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企业员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力军,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员工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17个鲜为人知的学习方法,11项测试,20项思维训练,28项课堂练习,25项课后作业,全面破译创新思维密码,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一个令你都感到惊奇的自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员工创新思维训练8堂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赵贵国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企业员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力军,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员工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17个鲜为人知的学习方法,11项测试,20项思维训练,28项课堂练习,25项课后作业,全面破译创新思维密码,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一个令你都感到惊奇的自我! 内容推荐 如何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创新我们的学习?创新学习,是否先从创新思维开始?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新我们的思维?如何通过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和人的全面发展?今年8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员工创新思维训练8堂课》清晰生动地作出了全面解答。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课 (星期一) 灵魂——共同愿景 第一节 故事引入/2 丘吉尔的演说/电影《斯巴达克斯》的启示 第二节 理论导读/3 初识“愿景”/“上下同欲者胜”/建立共同愿景:第五项修炼 第三节 课文精解/3 1.什么是共同愿景/2.共同愿景的三个要素/3.共同愿景的 三个层次/4.建立愿景的三个要求 第四节 课 堂练习/9 实现愿景要制订哪些保障、激励措/团队愿景建立起来了 吗?/个人愿景建立起来了Ⅱ马? 第五节 课 间游戏/10 游戏一:翻越愿景墙/10 游戏二:穿越“愿景关”/ll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13 创新理念训练/13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14 第七节 课 后作业/19 第二课 (星期二) 骨骼——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故事引入/24 “世界大脑先生”发明思维导图的故事 第二节 理论导读/25 人脑对图画比对文字记忆的速度快100万倍/思维导图开发大 脑潜能:激发创新力 第三节 课 文精解/27 1.什么是思维导图/2.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3.思维导图 的四个特征 第四节 课 堂练习/30 l_绘制思维导图的四种工具/2.七步画法/3.五大诀窍 第五节 课 间游戏/32 游戏一:开发右脑/32 游戏二:思维导图学英语/33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35 训练一:左右脑创新思维训练/35 训练二:维克斯健脑操/37 测试一:看看你右脑开发得如何?/38 测试二:测测你是右脑型人才吗?/39 第七节 课 后作业/40 第三课 (星期三) 血液——学习方法 第一节 故事引入/42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美国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 夫·乔布斯,讲述了发人深省的故事 第二节 理论导读/44 人类正以十倍速度在发展,能用十倍的时间来求知吗/未来文 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 的实质:掌握适合、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 课 文精解/45 1.你是哪一种学习类型/2.测定你的学习类型/3.学会学习 的“八项原则”/4.消除学习障碍/5.寻找适合自己、最有效率 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 课 堂练习/58 第一个书签:开路先锋/第二个书签:继往开来/第三个书签: 蓦然回首/第四个书签:灯火阑珊 第五节 课 间游戏/59 游戏:神奇的大脑/59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60 逻辑思维训练/60 测试一:测一测你的学习类型/61 测试二:你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吗?/64 第七节 课 后作业/66 第四课 (星期四) 四肢——创新思维技法技法一:头脑风暴法 第一节 故事引入/71 “直升飞机扇雪”引发的头脑风暴 第二节 理论导读/72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联想反应/情绪感染/竞争意 识/个人欲望 第三节 课 文精解/73 1.默写式头脑风暴法(六五三法)/2.卡片式头脑风暴法/ 3.反头脑风暴法/4.头脑风暴法的阶段、组织形式和类型/5. 头脑风暴法的“四规则” 第四节 课 堂练习/80 1.准备工作/2.练习步骤/3.应用诀窍/4.对主持人的要求 第五节 课 间游戏/83 游戏:盲人摸号/83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84 训练一:形象思维训练/84 训练二:清除头脑风暴障碍训练/86 测试:企业员工心理测试/87 第七节 课 后作业/90 第五课 (星期五) 技法二:设问思维法 第一节 故事引入/92 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你算出来剩余的人生之日、工作之日了 吗? 第二节 理论导读/93 1.“5w2H法”/2.奥斯本检核表法/3.聪明十二法 第三节 课 文精解/95 1.“5w2H法”使用步骤/2.“5w2H法”使用要点/3.奥斯本检 核表内容/4.奥斯本检核目录法应用/5.聪明十二法应用 第四节 课 堂练习/102 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检核目录/102 2.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检核目录/102 3.企业降低成本的检核目录/103 第五节 课 间游戏/104 安蜡烛/104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104 克服思维障碍训练/104 职业能力测试/105 第七节 课 后作业/113 第六课 (星期六) 技法三:列举思维法 第一节 故事引入/116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赢利2.15亿美元背后的故事 第二节 理论导读/117 启发创造设想/找到发明主题/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节 课 文精解/118 1.特性列举法/2.希望点列举法/3.缺点列举法/4.缺点逆 用法 第四节 课 堂练习/122 在A4纸上画一个“o”(圆圈),想像它是什么/不同的人想像 的结果也不同 第五节 课 间游戏/123 游戏:公司氛围/123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124 训练一:“希望点列举法”思维训练/124 训练二:“缺点列举法”思维训练/125 测试: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126 第七节 课 后作业/138 第七课 (星期日) 技法四:联想思维法 第一节 故事引入/140 小说<手机》和电影《手机》诞生的契机/10个人过桥 第二节 理论导读/141 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 第三节 课 文精解/143 1.自由联想创新思维法/2.强制联想创新思维方法/3.类比 联想创新思维法 第四节 课 堂练习/147 1.自由联想练习/2.定向联想练习/3.强制联想练习/4.相 似、对比和接近联想练习 第五节 课 间游戏/149 游戏:智慧钥匙/149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152 训练一:想像思维训练/152 训练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153 训练三:思维的新颖性训练/154 测试: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154 第七节 课 后作业/157 第八课 (每天必修课 ) 心态——永恒主题 第一节 故事引入/160 一对兄弟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心态和人生 第二节 理论导读/161 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幸福与财富同步增长吗?/是什么阻碍 了对幸福的感受?/“看不见的法宝”——积极心态 第三节 课 文精解/162 积极心态十种工具:1.学会改变态度/2.学会发掘潜力/3.学 会自我暗示/4.学会欣赏别人/5.学会付诸行动/6.学会释 放压力/7.学会享受过程/8.学会宽容/9.学会感恩/10. 学会快乐 第四节 课 堂练习/173 快乐六计划:A计划一采取行动/B计划一调整观念/c计划一 抒发情绪/D计划一散心调剂/E计划一发现意义/F计划一 增强体能 第五节 课 间游戏/174 游戏:10天心理挑战 第六节 创新思维训练与测试/176 训练一:寻找激发创意的最佳情境/176 训练二:质疑日常习惯/176 测试一:职场幸福指数测试/177 测试二:测测你的忧郁指数/179 第七节 课 后作业/180 参考文献/183 附录/185 后记/193 试读章节 第一节 故事引入 让我来告诉你关于思维导图的故事。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对于如何学习和做笔记很感兴趣。在我十几岁之前,我的头脑已经陷入了混乱状态,我开始讨厌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是记笔记。我开始注意到那些似是而非尤其是自相矛盾的论点,使得我的笔记记得越多,我的学习越糟糕,我的记忆力也越差。 为了使事情变得好一点儿,我开始在关键的词汇和观点下面画上红线,并把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我的记忆力奇迹般地提高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仍在作斗争。就在那时,我渐渐被希腊迷住了,因为我获悉他们曾经发明一套记忆体系,使他们能够精确地回忆起成百上千的事情。希腊记忆体系是基于想像和联想的,这使我注意到我的快乐心情以及我的注意力都是从我的笔记本上消失的! 随后我开始注意到,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记那种和我一样的挤成一团的、单一色彩的、索然无味的单调笔记。在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使用了想像和联想原则——我们都在同一艘下沉的船中!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头脑以及大家的“大脑”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用新的记笔记方法、新的思维工具来清除它。我开始寻找一种思维工具,它将给予我们思维的自由,让我们能够按照我们构思的思维方式去自由地思考。 我开始学习我所能学习的一切,尤其是心理学。我发现心理学中有两件与大脑学习过程有关的重要事情:联想与想像。到现在,我对我们的大脑越来越着迷,我认识到了它的力量和潜能。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要比我以前所认识到的大得多。 我开始关注记忆,笔记,以及创造力,我的问题的答案似乎就潜藏在其中。 很快,我发现最伟大的思想家,尤其是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的是图画、代号和连线。他们“涂鸦”,因而使他们的笔记变得生动活泼。 在发现这些令人兴奋的事物的过程里,我会经常徜徉于大自然之中。我发现在那里我更易于思考、想像和梦想。我渐渐理解了,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和笔记一定与自然相联系,一定要反映自然;我们一定要在我们自己的活动中反映出自然世界的规律! 对于我的艰难选择只能有一个解决方法。这种思维工具必须能够应用于人类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而且必须基于大脑天然的工作方式。我需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够反映出自然的过程,以及我们的大脑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那些迫使我们违反自然天性、把我们放进精神封套里的东西。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像星辰般闪烁的、简单的、美丽的工具,它的确反映出了自然的创造力,反映出了我们的思维过程所散发的光辉。 第一幅思维导图问世了! 这是思维导图这一风靡全球思维工具的发明者,素有“世界大脑先生”之称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Buzan),在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二节理论导读 5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说,对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全脑的革命有了深刻的感受。 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思维导图”。就像老朋友重逢一样,如饥似渴地“续”起了友情。 现在想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都可能有那么一段经历、一个情结,当遇到灵犀相通之人、之物时,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欣赏、一种赞叹、一种追随。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考,竞争尤其激烈,身在其中的我,还懵懵懂懂的,并没有感到考不上大学有多么可怕。于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便想出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其中有些可能就是“思维导图”的萌芽。 比如,为了掌握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整个脉络和其中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我找来挂历,按照各个章节的先后顺序,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画成两张大表,所有大事件都密密麻麻地填在里面,还用“红蓝铅”标明其中的关系。最后到高考复习冲刺的时候,我最得意的是,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就是两张纸。 为了熟练掌握全国铁路交通线,我就按照铁路线的大致方向,基本上用直线和曲线,就把全国20多条铁路干线的起始点、终到点和所经过的地区、车站及交汇点等画在一张纸上。记得高考时就有一道“活”题,让答出乘火车经过几站、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我轻松加愉快地就完成了。 我们知道,中国的甲骨文字,古埃及人雕刻在岩壁上的象形文字,都是图画文字,文字起源于图画,一切文字皆图画。象形文字是写真派图画,字母文字是抽象派图画。对文字的成功记忆,是识图记忆。 从认知的角度来讲,记忆就是新知识与旧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记忆就是脑神经细胞生长出新的树突的过程。 人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在大脑里存储了事物的图像,普列汉诺夫将事物的图像称之为“象形文字”。1981年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罗杰·史培利发现,人脑对图画记忆的速度比对文字记忆的速度快100万倍。 东尼·博赞说:“一幅图画胜过1000个文字,且扫一眼就能记住。”“你将很快被自己的成就、你的创造力所鼓舞,思维导图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实际的帮助。” 思维导图的应用,远不止于做学习笔记,还可以在制订计划、组织讨论等方面大显身手。况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包含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思维导图不仅能开发大脑潜能,提高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思维导图奇妙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让那些有想法的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了。我知道,它将对你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准备感到惊奇吧——对你自己! P24-26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创新素质是现代员工的根本标准之一。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企业员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力军,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员工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呼唤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号召: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创新体制、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还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员工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以及尊崇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动力支持。 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行为的起点 创新,必须从改变思维开始。 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怎样才能具有创新精神、获得创新能力呢? 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精神、勇担风险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等。有了创新精神,才有创新行为,进而获得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既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也离不开个人的创新思维。 培育员工创新思维,往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起点。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除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包括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因此,创新思维比之其他的思维形式,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思维的现实障碍 普通员工也能进行创新思维吗? 调查研究表明,面对这个问题,一些员工或多或少会产生下面的想法: ◆创新思维是一种天分,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新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新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新都是大的举动。 在丰田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给工人准备的“创造区”,任何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有创新想法的话,都可以在这个区里测试。在“创造区”里,工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如果某方面出现停滞,他会把他做的半成品放在那儿,然后贴上心得条,把意见写上,以供其他人参考研究。 员工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员工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以独特性、新颖性和集中性而另辟蹊径地去面对学习和工作,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些学历不高的员工,只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同样也能从事创造发明。 一次,正在研制电灯泡的爱迪生想知道灯泡的体积,便让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的助手阿普拉去测量。阿普拉又是量灯泡的直径,又是量灯泡的周长,然后列出公式进行计算。由于灯泡不是球形,计算起来十分复杂,算了密密麻麻几张纸,仍没有结果。 过了1个多小时,爱迪生催问结果,阿普拉还没算好。爱迪生一看,他算得太复杂了,便自己拿起灯泡,沉在水里,让灯泡灌满了水,然后把灯泡的水再倒在量杯中,看完量杯读数,便轻而易举地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阿普拉大学数学系毕业,学历不可谓不高,可在碰到“测量灯泡体积”这一并未超过他本专业范围的问题时,却还不如读了三个月小学的爱迪生。 创新思维:突破心理定式 创新思维,就要不断突破我们的心理定式。 心理学家曾设计了这样一种思维游戏: 木桌面上摆着一张100元的钞票,钞票正中压着一把竖直放着的没开刃的菜刀,菜刀上支撑着一个横过来的木杆,木杆两端系着两个平衡锤一样的东西,稍微晃动就会倒下来。现在要求游戏者在保持木杆平衡的前提下,把100元的钞票取出来。 经过多次尝试,游戏者们发现,不管怎样小心翼翼,要想不碰倒木杆而取出那张钞票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把钞票撕开,从刀刃压着的地方撕开,就会轻而易举地取出钞票。然而,绝大部分游戏者都想不到这个方法。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不自觉地对钞票产生了一种尊崇的心理,而不是把它看做一张纸,因而从没有想到要去撕破它。这种定式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显露出来,并构成了创新思维的障碍。 跨越障碍:创新思维训练 怎样才能跨越障碍,增强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对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创新思维都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广大员工完全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培养和训练,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 (1)创新思维的广与狭 一般认为,员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 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员工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联想、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创新思维的虚与实 一些员工初识创新思维时,觉得创新思维训练很“虚”,既不像打字绘画那样有实用价值,更不像学习数理化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 创新思维训练看似很“虚”,效果却实实在在。 从用途上看,任何实用技能的训练,归根到底都是思维的训练,车工工作本身是实的,但如果不掌握车工的技法和规律等,就不可能做出好产品。而学习和消化这些技法和规律,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创新思维训练。 从层次上来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训练,就越是呈现出规律性、方法性的特征。社会、企业越发展,越需要员工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员工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3)创新思维的源与流 创新思维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目前开展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建立在最前沿的创新思维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 爱因斯坦也指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训,几乎是总经理与高级主管们的必修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切身感受到,接受过创新思维培训和没有接受过创新思维培训的效果,确实大不一样。 现在,我们对创新思维的认识是不是越来越清晰了呢? ◆创新是一种天分,人人都有,多少而已。 ◆新点子要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才会有的。 ◆创新思维是非常理性的、务实的,经过训练能够得到增强的。 ◆创新思维是每个员工需要做、能够做而且做得好的事情。 ◆不要忽略每一步小小的改变。 ◆只有正视自己的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又非常了解的人,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技法的人,有积极心态的人,才会有创新思维。 新的组合:创造新的思想 任何一个创新者,都想在创新之路上获得成功。然而,实践的结果却往往是:有的取得成功,有的却惨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有识之士,也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盘旋,像儿时憧憬的梦想一样挥之不去。 本书试图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八堂课”的学习、交流和训练,以“人”为视角,从灵魂——骨骼——血液——四肢——心态等形象思维人手,对应共同愿景——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思维技法——积极心态等现代理论,透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入和理论导读,结合理论精读与课堂练习、思维训练与课间游戏、员工测试与课后思考等多种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努力破除传统思维枷锁,寻找员工创新思维一点而通的新的组合按钮。 应该说,“八堂课”中的每一课,都有其自成体系的理论基础。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到全脑的革命、到积极心态的力量的形成。一谈及理论,似乎就很高深,很神秘。其实,真正的理论是最简单贴切的,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如果再辅之以故事、练习、游戏和测试等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大家会很轻松地上完这“八堂课”,说不定你还会意犹未尽呢。 当你上完这“八堂课”,你可能还会有这样的感受,似乎每一堂课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互为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这是正确的感觉。因为,这“八堂课”就是我们思维的灵魂、骨骼、血液、四肢和心态的现实化身,同时,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消化它们,掌握其间组合的内在联系,将对创新思维产生潜移默化、意想不到的激发、催化和增强作用。 可以看到,“创新思维八堂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组合,而是有着内在逻辑上的本质联系。爱因斯坦说得很深刻:“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学习的革命》一书更有独到的见解:“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想法、所有伟大的发明,很明显地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的能力——创造新的思想。很简单,一个新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它是开启新思想大门的钥匙。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可谓是当代最大型的发明创造结晶之一。然而,“阿波罗”计划的负责人却直言不讳地说,“阿波罗”宇宙飞船所采用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它们精确无误地组合好,实行系统管理。 点燃创新思维的火把 三干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就很形象地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 相对于提高创新素质而言,本书就想做这样的火把,它需要点燃而且能够点燃的是员工的创新思维。 课堂就在这里,时间就是现在,火把在你手中—— 用你的心灵,在思维导图上驰骋;用你的热血,激发组织的共同愿景;用你的智慧,领悟运用思维技法;用积极的心态,迎击无处不在的艰难;用你的执著,倾力铸就理想和未来。 今天,走进去,点燃你的思维智慧! 明天,走出来,改变我们的世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作者 后记 当我画完最后一幅思维导图后,除了略显疲惫和抑制不住的欣喜之外,竟然泛起一丝莫名的疑惑: 面对广大的员工朋友们,对于创新思维这个命题,我写明白了吗?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1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使我与大中型企业的员工密切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淳朴、真诚,他们的所思所求,已经融入了我的内心。 8年的职工宣传教育工作,万余人次的培训、讲座,使我对员工的素质和现实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于是,便想与员工们一起分享自己对创新思维的一些感悟。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员工创新思维是一个大课题,怎么样能让员工喜欢看、能够读而且收益大,一直是我思考并努力追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能不能也创新思维呢? 大部分员工都远离课堂很多年了,能不能运用逆向思维,继续采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大家都很熟悉的课堂式结构? 能不能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科学的训练等,将创新思维理论潜移默化到员工的素质提高中呢? 能不能再进一步,利用学习型组织、思维导图等当代前沿理论,从启发员工“学会”、到“会学”、再到“会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呢? 能不能不仅使员工学到很多具体知识和方法,而且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学会改变态度、发掘潜力、付诸行动和享受过程,学会宽容、欣赏、感恩和感动呢? 所有的疑问似乎都有了答案,但我的疑惑依然不减。也许正应了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所说的“大小圆圈”那段话了吧。 除了疑惑,闪入我脑海的,还有两个字: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发生奇迹。 一个人投硬币,连续7次相同地投出国徽一面,你相信吗?大部分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巧合,少部分人相信投币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在玩魔术,但极少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事实上,若有1000人每人连续投7次硬币,第一次必然有,500人左右投出国徽一面,第二次必然有250人左右连续两次投出国徽一面……第7次时,至少有7个人投出国徽一面。想想看,如果是同一个人做1000次这样的实验,也必然有至少7次会出现我们看来不会发生或认为是奇迹的事情。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在增强趣味性、感染力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员工创新思维八堂课,并不意味着一周再加一天就完成培训了,重要的是把创新思维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培育员工创新素质,促使员工形成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和员工实现发展上的双赢,真正做到在共同建设和谐企业中共同享有,在共同享有和谐企业中共同建设。 有的单位可能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讲一堂课,但如果灵活运用,坚持不懈,奇迹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除了坚持之外,充盈我内心的,还有感谢。 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和教导,感谢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黑龙江省总工会领导对我的关怀和支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关照和帮助,感谢朋友们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感谢广大员工为我搭建了平台,使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特别要感谢的是中国工人出版社的张帆社长和姚远编辑。对本书的出版,他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陈晓燕。这是默默地,无需过多语言的欣赏和感动。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同行们一些创新思维方面的想法、案例和故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可以说,我倾尽全力在写这本书,但是,不能回避的是,限于能力和水平,本书确实还有一些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我相信,成长是自然的。真诚地希望我们一起成长、进步,这也许是我们点燃思维火把的又一个开始。 期待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分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