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全书,两个留学生是牵引故事发展的脉络,通过他们两人的奇特爱情经历,寻找出我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因此,小说有虚实两个部分,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是虚构的人物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皇朝的崩溃(1894-1910东亚风云三部曲第1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兴勇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综观全书,两个留学生是牵引故事发展的脉络,通过他们两人的奇特爱情经历,寻找出我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因此,小说有虚实两个部分,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是虚构的人物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视野广阔,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第一部以满洲为主要活动场地,通过两个贵族家庭的悲欢离合,重现了从1894年到1910年中国近代的历史,着重描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之役等历史事件。除描述满清帝国的衰落,揭露日本和沙俄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外,以浓墨重彩描写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卫国抗敌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本书试图通过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这些大转折事件,从新的角度来复述历史,找出这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书中通过两个留学生的奇特的爱情经历,以及他们的曲折而不平凡的命运,反映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书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只有玉真、阮少武、晓倩、素亲王、宝珠格格、夏瑜以及杨梨华等人物出于虚构。但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这些人物是有可能产生的。 目录 序幕,织田信长路遇异物丰臣秀吉兵败鹭梁 (1) 第一部 皇朝的崩溃(1894~19lO) 第一章 叛逆女轻生获救 日本国强盛外侵 (3) 第二章 闻肉香识破女儿身跳冰湖反抗指腹婚 (10) 第三章 痴儿女重演梁祝姻缘镜花缘再现日本列岛 (17) 第四章 旅途中忽逢热心旅伴车厢里惊见高丽美人 (19) 第五章 防游女不准外宿错中错凰凤同巢 (25) 第六章 大款愿做柳下惠王子疑是同性恋 (28) 第七章 施诡计公主遭轻薄情太切浴室起风波 (31) 第八章 士可杀不可受辱爱转恨舍身跳崖 (41) 第九章 袁世凯擅启边衅甲午年中日交兵 (44) 第十章 酒楼上日特谋劫武官战火中巍武喜娶美女 (47) 第十一章 聂总兵请求撤队内渡清政府错失有利时机 (53) 第十二章 高升号清军殉难成欢驿壮士捐躯 (56) 第十三章 左宝贵誓死保卫平壤叶志超畏敌弃城逃遁 (59) 第十四章 空前惨烈中日黄海大海战以弱敌强北洋苦战五小时 (63) 第十五章 野心毕露鸭绿江吟歪诗惨绝人寰旅顺口大屠杀 (67) 第十六章 日酋计骗李京淑英雄深夜救美人 (71) 第十七章 情绵绵昏迷转苏醒爱切切恩人变新娘 (75) 第十八章 红绡帐里温馨姐圆夙志锦衾被中痴情客得美境 (80) 第十九章 阮少武不当亡国奴李鸿章东京遇刺客 (87) 第二十章 色狼作恶终遭报京淑火烧慰安营 (97) 第二十一章 阮少武挖金成富康有为变法维新 (101) 第二十二章 谋革新贵妃辅佐弱主挽危亡郡主求见军头 (108) 第二十三章 南海谋刺西太后军机夜访袁世凯 (120) 第二十四章 维新党败于袁本初铁腕光绪帝难敌老佛爷手掌 (127) 第二十五章 王大侠救皇帝功败垂成六君子菜市口英勇殉难 (132) 第二十六章 阴差阳错康有为死里逃生伸张正义白利南智斗蔡钧 (136) 第二十七章 梁启超乘船脱险巧玉真勇退追兵 (144) 第二十八章 两肋插刀志士酬故友情侣重逢破镜难复圆 (150) 第二十九章 风波太险恶满洲之旅仗义救旅伴玉真失身 (162) 第三十章 义和团攻击洋教朱红灯誓不反清 (180) 第三十一章 藕断丝连阮郎又求爱事过境迁佳期难再得 (189) 第三十二章 端王伪造归政檄太后宣战十一国 (198) 第三十三章 张船夫乘坐八人大轿聂提督血战八国联军 (211) 第三十四章 汉口自立军密谋勤王京城五大臣喋血街头 (216) 第三十五章 联军人京甘军抵抗到底慈禧西逃珍妃投井殉国 (223) 第三十六章 伤时事玉真投海留遗书故友心碎 (230) 第三十七章 阮君再次堕情网格格串演柜中缘 (236) 第三十八章 黑龙江畔华人惨遭大屠杀长白山下俄军耍赖不撤兵 (248) 第三十九章 八角台匪首虚位让贤新民府马贼接受招安 (259) 第四十章 袁世凯当了大清宰相西太后不再妄作主张 (272) 第四十一章 争满洲日俄开战北极熊南下受挫 (274) 第四十二章 夺高地滥用肉弹总司令痛失两儿 (277) 第四十三章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黑龙会提供集会场 (282) 第四十四章 陶然亭烈女唱悲歌北京城义士写遗书 (292) 第四十五章 吴樾舍身炸大臣少武牵连入死牢 (298) 第四十六章 王公使用美人计肉弹胜过真子弹 (302) 第四十七章 晓倩不愿作晴雯艰辛历尽大团圆 (306) 尾声 温柔乡白日惊梦革命党云集华中 (311) 历史大事记 (317) 后 记 (327) 试读章节 阮少武又回忆起今天与爱新觉罗·玉真的结识。他对玉真的感觉很好,心里总忘不了这个小弟弟,说实话,很是喜欢他,但内心里的感觉却有点异样,非常微妙。首先,觉得玉真太柔弱了,缺乏男子的气质,但转念一想,这可能是此人在王府长大,养尊处优的缘故吧。然而,让他长久地回味和颇为疑惑不解的是玉真脸上的甜甜的微笑和身上的脂粉香,难道这都是这个小弟弟的。凭过往的经验,似乎只有女人才会给他这样的感觉和印象的呀!他反复向自己提问,莫得其解。 于是,阮少武心头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位名叫玉真的贵族是不是女孩呢? 阮少武年方二十,尚未婚配,他并不深入了解女性,因为他没有与女性肌肤相亲和耳鬓厮磨的机会。 但由于他生长在有钱的人家,家中奴仆成群,其中既有男奴仆,也有女奴仆,他通过对那些年轻的女奴仆(中国人称其为丫环)的观察,他多少知道女人是什么。 他知道女孩的皮肤比较细嫩,毛孔较小,茸毛较细。他也知道女人的臀部较宽,没有喉结,说话的嗓音较尖细。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区别是,女人有隆起的乳房,男人没有。 他也知道女人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特别是少女身上气味更浓,这可能和女性的特殊的内分泌腺有关。文学家有的把这种气味称作“肉香”。据说清朝初年宫廷中有一个妃子身上的气味特别香,故而称之为“香妃”。 在《战争与和平》里,男主人公梅公爵就是在舞会上闻到了华伯爵小姐的肉香,才决定娶她为妻的。 女人的气味,特别是少女身上的浓郁的香味常常令男人倾倒,无法控制自己。 今天,阮少武就从满清贵族玉真身上闻到了这种女人特有的气味,他的嗅觉器官特别灵敏,他感到,这是处女的性腺散发出来的令人心旌摇荡的香味,他一闻到这种气味,顿时热血沸腾,产生强烈的性爱欲望,如此陡P11然的动情对他这个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的富家公子来说,是十分自然的事。 阮少武就是根据自己这种本能的感觉,再加上细心的观察,推测玉真可能是个女孩。 他发现玉真的皮肤不但细嫩,而且无比洁白,邀不但是出身高贵的象征,而且证明了她的女儿身。此外,他还发现玉真的胸脯隆起,可见衣裳后面必然隐藏着乳房,她说话的声音尖细响亮,悦耳动听,俨然是一副女人的嗓子。尤其可惊的是,他还发现玉真的耳朵上有耳环孔,她不是女人是什么? 他又想,如此这般胡猜下去,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试探一下她的口气。于是,在舱房休息一下后,他便迈步向玉真的舱门方向走去。仿佛那边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不由自主地走向那儿,即使这样做有点鲁莽和失礼,也顾不得了。 这边玉真回到自己的舱房内,侍女晓倩劈头就问:“大小姐,蓬莱仙岛为什么还没有到达呀?真令人等得心焦。” “还远得很呢?”玉真本来是怀着怅惘的心情回到舱房的,但听到侍女提出这么个天真可爱的问题,也不由地噗哧一笑。 这样的问题虽然很简单,回答起来却不容易,需要思考。 “究竟还有多远啊?”晓倩皱着眉头问道。 “你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玉真问道。她见晓倩颔首说读过,便继续说:“你记得其中的四句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你要知道,蓬莱仙岛在远处海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啊!” “可秦朝那时候,徐福不是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坐海船乘风破浪,找到了蓬莱仙岛,并建立了日本国吗?唐朝那时候,安禄山作乱,杨贵妃遭马嵬坡之变,逃离中国,不是也达到了蓬莱仙岛日本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到达呢?” “我们能不能到达,要看造化,大海茫茫,有造化就能找到仙岛,没有造化就找不到。” “你的话真令人难以捉摸。”晓倩十分扫兴地说,“照你这么说,如果我们没有造化,就该在海上永久漂流了?” “你放心吧,我们会拢岸的,可是,天晓得,也许你上岸一看,我们到达的并不是仙岛,而是一个比我们的故乡更糟糕的地方。”玉真说,她的话流P12露出一种灰心丧气的情绪。P13 序言 “别让我十万兵士成为海外孤鬼!”说完,丰臣秀吉头一歪,魂归西去。 公元1598年,日本京都南郊桃山的一处极为奢侈豪华的宫殿里,一间装金铺银的卧室中,躺着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他骨瘦如柴,神情沮丧,万念俱灰,气息微弱,快要离开人世了。 他睡在一张中国式的精雕细刻的龙凤床上,身上盖的是贵重的中国丝绸做成的锦被。他房间里陈列着许多奇珍异宝、玉器古玩、名人书画,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他的身边,站着五位日本政界最有权势的人物,为首的是江户幕府的首领德川家康,只听见家康开口问道:“丰臣秀吉大人,您还有什么要嘱咐我们的吗?” 丰臣秀吉张开茫然无神的眼睛,望了望四周,然后伸出枯瘦的手,作了一个手势,示意德川家康附耳过来,然后微动着嘴唇,用细微的声音说: “别让我十万兵士成为海外孤鬼!”说完,丰臣秀吉头一歪,魂归西去。 丰臣秀吉——这个一度藐视五洲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阀,是在万分遗憾中离开这个世界的。 他是个政治、军事上的暴发户,一生事业无比辉煌,武功显赫,由一个路边弃儿跃升为统一日本的泰政大臣。可在他生命的晚年,由于一念之差,出兵朝鲜,铸成了千古大错,不但断送了他一世英名,使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抛尸海外,给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留下了永久的耻辱,而且使长达千年的中日友好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他弥留期间,在他逐渐模糊的脑海里,闪过一幕一幕他一生的主要经历: 他生长在日本尾张国,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他忍受不了继父虐待,愤而出走,四海为家。仗着一身鬼精灵,倒没饿死。 他经常看见武士腰佩大刀,趾高气扬,心中羡慕不已。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各地的守护长官都割据一方,连年混战。 尾张国的守护织田信长,身高9尺,头大如斗,留两撇胡须,怀一颗统一日本的勃勃野心,他扯起“天下布武”的旗号,养精蓄锐,坐待时机。 年幼的丰臣秀吉得知织田信长的大名,便想入非非,几次求见,吃了闭门羹,便想出一个计策。 织田信长尚武,好游猎。一日打猎归来,收获颇丰,猎获十几只山鹿野鸟,心情舒畅。正行走间,却猛然发现路旁有个异物,不禁勒马要看个究竟。刚停下来,异物忽然动了一下,扬起一张脸,信长不禁一愣。却说这张脸,三分像人,七分像猴,动一动有千百道皱纹,头上红发蓬乱如麻。信长纳闷,大喝一声:“什么东西?” “大王”没想到这异物会说话,是个小童。“它”就是年幼的丰臣秀吉所扮。信长是个怪人,见到这副尊容,先自暗暗称奇,再让小童站起来,身长仅信长的一半有余,活脱脱一个猴子。信长甚感有趣,便把小童带了回去,让人专门给他穿鞋换衣,又洗浴干净,留在身边听候差遣。 信长自从收留这小童后,便福星高照,武运亨通,一举打败了相邻的今川义元、武田信玄和北条氏康的联军,将为首的今川氏一刀斩为两段。 此后,织田信长与强大的德川家康结盟,进占美浓国,又人京都,挟持天皇与将军,号令天下。1575年,信长与家康依靠3000枝西洋枪,一举消灭了武田氏称雄天下的骑兵队。击灭武田氏后,织田信长一统天下似已水到渠成。 而早先被信长收留的小童,如今已成为一员武将,早已今非昔比,八面威风。由于接连被信长提拔,人们都叫他藤吉郎了。在一次攻打美浓的战斗中,信长被围,情况危急。藤吉郎带领数人,在外围摇旗呐喊,以为疑兵。美浓军害怕两面受敌,急忙撤退。藤吉郎这次救主有功,被赐姓羽柴,大名秀吉,此后,羽柴秀吉连立战功,颇得信长信任。公元1582年,秀吉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讨伐毛利辉元。 毛利家拥有西日本国7国,人多势众。毛利氏调集大军,阻击秀吉。两军势力相当,互有胜负,战事便拖了下来。秀吉忙向织田信长求援。 织田信长接到飞报,急调手下得力大将明智光秀率领精兵,火速前去支援秀吉。 明智光秀为人奸诈,手中一有重兵,便欲取信长而代之。当他得知当天夜晚信长宿于京都本能寺,身边守卫甚寡时,便下令向西增援的队伍调转头来,直扑京都本能寺。 公元1582年6月2日黎明,光秀包围了本能寺。织田信长在重围之下,拼命冲杀,身负重伤,手下的亲兵也全部阵亡,他只好引火自焚而死。 6月3日,秀吉从逃命出来的信长家臣口中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不由捶胸顿足,号啕大哭,诸将亦无不悲泣。正哭号之际,秀吉忽止悲声,道:“兵贵神速,刻不容缓。”立刻派出使者,与毛利氏议和停战。同时拔营起寨,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往京都。 明智光秀已派出使者联络毛利军,欲与毛利氏前后夹击,一举消灭羽柴秀吉,不想没几天,秀吉大军已压境,原来,他的使者已被秀吉军捕获,联络毛利氏夹击秀吉的计谋落空。6月12日,光秀、秀吉两军决战。光秀军队不敌,迅速溃败。光秀本人万念俱灰,抽刀切腹身亡。 秀吉为主报仇,声威大震,各路诸侯纷纷归顺,秀吉又粉碎了几支叛军,便着手统一日本的大业。1585年占四国岛,1587年荡平九州岛,1591年征服奥羽,日本国终于统一于秀吉刀剑之下。 这秀吉既已武功赫赫,朝廷褒奖有加。1586年朝廷任命他为泰政大臣,赐姓丰臣,全名丰臣秀吉,一班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拜倒在他的门下。 且说这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便把目光转向海外,决定征服中国。他压根儿就瞧不起明帝国,说:“什么大明帝国,不过文人长袖,弱不禁风,我日本刀剑锐利,武勇刚健,号令一下,俺部下率大兵掩杀过去,还不是势如破竹,风卷残云一般吗?” 一天,丰臣秀吉在家闭目养神,神思便飞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华土地上。飘忽问,他飞越浩瀚东海,似已经踏上了明朝的国土。但见中华一片锦绣河山,四百军州富饶壮丽,一班明臣都贪生怕死,对他敬若神明,情愿臣服。秀吉手舞足蹈,思量着封其养子、功臣于北京四周,移天皇于北京,自己据守宁波,再亲率大军,去进攻更远的印度。正得意之时,夫人淀姬的叫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揉揉眼睛,才发觉是黄粱一梦。 丰臣秀吉心中的征服中国情结无法消释,他知道,从海上进攻中国东南沿海的富裕地区是无法成功的。那是中国的腹地,有重兵镇守,很难建立根据地。早在西历1564年1月,日本海盗在明朝将领戚继光的打击下,就曾大败而逃,并从此放弃了在中国东南沿海继续骚扰的念头。丰臣秀吉知道,惟有利用朝鲜这个跳板,才能侵占中国。先占朝鲜,再夺满洲的辽阔河山作为根据地,就可以轻易攻占北京了,当年在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国的鲜卑人就是这么干的。主意已定,他便行动起来。部署军队通过朝鲜进攻中国。丰臣秀吉进入朝鲜之前,先给朝鲜国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即将部署一支大军,攻打大明帝国,我要让中国四百州的上空,通通布满我的宝剑的白霜般的冷光,我希望朝鲜能做我的先锋。鉴于我与贵国的友谊,当我进攻中国之时,愿您领导下的军队能捷足先登。” 朝鲜国王比丰臣秀吉更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他在回信中说:“入侵中国的计划,对阁下来说,好比是以管观天,以蠡测海,或者好像一只蜜蜂想透过龟壳刺疼一只乌龟,是万万办不到的。” 但丰臣秀吉可没这么明智,他扬言说,“对我来说,征服中国是唾手可得的事,这好比用手卷起一张芦席,然后夹在腋下那么容易。” 于是,1592年,丰臣秀吉命17万陆军和水军侵入朝鲜。日本军队于釜山登陆后,兵分三路,取汉城,占平壤,长驱直人。朝鲜两王子被俘。国王狼狈不堪,一口气狂奔至中朝边境义州城,连派数人向明朝告急。 却说一日,明神宗升殿,一大臣奏报朝鲜火急。神宗闻言,大怒道:“那倭国敢如此妄为,实在可恶可恨。哪位将领愿率我大明铁甲踏平倭国?”宋应昌出班奏道:“臣等愿往。”遂率兵5万,以辽东总兵阮企芳为先锋,前往朝鲜助战。 那阮企芳是宋朝梁山泊英雄阮小七的后代,勇猛非常,他部下乃正义之师,士气高昂,他率部渡过鸭绿江后,与朝鲜军合兵一处,猛攻日军。日军战线太长,抵挡不住中朝联军的攻势,平壤、汉城先后失守。丰臣闻讯,忧心如焚,眼睛转了许久,心生一计,还是来个缓兵之策吧!乃授意议和。 神宗听说日本要和谈,哈哈大笑:“日本议和,那就依他,停战吧。”遂命沈惟敬等赴日谈判。这沈惟敬乃出身浙江的游说之士,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日本人十分敬服。但丰臣秀吉提出要求割让朝鲜4道给日本,沈惟敬巧妙应付,使其无法得逞,反而从日本官员小西行长手中弄到了一份丰臣秀吉的降表。回归本国。 明神宗接到丰臣的降表,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这封诏书送到日本,气得秀吉暴跳如雷。他在日本列岛到处招兵买马,操练军士,还派了许多暗探去中国侦察明军虚实。1597年,他发兵14万,再攻朝鲜,明朝举全国之兵驰援朝鲜,重创日本军。 1597年11月,在鹭梁海面,500艘日船与中朝水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战,日方主帅是悍将岛津义弘,中朝联军由陈磷、李舜臣、邓子龙、阮企芳等指挥。但见辽阔的海面上喊杀声震天动地,战船你来我往。李舜臣的指挥船被数艘日船包围。他奋力砍杀,毫无惧色。不幸的是,邓子龙的战船起火,为敌所乘,遂战死;李舜臣赴救,亦死。但中朝官兵仍不气馁,在阮企芳的率领下,英勇奋战,杀敌无数,日军战船愈来愈少,全部逃回日本。 日本人撤离朝鲜前,杀害了38700名中国人和朝鲜人,并把受害者的耳鼻割下来,带往日本。丰臣秀吉见此,狂笑不止,命人把耳鼻埋葬在京都方广寺,名日“耳冢”。“耳冢”旁就是巨大的如来佛像,形成明显的讽刺。这个可怕的坟墓保存至今,既是日本武士残暴行为的纪录,也是丰臣秀吉向外扩张失败的标志。 丰臣秀吉死时,依稀看见了他的恩公织田信长的身影,耳畔仿佛听见恩公在告诫他说: “千万不要入侵中国,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母国,侵略自己的文化的根源地,是不义之举,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国幅员太广大了,她的文化无比精深,日本若想吞并中国,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丰臣秀吉死后300年内,德川幕府始终记取丰臣失败的教训,不敢侵犯中国,但随着德川幕府的倒台,天皇皇权的勃张,侵略中国的野心又死灰复燃。 后记 本书是1998年春季开始酝酿的,大约于1999年初开始动笔写作。历时三年半才全部写成。 这是一部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直至日本投降的历史小说,跨时五十年,笔者不揣冒昧,执笔承担这一颇难胜任的写作任务。 要写一部反映一个伟大的国家五十年风雨历程的长篇小说,又不能隐去时代背景,不能忽略每一件历史大事,写作起来的难度确实很大。主要是历史人物太多,史事太复杂,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人口占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它当时是帝国主义抢夺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怎样在列强的垂涎、虎视中生存下来,成了国内的许多爱国志士面对的最大难题。因此,这五十年绝不是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的五十年,而是充满了各种内忧外患、惊涛骇浪、暴风骤雨、生死搏斗的半个世纪。这个国家遇到的是五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大转折,又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心。其间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牺牲的先烈数以亿万计。执笔者稍一疏忽,就有失实之虞,就会对不起为国献身的众多仁人志士。所以笔者写作时百倍小心,每写一件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都必须翻阅许多典籍和原始资料,力求能客观地反映这段可歌可泣的救亡图存的血泪史。 因为本书牵涉的时间太漫长了,叱咤风云且不可忽略的人物不可胜计,因而对每一个人物,包括用来贯串全书的主角在内,都不可能进行细致的描写,只能走马观花地粗粗描述几笔。这是笔者写作中深感遗憾的,也是必须敬请读者诸君体谅的。不然的话,这部书写一百卷也写不完,恐怕会达到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样大的篇幅。世界文学史上不乏史诗般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战争风云》、《静静的顿河》等,这些经典既全面记述了历史,又细致描述了人物,笔者绝没有将拙著与这些经典相比的意思,但要请读者诸君注意的是,以上经典涉及的年代都只有三四年,不像本书涉及的时间之长竟达到五十年。除此之外,本书的主要人物还分属中国、日本、俄国等多个国家。这绝不是一部描写儿女之情的《红楼梦》,而是一部涉及东亚国际关系的政治历史小说。 对于本书的情节,笔者曾和两位资深编辑杨嘉音先生、张以文先生座谈讨论过几次,杨先生和张先生都曾提出许多极其宝贵的设想,并为笔者组织编排情节时所采纳,在这里特别表示谢意。 湖南图书馆自学室的何佳同学为本书的第一卷的个别章节作了细节加工,一并在此表示谢意。 我是日本侵华的直接受害者。1944.年,我的家乡湖南邵阳沦陷日寇铁蹄之下,我年方六岁,随父母逃难到湖南新化,被日军围困,我惟一的胞兄吴兴智只身突围逃难到贵阳,危急中寻得一条出路,可从此亲爱的胞兄就在贵阳创业,我和他天各一方,60年来极难相见。最近我特地来贵阳探望重病的哥哥,乘间访问贵州人民出版社,该社文史编辑室主任李立朴先生独具慧眼看中了我的这部小说,我在庆幸自己的多年力作终于找到出路之时,忽然获得胞兄病逝的噩耗。胞兄吴兴智是高级工程师,为贵州省电力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对他的逝世感到无限惋惜和悲痛,谨以此书作为献给他的永恒的纪念。 吴兴勇 于德雅村2002年6月8日写成 2005年4月23日改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