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 狄更斯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又译名“块肉余生录”(“块肉”即孤儿),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藉“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2月7日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12岁当学徒,开始独立谋生。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发表于1836年,从此他一举成名。之后,34年中他又完成10多部长篇小说,著名的有《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目录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暑假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独自谋生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第十三章 决心的结局

第十四章 姨婆为我做主

第十五章 重新开始

第十六章 我又成了新生

第十七章 故友重现

第十八章 一次回顾

第十九章 见见世面

第二十章 斯蒂福思家

第二十一章 小艾米莉

第二十二章 旧景新人

第二十三章 选定职业

第二十四章 初涉放荡生活

第二十五章 吉神和凶神

第二十六章 坠人情网

第二十七章 汤米·特雷德尔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第二十九章 重访斯蒂福思家

第三十章 一个损失

第三十一章 一个更大的损失

第三十二章 走上漫漫路

第三十三章 无忧无虑

第三十四章 姨婆使我大吃一惊

第三十五章 沮丧

第三十六章 满腔热情

第三十七章 一杯冷水

第三十八章 散伙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和希普

第四十章 浪迹天涯的人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位姑妈

第四十二章 搬弄是非

第四十三章 再度回顾

第四十四章 我们的家务

第四十五章 姨婆的预言应验

第四十六章 消息

第四十七章 玛莎

第四十八章 持家

第四十九章 坠入迷雾

第五十章 梦想成真

第五十一章 踏上更长的旅程

第五十二章 我参加了大爆发

第五十三章 又一次回顾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的事务

第五十五章 暴风雨

第五十六章 新创和旧伤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们

第五十八章 出国

第五十九章 归来

第六十章 爱格妮斯

第六十一章 两个悔罪者

第六十二章 我的指路明灯

第六十三章 一位来客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精彩书摘

《大卫·科波菲尔》:

当我回顾久远的过去,追忆起自己童年那段浑噩岁月时,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清晰形象,一个是满头秀发、体态仍如少女的母亲,一个是毫无体态可言的佩格蒂。佩格蒂的眼睛黑极了,黑得几乎使整个眼睛四周的脸都映黑了。她的双颊和两臂则既红又结实,因而使我感到奇怪,为什么鸟儿不来啄她,而偏爱去啄苹果呢。

我相信我还记得,她们两人都在相隔不远处俯下身子或跪在地上,让我看起来觉得她们已变矮小,我则摇摇晃晃地从这一个走到那一个跟前。佩格蒂惯常伸出一个食指让我攥着,由于常做针线活,那食指磨得像豆蔻擦子①般粗糙,这种接触的感觉,在我脑子里留有一种印象,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回忆起来的实际景象分开。

这也许只是想象,不过我认为,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都能回溯到比通常人们所设想得更为久远的年代。我还认为,有许多很小的孩子,他们观察起事物来,在精密和正确方面是十分惊人的。其实,我认为大多数在这方面特别出色的成年人,与其说是他们后来学会了这种本领,不如说是他们没有丢掉这种天赋,这样也许更为适当。当我每每看到这些人朝气蓬勃、和蔼可亲和性格乐观时,更觉得如此,这些也是他们从儿时保留下来的传统啊。

停下正文来说这个,我本该感到不安,我这是又在“东拉西扯”了,但继而一想又不以为然,原因是我的这些结论,其中一部分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得来的。要是我在这本传记里写下的东西中,有什么表明我是一个有精确观察力的孩子,或者是一个对童年时代有很强记忆力的成人,对这两个特点,我是毫无疑问会直认不讳的。

正如我前面所说,在我回忆起自己孩提时代那段浑噩岁月时,不免感到事物纷纭,但超乎这一切之上,最先让我想起的是我的母亲和佩格蒂。我还记得别的什么呢?让我来想想看吧。

在一片朦胧中出现的是我们家的房子——对我来说,它并不陌生,而是很熟悉,仍是最初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底层是佩格蒂做饭的厨房,与后院相通,在后院正中的一根杆子上,有一个鸽子棚,可是里面并没有鸽子;院子的角落里有一个大狗窝,可是也没有什么狗。那儿还有一群我觉得高得可怕的家禽,它们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摆出一副凶猛的样子。

其中有一只老是飞到柱子上去打鸣的公鸡,当我从厨房的窗子里看着它时,它似乎特别注意我;它非常可怕,吓得我直发抖。边门外面还有一群鹅,每当我走过那儿时,它们就伸长脖子,摇摆着身子使劲追我。我连晚上都梦见它们,就像一个四周被野兽包围的人,晚上会梦见狮子一样。

还有一条很长的过道——我觉得它真是幽深极了!——从佩格蒂的厨房一直通到前门。在过道的一边,有一间阴森森的储藏室,那是一个夜间经过时得跑着过的地方。因为要是没有人拿着昏暗的灯进到里面,让那股霉气冲到室外来,我不知道在那些盆盆罐罐和旧茶叶箱之间会藏着什么;在房里的那股霉气中,混杂着肥皂、泡菜、胡椒、蜡烛和咖啡的气味。屋子里还有两间客厅,一间是我们晚上常坐的,母亲、我和佩格蒂三个人——佩格蒂做完工作,我们又没有别的客人时,她常和我们在一起;另一间是我们星期天才坐的较好的客厅,很阔气,但是并不那么舒适。我觉得这间客厅里有一种悲伤的气氛。因为佩格蒂曾对我说起过——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但显然是在很久以前——有关我父亲的葬礼,以及穿着黑色外套的人们。有个星期天的晚上,我母亲给佩格蒂和我念了拉撒路死而复活的故事。我听了以后,害怕极了,闹得她们后来只好把我从床上抱起来,指给我看卧室窗外安安静静的教堂墓地,说明在肃穆的月光下,死者都静静地长眠在坟墓中。

不管在哪儿,我都从未见过有什么东西有那教堂墓地里的草一半翠绿,没有东西有那儿的树木一半葱郁,也没有东西有那儿的墓碑一半宁静。在清晨,当我从我母亲卧室套间里的小床上跪起来,朝那儿看时,看到有羊在那儿吃草;还看到照耀在日晷上的红光,于是我心里想:“日晷又能报时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为这感到高兴呢?”

……

前言/序言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该书一百五十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一直深受世界文坛和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早在一九〇八年,翻译家林纾和魏易就以《块肉余生述》为题,把它介绍给我国读者,成为最早传人我国的西欧名著之一。

《大卫·科波菲尔》公认为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把它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认为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它也是作者的“宠儿”。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写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耗费心血最多,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它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而且其中确实带有不少自传的成分,如当童工,学速记,采访国会辩论,勤奋自学,成为作家等等,均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但这并不是自传,而是小说,我们只能说作者利用了不少自己的经历,其中有他自己的影子,而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所得和想象虚构的成分则更大,如书中的主人公为遗腹子,少年就成孤儿,而作者写这本书时,他的父母都还健在;又如作者的父亲曾因负债入狱,但书中入狱的已成了米考伯先生。《大卫·科波菲尔》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一部融入不少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而且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更富有狄更斯的特色。作者通过本书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后的种种经历到自学成才,成为著名作家的生活道路,全面地描绘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展现了当时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本书贯穿着作者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惩恶扬善的精神。首先,他塑造的主人公大卫,就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日子,但是姨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绝不可卑鄙自私,绝不可弄虚作伪,绝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是他的“指路明灯”,他的性格经过了不断的磨炼,使他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在苦难和挫折中逐渐成熟,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通过这,表现了健全的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作者在人性的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如此,狄更斯还出于自己的正义感、同情心和艺术家的良心,通过本书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对他认为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如教育制度的弊端、司法制度的腐败、金钱的罪恶、贫富的不均,以及有关儿童、妇女、婚姻、家庭、财产、失业等等方面的不公和丑恶现象,都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狄更斯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批判的是人和人性的异化,他竭力追求的是人和人性的复归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