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研究对中国等外包承接国在融人全球网络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分配机制、治理机制、人力资本机制等未给予充分论证和研究。而且对制造业内不同细分行业如玩具、纺织服装、机电、汽车、电子等相对工资的状况没有进行考察。张梅编著的《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收入差距研究》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分析框架下,建立中间品贸易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利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体系下的内部治理模式、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动态变化,更深层次地探讨相对工资差距的动因。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分析展现了多种影响途径和渠道并厘清相对工资的动态趋势。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中间品贸易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了有利于高技能劳动力的转移。张梅编著的《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收入差距研究》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分析框架下,建立中间品贸易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利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体系下的内部治理模式、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动态变化,更深层次地从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结构变化和相对供给结构变化两个渠道来探讨相对工资差距的动因。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分析展现了多种影响途径和渠道并厘清相对工资的动态趋势。在全球网络分工体系的研究框架下,《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收入差距研究》解释了中国在融入当前的全球网络分工体系中,是如何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影响的。
绪论/1
第一章 研究思路和结构内容/4
第一节 研究背景/4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8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9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
第一节 国外关于国际贸易与收入差距的研究/13
一、基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13
二、关于国际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实证研究/16
三、从外包角度来考虑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差距的关系/17
四、从企业和消费者等个体行为差异的角度的研究/20
第二节 国内关于国际贸易与收入差距的研究/22
第三节 小结/26
第三章 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贸易结构/28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的定义和分工模式/28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中国贸易结构变化/31
第三节 小结/40
第四章 中间品贸易结构影响相对工资理论模型/41
第一节 基于发达国家的外包理论模型/41
第二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分工模型/44
第三节 小结/47
第五章 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模式与工资差距/48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的治理模式/48
第二节 市场型治理模式对相对工资的影响/52
第三节 均衡网络型治理模式对相对工资的影响/54
一、不同利润环节对工资差异化的影响/55
二、网络主体升级扩大对技术劳动的需求/56
第四节 领导型、层级型治理模式对相对工资的影响/61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处于价值增值链的低层次/62
二、转移价格导致中间品进口价格上涨/65
三、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关系不对称/66
四、网络主体升级扩大对技术劳动的需求/69
第五节 小结/70
第六章 全球生产网络人力资本积累与工资差距/72
第一节 教育机制/78
一、农民工在制造业工人中占了绝大部分比例/78
二、加工贸易的高端环节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81
第二节 培训机制/82
一、企业尽量利用手工/82
二、企业缺乏创新力/83
三、劳动力流动性偏高/83
四、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84
五、劳动力的健康投资不足/85
第三节 “知识溢出”机制/88
一、非技术劳动获得知识溢出的可能性很小/88
二、高技术劳动获得知识溢出的可能性更大/90
第四节 小结/91
第七章 全球生产网络外部治理与工资差距/92
第一节 工会及社会资本/92
第二节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的执行/94
第三节 政府的政策制度/96
一、最低工资法/96
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100
第四节 小结/104
第八章 实证分析/106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设定/106
第二节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109
第三节 实证结果和现实解释/110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114
第一节 本文结论/114
第二节 政策建议/117
一、继续深化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117
二、逐步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福利待遇差别/118
三、发挥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缩小工资差距方面的作用/119
第三节 研究展望/120
参考文献/122
后记/128
附表/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