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有名中国宗教和文化史家康儒博作品 康儒博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视角,在汉学界享有盛誉。在研究中国文化与宗教时,康儒博凭借其对原始资料的深刻洞察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创作出了这部学术性与文采兼具的作品。 荣膺2022年度列文森奖、儒莲奖双料大奖 列文森奖青睐于那些能“通过比较性洞见或开创性研究,推动中国学术与广泛思想论域相联”的作品,多位中国学界熟知的学者,如魏斐德、孔飞力、巫鸿、宇文所安等,都曾荣获此奖。儒莲奖,被誉为“汉学界诺贝尔奖”,旨在表彰国际汉学领域的杰出学者。 一部关于中国人如何看待梦的精彩而深刻的研究著作 绘制中国梦境,解码庄周梦蝶,沟通天人鬼神。本书重新审视了梦境这一神秘领域,描绘了中国梦境图景,展现了古人对梦境的解释、想象和文化内涵的领悟。 论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国梦,这一富有诗意和深意的概念,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本书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让您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中的梦境观,发现梦境的无限可能。 内容推荐 梦,人人有之,人人未明所以。梦是什么?它非花非雾,倏然来去。我们做梦时发生了什么?它能使我们“卧看翠壁红楼起”,也能顷刻夺走眼前的花花世界,唯余“觉时之枕席”。梦能预言未来吗?梦到兰草、熊罴,果然就能诞下宁馨儿吗?梦到刀悬梁上,又主何吉凶?该如何解读梦的密码、获取预言?是否有一本“答案书”可供质证?梦能否沟通阴阳、沟通人与物,令我们暂时摆脱沉重的肉身,飞抵物外之境?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的梦与做梦的书,通过梳理战国后期至晚唐(公元前300年至公元800年)的占梦书、经史注疏、志怪小说、佛道文献、敦煌写本等有关资料记载的关于梦的奇闻轶事,作者以不预设弗洛伊德、荣格或者任何其他西方或现代对梦的理解方式,分析了中国前现代关于梦的文本,为人们几千年来苦苦追寻的问题,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本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人如何应对奇异梦境,另一方面将中国梦境观带入更广阔的比较文化视野,构建起了古今中外对话的桥梁,并吁请大家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中的梦境观。 目录 中文版序 i 英文版序 iii 致谢 v 致读者 vii 第一章 绘制梦境 1 “我们” 11 梦和他异性 23 梦与万物有灵论的再现 31 概念;采纳与摒弃的方法 37 定位与乌托邦 38 萌发形态、可供性和周围世界 40 摒弃的方法 45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49 第二章 难以捉摸的梦的本质 51 呢喃与隐喻 51 外来精灵的接触 53 对价值的行为的回应 61 灵魂游荡 65 对能量和身体刺激的回应 71 内在冲突的显现 72 内在失衡的显现 75 思想活动的结果 79 类别 83 王符的分类 86 佛教的分类 93 叙事中的暗示 97 只有联系 103 第三章 释梦和释梦者(第一部分) 109 梦、占卜与妄想 110 直接与间接意义:梦境的裂缝 115 对释梦的初步观察 117 由“象”构成的梦 120 梦书 127 插曲:一部佛教梦书 143 从梦书到叙事 147 第四章 释梦和释梦者(第二部分) 151 释梦轶事与解释学模式 152 解释学的解释 154 文字游戏 161 宇宙关联性和《易经》 170 有名的专业释梦者 174 管辂 175 周宣 177 索紞 180 赵直 182 庾温 184 拾遗 184 前瞻与回顾 188 对梦的接受 198 第五章 到访 209 到访范式 214 真实的触感 216 梦的可供性 225 面对面 235 接触的危险 243 他者的视角 246 不是一个或两个,而是许多个以通道连接的世界 250 一个零碎的结语:绘制与蝴蝶 255 引用文献 261 缩略语征引 261 标题征引 262 作者征引 264 索引 305 译后记 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