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是中医之本,熟读经典、勤于临床是中医临床人才打牢基础、提高能力之必需。《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根据中医古籍品种分类,精选古籍原文,并加以导读,帮助读者掌握中医最基本和核心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习、领会、研究经典的水准,学会将古人的经验精华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
医方指中医方剂,也指代方书。“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就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最早的方剂。
《黄帝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晋代仅存的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此书在医学或药学上都有很大成就,特别是它考虑广大下层群众经济负担能力,力求处方的简易实效和药物的大众化,使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被广泛引用于他们的医学著作中。书中所载的许多医理、医方、药方时至今日仍有实用价值。书中收载了大量验、便、廉的有效方剂,并首次提出成品药的概念,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贮之以备急用,该书不仅是一部临床实用的方书,还是研究中国医药学史的珍贵医学文献。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首。宋代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2万余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297首,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南宋时期私人所撰小型方书增多,如严用和的《济生方》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苏轼与沈括的《苏沈良方》等。其中,《普济本事方》和《苏沈良方》尤为知名。《普济本事方》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 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该书内容翔实,实用价值较高,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龚廷贤《寿世保元》,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徐灵胎《兰台轨范》等书均辑录其内容。《苏沈良方》是由沈括的《良方》和苏轼的《苏学士方》合编而成的。书中除了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之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针灸、养生及炼丹等内容的论述。该书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各种疾病多附以验案,对本草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的论述也很精辟。治疗方药多经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简便易行而较为可靠,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1949年后,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验方进行了大量发掘、整理,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本书精选《肘后备急方》《普济本事方》《苏沈良方》3本医方经典著作原文,并加以导读,对方剂研究及临证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