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虫茶”这一独特的农耕资源和饮食文化资源。全书共分13章。第一至第十二章为理论篇,分别是:虫茶的定义和起源;虫茶的分类分布和识别鉴定;几种常见虫茶的生产方法;产虫茶昆虫的识别与生活习性及养殖要点;产虫茶植物的识别、栽植及用途;三叶虫茶中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评价;三叶虫茶的生物安全性及其毒理学评价;三叶虫茶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机理评价;产虫茶昆虫——米缟螟的养殖学基础;虫茶杂谈文萃;三叶虫茶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初探;中国虫茶文化的历史轨迹及其远景展望。第十三章则为中国西南山区虫茶考察体验行掠影专辑,共包含6辑,分别是:湖南城步虫茶、贵州赤水和遵义虫茶、四川宜宾虫茶、云南昭通虫茶及广西柳州和桂林虫茶5个产地行,以及西班牙食用昆虫专题国际学术交流行掠影分享;另外,本书还将第二至第五章中的彩色图片作为彩插附于文后。 本书可供昆虫学及茶学工作者、中药材及中医药学者、中医医生和饮茶爱好者,以及一切有兴趣欣赏和开发虫茶的科研工作者、学者、企业家和广大虫茶生产者和虫茶消费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虫茶的定义和起源 第一节 虫茶的定义 一、虫茶或虫酿茶的特征 二、虫茶的定义及其与常规茶叶的关系 第二节 虫粪药的起源 一、最早记载用虫粪做药的古书 二、《太平圣惠方》关于虫粪药记述的内容 三、《本草纲目》及相关古医书中关于虫粪药记述的内容 四、《太平圣惠方》与《本草纲目》关于虫粪药记载的比较 五、讨论 第三节 虫茶的起源 一、古书上“虫粪药”与现代“虫茶”的关系 二、《城步县乡土志卷五》关于虫茶的记述 三、《城步文史》关于城步虫茶起源的记述 四、《城步县志》关于虫茶制作与用途的记述 五、《中国茶经》关于虫茶的记述 六、《中国经济昆虫志》关于虫茶的记述 七、《中国森林昆虫》关于虫茶的记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虫茶的分类分布和识别鉴定 第一节 虫茶的分类与分布 一、虫茶的分类依据 二、虫茶的分类与分布 第二节 常见虫茶的形态学指标比较鉴定 一、5种虫茶颗粒形状对比 二、5种虫茶颗粒大小对比 三、5种虫茶颗粒表面的环纹凹痕数对比 四、5种虫茶颗粒的表面与内部颜色对比 五、5省区虫茶茶汤性质分析 第三节 各类虫茶的形态学特征综合描述 一、贵州虫茶颜色分布及各龄期茶虫所产虫茶颗粒大小的比较 二、云南虫茶颜色分布及各龄期虫茶颗粒大小的比较 三、四川虫茶颜色分布及各龄期虫茶颗粒大小的比较 四、湖南虫茶颜色分布及各龄期虫茶颗粒大小的比较 五、广西虫茶颜色分布及各龄期虫茶颗粒大小的比较 六、讨论 七、桑蚕虫茶性状鉴别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几种常见虫茶的生产方法 第一节 三叶虫茶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要点 第二节 化香虫茶 第三节 老鹰茶虫茶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要点 第四节 桑蚕虫茶 第五节 柞蚕虫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产虫茶昆虫的识别与生活习性及养殖要点 第一节 米缟螟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食性 四、主要形态特征 五、生活习性 第二节 化香夜蛾和雪疽夜蛾 一、化香夜蛾 二、雪疽夜蛾 第三节 紫斑螟蛾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食性 四、主要形态特征 五、生活习性 六、养殖与防治 第四节 灰直纹螟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食性 四、主要形态特征 五、虫茶颗粒形状和颜色 第五节 家蚕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食性 四、主要形态特征 五、生活习性 六、家蚕的文化价值 七、家蚕的养殖 第六节 柞蚕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食性 四、主要形态特征 五、生活习性与生活史 六、柞蚕的药用和饲用价值 七、柞蚕的养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产虫茶植物的识别与栽植及用途 第六章 三叶虫茶中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评价 第七章 三叶虫茶的生物安全性及其毒理学评价 第八章 三叶虫茶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机理评价 第九章 产虫茶昆虫——米缟螟的养殖学基础 第十章 虫茶杂谈文萃 第十一章 三叶虫茶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初探 第十二章 中国虫茶文化的历史轨迹及其远景展望 附:虫茶之歌 第十三章 图文篇 彩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