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词新读
分类
作者 杨柳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你可以无障碍阅读到唐宋词的“葵花宝典”:词的发展史,代表人物和流派及其代表作,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经典名篇品读,词学名词解释,词人小传。该文本轻松时尚,妙趣橫生。品读宋词如同欣赏古典美女,少了些枯燥,多了些享受。此外,穿插全书的“小贴士”,提供了大量的词学知识、词坛逸事,使你感觉自己成了”宋词通”。

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许多当代流行歌曲的背后总是晃动着宋词的影子。本书还可作为高考语文之“诗歌欣赏”的辅助读本:注释、花絮、简析、今读BBS——从语言到艺术意境、表达技巧、主题和作者观点的全方位解读。

内容推荐

唐宋词作为古典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和审美。而今后现代了,戏仿宋词成为时尚。读着网上和手机里一首首搞笑的“新词”,会心一笑之余,你是否也想一试身手?

可是,词是什么?它是如何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在唐宋词历史上,有哪些划时代的人物和流派?他们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如何写作和欣赏?那些耳熟能详的词作以及似曾相识的词句的背后有着什么故事,传达了怎样的意境?古人和当代词学专家是如何评价的?唐宋词对今天的流行歌曲有什么影响?对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杨柳的《唐宋词新读》帮助你解开所有的疑问,带你领悟唐宋词的美和魅。

目录

前言

品读宋词 倾听心语

词史篇

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第一章 词的生成、传播和美学特质

第一节 词的生成和传播

第二节 词的美学特质

第二章 温庭筠和唐五代词

第一节 唐代词

敦煌曲子词 李白 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花间词

温庭筠 韦庄

第三节 南唐词

冯延已 李璟 李煜

第三章 柳永和北宋前期词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

晏殊 晏几道 欧阳修 张先

第二节 市井词人:柳永

中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第四章 苏轼和苏门词人

第一节 天才词人:苏轼

第二节 苏门词人

秦观 黄庭坚 贺铸

第五章 周邦彦和格律词

第六章 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第一节 旷世才女:李清照

第二节 南渡词人群

向子□ 朱敦儒 陈与义 张元干

第七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别立一宗的“稼轩体”

第二节 辛派词人

张孝祥 陆游 陈亮 刘过

第三节 辛派后劲

刘克庄 刘辰翁 文天祥

下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第八章 姜夔和姜派词人

第一节 姜夔:“清空骚雅”

第二节 史达祖和吴文英

第三节 姜派后继

周密 王沂孙 张炎 蒋捷

词心篇

第一章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风流浪子型

第二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超旷智者型

第三章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闺阁才女型

第四章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失路英雄型

第五章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

——姜夔骚雅清客型

词艺篇

第一章 词的字法,句法艺术

动词 形容词 虚字 叠字叠句 领起句 透过句 翻转句 折深句

第二章 词的章法艺术

起结 过片/换头 顺逆、错综 “空中荡漾”

第三章 词的笔法艺术

点染 显隐、曲直 离合 虚实、疏密 巧拙 推挽 呼应

第四章 词的写景抒情艺术

写景如画 抒情动人 “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作篇

第一章 谈情说爱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温庭筠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韦 庄 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柳 永 锦堂舂(坠髻慵梳)

张 先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鷓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王 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秦 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 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周邦彦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李清照 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程 垓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陆游 唐婉 钗头凤(红酥手)(世情薄)

姜 夔 长亭怨慢(渐吹尽)

吴文英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吴文英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第二章 伤春悲秋

张 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 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 殊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 祁 玉楼舂(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釆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秦 观 望海潮(梅英疏淡)

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刘克庄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第三章 咏怀言志

李 煜 虞美人(舂花秋月何时了)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 轼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 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辛弃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第四章 咏史怀古

鹿虔辰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 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第五章 咏物抒怀

苏 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 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 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贺 铸 芳心苦(杨柳回塘)

周邦彦 六丑(正单衣试酒)

姜 夔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王沂孙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附录

附录一 词学名词解释

附录二 词人小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语

在没有宋词唱响的年代

试读章节

一、“花间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花间集》的开篇词人,入选作品66首。据《旧唐书》等记载,温庭筠貌丑、不修边幅,但才思敏捷,八叉手即能成八韵,时人称为“温八叉”。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喜欢出入秦楼楚馆,“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被人视为“无行”文人,但他并不以为耻,反而成为词史上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他写出的那些让传统文人侧目的艳词,偏偏热行天下。温庭筠当之无愧地坐上了“花间鼻祖”的宝座,整个唐末词坛因而洋溢着芬芳撩人的春意。

温庭筠的代表作有《菩萨蛮》十四首,其中第一首是《花间集》的开篇之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坞。这首词描画了一个慵懒娇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词笔艳丽细腻。金色朝阳辉映金碧画屏,如云黑发与香雪白腮互衬,美人镜中照花,鲜花与人面重重相映,漂亮的绣罗襦上新贴有金鹧鸪,都是富贵华丽的唐代仕女画的基本元素,色泽明艳,图案绮丽,形象精致,富有感官性。美人“懒起”、“弄妆”的细节动作以及结句“双双金鹧鸪”都透露出她内心的孤单寂寞,含蓄曲折。词风铱艳香软,意象繁密迭出。词调两句一转韵,或平或仄,节奏纡徐回环。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首纯写美人梳妆的艳词,因为词中“蛾眉”、“照花”、“绣罗襦”等语码所蕴含的丰富语义,而被清代词评家张惠言读解成:“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对这种论词主“意内言外”、重比兴寄托的观点,王国维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固哉,皋文(张惠言)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人间词话》)

这首词代表了温庭筠词的主要特点:题材狭窄,所写几乎都是“艳科”——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之情;词里充斥了玉钗、翠钿、眉黛、蕊黄等女性装饰类词汇,直诉人的感官;多描绘女子的体态、衣饰及一些外在举止,作为男性主体“看”的客观对象;主人公一般闭锁在狭深的闺阁庭院里,吟唱着精妙绝伦的绮怨之思;主要靠暗示等艺术手法,造成深隐含蓄的审美效果;词风铱艳细腻,绵密隐约。

但温词风格并不单一,有境界阔大的描写,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之二);还有一些清新疏朗之作,比如《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又如《菩萨蛮》第十一首中的名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雨后斜阳、杏花零落,意象凄凉而又艳丽,渲染了词中女子满怀的愁绪。一个虚字“却”将原本意象密切的组合拉开了距离。

再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下阕是疏朗流畅,写愁的绝唱,历来备受赞叹。夜雨梧桐,只管点点滴滴,却不知触动了秋闺里离人的愁绪,她独自听着滴滴雨声,一夜辗转到天明。“夜雨”与“梧桐”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愁情,情调疏畅,一片烟波浩渺。这三句一气读下,其音韵之美,有如雨声点点,打在唇间、心上。清人谭献评析:“(下阕)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道出,亦书家‘无垂不缩’法。”如果将上下阕连起来看,词写相思,上阕浓密,下阕疏淡,恰好相映成趣。

温庭筠以个人富赡的才力,确定了词的体制和风格,写出了最为应歌当行的作品。在时代的风云流转中,温词独放异彩,后人纷纷仿效,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笔者《论温庭筠词》:

美人照花前后镜,寂寞深闺形影零。

花间鼻祖何所似?庭中孤竹袅娉婷。

         P015-P016

序言

    品读宋词 倾听心语

一、后现代了,何不戏仿宋词?

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读宋词?

——老有人上下打量我,像看出土文物,如此这般“不耻下问”。我抖抖身上的土,呵呵一笑,回答,后现代了,怎么啦?

后现代了,以颠覆传统为乐。经典的文学作品要么被大话搞笑,要么受到空前的冷落。那些活了一千岁的宋词该不会被新新人类当成腻腻歪歪的老古董扔到垃圾桶去吧?不,恰恰相反,宋词,是一种十分吸引眼球的网络流行文本,不过,不是因为经典的魅力,而是因为它经典的文本形式和琅琅上口的韵律可以用来滑稽模仿,是网上文学中青年等一干人马灌水时“玩酷”的娱乐材料。点击一个样本给你看看:“说说笑笑,骂骂咧咧,吹吹侃侃哨哨。讲武谈文研性,雾山云罩。鸡毛蒜皮鸟事,女儿家,长篇大套。抢座次,愣头青,自许大葱谁尿?网上贴图真妙,随你看,妞妞不觉羞臊。守着床儿,独自怎生睡觉?失眠更思美女,大英雄,匪胆色貌。这豪气,怎一个淫字可道?”这个“骂骂咧咧”有些歪才的家伙叫“插一腿”,一看就知道戏仿的是李清照的千古名作《声声慢》,题目叫《网匪》,用这么匪气十足的板砖来拍那些无耻网匪,想必也是以毒攻毒的一个险招。这种用现成的“老瓶”装上新锐、反讽或搞笑的“新酒”,很能博得网友们的哈哈大笑,浪得一片泛滥成灾的狂顶。

短小凝练有韵律的宋词,还在手机短信里派上了新用场。比如中秋到了,朋友的祝福一秒钟就飞到了手机上:“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只知比蜜甜。我欲送饼给你,又恐相隔太远,你不能尝鲜。起身发短信,祝福在人间——中秋快乐。”“戏仿成风”的后现代,苏东坡的中秋绝调变成了消费社会的幽默段子。短信这般“飞短流长”,月饼这般“花花心肠”,宋词这样“火”,这样“借尸还魂”,这样非正常地被传播和接受,老夫子们该大趺眼镜吧?这到底是宋词的“祸”还是“福”?

宋词原本的花容月貌,被弄得面目全非,花姑娘统统抹上炭灰了,我们到哪里可以找到那一位原汁原味的古典美女?古典美女跟恐龙一样成灭绝性物种了吗?现在只有另类的“野蛮女友”、火爆的“超级女声”才是男孩子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吗?我们不妨打开一部宋词,看看活在宋词里的美女。

二、活色生香的宋词美女

词,天生风流。酒宴歌席旁,听美女弹唱,鲜花、美女与爱情,风光何等旖旎。解放了的词体如美人,尤其擅长歌唱美女。宋词里的美女或娇或媚,风情万种,一个个活色生香。

1.慵懒忧郁美

翻开《花间集》,第一首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活画出一个慵懒香艳的贵族妇女,俨然一幅唐代著名画家周防的簪花仕女图。从此,词中猛刮“慵懒风”,女人一犯相思病,肯定是浑身慵懒、没精打采的,比如贵族名女人李清照在丈夫离家时也是整日价恹恹的:“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凤凰台上忆吹箫》)连柳永笔下的市井妇女也是懒懒的无情无绪:“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定风波》)女人的相思慵懒病早在《诗经·卫风·伯兮》就得了,那一位“首如飞蓬”、“甘心首疾”的卫国妇女,就成了闺怨女子的老祖母。据说汉代美女赵合德首创了“慵来妆”,楚楚惹人怜,叫汉成帝难以自持。即使是盛世大唐,连倾国倾城的国色美女杨贵妃也要“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集万千娇媚于一身,真是懒洋洋,国无双。五代开始,女子时兴缠足,女人的“弱不禁风”,在男人眼里看来有一种别样的说不出的娇媚。这种“以懒为美”的“病态”审美心理与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当时柔弱的时代精神不无关系。  2.艳丽性感美

女人的美艳与性感,自然是最让人心旌摇荡的一种美。贺铸的名词《薄幸》上半阕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女子的艳态:

艳真多态,更的的频回眄昧。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男双带。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她的艳丽婀娜、性感撩人,活脱脱地画在纸上。两人邂逅,她频频回头,眉目传情。斜月朦胧,画堂幽会,她轻顰微笑,百般娇媚;香罗偷解,娇羞梦隋。难怪清代著名词评家要赞叹她“风致嫣然,低回往复,妙绝古今”。这般天生尤物,可能只有在宋词里才会艳光四射。即使是瞧上第一眼,也会惊为天人。比如周邦彦的《拜星月慢》一词就记录了这种阳光灿烂般的奇妙感觉:“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刹那间的相逢,凝眸相视,顿时觉得天蓝蓝光灿灿,突然被爱情击中。这可能是宋词里最美艳的笑容、最致命的吸引吧?

3.淡雅自然美

女性的美,或浓妆或淡抹,千姿百态,正如牡丹艳丽、菊花淡雅,人各有所爱。宋词里的美女更懂得那一抹淡淡的随意点染的风情。比如张先的《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她不经意的打扮,就像淡淡的春天里,一株素雅的花闲闲地开放,更显自然淡雅。她的衣裙染着云彩,飘逸美丽,像是昨日从云雾缭绕的山上飘然而来,“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结句的比喻,更凸现了词中美女飘飘欲仙的自然之美,尤其让人神往。初次相见,词人怎不怦然心动?秦观的《南歌子》里也有一位同样洗尽铅华的淡妆美女: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她淡淡的妆容和素雅宁静的姿态,在新月黄昏的背景里,在玉阑独倚的环境里,更显得脱俗。更妙的是词人特意着色,点出她的“揉蓝衫子杏黄裙”和“点檀唇”,人物因上了色彩而生动。

这种对女性淡雅之美的欣赏,是宋代文人尚雅世风的一种折射,正如一尊温润素雅的宋代青瓷花瓶,在彩绘花瓶的争奇斗艳中别有一番风致。就连端庄严肃的司马光也对淡妆舞女一见钟情:“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西江月》)不比浓妆艳抹更让人惊艳吗?大英雄辛弃疾也在苦苦追慕,“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她”是如此淡雅脱俗,与众不同。

4.温柔婉约美

阴阳刚柔的文化观念,塑造了以“柔”为美的第二性女人。宋词天生具有女性气质,以“婉约”为宗,大量的柔美女人就活在宋词里。词人秦观特别擅长描写这种温柔婉约的女性美,如《八六子》中的名句:“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面对这个天生丽质、连骨子里都散发出似水柔情的女子,词人无法形容,只有望天惊叹:“无端天与娉婷!”如果大家觉得词人只是写了他自己的感觉,嫌他写得不具体的话,可以参看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那个破橙、调笙、低语的美女真是集天下柔情于一身。

5.娇羞活泼美

又活泼又娇羞,莫过于青春美少女李清照,一支《点绛唇》(蹴罢秋千)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娇羞活泼刻画得活灵活现,结尾三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最为传神,女孩子含羞避人逃跑,可是又满怀好奇想看看客人的模样,倚门回首,还做了一个嗅青梅的假动作来遮羞。那份少女的羞涩就像她手中的青梅一样可人。

6.动情放诞美

青涩少女的动人,是一种含苞待放的美;成熟女性在恋爱中的动情放诞,另有一番鲜花怒放的美。如李后主前期风流的一首小词《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衰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浣。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专写美人之口,“沉檀轻注”是轻轻抹点口红。美人唱歌时,樱桃小口,一张一合,微微露出香舌尖,红艳欲滴。换头两句写血色罗裙翻酒污,也扣住了嘴。特别是结尾三句,美人嘴嚼红茸唾向情郎,纵情放诞,调情撒娇,真是妖冶之至,荡人心魄。莫以为词家轻薄,这是词的本色美。

宋词里的美女真是千娇百媚:她们画眉弄妆、绣衫笑靥、风伴舞腰、红袖添香、无聊倚门、登楼远眺、凭栏销魂……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姿态鲜活在宋词繁茂的花园里,文学的观念也变得姹紫嫣红。

三、婉豪雅悲的宋词美

各具风味的美女在宋词里栩栩如生,宋词的风格之美一如宋词美女,也有万种风情。前人论宋词的风格流派很多,笔者化繁为简,概括为四种,即“婉”、“豪”、“雅”、“悲”。

1.婉——婉约柔媚

中国古代哲人俯仰宇宙流变,得出阴与阳、刚与柔等对立统一的朴素概念。而审美观念,从先秦到盛唐比较偏重于阳刚,只有生于中晚唐的词以婉约为宗,并臻于阴柔美的极致。婉约柔媚的词风是词之本色,是千年词坛代代相承的遗传基因。从花间词到姜派词,无不以婉约柔媚触动人心底深处的那一抹温柔。婉约词以秦观、李清照为宗,秦观的词一往情深,缠绵悱惻,被人称之为“词心”,读之不胜哀乐。可是秦观以婉为诗,如诗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就被元好问讥为“女郎诗”。可见词必须保持“婉”的本色,即保持女性化的柔美气质,才可以声情相宜成佳制。李清照以原汁原味的女声唱出最真实自然的女性心声,当然最能体现出词之女性化的美质,坐上婉约词宗的头把交椅,众人不得不服。即使是所谓以豪放著称的苏轼、辛弃疾,他们也写了很多摧刚为柔的婉约名词,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祝英台近》(宝钗分),真是柔情婉转,催人泪下。苏辛词之所以横绝古今,也是因为他们的豪放词依然保持了词之女性化的独特美质。

2.豪——豪放旷达

词坛两大熠熠生辉的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天纵豪情,词风豪放,两人因而并称“苏辛”。豪放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将可以入诗的题材都拿来写入词中,美人般的词体内部又得到了一次解放。那些须眉男儿开始手执铜琶铁板,粉墨登场。词,自此成为了一种无所不能表达的抒情诗体。但苏轼天才的豪放风格实在是不同凡响,一时无人能及,直到一百年后,辛弃疾秉承时代的风云变幻,横空出世,苏辛同气相求,跃然登上两宋词史的巅峰。

自从明代词评家张涎将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后,后人就以此来评论词人、撰写词史,这种传统的两分法一直影响到现在。这种大致分野的做法比较粗略,不能细致地分辨各个词人不同的风格,比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就有豪放与旷达之分,面对同样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苏东坡高唱“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千古英雄伟业已成历史,短暂的人生却远未完成功业,深沉的悲慨却融入了江风明月之中,境界顿时变得高远博大,洋溢着举首高歌的逸怀浩气。而辛弃疾却是弹铗悲歌,“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铁骨铮铮,英雄风云气浓,词情豪放激越。

3.雅——优美高雅

“雅”与“俗”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从风格来说,“雅”是指高雅,“俗”是指通俗,但雅俗是一个发展的历史概念,没有截然不同的分别,先世之俗可能成为后世之雅。宋代文人尚雅,词以雅相标榜。宋代初期,词人标榜“富贵闲雅”,比如晏殊词名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没有说什么富啊.贵等俗字,却无形中透露出闲雅的富贵气象。市井词人柳永在秦楼楚馆里厮混,专门写些通俗好听的流行歌曲,词坛从此雅俗并存。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大名鼎鼎的词人,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不过,柳永、黄庭坚的某些俗艳词太俗烂了,老是被人吐口水。词到了南宋,基本上是雅词的天下,辛弃疾的词雄深雅健,被称为“稼轩风”。姜藥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骚雅,因而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可见,宋代雅词经过了闲雅、高雅、骚雅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4.悲——伤感悲怨

“词缘情”,长于展示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彩。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词最能挥洒自如的领空,其中悲苦之情尤其能激动人心。欧阳修曾说“诗穷而后工”,实际上“词”更适合于“穷而后工”。一部全宋词,流淌着绵绵不尽的女儿泪、英雄泪、遗民泪、怨妇泪……岂不说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之为“古之伤心人”,他们凄美的歌声背后藏着无数重幽恨,别有一番无言的痛楚,他们自己就曾告白:“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都是凄凉意”(《蝶恋花》);“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历经亡国之痛的李煜曾日夕以泪洗面,深悲剧痛地唱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声声血泪之词担荷起人类莫大的伤悲。“靖康之变”惊碎了繁华梦,南渡词人同样领略了人生长恨的辛酸悲苦,字字悲咽着国破家亡的心碎。宋亡以后的遗民词满篇都是血泪模糊。这些家国之悲、黍离之痛是何等地痛彻心肺!而一己的悲伤哀叹,更是不绝如缕。伤离别恨、悼亡伤逝、伤春悲秋、咏物伤怀,都是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绝妙题材。夕阳西下之时、秋风落叶之际,宋代的词人往往临风洒泪,长长短短地记下他们内心的细微感动,高高低低地吟唱着一部部跨越时空的悲怆交响曲。

当然,丰富多元的宋词创作远远不止“婉”、“豪”、“雅”、“悲”四种风格。在宋词花园里,词人们浅斟低唱,或欢愉或愁苦,或婉约或豪放,或高雅或通俗,无不显现出美的光彩,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因为词人发自内心的真情歌唱,宋词才可以穿越千年,直抵人心!

四、今天,我们怎么读宋词?

对一个千年后的读者来说,要想深刻地领悟到宋词的美和魅,该如何入手?

首先,应该有比较宏观、全面的历史眼光,了解宋词的源流、生成、演变的历史进程,为自己深入了解宋词打下一个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奉书因而首论《词史篇》,以敦煌曲子词、花间词、南唐词、晏欧词、柳永词、苏轼词、清真词、易安词、稼轩词、白石词、梦窗词等词史上著名的词人、词体、词派,分别代表词的各个发展阶段,大致钩沉了各词体之间的发展脉络和线索。

其次,能见词人自家面目的词自然是词人心声的坦诚流露。读者应沿波讨源,把握词人主体的审美心理,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和生命特征,与他们做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字里行间便活跃着一个个生动的生命,词不再是故纸堆里腐朽的僵尸,而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这就是把词读活的“活法”。待你读到会心处,自然会莞尔一笑,这无疑是书与人、词与读者最美的相遇。本书《词心篇》因而选取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五位词坛大家,来剖析他们所代表的宋代词人的人生形态和生活方式,走进他们才情横溢的一生,倾听他们无比真实、鲜活的词心,进而了解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

再次,在阅读具体词作时,需要了解宋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有些人对技巧不以为然,天真地以为直接读词更有效,其实,对待技巧,套用一句大白话说,技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巧是万万不能的。《词艺篇》着重探讨词作的字法、笔法、章法、写景抒情等艺术,阐释一些古代词学专有名词术语,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古代词评家不时闪现灵光的如珠妙语。只有悟其妙,才能懂其美。才会在阅读时,被宋词那无与伦比的穿透力猝不及防地击中,享受到时时拍案叫绝的无上乐趣。

最后,对以上各种知识的了解,其落脚点在于无障碍地阅读宋词。词史上那些经典名篇要细细品味、用心赏读,对于其精妙处,绝不可轻易放过。《词作篇》精选了50首词作,分为五大主题:谈情说爱、伤春悲秋、咏怀言志、咏物抒怀、咏史怀古。词作文本后列有注释、花絮、赏析、今读BBS等小栏目,尤重当代的新读解。每一主题前都有对该主题词作的特色及发展变化所作的简要分析。

这只是一个当代读词者、爱词者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四库全书总目》将词集分为五类: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词谱和词韵大家可以参考龙榆生先生编写的《唐宋词格律》,它是现在填词者随身必带的“葵花宝典”。本书附录的有关词学常识,不可不读。有时,书不妨倒着看,跟倒着走一样有趣。

后记

    在没有宋词唱响的年代

一片微黄的梧桐叶,悄然飘坠在我的发稍。今年北京的秋天,在一个长长的桑拿夏季过后,飘然来临。我把它夹在书的最后一页,来纪念这个盛夏我热浸在宋词里,独自火辣着,活色生香。

这是一片本应该在秋风秋雨夜,“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凄美梧叶。但是它却夹在一个没有宋词唱响的年代,黯然老去。

我们不再在秋天凝噎告别,也不再在桃花开透的时候灿烂着回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伤醉,是清秋的伤别。兰舟催发,撑一篙水样的相思,独自缥缈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楚江。岸边的杨柳,依旧舞着秋日最后的婆娑,但现在还会有谁对着晓风残月洒泪,怀念一个远去的清香爱人?快收起你手中的罗帕吧,我们不作别西天的云彩。

菊花,在每一季秋风起时,丝丝吐放花蕊,阵阵暗香盈袖。清瘦的美人,人淡如菊。东篱把酒,守着黄昏,天空渐渐昏黄,直到沉入无边的夜色……

我点起一盏黄昏的台灯,裙衫淡淡,随手翻读一部发黄的宋词,押着词人的韵脚赴一场宋时的约会,又婉约又豪放。

古老的汴河边,响彻着青楼瓦舍的琵琶琴瑟,莺莺婉转。醇酒似水,美人如花。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古典爱情,当着杨柳楼心月,如许缠绵,几多悱惻,浸漫成梦中难续的碎影。

浓妆淡抹的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晚风吹来湖心亭上的软语笙歌。一袭青衫的江南才子,小楫轻舟,沉酣入梦。

江南的杏花细雨,秦淮的桨声灯影,金陵的月色玲珑,双溪的舴艋小舟……都有多情词人唱过感动中国的歌声。

塞下长烟落日、四面边声,将军思乡的泪水纵横。长江惊涛拍岸、乱石穿空,东坡倚杖狂歌大江东去。楚江千里清秋、断鸿声里,稼轩拍遍栏杆,醉看吴钩……

那是一个痴情如梦、浩歌当哭的王朝。

凝眸处,流水间,三百年的繁华纷纷落尽。

那是低眉垂袖、缨络矜严的《菩萨蛮》,那是艳影斑驳、愁肠枉结的《青玉案》;那是一腔热血、慷慨悲歌的《满江红》,那是我今夜伤感无眠的一曲曲千古绝唱。

那些岁月咸湿的味道,那些古卷中浓缩的墨香文字,终于砌成一声悠远的叹息,又沉沉地跌落在夜的幽暗处。

我曾经幻想做一株插在隋堤上的杨柳,听着词人斟满清酒唱着骊歌;也曾幻想做一个穿行在碧水江南的女子,画船上摇摇地听着雨眠;也曾幻想在宋词华美绚丽的绣罗襦上,再画上情深韵长的一笔娟秀。

只是,那宋词千年沉淀的气韵,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所谓后现代,已是满腹的不合时宜。语言一不小心犯上了苍白色的流行病,宋词的风流优雅和精致纯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一如那一株宋时盛放过的梅,无法逃脱“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它残余的暗香,但愿在眩人眼目的大众媒体里,借着流行歌曲的翅膀,偶尔会飘忽到你的袖底。

在一个没有宋词唱响的年代,耳边寂寂,我独自沉默着。

那种令人沉醉的意余言外的韵致,那种令心灵宁静的轻柔婉转的旋律,我们到哪里还可以倾听到?那些久远的宋词,躲在重重帘幕后,歌声再也飞扬不起。

今夜,有雨,我们不再需要一片梧叶陪我们在雨夜里暗自落泪。

今夜的秋雨,把心湿透。我遥想着,一个王朝的梦幻背影在风雨中飘摇,而那个王朝的词人却唱出了绝美的歌吟,不可临摹,无可仿效。

              杨柳              2005年9月15日于京城粲然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