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立足于设计学学科和中国本土饮食文化,关于食物设计研究的著作。本书首先对食物设计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界定和探讨。其次从设计应用角度切入,专门针对食物设计提出了“餐桌框架”维度模型,分别从官能、场景、关系、功能等方面阐述了食物设计的创新路径。对食物设计范畴的外延,诸如药食同源观念、食品包装、美食媒介设计、饮食器皿、餐饮空间逐一展开食物设计视域的分析。此外,还对美食非遗、食物主题、农创产品等在内的美食类文创产品展开了创意设计论述。同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和AIGC参与数字创意设计的视角探讨了食物设计的创新趋势、食物设计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最后,回归到本土的巴蜀文化与天府文化视域,展开对川派食物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本书可供食物设计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设计学、旅游、食品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亦适合对食物创新与创作实践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食物设计的界定、内涵与勃兴 第一节 饮食文化与食物 一、饮食文化概述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食物:不仅仅是味道的历史文化 第二节 食物设计的界定 一、食物设计发展现状 二、学界研究现状概述 三、食物设计的界定 第三节 食物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一、食物设计的文化内涵 二、食物设计的外延意义 三、食物设计的当代语境 第二章 食物设计创新路径与创意转化 第一节 “餐桌框架” 一、思考创新路径框架 二、构建食物设计体系 第二节 官能路径 一、感官体验与食物设计 二、视觉的角度 三、通感的角度 第三节 场景路径 一、场景与官能的关系 二、基于场景的食物设计创新 第四节 关系路径 第五节 功能转迁 一、何为功能转迁 二、功能转迁的常见方式 第三章 外延与拓展:与食物相关的设计 第一节 药食同源 一、食疗与药膳 二、药食同源的当代发展 三、食物设计驱动药食同源创新 第二节 食品包装 一、促进饮食的目的 二、契合场景的需求 三、彰显性状的特点 第三节 美食媒介 一、新媒体美食体验 二、美食信息视觉锤 三、美食菜谱与海报设计 第四节 饮食器皿 一、服务于饮食的餐具 二、食物作器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餐具包容性设计 第五节 餐饮空间 一、饮食文化中的“境” 二、氛围促社交之境 三、宏观转微观之境 四、突破常规思路之境 第四章 美食文创产品 第一节 以食物为载体的文创产品 一、饮食品类进入文创开发视野 二、美食文创商品的体验维度 三、美食文创设计切入点 四、美食非遗技艺融入美食文创 第二节 以食物为主题的文创产品 一、外观仿真设计 二、材质置换创意 三、功能趣味表达 第三节 食物视角的农创产品 一、农创与农创产品 二、农创产品开发的旅游商品化 三、农创产品的食物设计 第五章 价值共创:食物设计趋势 第一节 价值共创与体验价值 一、美食创作中的价值共创 二、食物设计的体验价值 三、饮食消费迈向体验共创 第二节 生态价值观下的食物设计 一、食品和化妆品包装新规的限制与引导 二、《反食品浪费法》倡导厉行节约 三、食品创新趋势:生态与环保的持久发展 第三节 面向社会的创新食物设计 一、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从设计创新到社会价值创新 第四节 AIGC参与数字化食物设计 一、数字科技与食物设计 二、AIGC参与食物设计创新 三、AIGC赋能食品发展 第六章 巴蜀饮食文化视域下的食物设计探索 第一节 探寻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与饮食文化 二、巴蜀文化脉络探析 第二节 巴蜀文化概念的维度 一、巴蜀文化的地理空间维度 二、巴蜀文化的历史文脉维度 三、巴蜀文化的饮食习俗维度 第三节 巴蜀饮食体验文本研究 一、巴蜀饮食的网络文本分析 二、美食视频的词频分析 三、美食视频的语义网络分析 四、美食视频的情感分析 五、饮食文化中的身份认同 第四节 川派食物设计实践与探索 一、实践目的与背景 二、设计主题:川派下午茶 三、设计方案呈现:川派饮食特色 参考文献 谢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