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第4卷上下青春读书课成长教育必读书)
分类
作者 严凌君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言时代与我们相距遥远,如何让学生贴近古典,读本选择了新颖定位:还原中国人的古典日常生活,展现中国文化人性的诗意的一面,这是最值得继承和光大的一面。选文不选高头讲章,即便是古代原典,也偏重选择生活气息浓厚的部分。全部选文试图反映中国人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希望让青年学子读后,有一点喜欢做一个中国人。

内容推荐

读本选择了新颖定位:还原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情调,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试图呈现中国人传统生活有人性的一面,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面。民族原生态文化体例。选文以古典小品、笔记和诗词为主,不选高头讲章,即便是古代原典,也偏重选择生活气息浓厚的部分。全部选文试图反映中国人的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

目录

上卷

第一编:中国,—个书生的成长

有韵的童年

 天籁童谣(3则)

 本色民谣(5则)

 天地对韵(9则)

劝君惜取少年时

 三字经(节选)【宋】王应麟

 续小儿语(节选)【明】吕坤

 幼学琼林·文事【明】程登吉

 洞学十戒【明】高贲亨

学问天下

 汉书下酒【宋】龚明之

 地理模型【宋】沈括

 寒号鸟【明】李时珍

 听琴【南朝·宋】范晔

 草圣“张颠”【唐】李肇

 陆游读诗(2则)【宋】陆游

 东坡说文(3则)【宋】苏轼

 读《水浒传》法【清】金圣叹

养成一名君子

 孔子论人(《论语》10则)【春秋】孔丘

 大学之道【春秋】孔丘

 大丈夫·民为贵【战国】孟轲

 廉耻【清】顾炎武

 菜根谭(10则)【明】洪应明

出发1:人迹板桥霜

 送外入都【清】席佩兰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次北固山下作【唐】王湾

 上书自荐【汉】东方朔

 陈子昂摔琴觅知音【清】陈祥裔

 王维“走后门”【唐】薛用弱

 白居易叩问长安【唐】张固

 诚实君子晏殊【宋】沈括

 廖有方【唐】范摅

 与马策之【明】徐渭

 归程小记【明】归有光

出发2:治国平天下

 短歌行【三国·魏】曹操

 凉州词【唐】王翰

 谕渤海吏民【汉】龚遂

 遵义丝绸的由来【清】柯劭■等

 二升米一条命【宋】魏泰

 温公客位榜【宋】洪迈

 吕蒙正的脸【宋】欧阳修

 韩公帕苏公笠【清】梁绍壬

书生意气

 鹤冲天【宋】柳永

 蒲松龄写《聊斋》【清】徐珂

 示儿【明】支大纶

 与聂化南【明】袁宏道

 让马瑶草【明】王思任

 史书的威力(3则)【宋】司马光等

文心侠骨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张千载高谊【明】张仲和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

 烈豆【明】郑二阳

诗生活1:风雅的意趣

 炼一颗文字丹(5则)【宋】阮阅等

 诗歌姻缘(3则)【宋】李颀等

 雍丘驱蝗诗【宋】何蘧

 前度刘郎今又来【宋】李颀

 旗亭唱诗【唐】薛用弱

 李贺小传【唐】李商隐

诗生活2:精致的品味

 幽梦影(9则)【清】张潮

 正午牡丹画【宋】沈括

 蟹【清】李渔

 如梦令【宋】李清照

 约客【宋】赵师秀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宋】苏轼

 我本农民【宋】黄庭坚

 诗人在死前【宋】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元】马致远

第二编:中国味道

中国创世纪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补天

 燧人与苍颉

 炎帝

 黄帝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吾土吾民

 人间的节日(5则)

 天人感应的习俗(8则)

 一勾新月女儿节(3则)【晋】宗懔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

 陶母(2则)【南朝·宋】刘义庆

 洪承畴母【清】刘献廷

 名二子说【宋】苏洵

 鬼母传【清】李清

 芒山盗【明】陈继儒

耕读传家

 南村辍耕录【清】柯劭志

 唐曹因墓铭【宋】洪迈

 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朱子家训【明】朱用纯

书香门第

 天一阁【清】陆敬安

 示儿燕【清】孙枝蔚

 颜氏家训·勉学【北齐】颜之推

 诫当阳公大心书【南朝·梁】萧纲

 诫子书【三国·蜀】诸葛亮

 示侄孙语【明】王夫之

琴瑟和鸣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清】沈复

 秋灯琐忆【清】蒋坦

 影梅庵忆语【清】冒襄

人间存道义

 剑系冢树【汉】司马迁

 吴保安【唐】牛肃

 王义士传【清】陈鼎

 善士【宋】王辟之

 赵氏孤儿(节选)【元】纪君祥

 宁欺官,不欺贤【宋】洪迈

民间多高人

 成衣【清】钱泳

 汤琵琶传【明】王猷定

 王积薪【唐】薛用弱

 叶天士遗事【清】梁章钜

 名捕传【清】姚伯祥

 少林功夫【清】无名氏

市井繁华

 东京梦华录(3则)【宋】孟元老

 西湖七月半【明】张岱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士商十要【明】憺漪子

 冯商叹银【清】无名氏

田园家园

 四时田园杂兴(3首)【宋】范成大

 平望夜泊【明】王稚登

 入蜀记(八月十四日)【宋】陆游

 养柑蚁【宋】庄绰

 唱龙眼【清】周亮工

似水流年

 古诗“去者日以疏”【汉】无名氏

 木犹如此【南朝·宋】刘义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宋】欧阳修

 虞美人【南唐】李煜

 锦瑟【唐】李商隐

 黄鹤楼【唐】崔颢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晓窗【清】魏源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下卷

第三编:天地立诗心

中国风景:人生天地间

 《游唤》序【明】王思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雨后游六桥记【明】袁宏道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

 诗画绝句四首【唐】王维

折杨柳: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隋】无名氏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宋】吴文英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送友人【唐】李白

游子吟:古道西风瘦马

 陟岵【先秦】《诗经·魏风》

 悲歌【汉】民歌

 秋风起,思莼鲈【南朝·宋】刘义庆

 贺新郎·兵后寓吴【宋】蒋捷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鸿雁书:云中谁寄锦书来

 杂帖二则【晋】王羲之

 送橘启【南朝-梁】刘峻

 与李太保乞米帖【唐】颜真卿

 答张太史【明】徐渭

 与支遁书【晋】谢安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寄外征衣【唐】陈玉兰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伯牙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伯牙鼓琴【先秦】列子

 郢人斫垩【先秦】庄子

 管鲍之交【汉】司马迁

 生死之交【南朝·宋】刘义庆

 素车白马【南朝·宋】范哗

 惟君子有朋【宋】王辟之

 移居【晋】陶渊明

 得乐天书【唐】元稹

 郑板桥的眼泪【清】袁枚

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

人面桃花:多情却被无情恼

 崔护【唐】孟■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贺铸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生查子【宋】欧阳修

清水莲:有美一人,在水一方

 子夜歌五首【南朝】民歌

 西洲曲【南朝】民歌

 山鬼【先秦】屈原

 婴宁【清】蒲松龄

心上田:手提花篮多巴相思卖

 子衿【先秦】《诗经·郑风》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

 卖相思二道【明、清】民歌

 古诗·行行重行行【汉】无名氏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泥人儿:女日鸡鸣

 泥人儿【明】民歌

 将仲子【先秦】《诗经·郑风》

 少年游·并刀如水【宋】周邦彦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新嫁娘词【唐】王建

 鸡鸣【先秦】《诗经·齐风》

 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苏轼

钗头凤:天若有情天亦老

 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

 钗头凤【宋】唐婉

 离魂记【唐】陈玄祐

 心画【清】黄钧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

 迈陂塘·问世间情是何物【金】元好问

芭蕉雨:点滴到天明

 即事【宋】汪藻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东篱菊:心远地自偏

 饮酒【晋】陶渊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题菊花【唐】黄巢

傲雪梅:几生修得到梅花

 山园小梅【宋】林逋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暗香·旧时月色【宋】姜夔

 赠外【清】林佩环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杜鹃血:绿树年年叫杜鹃

 怀归【元】倪瓒

 金陵驿【宋】文天祥

 贺新郎·绿树听鹈央鸟【宋】辛弃疾

明月心: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夜【唐】杜甫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解忧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刘白堕酿酒【北朝·北魏】杨街之

 千日酒【晋】干宝

 鬼差贪酒【清】袁枚

 女儿酒【清】梁章钜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将进酒【唐】李白

清心茶:春云香彻万卷书

 茶【清】福格

 碧萝春【清】俞樾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明】袁宏道

 茶说【明】张大复

 好事近·次蔡丞相韵【金】元德明

诗意禅:行云流水一孤僧

 小雪【唐】清江

 悟道诗【唐】佚名女尼

 插秧诗【五代·梁】布袋和尚

 举手【宋】士珪

 庵中自题【宋】显万

 思母【元】允恭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清】八指头陀

 本事诗【清】苏曼殊

这号人:嘻笑怒骂皆文章

 这号人【明】王思任

 北山移文【南朝·齐】孔稚珪

 小人犹膏【明】刘基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无名氏

 骂鸭【清】蒲松龄

 鸭媒【清】汪琬

好快刀:来一点游戏精神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节选)【唐】无名氏

 莫邪剑【晋】干宝

 收藏月光【清】潘永因

 板桥三娘子【唐】薛渔思

 易头【南朝·宋】刘义庆

 好快刀【清】蒲松龄

第四编:汉语的星空

孔子曰:一个教师的智慧

 《论语》七则【先秦】孔子

老子道:一个智者的通变

 《道德经》七则【先秦】老子

庄生蝶:纵浪大化的灵魂

 哲言五则【先秦】庄子

屈原魂:中国的水性文化气质

 涉江【先秦】屈原

 橘颂【先秦】屈原

太史公事业:小子何敢让焉

 太史公自序(节选)【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汉】司马迁

名士风流:人间曾有妙人在

 《世说新语》选【南朝·宋】刘义庆

归去来:陶渊明的背影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二首【晋】陶渊明

教化民间:行吟诗人王梵志

 诗三首【唐】王梵志

禅意境:寒山幽人独往来

 诗三首【唐】寒山

海纳百川:太白的月亮

 月下独酌【唐】李白

 李白传【元】辛文房

诗行合一:杜甫的胡须落了

 又呈吴郎【唐】杜甫

 旅夜书怀【唐】杜甫

平常心:呵佛骂祖文盲禅

 坛经·行由品第一【唐】慧能

 禅话六则【唐】众禅师

书生意气:六一性情

 欧阳修矫正士风【元】脱脱

 六一居士传【宋】欧阳修

东坡肉:火候足时他自美

 小品八则【宋】苏轼

 后赤壁赋【宋】苏轼

易安居士:人杰鬼雄女才子

 金石录后序(节选)【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惊天地:晌当当一粒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元】关汉卿

做一个真我:李贽的童心

 答邓石阳【明】李贽

 童心说【明】李贽

明清天真:活泼泼灵动文心

 书《草玄堂稿》后【明】徐渭

 丘长孺【明】袁宏道

 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

 《笑府》序【明】冯梦龙

 瞻庵自赞【明】王思任

 脚板赞【明】王思任

 自题小像【明】张岱

 六十自寿联【清】郑燮

 小品三则【清】郑燮

 快说【清】金圣叹

试读章节

总是在那些星月灿烂的夏夜,庭院如洗,西瓜新切,纳凉时分,中国孩子的黑眼睛里游动着满天星光,像一群刚长出小尾巴的小蝌蚪。孩子们从彼此的眼睛里数星星:“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没有一个生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一个人是可有可无的,地上一个人,原本就是天上一颗星啊,每个人都是世间的珍宝。缕缕星光,灼灼目光,天上人间,息息相通。孩子,你的生命是如此尊贵,活着,就要让自己闪光。而我们的人生启蒙课程,就是在明晃晃的月光底下,背诗歌,念文章。

只有一颗星星的天空就不成天空了,每个人的生存都要依赖他人的生存。即便是你晚上无法安眠这样的小事,也需要别人为你排解。大人们相信,只要一张巴掌大的红纸墨字,贴在街头巷尾醒目之处,让“过路君子念一念”,你这个“夜哭郎”就会“一觉啊到大天光”。这是对周围人的善良品性的充分信任吧?或者说,信任善良,就能祛邪驱魔。

1.天上一颗星

天上一颗星,

地上一个人,

地上好跑马,

马上好弹琴。

哪个一口气数得二十四颗星,

算他就是八洞神仙吕洞宾。

(通行湖南等地。见《歌谣》二卷三十三期)

2.月奶奶

月奶奶,

明晃晃,

开开门儿洗衣裳,

读诗书,

念文章,

看看排场不排场。

(通行河南等地)

3.天皇皇

天皇皇,

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一念。

一觉咽到大天光。

(通行江西等地)P3-4

序言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钱理群

(一)

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竟出自于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一人之手。——我编过类似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我们是动员了十多位朋友,先后折腾了两年,才编出来的。其中的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我懂得这数百万字的分量。

对于一直在关注、思考中学语文教育的我,这套书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当我发现在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编辑思想上,我,以及我们《新语文读本》的朋友与本书的编者严凌君确有相通之处,自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欣慰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反映了一种共同或类似的教育思潮的;而当我进一步发现,严老师的思考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独立创造与开拓。更是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正是我要感激严凌君先生以及他的学生的:他们的试验激发与深化了我的思考。

因此,我十分乐意为本书写序,也借此向严老师。以及所有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们,表示我的最大的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会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全系于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严凌君老师编写的课外阅读教材和他主持的深圳育才中学“青春读书课”的成功,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奋,就是因为这是期待已久的第一线老师的个性化的言说,是他们对中国语文教育的思考与追求的独立表达:而且我知道,像严凌君这样的已经或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努力实践的老师,其绝对量并不小,而且将会越来越多:这正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也是这套读本的独特价值所在。

(二)

严老师说,他的读书课和他编的教材,都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听听学生的反应。是不能不为之感动的——“读书课,给予了我们一个和伟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再不是和网友胡侃。不是包围在数理化题海里,不是每天重复过着日子,平庸地思考。它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思考着这么一些问题。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知道原来我们祖先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老师的一句解说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引起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的支柱;我终于懂得,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学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明亮,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返归的生命之根。

严老师正是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这一大视野,去思考与设置他的中学阅读教育的作用与方式的。他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平面的生活”与“立体的生活”即“第二生活”。所谓“平面的生活”是受具体时空限制的,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而“立体的生活”则是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却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自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

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是贯穿全书的。

严老师的这套读本共分七卷;按我的理解。似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初级读本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其中又贯穿着两个教育理念:“成长的权利”与“敬畏青年”。严老师满怀激情地这样写道:“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个人要用二十几年来求学,在这个期间,他无须对社会有所贡献,他的任务就是学习、成长”,于是就有了“成长之美”与“成长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还有“成长的权利”:“儿童的权利,就是探索、发现和成长的权利”。而“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正是在于对孩子仰望天空的幻想的权利的剥夺,好奇、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的压抑,用残酷的生存竞争,打磨年轻人生存的锐气,消解他们的理想与青春激情,最终把学生变成一个“成熟”的庸人。严老师的读本所要做的工作,不过是要把“属于孩子的还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高级读本第一卷《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高级读本第二卷《白话的中国——20世纪人文读本》。高级读本第三卷《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严老师也自有独特的理解与处理:讲中国古代文化,他强调要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他认为,引导青年学生“阅读20世纪白话文本”。“就是认识20世纪的中国,从文字上为百年中国把脉”。这是刚刚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中国”的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联系,对于今天的学子是更为休戚相关,也更重要的:“书籍一定要与人痛痒相关才值得去读”。而讲到外国文化,他这样开宗明义:“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一切的文化都有我的一份;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他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人类的家园”意识: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他者”。而是“我”的一个部分:“我”也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是以“诗,歌”为“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严老师所要做的,正是要恢复诗歌本身,以及中学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从整套书系的结构上看,这显然是一个提升:将所有的阅读,思考,讨论,都升华为纯净而丰厚的心灵的诗。

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诗意把握,更是对语言的诗意的感悟。“汉语家园”是“精神家园”题中应有之义: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老师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2003年4月20-29日为防病毒传染封闭于家中,陆续写成,原文两万余字,7月19日删节成此文。

书评(媒体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是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智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无论编辑思想还是选文其真其善其美绝不在《新语文读本》之下。从教材的选文和编者的编辑以及他的评点,我感到,这位青年语文教师不但才气逼人,而且视野开阔,’思想之翼翱翔于天地之间,我也从这本教材中感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点点希望。

——中学语文教育家 李镇西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谢泳

读书课令我有了另一种思考。开始隐约地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的支柱:懂得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杨建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