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重点项目,“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和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书涉及情感的奥秘,儿童情感发燕尾服的关键期,情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情感教育的内在机制等内容,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具有一定的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朱小蔓等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重点项目,“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和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书涉及情感的奥秘,儿童情感发燕尾服的关键期,情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情感教育的内在机制等内容,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情感的奧秘和内涵 第一节 情感的内涵 第二节 情感的心理成份 第三节 新世纪对高情感的呼唤 第二章 儿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 第一节 儿童情感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期的划分 第三节 儿童情感发展的理论 第三章 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第一节 关键期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 第三节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第四节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 第五节 高中生的情感发展 第四章 情感教育的意义、内涵和时代特征 第一节 情感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情感教育的内涵 第三节 情感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五章 情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第一节 情感教育的目标构建 第二节 情感教育目标的分阶段要求 第三节 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 情感教育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 情感教育中的情动和感受 第二节 情感教育中的体验和理解 第三节 情感教育中的融合过程 第七章 家庭的情感教育 第一节 情感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节 卢梭《爱弥儿》对儿童情感培养的启示 第三节 良好家庭氛围是儿童情感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四节 父母爱与爱父母 第八章 幼儿园的情感教育 第一节 情感发展在幼儿成长中的特殊价值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园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第四节 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化探索 第九章 学校的情感教育 第一节 教学活动和情感发展 第二节 探求性学习和愉快教育研究 第三节 成就性学习和成功教育研究 第四节 审美性学习和审美素质教育研究 第五节 情境教学及其操作体系 第六节 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后师生情感及其交流 第七节 教师情感资质和教师情感教育 第十章 在交往中发展儿童健康的情感 第一节 交往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师生交往与师生之爱 第三节 同学交往与同学友谊 第四节 集体生活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摇篮 后记 试读章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深意切,情趣盎然,情怀满志,情柔如水。在人的一生中,情绕心头,无时不存,无处不在。因此,《情感论》的作者写道:“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少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 然而,情感由于它自身的结构和机能特别复杂,使人难以捉摸。如同奇山美景,深处崇岭幽谷之中,它被浓雾所笼罩,被异常神秘的面纱所掩盖,使人们身居其山之中,不识其山之美,并将奇峰异彩,视为深不可测的鬼谷,望而生畏,行而却步。情感在成人的精神世界中,过去被视为魔鬼,受到禁锢和桎梏;它在儿童生活中,常遭冷漠和训斥;它在教育领域中,被置于偏僻冷落的地方,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正如丹麦心理学家朗格所描述的那样:“情感在心理学中居灰姑娘的地位,为了姐姐——‘智慧’和‘意志’的利益,她不被母亲所喜爱,却被驱赶出去,永远被抛弃。情感不得不寄居在心理科学的偏僻的地方情感在其他领域内的遭遇,也使人寒心。为此,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带着愤懑的心情,为之鸣不平。他在《哲学思想录》中写道:“人们无穷无尽地痛斥情感,人们把人的一切痛苦都归罪于情感,而忘记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乐的源泉使我感到不平的是人们总是从坏的方面来看情感。如果有人说一句话对理性的敌人有利,人们就以为伤害了理性;可是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任何道德文章就都不足观了”。 情感所遭受的种种厄运,其原因很多。这正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孟昭兰教授在《情绪心理学》一书的序言中所分析的那样:情绪和情感异常复杂,无限纷繁,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联系,常常使入迷惑不解,如同“瞎子摸象”。这“除了方法上的困难之外,更根本的问题是从古老的传统来看,无论西方或东方的文化和哲学背景,都把人作为理智的实体来看待,而把情绪看做为生物本能的、似动物的、从而是低下的现象而持有偏见,从历史上就阻碍了对情绪的研究”。 十分幸运的是,近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弘扬,人们生存水平的提高,高技术和高情感的结合,成为时代的福音,生活的主题,新人的标志。为此,人们需要精灵谐舞,在创造高智能的同时,要求培养高品位的情感。人们应当有着幸福烂漫的童年,激情燃烧的青年,成就辉煌的中年,归真享受的老年,使人生的情感在真的追求中、善的氛围内、美的感受里完美地度过她的历程。 为此,我们在展现童年情感发展和教育主题之前,先要对情感和情感的功能作一宏观的审视和微观的探幽。 P1-2 序言 创造完满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信念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和完满的一生,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和完美的人格,千千万万善良的成年人都希望年轻的一代有健全的生命和美好的人生。年长的人们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力劳神,付出甚多,然而许多善良的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往往不能得到健康的结果.年轻的人们常常并不理解这种爱、这种关怀和这种期待,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知识上较前辈同龄期要丰富,但缺少感动之心、感谢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宽容之心、虔敬之心和责任之心。一些人物质充裕、生活顺遂,但不能感受幸福、体验快乐。每日学习,却很少获得认知的喜悦;与人交往,难以融洽无间;更严重的是,一些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负性情绪反应,如自卑、忧郁、厌学、淡漠、孤独、自闭、畏缩,或者烦躁、焦虑、嫉妒,甚至仇视、敌意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孩子们的成长究竟缺少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他们是否感受到成年人的关爱。成年人教育的观念和方式究竟出了什么毛病。瑞士兰德学院院长丹尼什博士作为国际心理咨询专家曾来华演讲,他指出:“我们现在到处都可以遇到一些恐惧、生气、不快乐和焦虑的人。我们必须认真地去面对这一现象,要充分地认识到:如果这类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它们就会转化为暴力,变成破坏性的力量,引起自杀、吸毒或者造成家庭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可以导致身体种种疾病的发生。这样下去,整个家庭和学校,以至整个社会都会造成有害的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忽视人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太严重了。我们必须把人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之中,列入家庭教育之中,列入社会教育之中。”他还提出,在现代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忽略了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包括求爱、求真、求善、求美的需要。是的,随着社会文明、科学进步,人类对自身有越来越多的认识时,我们应当懂得:人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更需要精神关怀;人不仅依赖于理性,同时更多地依赖于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安抚和驱动。“人不仅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更生活在精神世界中;人并不单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去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境之中。”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精神丰富性的生命体,随着人类的成熟、科学的发展、个体的成长,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愈来愈占有主导性的地位。人们在成长中,需要获得爱的关怀、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创造。情感正是人类创造中的一种主体力量。积极、健康而优秀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给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心,促人成长、助人成功。反之,消极、不良的情感品质和低下的情感能力使人生活产生障碍,生命变得黯淡。 教育,不能不关心如何发展孩子们的良好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日本有哲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为缺少情感层面而成为“忘掉了另一半的教育”、“牺牲了另一半的教育”。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不能不追问我们的教育是否使人的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我们不能不深思办教育、建学校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不能再让不健全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方法辜负了我们的初衷,贻误了我们的孩子。80年代中期开始,我俩分别从哲学学科和心理学科的不同知识背景、视野和方法,同时又都以我们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感受,分别研究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发展问题。90年代初,我们分别构建了情感教育哲学和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亲自进行科学实证、实验研究,利用多学科研究的资料提出我们对情感价值,情感教育价值,情感教育目标、过程、机制、途径及其模式的种种看法,形成以下一些基本的认识: 第一,教育应助人成长、促人智慧。人格和智慧的內涵是完整的。古代哲人已经认识到智慧不仅包含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而且包括热情、渴望、追求、同情、关怀等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不仅包括科学(理性)智慧,而且包括道德(实践)智慧。然而现代人却往往把智慧窄化为智能,把智能窄化为知识,对知识又偏重逻辑的、语言的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其他形态。由此造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以及人才观、成才观上的极大偏差。学校教师和家长重视儿童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掌握,而忽略他们情绪、情感的状态和发展。其实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是个体完满生命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品质和能力,它影响着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己的认知和调控、对人的同情和理解、对科学的探索和迷恋、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它涵盖着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自制力、刚毅力、善解人意能力、与人热忱相处的能力以及以博大胸怀去审视人生的超越能力,这是一种完满人格、高尚道德、至尊至爱情操的集合,是完满生命的完美体现。对于儿童来说,其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是他们发展人格和创造人生的基础。打好这一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个性、道德、人格的成长,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与生活幸福,而且是认知学习的效率及其社会功效的真正保证。不关注情感层面,不仅品德、人格不能造就,知识智力上的发展也是难以实现的。 第二,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早期教育,首先是以情绪、情感作为其沟通、表达、联结外部世界的讯号,情绪较之认知,原始作用更早,动力性更强。因此,儿童情绪、情感的开发期应该更早,敏感期、关键期需要及时把握。与知识学习和认知能力发展一样,情绪、情感的发展也需要学习。由于人脑发育结构和神经运行有先天遗传的个体差异,造成人在情绪、情感活动的类型、呈现方式上的差异。但是,除了生理严重缺陷之外,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能发展出好的情感品质和能力,其优劣高低主要是后天教育方式和自我修养程度造成的。就教育方式而言,主要是教育者(包括父母亲人和教师)与儿童是否构成适当的情感应答关系。及时的、细致的、温暖的、信任的、鼓励的情感应答,形成儿童健康的自我感、归属感、依恋感、安全感、友谊感、成功感、自律感等,它们是人能够过上完整生活的重要基础。就自我修养而言,主要是人善不善于将认知活动及其能力用来控制、驾驭自己的欲望和意向系统;同时,人善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去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生活,形成体验,积累情感经验,丰富和扩展自己的情感品质和能力。 第三,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机制和办法。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活动及其经验,其中最为核心的机制是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只关心儿童学到什么知识经验,而且应关心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只关心儿童做不做某种道德的行为,更关心他们对善举善念有没有积极向往的情感意愿:不只关心他们学会什么艺术方面的技能。更关心他们的欣赏口味和情趣如何。我们认为,陈述性的知识是积累的、不断结构化的,情感经验也是积累、不断丰富、拓展深化的。成人要十分珍爱儿童自然、健康的情绪感受,如交往快乐、探索兴趣、审美愉悦以及成功感、同情心、敬畏与羞耻之心等。尊重、鼓励、欣赏这些健康情感本身就是有效的情感教育。同时,也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创造种种教育氛围和场合,让儿童产生各种积极的情绪感受,获得重要的情感经验。我们通过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八大规律,即自然一适应律、感染一情动律、移情一反应律、表达一调控律、体验一理解律、定向一积累律、外化一功能律、内化一人格律。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內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我们确信一个人对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只有重视儿童的情感层面,而不仅仅是认知层面,儿童学习动力和态度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而只有积极学习探索、与人合作并反观自身的愿望不止、热情不息,才是一个人科学认识和道德培养迈向巅峰的可靠保证。正因为如此,当全球开始意识到只有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并重视人的素质教育的时候,一个重视情感发展与教育的热潮在全世界兴起。据悉,美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在进行情感教育,欧洲10多个国家、亚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我国台湾省都分别在七八十年代兴起情感教育。许多成功的教师和成功的家长都是情感教育的能手。 人类正在走向新纪元,未来世纪的明显特征是科学技术日益昌盛,知识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五光十色、相互影响。我们确信,未来时代的教育只有一个选择,即教会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样的教育必然是主体性的和情感化的,即必然要使受教育者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探求动机和合作共事的愿望。积极、上乘的感受、体验是“生命的维生素”;消极、低下的情绪反应是“生命的癌细胞”。创造完满的生命,必须从情感发展入手,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从情感发展契入。我们相信自己正是从完整教育目的出发,从教育过程的內在关系、內在机理上提出情感教育的各种命题和建立信念系统的。这些年,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宣传和呼唤得到了热烈反响和强烈认同,这使我们感动不已,并对情感教育的继续深入和精细性、开拓性研究充满信心。 本书是我们在经过10多年研究、写出《情感教育论纲》、《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初探》等专著和百余篇论文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以较多教育的实例来表达情感教育观念、传递情感教育经验。虽不是纯学术著作,却有理论激情;虽然选用了不少资料,却有理论概括,不仅可以指导人们怎样从事情感教育,更能引导人们思考情感教育。我们希望本书成为家长、老师学习情感教育的一本基础性教材。 后记 我们在和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接触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望了解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和有关情感教育机制的迫切心情。许许多多教师和家长热切地希望我们将合作研究成果写成专著供大家阅读和参考。这种恳切、盼望和期待使我们为之感动。 书稿的内容力求反映世纪之交经济高速度、科技高发展对人们生命价值高品位和情感发展高素质的时代要求,力求反映情感教育哲学、情感发展心理学和情感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也尽量将我们自身的研究成果作一汇报,并对未来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景作一展望。在文风和写作特点上,力求文笔生动活泼,朴实无华,简明扼要,有情有理,融科学性、可读性和操作性为一体,愿它能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喜爱。我们在撰写中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成果,还直接参与了情感教育的实验指导。但鉴于我们自身的水平限制,加上其他事务缠身,书稿难免会有错谬不当之处,敬请师长、同仁和读者朋友们批评赐教。 我们要感谢不少专家教授在写作中给予的鼓励和帮助。李吉林、倪谷音、刘京海等特级教师将他们在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方面的新经验无保留提供给我们。感谢无锡师范附小、南京琅琊路小学、南通师范二附小、镇江宝塔路中心小学、丹阳师范附小、江阴实验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浦东明珠小学、南市区蓬莱路二小、闵行区实验小学等学校给予本课题实验研究的贡献。上海宝山进修学院特级教师仇佩英和红星幼儿园刘政园长在“情感教育课程化研究”中所取得的可贵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可操作的经验,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还要感谢张文雅老师在书稿誊抄中所付出的劳动。 情感教育之研究,如同花蕾必将怒放于明天。为此我们将继续耕耘,潜心探索,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