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从思维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最新进展着重讨论思维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对象、意义和方法,以及思维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进行介绍;随后从思维的几个基本过程的主要研究进展出发,对思维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及现状作讨论分析;最后介绍了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心理学的应用,着重讨论思维的发展、思维心理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以及思维心理学的应用等问题。本书主要供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和哲学、教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学习思维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使用,也可作为其他对思维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第一章 思维研究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主要来源
联想主义
心理的功能
思维实验心理学
冯特(WilllelmWundt)的思维观点
艾宾浩斯(HemannEbbinghaus)的思维观点
以后的发展
意动心理学
早期的英国心理学
思维心理学在美国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
机能主义
新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1960年以前的思维研究
概念的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
推理的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思维和问题解决研究的方法
思维研究的简短历史
现代对思维的看法
前科学与哲学对思维的解释
早期对感觉和思维的实验室研究
从意识体验到操作
思维的信息加工解释
信息加工研究中的一些论点
实验室与日常生活中思维研究的关系
探索一般过程
用实验室任务揭示日常现象
知识与技能的差别
复杂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不同操作类型的学习
技能获得的实验室研究
日常生活中技能的获得和专家的操作
日常技能获得的活动
小结
第三章 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概念
命题
图式
表象
心理模型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产生式规则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认知符号结构
经典的信息加工模型
安德森的ACT*模型
纽厄尔的SOAR模型
联结主义者的信息表征
平行加工
分布表征
限制性满意
激活扩散
小结
第四章 概念掌握
概念概述
概念的含义及性质
概念的分类
概念的功能
概念掌握过程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概念掌握的理论
特征分析模型
语义分类模型
基于理论的模型
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概念的属性
各种特征的连结
处理因素
学习者的因素
小结
第五章 演绎推理
什么能解释基本推论
推论规则和逻辑形式
工具理论
两种限定条件
实验的含义
模式加工理论:图式的和联结主义的解释
图式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
演绎能力背后隐含着什么
小结
第六章 归纳推理
归纳的特征
认知——成分方法
识别加工和表征
一个整合理论
总结与评价
重实效方法
统计推理研究
结论和评价
小结
第七章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去与现在
问题类别
明确限定性问题与非明确限定性问题
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知识丰富性问题与知识贫乏性问题
对手问题与非对手问题
问题解决的阶段
准备阶段
产生解决办法的阶段
评定阶段
问题表征
算法式与启发式
算法式
启发式
常用的策略
搜索策略
目的一手段分析策略
爬山法
类比迁移
顿悟
解决问题的障碍
问题解决定势
功能固着
改进问题解决的策略
扩展问题空间
转换一种表征
专家与新手
问题解决的生理机制
批判性思维
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的解决
小结
第八章 决策
决策心理概述
决策的定义
决策研究中的理性观
决策研究中的过程观
描述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效用与效用理论
期望效价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
效用与决策的风险态度
展望理论
不确定性与决策
不确定性的定义
概率加工理论
不确定性情景中的行为特点
认知风格与决策行为
德利弗(Driver)和摩克(M0ck)的决策风格理论
信息获取——信息评价模型
巴立夫(Bariff)和卢克(Lusk)的认知风格模型
小结
第九章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的界说
什么使人具有创造力
创造力的成分
智力
知识
思维风格
人格特征
动机
环境
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的界说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模型
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小结
第十章 智力
智力概念界说
中国心理学家的智力观
西方心理学家的智力观
大众的智力观
智力理论
智力的测量理论
斯皮尔曼(spearman)的理论
塞斯顿(L.Thurstone)的群因素理论
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卡特尔(R.Cattell)的智力型态理论
智力的认知理论
加德纳(H.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
戴斯(J.Das)等人的PASS智力模型
斯腾伯格(R.J.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测验
高尔顿(S.Galton)的贡献
比纳(Binet)和西蒙(Simon)的贡献——智力测验的诞生
托尔曼(L.Teman)的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D.Wechsler)的离差智商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交互影响
智力在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教学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
小结
第十一章 思维的发展
思维发展的概述
思维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Piaget)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性理论
维果茨基(JIeBCeMeHOBNYBBIROTCKNN)思维发展的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发展的理论
思维发展的研究
概念的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的发展
小结
第十二章 言语与思维
语言与思维的起源及发展
行为理论
先天论者的理论一生成转换理论
交互理论
历史文化学派
认知发生论
语义关联假设
萨皮尔一沃夫(Sapire—Whorf)假说的提出
沃夫(Whorf)的事例
对沃夫假设的验证
比喻语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对隐喻的影响
比喻语对思维的影响
双语学习与思维的关系
小结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由来
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
符号主义
联结主义
行为主义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向题求解
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自然语言理解
自动程序设计
专家系统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机器人学
模式识别
机器视觉
智能控制
智能检索
人工智能在网络技术上的新阶段一AGENT软件
AGENT的概念和由来
多AGENT软件协同的重要概念—“移民”
AGENT软件的专用语言
丰富多彩的多AGENT协同技术
小结
第十四章 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教学
教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教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核心
教基本的操作或加工
结合特定领域知识的教授
教常规的推理知识
教非形式规则的知识和思维工具
元认知知识的教授
风格、倾向性、动机态度和信念的教授
理论模型
问题解决阶段的概念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分解问题或者确立子目标
倒退工作
爬山法
目的——手段分析
连锁向前
类比
特殊化与普遍化
考虑极端的案例
简化问题
混合策略
表征
评定
迁移
教思维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
成对教学法
集体教学法
思维任务(作业)的设计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