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列子(精)/经典图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来可泓等编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列子》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诸子道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中的哲理散文、寓言故事,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表达追求美好理想的,有《终北国》、《穆王西游》等;表达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有《黄帝神游》、《力命对话》等;反映高超技艺的有《偃师造人》等。本书以图文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这些经典,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你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

目录

导言

前言

天瑞篇

黄帝篇

周穆王篇

仲尼篇

汤问篇

力命篇

杨朱篇

说符篇

试读章节

《黄帝书》日:“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也;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惑于数也。精神者,天之分(fen);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黄帝日:“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译文

《黄帝书》说:“形体运动不产生形体而产生影子,声音运动不产生声音而产生回响,虚无运动不产生虚无而产生实有。”

形体,是个具体事物,必然要终结。天和地会终结吗?它们将与我一起终结。终结有穷尽的时候吗?这就不知道了。“道”这个东西,终结在本来就没有开始的地方,所以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终结;穷尽在本来就没有形态之上,所以本无形体,也无所谓穷尽。事物的存在将返回不存在,有形体将转化成无形体。先有存在而后又死亡的具体事物,并不等于永恒不灭的实体;先有形体而后又无形体的具体事物,并不等于无形无象的本原。存在的具体事物,按自然法则必然要终结。终结的不得不终结,正如存在的不得不存在一样。如果想要事物永远存在下去,截止其终结,那是对客观的自然法则不理解。

精神,是天所具有的;骨骸,是地所具有的。属于天的精神轻盈而离散,属于地的骨骸重浊而聚合。精神离开形体,便各自回归它们的本原,所以称之为鬼。鬼,就是归的意思,返归它的本原。黄帝说:“精神进入众妙之门(即元气变化万物之始),骨骸返回地根(即物质的本原),我的形体和精神还有什么存在呢?”

P9

序言

李伟国

图也好,文也好,都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和知识的手段。追根溯源,图画还早于文字。早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的远古时代,就有见之于陶器、岩壁等处的图画。许多民族,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介于图和文之间,汉字“人”、“车”、“马”的最初形态就是简单的图画,一看即懂。有趣的是,“文”的最早的意义与图有关。彩色交错为文,《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日文。”又《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文”具有文字、文辞的意义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的“文”和“字”与今天的“文字”这个词的含义已经接近,据作者自己的解释,“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则“文”还是指象形文字。

在文本的制作中图和文本来就是不分家的,中国古代有所谓“左图右史”、“河图洛书”之说,又有上图下文、下图上文、前图后文等做法,连纯属于图的中国画,有时也会题上长长一大篇的文字,诗(或文)、书(书法)、篆刻(既是文字,也是图画)和画完美结合,妙趣无穷。根据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作画,也古已有之。从敦煌出土的遗书来看,唐五代的佛教讲经文、变文中每每配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佛画。为《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配画,宋元明清以来亦延绵不绝。

但是在有文字、有书籍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书中文和图的发展不太平衡,基本上是文多图少,文精图粗。做书的人并非不想以色彩斑斓的精美图绘来丰富其表达方式,之所以只能做到刻版画、套数色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恐在于艺术品和实景的拍摄、制版和彩印技术发展缓慢。

近代以来,随着上述三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图画,特别是彩色图画在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纯由图画组成的书籍也出现了,过去的文史名著,也被配上各种性质的插图重新出版。当然,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们的需求,世界本来就是多彩的画,有许多知识,非用图画、彩照来表述不可,而优秀的图照又可供人欣赏,怡悦性情。

如果从文图关系的角度去考察,现代的书籍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种:有文无图,或偶有卷前图;以文为主,文中插图;图文并重,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为图注。如绘画、摄影作品,文物图录,景点风光,人物写真,连环画,看图识字等等,都是以图为主的;科学论著、历史著作、诗歌小说等等,则大多以文为主。

自从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策划、编辑和主持出版了大量图文书,有成功的,也有平平的,有经验,也有教训。其间如《诗与画》系列、名家彩绘四大名著系列、中国文物定级图典等等,都在读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与此同时,在中国读书界,有一些人对图文书中间的泡沫和虚火也提出了批评。但不管图书市场上图文书的势头如何沉浮,我的热情始终没有消退,因为我坚信我所策划的图文书虽然形态各异,功用有别,其间绝无泡沫的成分,所升亦绝非虚火。进入新世纪以后,我的头脑里又出现了一套新的图文书,我将他们取名为“经典图读”。这套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所收均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经史子名著(其中有些图书同时也被公认为文学名著),其第一批选目有《论语》、《孙子兵法》、《庄子》、《列子》、《山海经》等。第二个特点就落在“图读”二字上,既是图文书,自不免要配置大量的图片,而这些图片主要是帮助读者理解原著的。我们常常将欣赏美术作品叫做读图,确实,图也是可以读的,读其内容,读其技法,读其气韵,但这里的图读主要不是读图,而是借助图来读文,在读文的时候读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套书的第三个特点是,书中所配之图,既有流传有绪的文物图照、版本图录等,也有请当代高手绘制的意境图、写实图等,品类繁多,通过精心编辑,将看似头绪纷繁的大量图片合理而有机地分配到全书的各部分中去,竞尔井然有序,相得益彰。而每一种书在配图片时又根据其特点各有侧重,比如《论语》以文物图照为主,新制图绘为辅,在《庄子》中则当代丹青高手的创作画明显占了上风,《孙子兵法》和《列子》介于两者之间,《山海经》最为特别,全书的图绘出于孙晓琴一人之手。这位女士的绘画艺术虽然尚未广为人们所认知,但她与沉迷于《山海经》的先生王红旗夫唱妇随,对于《山海经》的理解,自然高人一筹。古往今来,为奇书《山海经》绘图者代不乏人,但今人的条件和眼界不同于古人,其所绘形象较古人更符合原著的意境,应该是没有疑义的。需要说明的是,图读虽重在图文的结合,但对于经典文本本身,亦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论语》的注释和译文,为《论语新解》的作者赵杏根先生新撰,《庄子》的译文采用了著名学者陈鼓应的作品,《列子》的译文,由来可泓先生提供,《孙子兵法》是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专家整理的,除了注释、今译外,还有英语译文,《山海经》由王红旗整理并作了研究性的解析。

知识的表达手段越来越丰富,这是不可阻挡的进步趋势。现在何止图文书,自从有了电脑以后,文字与动像也早已结合了起来,知识不仅可以以本身的逻辑体系被表述,还可以由某种程序分解为一个个点,随意组合,随意查检。图不仅可以补充文的知识,还可以让文的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图文书是快节奏和知识膨胀时代的宠儿。人们在轻松读图的同时,也将使自己的右脑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通国图文动像接受各种知识的人类将既能用左脑思考,又能用右脑思考,变得更加聪明,不知道还会创造出什么更为高级的玩意儿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