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 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 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本书亦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目录 导论 数字时代的《纽约时报》 为何选择《纽约时报》? 即时:《纽约时报》及其他 互动:《纽约时报》及其他 参与:《纽约时报》及其他 新闻惯例和价值观: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本书的提纲 第一章 背景:关于新闻业的新闻——2010年的《纽约时报》 新闻的黑暗时代和创新契机 《纽约时报》的现状 《纽约时报》网络版简史 第二章 《纽约时报》记者的三天 2010年1月21日:格雷厄姆·鲍利,财经记者 2010年2月11日:安德鲁·马丁,财经新闻记者 2010年1月27日:尼克·比尔顿,Bits的首席技术博主 总结:《纽约时报》记者的三天 第三章 即时的讽刺意味 对报纸的执迷 揭开纸质版之谜 理解头版的即时性 商业新闻与报纸的生产周期 为版面位置而奋斗 首页背后:在线工作节奏 首页的工作节奏:白天 纸质版与网络版在网络新闻生产中的交会 商业版的线上工作节奏 纸质版和网络版的工作流程 第四章 即时:到何种程度? 《纽约时报》的新口号? “第二天的新闻” 频繁更新中的流失 数字时代的竞争 网络优先,独家新闻怎么做? 数字世界的即时性、网络版和纸质版 第五章 互动:定义、涉及对象和原因 采取互动的现实原因 关于互动 《纽约时报》的视频制作 互动新闻、多媒体团队与网页制作人 有互动意愿的人 TimesCast,一个小实验 多媒体是病毒? 多媒体会议:力争控制好进度 赞赏 让互动进入传统媒体 互动在网络新闻中的出现 第六章 参与、品牌推广及《纽约时报》的新面貌 赚谁的钱? 让记者去处理? 新闻编辑室在参与方面的新实践 让参与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不花时间,就不能发声? 道德顾虑 对参与做个综述 第七章 未来会怎样? 拥抱变化:《纽约时报》的优势 这些价值观为什么重要 什么没变? 什么变了? 预测未来 第八章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