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由随“哥德堡号”仿古船采访的央视记者邓武、沈光华写就。他们从2005年10月2日到2006年7月18日,整整9个月的时间,和“哥德堡号”同舟共济,每天都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回精彩的文稿和图片,这些文字和图片生动地叙述了这次搏击海上风浪的探险之旅和浪漫航程。
“哥德堡号”是18世纪的瑞士商船,在第三次满载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绸从广州返航时,触礁沉没。由于这艘商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远洋商船,在瑞士的商业航运史上有重要意义,“哥德堡号”的沉没与泰坦尼号一样,成为历史上的难解之谜。1993年,瑞士按照18世纪的造船技术和原料重建“哥德堡号”,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制风帆船。这本书由随“哥德堡号”仿古船采访的央视记者邓武、沈光华写就,生动地叙述了这次搏击海上风浪的探险之旅和浪漫航程。
“瑞”宇当头呈吉祥
瑞典的国名,用瑞典母语拼作sverige,用世界通用的英语拼写为sweden。清代中国人翻译为“瑞国”。不管是“瑞典”还是“瑞国”,均是“瑞”字当头,“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这大概也象征了两国和谐的关系。
清代,北欧的瑞典与东方的广州保持着最密切的商业联系。瑞典商人在广州口岸遵纪守法,被清朝官员认为是西洋夷商中的“驯服”者。瑞典商人与美、英等国商人不同,没有向广州输入鸦片,也没有参与针对清朝的商业战争,他们为中瑞问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
瑞典出现于清代中国文献,早期的译名五花八门,或作“苏以天”、“西费耶斯科”、“绥兰”,也有译成“绥亦古”和“瑞丁”的。在广州口岸,又按其商船悬挂的蓝底黄十字纹旗而称瑞典为“蓝旗”,而官方文件则把瑞典的国名翻译为“瑞国”。“瑞”字在中文内有吉祥之义,这与英国被音译为“英吉利”、法国被音译为“法兰西”不同。因为瑞典的对华贸易是和平贸易,没有炮舰政策和鸦片贩运相伴随,给人留下了与一般西方国家不同的印象。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商船初到中国,就要向当地官府报告名号,由官府拟订其国名之中译,其后就会沿袭使用。“瑞国”之名,按清代人的看法,当较“美利坚”、“法兰西”之类的译名悦耳,且寓意吉祥。可见,瑞典商人初到中国之时,就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P6-7
2006年夏天,七月流火。比天气更热的是羊城人民将以最大的热情,迎接北欧老朋友的到访。7月18日,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将重新回到当年它淘金的地方——中国广州,重圆二百多年前的梦。
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它是瑞典人历经10年、耗资3,5亿瑞典克郎重建的“哥德堡Ⅲ号”。
两个半世纪前,哥德堡号劈波斩浪,跨越时空,把天各一方的两座城市——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紧紧连接在一起。
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这是一艘连接东方与西方,贯穿古代和当代,满载希望与梦想的仿古商船。
人们惊叹哥德堡号的伟大,它是当时的超级巨轮;号称当时最坚固、最庞大、最快速的船只。
人们为哥德堡号骄傲,它实现了瑞典人来中国淘金的梦想,创造了亿万的财富。
人们对哥德堡号神往、感叹!当年,满载着中国商品的它,在几乎到达故乡岸边的最后一刻触礁沉没;东方的繁华、满船的珍宝、水手的传说……都深埋海底,留给世人无限的猜测。
二十世纪80年代,神秘的哥德堡号被人们重新发现,哥德堡号的水下考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哥德堡号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于是,富有想象力的瑞典人在二百多年后重建了哥德堡号。“哥德堡Ⅲ号”沿着当年的航线,从北欧明珠哥德堡港出发,途经西班牙港加的斯、巴西累西腓港、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印尼雅加达,预计2006年7月中旬重抵广州;然后将去上海、香港,最后途经新加坡返回哥德堡。
“哥德堡Ⅲ号”将引领全世界的视线,带着我们去寻找一段辉煌的历史,讲述一个迂回曲折的故事,探索一个极为神秘的宝藏。
二百多年前,中国的富庶,令欧洲神往;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令世界关注!让我们随“哥德堡Ⅲ号”一起远航,重温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