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悦己集/雅学堂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卜宪群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集子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按照发表先后排列。“史论篇”选取的是关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部分文章,也包括对一些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思潮和动态的评析,从中反映出作者对史学研究的若干理论看法。“史鉴篇”选取的是关于史学如何经世致用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探讨文章。“史评篇”选取的是作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发展历程的总体认识,从中可以看到他对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史学成就与演进的若干规律性问题的认识。“缅怀篇”选取的是作者纪念缅怀已经去世的老一辈史学家的文章。 作者简介 卜宪群,安徽南陵人,籍贯江苏丰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资格评审委员哙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泰汉史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曾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出版《泰汉官僚制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主特)、《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史论篇 “五朵金花”的影响和地位不容抹杀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写给《中国史研究动态》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刊 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推进历史学与考古学融合发展的思考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增强历史自觉与历史担当中创造历史伟业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思考 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构建 史鉴篇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 “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继承弘扬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 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我国古代社会矛盾突出时期的吏治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大一统”和“民惟邦本” 选贤与能政在养民 从中国历史看对外开放 秦代御史大夫制度之历史得失 我国历史上的监察法规及其作用 史评篇 三十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缅怀篇 与谢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 安作璋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林甘泉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李学勤:一生与历史所结缘 张传玺与他的翦伯赞研究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怀念朱绍侯先生 后记 序言 这一代学人的使命与 担当(代序) “这一代学人”是指以 新三级学人(77、78、 79级大学生和78、79级 研究生)为代表的跨越时 代和年龄的学人群。他们 的年龄可能相差比较大, 有的出生于20世纪40年 代中后期,有的出生于60 年代初,中间相差十几年 ——如果从年龄看,可说 是两代人。从社会阅历看 ,有的插过队,有的当过 兵,有的是工人,有的是 农民,还有的是刚刚毕业 或在校的中学生,可以说 是40后、50后和60后在 一起上课、讨论。正因为 差别很大,他们对社会的 感受和认识不一致,对未 来的期待也有异,各种不 同的思想碰撞交流,有时 在某些问题上争论很激烈 。那时还有许多自办的刊 物,虽然是学生们自掏腰 包,印制也比较粗糙,但 包含许多真知灼见。“这 一代学人”就是在这样的 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这代学人学术养成期 的社会氛围,诚如中华书 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所 说:“‘文革’结束后最初几 年,我们这些学者都有一 种兴奋的心情,觉得一场 噩梦已成过去,我们已经 失去得太多,我们要用自 己的努力追回失去的一切 。而我们又相信,只要靠 勤奋,我们肯定会重新获 得。”由此可知,虽然他 们的年龄和社会阅历不同 ,但从他们成长的环境来 看,又属于同一代学人。 “雅学堂丛书”的10位 作者,年龄最大的方志远 、王子今教授,是1950 年出生,已经73岁了;孙 继民、王学典教授出生于 1955、1956年,也都超 过了65周岁;中间年龄的 荣新江、卜宪群、李红岩 ,都出生于60年代初;年 龄最小的鲁西奇、林文勋 教授,出生于1965、 1966年,将近60岁。年 龄最大和最小的相差十五 六岁,但大都是“文革”后 恢复高考的本科生和研究 生,是“科学的春天”到来 后,步入学术殿堂的新一 代学人。 这些学人,都学有所 成,甚至是某一方面的杰 出代表。按照常人的眼光 来看,他们已功成名就, 根本不需要再追求名誉和 地位,应该颐养天年,享 受生活了。但为何还非常 用功?还在夜以继日地不 断探索,不断产出新成果 ,辛勤耕耘在学术前沿? 有次和朋友们聊到学界和 学人时,说到王子今、荣 新江等人,我表达了这种 看法,当时有人就问我, 他们为什么还如此用功呢 ?这是什么原因?我突然 冒出了一个词——“使命” ,即他们不是为了名和利 ,而是有一种使命意识。 这一代学人将学术视 为生命,甚至可以说就是 为学术而生的。当他们把 学问当成毕生奋斗的事业 时,就会时时意气风发、 孜孜以求,不再考虑是否 退休,更不会为了金钱、 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做 这一代学人应该做的事。 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下 了深深的烙印。这一代学 人的学术养成期是在20世 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的青年学子都怀有 远大的志向,将个人的追 求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 。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感召 下,他们不仅要将失去的 时间夺回来,还要将个人 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 结合在一起,要“团结起 来,振兴中华”,就要“从 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力争为国 家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 薄之力。正如荣新江在追 念邓广铭先生时说:“北 大往年的辉煌,并不能映 照今日的校园;邓先生等 一代鸿儒带走的不仅仅是 他们个人的学问,而是北 大在学林的许多‘第一’…… 追念往哲,痛定思痛,微 薄小子,岂可闲哉!” “雅学堂丛书”的作者 ,都是很有成就的专家, 他们的学术论著,我基本 上都阅读过一些,有的读 了还不止一遍。他们在从 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同时, 还撰写了一些面向大众的 学术短文、书序、书评和 纪念文章等。数学家华罗 庚在西南联大授课时,曾 说过这样的话:高水平的 教师总能把复杂的东西讲 简单,把难的东西讲容易 。反之,如果把简单的东 西讲复杂了,把容易的东 西讲难了,那就是低水平 的表现。从“雅学堂丛书” 的内容可知,这些文章没 有太多的史料引文,语言 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 。即这些作者是真正把所 关注或研究的问题搞懂弄 通了,并咀嚼消化为自己 知识的一部分,从而才能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用浅 显易懂的语言将高深的理 论和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 。 …… 有的则是自己感情的 真实流露,如王子今先生 的书名是《天马来:早期 丝路交通》,为什么是“ 天马来”?我去年11月向 子今先生约稿时,他正在 成都,其间恰好生病,“ 相继在成都经历了两次心 血管手术”,回到北京休 养期间整理的书稿, 2022年12月9日交稿。去 年恰是子今先生的本命年 ,所以他才写道:“今晚 交稿。希望‘天马来’这一 体现积极意义的象征,也 可以给执笔的已届衰年的 老人提供某种激励。”卜 宪群先生为何将书名定为 《悦己集》?他认为,自 己“所撰写的文章,无论 水平高低,都是内心世界 的真实表达,集子取名‘ 悦己’,就是认为几十年 所从事的史学工作,是自 己最热爱最喜欢的一项工 作,是取悦于己的工作, 没有后悔,至今依然”。 虽然这些作者成果丰 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