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精应读,书小可欺,欺而易读,然后受益。本书作者以轻松的短文,告诉你什么是心理学、中国的心理学来自何方、生活的种种又如何在心理学中找寻到答案。翻翻本书,多一点对心理学、对生活的理解。
书中各文,皆属短小精干,恰如家辉其人。诸篇谈论之内容,在学术上各有所本,非坊间常识性著作可比。书中所述虽皆为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与概念,表达方式却生动可读,绝非心理学教科书行文的苦涩。各文互相独立,且每篇仅六百字,皆属知识小品,不但适于书房中阅读,而且也可在客厅里、卧室内、旅途中、舟车上或候人时(甚至厕所里)浏览。
从白鼠到人
如何训练动物做出主人希望看见的行为?采用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为基础的逐步渐进法,自可收效。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有别于经典条件反射,以解释另一种学习历程。
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箱子,内有杠杆、食槽、记录仪器,然后将一只饥饿的白鼠放进箱中,让其自由活动。白鼠初时必到处乱跑,找寻食物,当它在乱动中偶然用脚爪压及杠杆,食槽内即出现食物。如此反复多次后,白鼠自掌握到刺激(杠杆)一反应(压杠杆)一刺激(食物)的次序联结关系,因而学习到压杆行为。这种典型的训练箱子,通称为斯金纳箱,至于其中的学习法则,称为工具或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欲训练一只狗丢球,可依此来塑成行为。当它目光注意球时,给它食物;以后,必须等它去碰球才给予酬赏,再后来它必须用口含球,以至将球带到篮子附近才会得到食物。最后,当然是把球放进篮子里才能得食。集中数只狗一起训练,更会因竞争及模仿而增加学习效果。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几乎都经历着条件反射。例如电视机画面跳动,你偶然轻拍它使其复原,从此你即采此办法,直至无效才停止。
许多年轻人的反叛性格,亦成为引起父母亲注意的“工具”。他们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疏懒和劣行能够引来平常表现冷漠的父母亲加以关心,于是便以此为“沟通手段”,这正如婴儿以哭泣来提醒父母亲抚弄和喂食一样。为人父母者,必须注意在“工具”背后所表达的真意,子女可能是说:请关心我。
P11-12
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求学期间,家辉是一位香港侨生,但他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算是一位很特别的侨生。他的特别处倒不在音容的“鲜活”,而是动念的“生猛”。他的学习精力十分旺盛,且凡有所学,必有其个人的独特感受或见解,俨如鱼跃虾蹦,非加吐之而不快,终能一一写成短文,以“韩妙玄”的笔名在香港“东方日报”发表,广为读者所喜爱。
撰写既久,文章已多,家辉乃加整理,叠成书稿。我有幸先读其稿,兴趣盎然,难以释手。深觉书中各文,皆属短小精干,恰如家辉其人。诸篇谈论之内容,在学术上各有所本,非坊间常识性著作可比。书中所述虽皆为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与概念,表达方式却生动可读,绝非心理学教科书行文的苦涩。各文互相独立,且每篇仅六百字,皆属知识小品,不但适于书房中阅读,而且也可在客厅里、卧室内、旅途中、舟车上或候人时(甚至厕所里)浏览。
我自己很喜欢这本小书,相信读者也会如此。书精应读,书小可欺,欺而易读,然后受益。这是我向诸君推荐这本精干小书的原因之一。
内文精短,这篇序文当然也不能太长,就此立即结束。
杨国枢
序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