通过这些诗文可以看出李大钊当时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境界。其中李大钊最早写下的《隐忧篇》和《大哀篇》两篇文章,前者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种种困境而担忧,后者为广大民众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而悲哀,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他最初的“政见宣言书”。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时,李大钊曾名李钊。《言治》月刊之《北洋法政学会会员名单》、《北洋法政学会第二期职员名册》、《北洋法政学会特别捐名单》中均为李钊。

回顾6年学习生活,李大钊自感“学识之不足”,并且“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产生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在进步党人孙洪伊、汤化龙二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3年。P17-21

序言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们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而且是一位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继往开来的著名学者。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寻求真理、谋求幸福、谋求解放,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并为中国明确地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李大钊同志,无论作为杰出的战士,还是作为著名学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倦地追求真理、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创新精神,为坚持科学信念而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以及他不屈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学习的楷模。

他38岁就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胡锦涛同志1999年在“《李大钊文集》(五卷本)出版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恳切地指出:“他的思想理论遗产,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完成跨世纪发展的历史任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锦涛同志在这次讲话中,还要求大家“学习、研究李大钊的著作,必须像他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必须像他那样,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必须像他那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精神”。最后,锦涛同志还要求大家,“学习研究李大钊的著作,必须像他那样保持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这是锦涛同志对李大钊的崇高评价,也是对我们学习、继承、发扬李大钊精神的希望!

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自1997年8月16日开馆以来,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和各界群众,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李大钊的思想、业迹,为弘扬李大钊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各族各界人民提供了了解李大钊、学习李大钊、研究李大钊的课堂。现在,纪念馆杜全忠同志又编著出版了内容颇丰、颇有特色的通俗读本《李大钊研读》。它为人们渴望了解李大钊,进一步理解李大钊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旧中国,在新旧思潮、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如何从一个乡村爱国少年,最终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与理论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李大钊宣传工作,比较了解各界群众的需求,因此,本书编入的内容,多为群众所关心和喜闻乐见的篇目,比较贴近群众,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如为满足青年学生的需要,选编了李大钊的部分诗文,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教益。此外,本书的学习研究篇,从其中有些论文来看,尽管作者的理论研究功底尚待加强,但他以李大钊故乡人的独特视角、独特情感,对李大钊思想和李大钊精神作了大胆的探索,虽为一家之言,却反映出故乡人对李大钊的炽热情怀,乡土气息浓烈,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李大钊研读》的出版,对宣传李大钊精神,弘扬民族正气,鼓舞人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的志气都有好处。我希望这本书,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特别是对党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纪念馆的同志们身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矢志不渝地致力于研究、学习、宣传李大钊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希望纪念馆的同志们,不仅是李大钊的宣传者,更是李大钊的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研究越深,李大钊精神的宣传工作才能做得越好,也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切实际的贡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同志们一定会编写出更多、更有价值、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著作。  王学珍

2006年5月

后记

近几年来,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的不断深入人心,来李大钊纪念馆和李大钊故居参观的人数不断增加,想了解李大钊有关史料与精神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参观者文化水平、年龄、职业不同,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特编著了《李大钊研读》一书。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广泛参考并吸收了中外有关专家学者近年来关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表示感谢,并请谅解。

本书编著过程中,纪念馆的同志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的支持,该会会长王学珍同志亲自为本书作了序,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杜全忠

2006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狱中自述》

万一横逆之来,迫我于绝境,则当率我四万万忠义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黄帝以降列祖列宗光荣历史之末页。

——《警告全国父老书》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青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