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来新夏先生在南开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柯平 等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设八个专题,以搜集、整理、排列历史资料的形式,记述了来新夏先生在南开大学生活和工作状况,由此从不同方面具体而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南开大学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从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 目录 有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文献学家――来新夏 一 南开岁月 来新夏先生学术述略 追忆当年 从往事说来公的学术韧性 从对接到契合:来新夏先生古稀“变法”实录 文献存真 《天津日报》有关报道摘要(1954―2014) 《人民南开》《南开周报》《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报》有关报道摘要(1955―2014) 历次运动有关资料摘编及被下放农村情况的访谈 关于为“八·七事件”受迫害同志平反的决定 关于为“八七开花”中我系被迫害的同志平反的决定 我介绍来新夏教授入党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hinese American Librarian Association)授予来新夏教授“杰出贡献奖”的通知 二 来先生与南开历史学 来新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追忆当年 学习来先生“不搁笔”精神 我与老来在历史系共事的二十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 ――纪念吾师来新夏先生逝世一周年 观于海者难为水 ――怀念来新夏先生 半个世纪的师生缘 开显历史之大美 ――再拜来新夏师 文献存真 我学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初次修订稿)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讲义 史籍目录学参考大纲 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论探(1949―2006) 三 来先生与南开大学分校 天津图书馆学教育的拓荒者――来新夏先生 追忆当年 南开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首届(1979级)毕业生 纪念来新夏先生逝世三周年座谈会记录 图书馆专业是我一生幸福的选择 “厚基础”的办学思路让我受益 追忆创办分校图书馆学专业的来先生 文献存真 试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南开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首届毕业生名录 关于南开分校79级专业分解情况的报告 关于分校今年招生等三个问题向常委会汇报提纲(1982) 关于举办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的报告 四 未先生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教育 来新夏先生与图书馆学教育 追忆当年 成如容易却艰辛 ――记来新夏教授创办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 我所认识的来新夏教授 来先生改变了我的一生 东风暗换年华 ――我与来新夏先生近卅载的师生缘 邃谷幽思学者风范 ――访来新夏先生有感 因编辑《来新夏文集》而结缘来先生 文献存真 “三层楼”制初议 南开大学关于增设图书馆学专业的请示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学计划(草稿) 关于与美国高校学术交流合作给校领导的函 图书馆学系申请建立实验室的紧急报告 关于图书馆学系增设情报专业的请示报告 系务会议记录 关于申请招收图书馆学专业第二学位生的请示报告 关于请求准予系主任来新夏教授缓退的报告 《南开周报》报道七则 五 来先生与南开大学图书馆 来新夏先生图书馆学思想与成就研究 追忆当年 振兴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开路先锋 ――有名图书馆事业家来新夏先生纪实 来先生印象记 我在来师领导下工作 我眼中的来新夏先生 来先生与图书馆 文献存真 试论教育性服务 ――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造就“四有”人才的重要基地 关于新建图书馆的申请报告 图书馆岗位责任制 团结奋进,再展鸿图 ――图书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 关于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引进计算机设备的报告 南开大学图书馆“七·五”设想要点(讨论稿·1986年2月) 对《关于适当提高一点勤工俭学报酬和给贺恒祯同志补贴的报告》的批复 《南开大学》《南开周报》报道十一则 附 全国高校图工委 华北图协 天津高校图工委 《津图学刊》 来新夏先生与高校图书馆 追忆当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祝词 天津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祝词 架起“华北地区高校图协”友谊桥 与来新夏教授一起在《津图学刊》的日子 人间年复来新夏 文献存真 天津市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欢乐的十年艰辛的十年 ――全国高校图工委成立十周年有感 廿年风雨廿年情 ――写在《津图学刊》创刊二十周年之际 廿年风雨廿年情 ――祝华北地区高校图协成立二十周年 天津高校图工委工作通讯八则 附《津图学刊》大事记(1983―1998) 六 来先生与南开大学出版社 来新夏编辑出版思想述略 追忆当年 庆贺南开大学出版社成立五周年 和来先生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共事 采访南大出版社社长来先生 留给第二故乡的礼物 ――《旅津八十年》荣登《中国好书榜》 文献存真 我与南开大学出版社 ――贺南开大学出版社30年社庆 1984年度出版社概况年表 1984年出版社主要财务成本指标年报 1985年度出版社概况年表 1985年出版社主要财务成本指标年报 关于你校出版社、印刷厂基建设计任务书的批复 第二次社务会议纪要 第三次社务会议纪要 1987年出版社机构设置情况 世界银行贷款教材建设项目南开大学子项目可行性报告 潜心经营把出版社办出声色来 ――出版《大学生知识丛书》《国外社会学丛书》的体会 《南开周报》报道二则 七 来先生与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来新夏先生与新方志编修事业 追忆当年 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祝词 来新夏教授在首届新志编修事业上创五项第一 亦师亦友可敬可亲 ――怀念来新夏先生 我的修志启蒙老师 我随来老编大书 文献存真 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于建立“地方文献资料研究中心”的请示报告 1984年第五次校行政会议纪要 南开大学关于“地方文献研究室”研究计划及申请补助费的报告 访日工作汇报 八 来新夏先生与人才培养 师恩难忘 来新夏先生的治学之道 我的导师来新夏先生 来新夏师与北洋军阀史研究 羡鱼莫如结网 ――记恩师来新夏先生对我的关怀与教诲 一生事业的依傍 邃谷自订学术简谱 他在馀霞满天中走进历史(代后记) 精彩页 来新夏(1923―2014),浙江萧山人。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师从陈垣、张星娘、余嘉锡、启功诸名师,在抗战最艰苦的条件下,发愤读书,连续四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学金而得以完成学业。194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担任中学教师。1949年1月天津解放,被民青组织保送到华北大学第二部学习,从此参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分配至范文澜先生主持的历史研究室读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奉调到南开大学,由助教循阶晋升为教授。曾同时担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系系主任、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92年被评定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任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委、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顾问、天津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顾问等。 来新夏主要从事历史学、方志学和图书文献学研究,他治学严谨,功底深厚,研究成果宏富,且多为开创之作。如《北洋军阀史略》《古典目录学浅说》《方志学概论》《天津近代史》《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关学科的第一部著作,并由此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来新夏的每一项研究都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和精益求精的探索性,如《北洋军阀史》《林则徐年谱长编》《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清人笔记随录》《书目答问汇补》等著述都历经几十年不断修订增补,日臻完善,始终保持学术领先地位,因此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享誉于学界。其学术成果曾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著作一等奖、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科研成果特别奖、2011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荣誉奖以及日本文部省国际交流基金奖等多种奖项,并多次被列入世界名入录。鉴于来新夏“在图书馆领导期间的很好业绩以及在学术领域取得的众多优秀成果和推动中外国际交流所做出的努力”,经过世界各地图书馆人的提名评选,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特授予他2002年度“杰出贡献奖”,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被授奖的第二人。 来新夏一生以教书育人为职志。自1951年始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其间,曾开设多门专业课程,作育大批优秀人才。“”结束后,1979年在南开大学分校独力创办图书馆学专业,1983年在总校筹办图书馆学系,并于1984年秋开始招生,翌年即获设硕士点,为当时全国该学科五个学科点之一。由于业绩卓著,1984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来新夏重视培养人才,并提倡“通才”教育,曾同时招收历史学和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他选拔严格,指导认真,热情扶植和奖掖人才成长。他重视教学工作,且擅长课堂教学,1985年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1989年被评为天津市高校系统优秀教师。他在教学实践中开创了图书文献学领域“三史合一”的新课程模式,成为本学科教学的范例。他根据专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人才培养“三层楼”制模式,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库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而成为图书文献学人才培养“南开模式”的创立者。 来新夏是开创新中国地方志编修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实干家,他参与制定条例,培训全国编志骨干,并深入基层,对地方志编纂的具体工作深究细研,其亲自指导过的全国200余部新修志书中有50余部佳志获国家或省部级奖。他在实践中认真研究方志学理论,并撰著多种相关著述,为建立中国新编方志学体系和方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好贡献。 来新夏一生笔耕不辍,有学术专著30余种面世及古籍整理多种,其中北洋军阀史、古典目录学等著述被译介到日、韩等国。他晚年尤以学术随笔著称,用学术随笔的形式把知识化艰深为平易,以“反哺民众”,成文800余篇,结集30余种,实现了“有生之年,誓不挂笔”的志愿。 《南开学术名家志》,见《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三期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