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是湛蓝色的,书中的内容都是关于林徽因的建筑理念与实践的总结文字,论及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并对北京的文物建筑着以浓重的笔墨。没有半点林徽因传奇一生的介绍,一点也不香艳,但倍觉清雅。是对林徽因的尊重、也是对建筑艺术的尊重。
独有中国建筑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布甚广大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重要建筑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可置议的进化至极高程度。更可异的是:产生这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不简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垒出变化,更曾经多次与强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触,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生冲突战斗…… 这结构简单,布置平整的中国建筑初形,会如此泰然,享受几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个最特殊、最体面的建筑大族,实是一桩极值得研究的现象。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一个城是不断的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动而发展着改变着的,北京当然也非例外。但是在过去一千年中间,北京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发展,对这些变动有个简单认识,对于北京城的布局形势便更觉得亲切。
现在北京最早的基础是唐朝的幽州城,九三七年,北方民族的辽势力渐大,五代的石晋割了燕云等十六州给辽,辽人并不曾改动唐的幽州城,只加以修整,将它“升为南京”。这时的北京开始成为边疆上一个相当区域的政治中心了。
到了更北方的民族金人的侵入时,先灭辽,又攻败北宋,将宋的势力压缩到江南地区,自己便承袭辽的“南京”,以它为首都,模仿北宋汴梁的形制,按图兴修。金朝在北京曾不断地营建,规模宏大,最重要的还有当时的离宫,今天的中海北海。辽以后,金在旧城基础上扩充,便是北京第一次的大改建,但它的东面城墙还在现在的琉璃厂以西。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