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灿烂文明的多民族的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民族融合共进的大发展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共育文化繁荣,造就了我国生生不息、辉煌依旧的非物质文化。诚如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勃兴都离不开内在基因的活力与生存土壤,非物质文化的勃兴依旧仍需要依赖非物质文化本身的活力因子和发展环境。不过,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产物,对其施加保护性措施无疑更能有效促其发展。在法治成为社会管理基本方式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在众多保护方式中,具有核心、基础作用。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汉族更具有保护的紧迫性,穆伯祥所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即从知识产权视角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研究。
穆伯祥所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是一部专门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新作。全书语言平实,事例丰富,可读性强。研究中既有整体性宏观思考,也有微观性透视,既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功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目标与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予以阐述,也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完善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一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功用分析
第一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析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可行性考量
第二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模式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保护模式
第四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第一节 国家法的立法完善
第二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传承与进化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效能的进一步增强
第四节 知识产权司法的公正与高效
第五节 社会组织的保护效能与激发
第五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