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齐鲁特色文化丛书”之一,从礼仪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仪(精)/齐鲁特色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张勃编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齐鲁特色文化丛书”之一,从礼仪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内容推荐 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大地社会历史的文化印痕,也是历代齐鲁儿女创造精神、辛勤劳动、卓越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深入挖掘、认真研究这些遗产,是我们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齐鲁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山东宣传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历时两年,辛勤劳作,完成12卷本、计400余万字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写任务,分别从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目录 一、综述 二、生育礼仪 1.概述 2.祈孕求子习俗 3.得喜 4.催生 5.添喜 6.报喜 7.三朝礼 8.送粥米 9.满月礼 10.过百岁 11.周岁礼 12.命名 13.认干亲 14.开锁子·转椿树 15.童蒙礼 三、成年礼仪 1.概述 2.冠礼 3.笄礼 四、婚嫁礼仪 1.概述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提亲 4.相亲 5.合婚 6.订婚 7.送日子 8.办嫁妆 9.下催妆 10.铺房 11.绞面上头 12.哭嫁 13.迎娶 14.拜天地 15.喝交心酒 16.撒帐 17.揭盖头 18.闹洞房 19.听房 20.送饭 21.谢月老 22.请客 23.认亲 24.回门 25.倒插门 26.私奔 27.买卖婚 28.童养婚 29.收继婚 30.冲喜婚 31.鬼婚 32.纳妾 33. 离异 34.再婚 35.典妻·换亲 五、寿诞礼仪 1.概述 2.过生日 3.做寿 4.做寿衣 5.做寿材 6.修寿坟 7.借寿·过冥寿 8.生日食品 六、丧葬礼仪 1.概述 2.穿衣裳 3.招魂 4.噙口钱·鸡鸣枕 5.送浆水 6.送盘缠 7.人殓 8.搭灵棚 9.成服 10.报丧 11.吊孝 12.扎社火 13.看坟地 14.点主 15.批殃 16.辞灵.盖棺 17.打墓 18.出殡 19.下葬 20.圆坟 21.烧七 22.烧百天·烧周年 23.起坟 24.土葬 25.火葬 26.二次葬 27.夭亡 28.客死 29.凶死 七、祭祀礼仪 1.概述 2.天地神祭祀 3.日月星辰祭祀 4.城隍信仰 5.泰山封禅 6.关公信仰 7.火神祭祀 8.水神祭祀 9.灶神祭祀 10.门神祭祀 11.祭祖礼仪 12.祭孔 八、社交礼仪 1.概述 2.行礼 3.寒暄 4.尊称与避讳 5.拥彗迎接 6.结婚赠礼 7.生子赠礼 8.赙赠 9.岁时馈赠 10.赠别 11.探望病人 12.岁时交游 九、家常礼仪 1.概述 2.祖孙之礼 3.亲子之礼 4.兄弟之礼 5.闺媛之礼 6.夫妻之礼 7.婆媳之礼 8.师徒之礼 9.师生之礼 十、结束语 附录一 齐鲁典籍举要 附录二 山东省特色文化分布图 总后记 试读章节 2.祈孕求子习俗 养育孩子几乎是女人的天陸,而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深受是否生育的影响,因此,已婚妇女总是企盼着早日怀孕。其实,早在婚礼的诸仪式如铺房、传袋、合卺、撒帐、吃子孙饽饽中,就饱含了早生贵子、儿女双全的祝愿。通常情况下,妇女婚后不久就会怀孕生育。但是也有许多由于种种原因而婚后多年不育的女子。对她们及其亲属而言,祈孕就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原始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认为是“神圣母感天而生”,即女祖先感受动植物或其他非生物的精灵才怀孕生子的。后来,人们发现了生育的秘密,原来是“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并认为在某种神圣的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器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就可以求得后代。比如北京一带有正月十六夜妇女结伴摸城门铜钉的习俗,铜钉就是男子生殖器的象征物。但是在山东,最普遍的祈孕方式还是向掌管生育的神灵祭拜祈求。 向生育之神乞孕的做法早已有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简狄的女子,吞吃了燕子(玄鸟)的卵后,生下了商人的祖先契。后来人们为简狄立祠,奉为生育之神。每到燕子飞回时,连天子和嫔妃都去祭祀她,祈求怀孕。但是在山东掌管生育的神灵却不是简狄,而是泰山奶奶、送子观音、送子奶奶、张仙和送生娘娘等。过去山东各地多有碧霞宫、白衣庵、子孙堂、张仙庙或奶奶庙,是不育人家常去祈孕的地方。孟子故乡邹城峄山有块子孙石,元明时,石上建有子孙堂,后来毁圮。1985年于石上重建子孙堂,内塑云霄娘娘,肩背褡裢,褡裢前后口袋内各装童子数人,成为周围不孕妇女顶礼膜拜的场所。P22-23 序言 张高丽 区域特色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的体现形式。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发掘、研究,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与其他古老文化一起,展现了民族进步的灿烂曙光。春秋以后,齐鲁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蕴,成为中华文化沃野中的一棵巨树。几千年来,其枝干根脉遍布浩如烟海的典籍著述。其中,深植纯朴而又充满活力的齐鲁民间生活,无论是精神形态的音乐、舞蹈、戏曲、节庆、礼仪,还是物质层面的工艺、服饰,以至饮食、民居等等,都鲜活地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风采,传承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同时,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淘洗,齐鲁文化也历久弥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呈现出璀璨的光芒。 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大地社会历史的文化印痕,也是历代齐鲁儿女创造精神、辛勤劳动、卓越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深入挖掘、认真研究这些遗产,是我们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齐鲁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山东宣传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历时两年,辛勤劳作,完成12卷本、计400余万字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写任务,分别从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文化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发掘、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目的在于继承、弘扬和更好地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历史时期,有责任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做出更多努力。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加强齐鲁特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2004年7月 后记 《齐鲁特色文化丛书》是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第四项大型文化积累工程,2003年初开始编写。全书包括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12卷,计400余万字,1500余幅图片,是山东第一部系统描述以民间艺术为主体的地域特色文化的遗存、流变及其文化意义、实用价值的大型文化丛书,是山东地域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辑、出版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突出齐鲁地域文化特色,探寻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独特的民族性、民间性和可持续性意义,力求做到学术性、科学性、知识性、直观性的和谐统一,力求为当前和今后山东文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内容上,着重揭示齐鲁特色文化及其物化物的自身价值、历史作用以及所处时代、地域和历史文化特点。在体例上,各卷尽量以篇章形式构成,人物、名胜卷略有不同,但也分别以历史朝代和地域为大框架,以求结构相对完整。附图以直观的摄影图片为主,少量结构复杂、形状独特的器物附以线图。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全貌,各卷根据不同文化类别,以综述形式加以概说,书后加附录。涉及有争议的问题,以学界公论为准,同时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文责自负。另外,鉴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丛书的表述方式、计量单位以及数字等,不要求完全统一。齐鲁特色文化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概念,由于篇幅限制,只能择其要者,重点介绍。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遗漏、缺憾以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专家谅解并给以批评指正, 《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始终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力支持。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亲自为-丛书作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同志担任丛书编委会主任、总主编,对丛书的编辑出版给予具体指导。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提出选题,井与山东省文联一起组织编写。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山东省民间E术家协会承担了丛书的组织协调工作。全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民间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和配合丛书编选。杨政、曹振华承担了附录一《齐鲁典籍举要》的撰写工作,汪东富、彭香丽、仇全菊、冯晓凌、肖琦承担了英文翻译工作。山东省出版总社及山东友谊出版社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继红同志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以说,这套丛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值此,我们谨向为这套丛书倾注了心血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04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